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69327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6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6页
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6页
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6页
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6页
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6页
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6页
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6页
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6页
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6页
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6页
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6页
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6页
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6页
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6页
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6页
亲,该文档总共8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docx

《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docx

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度辅导员培训学习材料

 

2008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电视台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指导

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

 

1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度辅导员培训学习材料

 

赤诚之心系工作奉献之情育学生

 

——上海师范大学辅导员孙雅艳个人材料

一、个人简历

孙雅艳,女,汉族,中共党员,1979年5月出生,2004年7月起辅导员工作(07年8月至08年8月参加团中央第11届中国扶贫接力计划支教团),现担任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08级学生(100人)辅导员。

二、工作情况

(一)爱岗敬业,以无限的热忱投入学生工作

孙雅艳热爱学生,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辅导员,她曾担任过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03

年级6个班级146名学生的辅导员、学院党委组织员和分团委工作。

在四年中,她记录了厚

厚的十二本工作笔记,用文字把与学生相处的点滴及时记录下来,

146个学生的感人故事形成

了《我爱我生手记》手稿计

15万余字。

《手记》让她与学生一起见证感动、体味成长。

她把部分手记的感动故事上传到学校的

bbs上和自己的博客上与学生共享,

《手记》使学生获得了发现爱、懂得爱和珍藏爱的启迪,

架起了辅导员与学生及其家长沟通的桥梁。

一位学生说,我时刻沉浸在一种幸福之中,因为

我身边有这样一位关心我、爱护我的好老师。

更让她意想不到的是,一位曾经与她有过隔阂

的学生,在看完她写的对学生表示有愧疚感的文字后,竟然回帖说:

老师,我从来没有怪你,

我会加倍珍惜大学的生活

我会把自己写的第一首歌献给你。

《手记》在学生家长中也产生了良

好的回应。

一位学生家长在读完孙老师描写关于他孩子的手记片段之后,打电话说,

"连我自

己对孩子都失去信心了,没想到老师却始终用满腔的爱对待我孩子

"。

寒假期间,她还访问了上海和苏州等地的

47名大学生家庭,搭建了学校和家庭沟通的桥

梁,受到了家长的欢迎和社会的赞许。

(二)爱心助学,用感恩的心奉献社会

孙雅艳作为一名辅导员,在工作中对待学生富有爱心,乐于奉献。

她对待需要帮助的弱

势群体更是倾囊相助。

2001年开始她就加入到中国青年志愿者的行列,至今已有

7年,累

计志愿服务时间2年多,个人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48名,金额达14万多元;此外,她长

期保持和贫困生通信交流,累计达

2000多封。

孙雅艳还将她的爱心传递给了她的学生。

她曾

7次亲自组织并带领大学生赴安徽、广西、贵州和四川绵竹灾区等地开展

"音符串起希望"三下

乡实践活动,资助贫困生

400多名,举行爱心义演

48场,开设公开课230节,同时为贫困地

区学校配置了一批电脑、音乐器材、体育用品和学生床架等硬件设备。

在她的引导下,大学

生们不仅为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而且自身的素质也在三下乡的实践过程中得到

提升。

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她积极参加团中央中国扶贫接力计划,奔赴广西百色玉凤

镇坤平初中开展一年的支教服务,将辅导员的细心、耐心、爱心、恒心精神传递到贫困地区。

在支教地,她在教学工作之余还开办了校园广播台、合唱团、模特队、舞蹈队等等,丰

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她利用周末和休息时间走遍田阳县

18

个村52个屯300

多名学生

家庭。

家访时,她经常会随身携带着一个厚厚的大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录了学生的情况;

一年时间她写下了14万多字的支教心得和家访手记。

通过家访,她收集了许多家庭经济困难

学生资料,并通过多种途径争取社会帮扶,累计为他们争取到助学金

26万余元。

(三)无偿献血,将青春热血融入爱的暖流

她的无私奉献精神不仅表现在她爱岗敬业和积极参加支教、助学活动,还表现在她

6次

无偿献血的行为中。

在上海,她曾先后参加

4次无偿献血;到广西百色支教后,当接到手机

短信得知支教地百色血库告急时,她特地从山区跑到百色市参加无偿献血活动,这是她第

5

 

 

2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度辅导员培训学习材料

 

次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当四川地震袭来时,她又毫不犹豫撸起了袖管,第6次无偿的献出了

