此试题可能存在乱码情况在查看时请点击右上角全屏查看的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68037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9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此试题可能存在乱码情况在查看时请点击右上角全屏查看的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此试题可能存在乱码情况在查看时请点击右上角全屏查看的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此试题可能存在乱码情况在查看时请点击右上角全屏查看的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此试题可能存在乱码情况在查看时请点击右上角全屏查看的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此试题可能存在乱码情况在查看时请点击右上角全屏查看的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此试题可能存在乱码情况在查看时请点击右上角全屏查看的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此试题可能存在乱码情况在查看时请点击右上角全屏查看的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此试题可能存在乱码情况在查看时请点击右上角全屏查看的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此试题可能存在乱码情况在查看时请点击右上角全屏查看的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此试题可能存在乱码情况在查看时请点击右上角全屏查看的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此试题可能存在乱码情况在查看时请点击右上角全屏查看的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此试题可能存在乱码情况在查看时请点击右上角全屏查看的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此试题可能存在乱码情况在查看时请点击右上角全屏查看的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此试题可能存在乱码情况在查看时请点击右上角全屏查看的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此试题可能存在乱码情况在查看时请点击右上角全屏查看的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此试题可能存在乱码情况在查看时请点击右上角全屏查看的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此试题可能存在乱码情况在查看时请点击右上角全屏查看的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此试题可能存在乱码情况在查看时请点击右上角全屏查看的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此试题可能存在乱码情况在查看时请点击右上角全屏查看的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此试题可能存在乱码情况在查看时请点击右上角全屏查看的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此试题可能存在乱码情况在查看时请点击右上角全屏查看的doc.docx

《此试题可能存在乱码情况在查看时请点击右上角全屏查看的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此试题可能存在乱码情况在查看时请点击右上角全屏查看的doc.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此试题可能存在乱码情况在查看时请点击右上角全屏查看的doc.docx

此试题可能存在乱码情况在查看时请点击右上角全屏查看的doc

此试题可能存在乱码情况,在查看时请点击右上角全屏查看

2017年邵阳八年级(上)物理期中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正常人脉搏的跳动是每秒65次

B.正常人平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1m/s

C.适合人们洗澡的水温为70℃

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3m

2.朗朗、亮亮、芳芳三人同时在同一段路,向同一个方向骑车行进,朗朗感到是逆风,亮亮感到无风、芳芳感到是顺风,则三人骑车的速度最快的是(  )

A.朗朗B.亮亮C.芳芳D.一样快

3.“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两句歌词中对青山运动的描述,所选的参照物是(  )

A.青山B.青山上的翠竹

C.竹排D.不用选择参照物

4.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同向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

A.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C.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一定超过25s

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5.小华在学习了“声音是什么”后,总结了以下四点,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

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小于气体中速度

D.声音具有能量

6.下列现象中利用回声的是(  )

A.渔民利用声呐技术探测鱼群

B.雷雨天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C.录音棚用软泡沫塑料隔音

D.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病情

7.如图,老师用同样的力气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这是为了研究声音的(  )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色与吸管长短的关系D.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8.关于声学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回声是声音的一种折射现象

B.利用回声可以探测海水流动的速度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每个人发出的声音频率不同来判断的

D.控制噪声的措施有:

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9.在“闻其声而不见其人”时,我们也能辨别出对方是谁,原因是不同的人说话时的声音(  )

A.音调不同B.频率不同C.音色不同D.振幅不同

10.下述不属于噪声的是(  )

A.音乐厅里演奏的“命运”交响曲

B.几名同学在家里旁若无人地引吭高歌

C.在低空中飞行的喷气式飞机

D.铲刀在锅底上划过的声音

11.关于温度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普通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观察温度

B.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C.常见的温度计都是用水银作测温物质

D.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12.对锅加热,锅内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许多“白气”.这是因为(  )

