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外活动记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06951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课外活动记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科学课外活动记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科学课外活动记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科学课外活动记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科学课外活动记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小学科学课外活动记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小学科学课外活动记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小学科学课外活动记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小学科学课外活动记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小学科学课外活动记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小学科学课外活动记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小学科学课外活动记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课外活动记录.docx

《小学科学课外活动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课外活动记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科学课外活动记录.docx

小学科学课外活动记录

集团档案编码:

[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小学科学课外活动记录

课外活动记录表

2周

地点

实验室

科技

辅导教师

参加人员

小组成员

活动内容

万花制作万花筒

活动

过程

1、在万花筒的底层你可以使用两个手电筒的玻璃片来间隔一些彩色的碎玻璃渣或者添加一些彩色透明的碎胶片,最外层的玻璃片最好选用磨砂的玻璃,实在找不到可以在里面衬上一层硫酸纸

2、万花筒的中间主要是用三片镜子玻璃制作的等三角柱体(镜面一律向内互相反射从而产生了复杂的图案)

活动效果

快举在眼前看看,能看到什么?

哇!

能看到外面的东西哪!

这就是它的神奇之处,一般的万花筒只能看到里面的东西,这个神奇的万花筒还可以看见外面的景色呢!

课外活动记录表

3周

地点

实验室

科技

辅导教师

参加人员

小组成员

活动内容

鸡蛋浮起来

活动

过程

1.在玻璃杯中倒入多半杯水。

2.把鸡蛋轻轻放入玻璃杯中,观察发现鸡蛋沉入水中。

3.在水中放入盐,观察发现随着食盐的放入,鸡蛋渐渐上升,最后浮出水面。

活动效果

因为鸡蛋的密度大于清水的密度,造成鸡蛋所受的重力大于水对鸡蛋的浮力,所以鸡蛋在清水中要下沉。

课外活动记录表

4周

地点

实验室

科技

辅导教师

参加人员

小组成员

活动内容

带电的气球

活动

过程

1、将两个气球分别充气并在口上打结。

2、用线将两个气球连接起来。

3、用气球在头发(或者羊毛衫)上摩擦。

观察发现摩擦后的气球可以吸在头发上。

4、提起线绳的中间部位,两个气球立刻分开了。

5、将硬纸板放在两个气球之间,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活动效果

用气球在头发(或者羊毛衫)上摩擦后生电,气球和头发分别带上了正、负不同的电荷,因异性电荷相吸,所以气球和头发会吸在一起。

课外活动记录表

5周

地点

实验室

科技

辅导教师

参加人员

小组成员

活动内容

热胀冷缩

活动

过程

1、把装满开水的杯子盖拧紧了后,很难打开,但放到冷水中泡泡就很容易打开了。

2、学生说说其中的原理。

3、说说生活中可以利用这一现象解决的一些难题。

活动效果

学生明确了热胀冷缩的原理。

理解了自然界中热胀冷缩的现象。

课外活动记录表

6周

地点

实验室

科技

辅导教师

参加人员

小组成员

活动内容

光的折射

活动

过程

1.、我们把筷子放在水中的时候,会发现筷子在水中不是直得,看起来好像被折了一样。

2、让学生说说这是怎没回事。

3、通过实验证明光的折射。

4、应用折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效果

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

所以,当你站在岸边,看着清澈见底的水,千万不要贸然下去,避免发生危险。

课外活动记录表

7周

地点

实验室

科技

辅导教师

参加人员

小组成员

活动内容

科技小制作

活动

过程

1、制作太阳能

2、学生写出制作步骤,在小组里交流,找出优劣。

3、动手制作。

4、成果展示。

活动效果

通过对太阳能的制作,知道了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并培养了动手能力。

课外活动记录表

8周

地点

实验室

科技

辅导教师

参加人员

小组成员

活动内容

声的传播

活动

过程

1、学生说说自己一般在什么情况下能听到声音。

2、教师点拨,使学生明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3、让学生通过实验体会声音在坚硬的物体中传播得更快。

活动效果

学生兴趣高涨,通过拓展,学生会分析一些实际的问题,如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靠什么来交谈。