她青春的热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她无言行动的感召下,同学们纷纷加入无偿献血的行列。

(四)开拓创新,把睿智勤劳用于思政教育

从2003年至2007年,她带完了一届学生后,又支教了一年,她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

思政工作经验,同时也总结了工作的不足和教训。

回到母校之后,担任08年级新生辅导员的

她,迈出了学生思政工作开拓创造的新步伐。

针对90后的学生特点,她利用网络资源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8级新生入学的第一天起,她就运用博客出通知、提要求、发公示、作反馈;给学生写元旦

佳节贺词;发布诸如职业生涯课、艺术比赛、假日"爱心学校"成员招募和宿舍自我管理的指导等信息,她还让每个学生在博客上都写一则自己成功的经历,然后她为学生逐一做了点评。

2008年,她写了550篇博客,约10万字。

她还通过qq、msn、校内网、飞信等多种网络方式

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目前,她已开始建立学生的个人成长档案,希望能记录学生成长的每一步。

针对以往每周素质教育课程随意性大、学生重视程度不高、内容新鲜感不强等不足,她

开始尝试对该课程的改革试验。

在08级学生第一堂素质教育课上,她举行了开班典礼并阐明了课程的重要性以及课时、计分方法、上课模式、管理方式和考核方式,以引起学生的高度

重视;在管理上下功夫,她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去;在课程内容上,她积极备课,制作各类课件,如就业指导、感恩教育、安全教育和志愿活动等。

她还将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辐射到学生课外活动中,积极为学生进行各类的活动指导,为智力障碍的儿童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教学;积极筹备学校学生运动会并开展了学院的奥运后现代趣味运

动会比赛,弘扬奥运精神;积极参与组织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歌咏比赛、演讲竞赛等活动。

改革素质教育课的试验虽然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她认为只要学生有收获,学生满

意了,就是值得的。

为了加强学生党建工作,2008年9月,孙雅艳专门拜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校党委资深组织员王敏如老师为师,向她学习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的丰富经验。

每一次的党课她都认真备

课,并且以她自己的亲身经历阐述她对党的理想、信念的理解。

她每次都教育新生要端正入党动机,坚定理想信念,以实际行动积极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

(五)大仁大义,将火红爱心传递给灾区人民

孙雅艳在08年度发生的重大事件中,均有较好的表现。

如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当时还在广西支教的她,立即投入到了抗震救灾捐款和无偿献血活动中,组织当地学生给四川灾区的学生写爱心心语,把爱心传递给灾区的学生。

2008年下半年,她一直关注地震灾区学校的重建情况,积极为灾区学生募集所需物品,并着手准备第7次三下乡赴四川灾区爱心义演。

通过前期多方的努力和学校的大力支持,她

和学校团委两位老师于2009年1月17日带领学校20名学生赴四川绵竹市灾区开展"音符串起希望"三下乡爱心义演活动,这也是上海市派出的唯一一支高校文艺类的慰问队伍。

赴四川三下乡团队在四川省绵竹市拱星镇红旗村、拱星镇板房区、四川工程技术学院和

绵竹市人民公园文化广场等地举办了7场慰问义演,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

另外,"三

下乡"队伍还开展了各类慰问和走访活动。

在绵竹拱星镇和剑南镇还开设了"爱心学校"课程,

内容有舞蹈、音乐欣赏、二胡、手语等。

为了让学生了解地震灾害的原貌,在慰问演出期间,

她还带领大学生参观了地震遗址,在场的学生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们纷纷表示要更加

珍惜今天的生活,并努力为灾区多做一些事情。

在即将结束三下乡活动时,她不慎被车撞倒,

造成左脚脚踝3处骨裂。

但她在困难面前依然乐观坚强,顺利圆满地完成了第7次带队三下

乡的活动。

作为一名上海高校慰问团领队,她为能够给四川灾区人民重建美好家园而献一份

 

3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度辅导员培训学习材料

 

力、尽一份心感到光荣和自豪。

孙雅艳她爱岗敬业、爱心助学事迹十分感人,社会影响力很大。

她的事迹曾被《人民日

报》、《中国青年》、《新民晚报》、《文汇报》、《经济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广

西卫视、黑龙江卫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人民网、中青网、中国文明网、21世纪网站等多家报刊、杂志、电视台、电台和网站报道。