A.沸腾时水不蒸发

B.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温度高于100℃

C.停火后大量水蒸气液化的小水珠

D.停火后水开始大量汽化的水蒸气

13.中国最北的气象站﹣﹣黑龙江省漠河气象站记载,最低气温记录﹣52.3℃.对于这样的气温,你认为应该选用以下哪种温度计来测量(液态酒精、水银、煤油的凝固点分别是:

﹣117℃、﹣39℃、﹣30℃).(  )

A.水银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

C.煤油温度计D.水银温度计或酒精温度计

14.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

A.山林中雾的形成B.路面上的水结冰

C.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片变小了D.窗户玻璃上冰花的形成

15.下列物态变化中,展于液化现象的是(  )

A.湿衣服变干

B.戴眼镜的人装开水时,镜片变模糊

C.冬天,水结成冰

D.放芹衣箱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

16.在0℃的密闭环境中,将温度为﹣5℃的冰块投入0℃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将(  )

A.增加B.减少C.不变D.都有可能

17.炼钢炉中熔炼出钢水,在图中能正确表示出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的是(  )

A.

B.

C.

D.

18.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大量的“白气”从发射台底部的大水池中涌出.这些“白气”的产生伴随着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

C.只有汽化D.只有液化

19.若宇航员在太空舱外工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太阳为参照物,宇航员是静止的

B.以太空舱为参照物,宇航员是运动的

C.以宇航员为参照物,太空舱是运动的

D.宇航员和太空舱相对静止

20.月亮在云中穿行,很明显所选的参造物是(  )

A.月亮B.地球C.云D.星星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42分)

21.(14分)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前30min走了5.4km,休息10min后,又以240m/min的速度运动了20min.求:

(1)前30min的平均速度?

(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22.(12分)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他的操作如图1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2所示,为  ℃,说明此时气压  (选填“<”、“>”或“=”)1个标准大气压.

(3)分析图3所示图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

23.(6分)声音靠  传播,一般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  ;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米/秒.  中不能传声.声速与介质的  和  有关.

24.(8分)小兰想探究二胡的弦发声的音调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她设计了如下实验:

控制条件

编号

弦的材料

弦的长度/cm

弦的横截面积/mm2

A

20

0.3

B

15

0.3

C

尼龙丝

20

0.3

(1)小兰想探究是否是材料的影响,你认为她应该选编号  ;要探究是否是长度的影响应选编号  .

(2)以上实验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

25.(4分)甲、乙两山之间的距离为1190m.小强在两山之间某处(距甲山较远)高声喊叫.他听到两次声之间的间隔是1s.已知常温下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求:

小强到甲山的距离.

26.(8分)有艘汽艇,顺着河流从甲地到乙地要行驶3h,逆水返回要行驶6h,如果汽艇不用发动机,顺流从甲地漂流到乙地,需  h的时间?

27.(8分)一部科幻电影中出现这样情景:

太空中,一艘飞船向另一艘飞船发射导弹,被导弹击中的飞船响起巨大的爆炸声,接着看到爆炸产生的火…请你指出这个情景其中的一个科学性错误并说明原因.

 

2017年邵阳八年级(上)物理期中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分)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正常人脉搏的跳动是每秒65次

B.正常人平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1m/s

C.适合人们洗澡的水温为70℃

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3m

【分析】根据生活中物体的实际温度、时间和长度等逐一分析,选择正确答案.

【解答】解:

A、正常人脉搏的跳动是每分65次,此选项描述错误;

B、一个成年人,如果有意迈大步行走的话,一步的距离大约有1米多一点,而迈一步的时间也接近一秒,因此,选项中1.1m/s与此最接近.此选项描述正确;

C、适合人们洗澡的水温为40℃,此选项描述错误;

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对生活实际中物体的物理量和物理学中的物理量单位要了解.

 

2.(2分)朗朗、亮亮、芳芳三人同时在同一段路,向同一个方向骑车行进,朗朗感到是逆风,亮亮感到无风、芳芳感到是顺风,则三人骑车的速度最快的是(  )

A.朗朗B.亮亮C.芳芳D.一样快

【分析】题中描述三人的运动快慢是以风速为参照物的,由顺风、逆风、无风则可判断三人的运动快慢.

【解答】解:

朗朗感到是逆风,表明朗朗的速度比风速快;

亮亮感到无风,表明亮亮的速度和风速相同;

芳芳感到是顺风,表明芳芳的速度比风速慢.

所以他们三人汽车速度最快的是朗朗,最慢的是芳芳.

故选A.

【点评】本题比较三人运动快慢的方法比较独特,不是我们常用的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而是用一个参照物来判断他们的运动快慢,是一道好题.

 

3.(2分)“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两句歌词中对青山运动的描述,所选的参照物是(  )

A.青山B.青山上的翠竹

C.竹排D.不用选择参照物

【分析】根据: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了则物体是运动的,位置不变物体是静止的”判断题中所选参照物是什么.

【解答】解:

竹排相对于岸位置不断变化,则“竹排江中游”是以岸为参照物;

两岸的青山相对于竹排的位置不断变化,则“青山两岸走”是以竹排为参照物.

故选C.

【点评】知道: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了则物体是运动的,位置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这是解题的关键.

 

4.(2分)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同向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

A.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C.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一定超过25s

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分析】

(1)分析前10s内甲车和乙车运动的路程即可得出结论;

(2)根据甲车乙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关系得出甲车的运动状态;

(3)根据乙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关系得出乙车的运动状态;

(4)根据甲、乙两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v=

比较平均速度.

【解答】解:

A、据图可知,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故A正确;

B、据图可知,甲车作用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加速运动,所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由图知,在相同的时间内乙小车通过的路程在变大,说明小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甲、乙两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s=1200m,则根据v=

可知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正确.

故选BC.

【点评】熟练应用平均速度公式即可求出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在计算过程中注意时间和路程的统一.

 

5.(2分)小华在学习了“声音是什么”后,总结了以下四点,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

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小于气体中速度

D.声音具有能量

【分析】由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声速以及声与能量的知识对选项逐一分析,选择正确答案.

【解答】解:

A、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前传播,故B正确;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大于气体中速度,故C错误;

D、声音不但能传递信息,声音也具有能量,故D正确.

故选:

C.

【点评】此题是一道声现象的综合题,涉及到声学的几个知识点,属于基础题.

 

6.(2分)下列现象中利用回声的是(  )

A.渔民利用声呐技术探测鱼群

B.雷雨天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C.录音棚用软泡沫塑料隔音

D.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病情

【分析】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从而反射回来的现象.可应用回声定位、探测鱼群和探测海底的深度等.

【解答】解:

A、利用声纳探测鱼群是回声的利用,符合题意;

B、雷雨天时,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是因为光速比声速快,不符合题意;

C、录音棚内用软泡沫塑料隔音,是因为泡沫塑料是多孔的,隔音性能好,且可以吸声或减少声音的反射,不符合题意;

D、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病情,就是利用声音在管内空气中集中传播,减小声音的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从而可以听到更清楚的声音,然后根据经验判断是否有病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回声现象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结合声有关的知识分析每个选项.

 

7.(2分)如图,老师用同样的力气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这是为了研究声音的(  )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色与吸管长短的关系D.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分析】声音的特征有三个:

即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取决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距离;音色是取决于发声体本身的一种特性,一般利用音色来辨别物体.

【解答】解:

当用同样的力吹细管时,同时不断的剪短细管,使得细管内的空气柱逐渐变短,振动变快,振动的频率变大,所以其所发出的音调会变高,故该实验是为了研究声音的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知道:

1、物体的振动会使物体发出声音;2、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8.(2分)关于声学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回声是声音的一种折射现象

B.利用回声可以探测海水流动的速度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每个人发出的声音频率不同来判断的

D.控制噪声的措施有:

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分析】A、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大的障碍物,从而反射回来的现象;

B、利用回声来探知发声体与远处物体的距离;

C、音色是声音的感觉特性,通过音色能分辨物体.