她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守职业道德、无私

奉献,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弘扬时代精神,塑造新一代青年教师的光辉形象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获奖情况

2008年:

第七届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

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

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

2007年

第十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

上海市职工职业道德十佳标兵

 

春风里的旗帜:

十年爱心长征路只为百花香满园

——华中师范大学辅导员冯圣兵个人材料

 

一、个人简历

冯圣兵,男,中共党员,汉族,1975年10月生,2001年7月起从事辅导员工作,现任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负责文学院的学生工作。

二、工作情况

(一)桃熟流丹,李熟残枝:

爱心育人,英才济济笑开颜

十几年来,冯圣兵心中怀着一份默默耕耘的执着的孺子牛般情怀,让"爱在华师"成为学生

中新的流行词汇,"爱心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教育工程在2008年被列入了学校工作要点。

1、一个善于用爱心做"乘法"的人。

冯圣兵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从小贫困的家庭环境不但磨练了他的意志,激发了他

改变环境,改变命运的勇气,还让他拥有了一颗济危扶困的心。

考上大学后,靠课余打工和

吃青菜的他,省下近万元资助其他因家庭贫困面临辍学的学生。

1998年底,在学校的大力支

持下,以"济困助学,服务社会"为宗旨的圣兵爱心社正式成立。

它的成立也标志着冯圣兵一个

人的自发善举由此成为一群人自觉的共同事业。

1997年,他被教育部和团中央联合评为"全国

三好学生",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99年,他又成为"湖北省十大杰出

青年志愿者",次年还被联合国授予第四届"国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

2003年,圣兵爱心社被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团中央等联合授予"全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光荣称号,李长春

亲切接见了时任社长姚威。

2005年4月2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奉献爱心汇

暖流"为题专门介绍了圣兵爱心社的故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2、一个努力用爱心培育学生的人。

无论是做一线辅导员,还是担任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冯圣兵始终牢记竞聘辅导员的诺言,

把"爱心"全部播撒给了学生。

新生上计算机课没有电脑练习,他就把自己的家用电脑送给学生

 

4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009年度辅导员培训学习材料

使用,出了问题还亲自上门修理。

为帮助毕业生就业,他把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特长熟记于心,

有针对性地逐个向用人单位推荐。

某男生因病需煎熬中药,苦于没有地方,他二话没说,把

自己住的房子腾出一间来。

学生遭遇突发困难,亟需用钱时,他总是倾囊相助,却不记得催

还。

去年5月底,一名离异随母亲生活女生因病在同济医院去世。

冯圣兵同志连续奔波三天,

为之操办了所有后事。

后来,还为她申请保险理赔,给其远在上海打工的家人汇去。

该生母

亲感激不尽,打来电话再三泣谢。

在历次重大事件中,冯圣兵同志都能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

致,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

2008年4月抗议奥运圣火传递遭袭时,他受学校指派连续两天带

队到街头疏导学生,并在学校首倡"搞好学习就是最大的爱国",得到广大学生的积极响应。

5

月汶川地震后,他一面积极带头捐款,全力解决震区学生经济困难,一面通过走访寝室、QQ

与短信等多种方式热情鼓励他们勇敢战胜灾难,使学院灾区学生很快都走出了阴影。

2008年

4月到7月,他积极发挥火炬手的优势,先后在校内外参加或组织开展了爱心传递、火炬展示

和模拟传递等系列"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大力传播奥运知识、奥运精神和文明礼仪。

(二)千帆竞发,独树一帜:

爱岗敬业,积极探索工作新思路

冯圣兵从事辅导员工作七年多来,始终保持着勤奋踏实,平易近人的作风,默默从事着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工作以来,他先后参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著作3部,主持和参加校

级以上科研课题2项,公开发表学生工作论文9篇。

此外,经验材料《"造就他人,实现自我"

的圣兵爱心社》还被《湖北省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实例选编》一书收录。

1、一个热爱并忠诚于事业的人。

冯圣兵身为全校学生人数最多的院系副书记,仍然坚持亲自带班,先后担任了中文04级、

汉语言文学(试验班)07级的辅导员。

为了工作,冯圣兵牺牲的休息时间不计其数。

新生军

训时,他废寝忘食工作,和学生完全摸爬滚打在一起。

2005年五·一结婚,正赶上全校加班

迎接教学评估,他只请了一天的婚假。

2007年国庆期间,妻子临产,时值新生军训,他没有

向组织上请一天假。

2、一个务实并勇于创新的人。

作为辅导员和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冯圣兵积极推动学生党建创新。

2007年他制定并

实行了《文学院学生党员考评及其奖惩办法》等12项学生党建制度,使学生党建工作更加制

度化、规范化。

此外,他还开展"党员寝室"挂牌的探索,积极推进学生党建工作进宿舍。

由于工作基础扎实,2007年文学院的"学生党员管理和教育基地"成为华中师范大学首批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特色基地之一。