D、从人听到声音的条件来看,要有发声的声源,要有传声的介质,要有健康的耳朵,因此控制噪声就要从这三个途径入手.

【解答】解:

A、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大的障碍物,从而反射回来的现象,不是折射现象.

B、知道声音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声音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洋的深度,不能探测海水流动的速度.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每个人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来判断的,故本选项错误.

D、控制噪声的三方面措施是:

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按照另一种说法是: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光学知识,掌握回声测距离的应用,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掌握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音调和响度容易混淆,注意区分.我们还要知道减弱噪声的三种方法,还要分清生活中减弱噪声的方法是哪种途径减弱的.

 

9.(2分)在“闻其声而不见其人”时,我们也能辨别出对方是谁,原因是不同的人说话时的声音(  )

A.音调不同B.频率不同C.音色不同D.振幅不同

【分析】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

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闻其声而不见其人”是通过音色辨别是谁.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声音特性的掌握,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10.(2分)下述不属于噪声的是(  )

A.音乐厅里演奏的“命运”交响曲

B.几名同学在家里旁若无人地引吭高歌

C.在低空中飞行的喷气式飞机

D.铲刀在锅底上划过的声音

【分析】噪声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定义: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产生的声音叫噪声;

从环境角度来看,凡是防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都属于噪声.

【解答】解:

A、音乐厅里演奏的“命运”交响曲,不属于噪声,符合题意;

B、在家里,几名同学旁若无人地引吭高歌,属于噪声,不符合题意;

C、在空中飞行较低的喷气式飞机,属于噪声,不符合题意;

D、铲刀在锅底上划出的声音,属于噪声,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该题考查了噪声的产生及来源,要从两个角度来考虑.

 

11.(2分)关于温度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普通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观察温度

B.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C.常见的温度计都是用水银作测温物质

D.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分析】解答本题需要了解普通温度计和体温计的区别,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常用温度计的种类,液体温度计的原理.

【解答】解:

A、普通温度计下端没有缩口,离开被测物体后,温度计的示数马上就会发生变化,所以A的说法是正确的;

B、人体温度的变化一般在35℃﹣42℃之间,所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所以B的说法是正确的;

C、常见的温度计里面的液体有的用酒精,有的用水银,有的用煤油,所以C的说法是错误的;

D、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D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看清题意,是选说法不正确的而不是选说法正确的.

 

12.(2分)对锅加热,锅内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许多“白气”.这是因为(  )

A.沸腾时水不蒸发

B.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温度高于100℃

C.停火后大量水蒸气液化的小水珠

D.停火后水开始大量汽化的水蒸气

【分析】“白气”不是气,它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水蒸气液化的条件是降低温度,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很多“白气”,说明此时水面上的温度降低了.

【解答】解:

A、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也伴随着蒸发,故A错;

B、沸腾时水的温度是100℃,产生的水蒸气的温度也是100℃,所以此时大量的水蒸气在水面处不能液化,也就看不到大量的“白气”;

C、停火后出现大量的“白气”,是由于停火后水面上方的温度明显低于水蒸气的温度,热的水蒸气遇冷从而发生液化形成大量的小水珠,形成“白气”,故C正确.

D、停火后水蒸发的速度其实还没有沸腾时的快,再者“白气”属于液化,而蒸发属于汽化,停火后出现大量的“白气”并不是水蒸发形成的,故D错;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给出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推理的能力.由液化现象的特点“白气”进入到液化发生的条件﹣﹣﹣降低温度.

 

13.(2分)中国最北的气象站﹣﹣黑龙江省漠河气象站记载,最低气温记录﹣52.3℃.对于这样的气温,你认为应该选用以下哪种温度计来测量(液态酒精、水银、煤油的凝固点分别是:

﹣117℃、﹣39℃、﹣30℃).(  )

A.水银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

C.煤油温度计D.水银温度计或酒精温度计

【分析】题干中给我们提供了各种液态物质的凝固点,根据这一信息,看各种温度计在根河市的最低气温达到﹣52.3℃时是否能用,做出相应的判断.

【解答】解:

漠河的最低气温达到﹣52.3℃.而酒精在﹣117℃时才会凝固,因此,是可以使用的;而水银和煤油分别在﹣39℃和﹣30℃已经凝固,因此不能选用水银和煤油温度计.

故选B.

【点评】正确理解题干中的内容,从中获取正确而有用的信息,并能与选项中的描述相对照,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难度不大,但需要细心对比.

 

14.(2分)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

A.山林中雾的形成B.路面上的水结冰

C.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片变小了D.窗户玻璃上冰花的形成

【分析】

(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

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

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

A、山林中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不符合题意;

B、路面上水结冰,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凝固放热,不符合题意;

C、樟脑片变小了,由固态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符合题意;

D、窗户上冰花的形成,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类型及其吸放热的判断,是中考热学基本题型的考查,掌握物质前后状态的变化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15.(2分)下列物态变化中,展于液化现象的是(  )

A.湿衣服变干

B.戴眼镜的人装开水时,镜片变模糊

C.冬天,水结成冰

D.放芹衣箱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液化现象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液化现象.

【解答】解:

A、湿衣服变干,是蒸发,属于汽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戴眼镜的人装开水时,镜片变模糊,是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冬天,水结冰是凝固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是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液化现象,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16.(2分)在0℃的密闭环境中,将温度为﹣5℃的冰块投入0℃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将(  )

A.增加B.减少C.不变D.都有可能

【分析】物体之间有温度差时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水的凝固点为0℃.

【解答】解:

﹣5℃的冰块投入0℃水后,热量会由水传递给冰块,水的内能减小,温度下降,水的温度低于0℃,所以水会结冰,故冰的质量会增大.

故选A.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热传递的条件和水的凝固点,会分析冰和水的变化情况.

 

17.(2分)炼钢炉中熔炼出钢水,在图中能正确表示出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的是(  )

A.

B.

C.

D.

【分析】晶体熔化过程和凝固过程温度都不变,而钢是晶体,有固定的凝固点,并且熔化过程物体要吸热,因此根据钢熔化过程温度是否变化以及其它过程温度变化情况即可选出正确选项.

【解答】解:

炼钢炉中熔炼出钢水是钢的熔化过程,钢是晶体应该有固定的熔点,所以钢从固态变成液态应该有一段时间保持该温度不变.

A、随着时间的沿长,物体的温度一直在下降,说明这是非晶体凝固的图象.不符合题意.

B、随着时间的沿长,物体的温度在下降,说明物体在放热,且有一段时间放热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凝固的图象.

C、随着时间的沿长,物体的温度在上升,说明物体在吸热,并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熔化的图象.

D、随着时间的沿长,物体的温度一直在升高,说明这是非晶体熔化的图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既考查了晶体、非晶体的凝固、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又考查了学生对图象的认识,是一个基础好题.可以作为选择或填空题出现.

 

18.(2分)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大量的“白气”从发射台底部的大水池中涌出.这些“白气”的产生伴随着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

C.只有汽化D.只有液化

【分析】首先确定“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哪来的水蒸气呢?

水池中的水汽化形成的.

【解答】解:

高温的火焰喷射到水池里时,水吸热发生剧烈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在升腾的过程中遇冷,温度降低,发生液化,凝结成无数的小水滴,形成“白气”.

故选A.

【点评】火箭点燃后,尾部会喷出大量的火焰,温度很高,如果不加处理会使铁质发射架熔化,所以在发射台底部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水池中的水瞬间汽化,水汽化吸收热量,使周围的温度不致太高,铁质火箭发射架不致熔化,从而保护了发射架.

 

19.(2分)若宇航员在太空舱外工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太阳为参照物,宇航员是静止的

B.以太空舱为参照物,宇航员是运动的

C.以宇航员为参照物,太空舱是运动的

D.宇航员和太空舱相对静止

【分析】看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