2007年,冯圣兵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推行的"三三法",

被评为华中师范大学学生工作特色奖。

以《华中师范大学实施"三三法",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进

行有效干预》为题上报教育部后,被《昨日信息摘报》采用。

2007年冯圣兵在全校率先对辅

导员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实施两年来,学院政工干部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个人综合素质

和业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2007、2008年连续两年获得全校学生工作综合考评一等奖。

(三)十年树木,十万栋梁:

立德树人,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冯圣兵充分利用自身的特殊成长经历和个人在学生中广泛而积极的影响,长期深入学生课堂、宿舍和课外活动场地,帮助学生分析形势政策,端正思想,解决学业困难和生活问题,指导活动开展,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收到了非常显著的成效。

1、现身说法,激励广大贫困生自立自强。

冯圣兵的事迹一直在师生中广泛流传,教育和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华师学子。

他坚持为自己学生上团课或做讲座,与学生交心谈心,介绍自己成长的历程和生活体会,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和亲身经历感染学生,激励着他们自立自强,成人成才。

在他所带学生中,涌现出了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一等奖得主桂婵娟、全省"三好学生",《湖北日报》曾专版报道的陆尧等一批贫困生典型。

2、以身作则,教育学生服务人民,回报社会。

 

5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度辅导员培训学习材料

 

冯圣兵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他自立自强,更在于他难中助难,知恩图报,十多年如一日地奉献爱心。

他经常对学生说,自己的成功既有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也离不开各级组织和师长的关心、爱护,还有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更重要的是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对于圣兵爱心社的活动,他向来鼎力相助,自不需说。

对其他社会公益活动,他也是积极支持,毫不

推托。

汶川地震后,他先后参加4次捐助活动,共捐献了近2000元现金,带动全院学生捐款数万元。

2008年暑期,他还亲自带上奥运火炬,和学生一起深入天门农村,走访、捐助当地

贫困学生,为他们讲解奥运知识,义务辅导功课。

3、身体力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成人成才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冯圣兵注重加强个人思想道德和政治理论修养,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各个方面都为学生和其他辅导员树立良好的榜样。

他向来坚持一个原则,

那就是"己所不能,不施于人"。

每周五早上六点半出早操,要求住在校内的辅导员都到场。

他自己住校外,六点起床骑自行车赶到学校督促学生做广播操,并带头跑步。

规定每周一次例

会和一次晚点名,不管有多大困难都想方设法予以克服,多年来一次都没落下。

认识、了解他的学生都十分佩服他的敬业精神和高尚品德,不知不觉地被他的魅力所吸引,为他的精神所折服。

他是爱的耕耘者,爱的播种者。

是他用爱的阳光普照,用爱的雨露滋润,稚嫩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如果把他比作蚌,那么学生便是蚌里的砂粒;他用爱去舐它,磨它,

浸它,洗它⋯⋯经年累月,砂粒便成了一颗颗珍珠,光彩熠熠。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

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

"

三、获奖情况

2008:

湖北高校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华中师范大学重视共青团工作领导奖;

华中师范大学学生体育工作先进个人。

2007:

华中师范大学学生体育工作先进个人

 

精心育人矢志不渝争当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示范者

——华南师范大学辅导员李卫东个人材料

 

一、个人简历

李卫东,男,汉族,中共党员,1975年10月生,1998年7月起从事辅导员工作,现任

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

2008年任学院06级(302人)辅导员。

二、工作情况:

(一)敬业爱岗,在辅导员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

李卫东老师热爱辅导员工作。

他于1997年7月本科毕业后留在本校经济与管理学院从事

辅导员工作。

十一年来,他先后担任过经济与管理学院8个年级的辅导员,兼任学院学生会指导教师。

他坚决服从组织的需要和安排,从不与组织讲条件和价钱;坚守辅导员岗位,竭

诚育人,无怨无悔;忠实地;履行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以极大的热忱认真做好学生的教育管

 

6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009年度辅导员培训学习材料

理与服务工作。

他在辅导员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默默耕耘,任劳任怨。

(二)精心施教,做大学生的良师益友

李卫东老师对学生充满爱心。

来自四川的一名同学,由于家庭经济非常困难,父母不愿

意供她女儿读大学,她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来学校报到。

李卫东老师了解到她的情况后,一

方面通过申办助学贷款、介绍勤工助学岗位等途径帮助她解决经济上的困难,另一方面又不

断鼓励她立志勤学,经常关心她的学业、思想和生活,还多次慷慨解囊,先后赞助其生活费

用三千多元,使其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并顺利就业。

十一年来,李卫东带过的每一个学生的成

长都凝结有他的心血和汗水,他也赢得了广大同学的尊敬和爱戴。

他带过的一届学生曾经给

李卫东老师送了一面写着

"送给我们最亲爱的人-李卫东老师"的锦旗,这是李卫东老师关爱学

生和广大同学爱戴李卫东老师的见证。

李卫东老师注意结合专业特点和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开展思想教育,十一年来,共为学

生讲授党课、学生干部的素质与要求、大学阶段的定位、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专题讲座逾百

场(次)。

李卫东老师坚持有目的、有计划地与同学进行个别谈话,对学生进行有针对的思想教育。

他每学期至少要与所带年级的每位同学个别谈话一次。

2003级一名同学进入大学二年级后迷

上了传销,无心求学,经常不去上课,一学年内共有

9门功课重修。

为了把她从传销的

"泥潭"

中解救出来,李卫东老师先后与她个别谈话

30多次(其中时间最长的一次达

7个小时),耐

心教育引导她认识非法传销的危害,破除一夜暴富的幻想,珍惜大学阶段的宝贵时光,把事

业成功建立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完成学业的基础之上。

同时,李卫东老师还安排班干部和

同寝室的同学多关心和帮助这名同学,并争取其父母的配合和支持。

经过反反复复和艰苦耐

心的教育,这名同学终于下定决心不做传销,认真读书。

李卫东老师又引导她做好详细的学

习计划,安排优秀学生帮助她学习,并每周定期检查张研执行学习计划的情况。

经过李老师

和同学们的热情帮助,这名同学成绩有了明显的好转,并陆续完成了重修的科目,最终按期

毕业。

(三)锐意创新,着力培养提高学生的

"三大能力"

他积极探索和创新学生党支部的活动形式,经常组织党员深入社区或企业,开展形式多

样的社会实践和党员教育活动。

他把绩效管理的理论运用到学生党员管理中去,促进了学生

党员考核评估的科学化。

李卫东老师积极探索学生教育管理的新模式。

1999年,他提出应当开辟专业实践基地的

建议获得了学院领导认同。

此后几年,他经常陪学院领导到各地联系和落实专业实践基地。

目前,经管学院共建立了

30多个专业实践基地。

李卫东老师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模拟金融市场、网络创业大赛、模拟商务谈判、职业生涯

设计大赛、企业形象设计大赛、营销策划大赛等活动,为同学培养提高"三大能力"提供了平台。

在全国和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作品竞赛中,李卫东老师所带年级的学生获得国家级一等奖一

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

2项,获得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中,李卫东老师所带年级的学生获得一等奖的有

10人,获得二等奖的有

25人,获得三等奖

的有21人;有32人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共有

8人获得国家奖学金一等奖。

其中

2003级学生四级通过率为

94%,六级通过率为

51.5%,有16名同学获得省级以上奖项,有

13名同学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

在他和另一位老师所带的

06级本科学生中,有

14人荣获国家级比赛奖项,

35人荣获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全级国家级总获奖人

数为49人;28人荣获省级比赛奖项;278

人荣获校级比赛奖项,校级以上获奖比率高达

80.7%。

(四)坚持走工作、学习、研究相结合之路,科研成果显著

李卫东老师重视总结经验和进行科学研究,积极探索学生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他撰写的

 

7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009年度辅导员培训学习材料

《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独立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获学校学生工作理论研讨会经验材

料一等奖。

他参与的

"建立'三大能力'培养模式,系统开展素质教育

"的课题获校级优秀教学成

果二等奖。

他参与的

"'三大能力'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的课题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