课外活动记录表

9周

地点

实验室

科技

辅导教师

参加人员

小组成员

活动内容

沸点

活动

过程

1、谈话引入,水开时会冒出很多气泡,也就是说谁在沸腾。

我们包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称为它的沸点。

2、学生实验,各种液体的沸点是不一样的。

3、教师小结。

活动效果

实验效果很好,水和酒精的沸点就不同。

课外活动记录表

11周

地点

实验室

科技

辅导教师

参加人员

小组成员

活动内容

潜望镜

活动

过程

1、讲解,使学生明确潜望镜是通过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2、学时制作潜望镜。

3、展示潜望镜。

4、根据原理说说潜望镜是怎样从低处看到高处的物体的。

活动效果

学生制作的潜望镜不但复合光反射原理,而且造型也特别有创意。

课外活动记录表

12周

地点

实验室

科技

辅导教师

参加人员

小组成员

活动内容

无影灯

活动

过程

1谈话引入。

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影子是光照射物体形成的。

2、观察等光线的影子。

谈自己的发现。

3、交流发现:

影子中部特别黑,四周稍浅。

4、质疑,这是怎么回事。

活动效果

带着疑问结束了本次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愿望。

课外活动记录表

13周

地点

实验室

科技

辅导教师

参加人员

小组成员

活动内容

无影灯

活动

过程

1、实验探究,a把一个圆柱形茶叶盒放在桌上,点燃一支蜡烛。

进行观察。

b点燃两支、三支、更多支。

2、观察现行并作分析。

发现发光物体的面积越大,影子就越小。

3、制作无影灯。

活动效果

学生能通过手术用得无影灯给予的启示,制作无影灯,并有很大的创意。

课外活动记录表

14周

地点

实验室

科技

辅导教师

参加人员

小组成员

活动内容

认识科学家

活动

过程

1、搜集关于科学家的资料。

2、学生汇报他们的事迹、

3、学生谈听后的感受野

4、谈自己的理想、

活动效果

学生的思想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大多数学生立志要为国家做贡献,树立了热爱科学的观念。

课外活动记录表

15周

地点

实验室

科技

辅导教师

参加人员

小组成员

活动内容

做个土电话

活动

过程

1.、教师出示今天的活动主题:

做个土电话

2、介绍互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学生自行探究,研制土电话。

4、成果展示:

展示自己做的土电话,并注出优劣点。

活动效果

学生都能做出土电话,并且在玩土电话的过程中,找出了优劣点,探讨出了土电话的原理。

课外活动记录表

16周

地点

实验室

科技

辅导教师

参加人员

小组成员

活动内容

小风车

活动

过程

1.、教师出示今天的活动主题:

小风车

2、介绍互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教师指导,制作小风车。

(强调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

4、玩风车,通过玩风车,体会风车在转动的过程中,会产生力的效果。

活动效果

学生在制作风车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但在玩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风车在转动的过程中,能产生力的效果。

2014年小学生趣味运动会项目一:

“跃动先锋”

参与人数:

20人,男女各10人。

比赛道具:

1、踏板球:

1个

2、短绳:

1根,长度2M(学校自备棉质短绳)

比赛方法:

1、比赛距离为20米,起点线及终点线后各排列10名队员,面对面站立;

2、比赛以接力跑跳的形式进行。

比赛开始后,由一名参赛队员踩跳踏板球,从起点线一边踩跳踏板球一边跳绳行进至终点线;

3、第一名参赛队员完全越过终点线后,将踏板球和短绳交给终点线后的第一名参赛队员,以相同的方式跑跳至起点线进行接力,依此类推;

4、最后一名参赛队员完全越过起点线后比赛宣告结束,用时最少的一组队伍即为获胜。

比赛规则:

1、根据裁判口令开始比赛(口令为二级口令),任何参赛队员须于起点线、终点线内出发,不可压线、超线;

2、各参赛队在各自跑道中进行比赛,不可超越至其他参赛队的跑道;

3、预备时,参赛队员必须手握短绳处于静止状态站立在地面,踏板球须置于起跑线内。

参赛队员必须在听到发令信号后才能踩跳踏板球,并摇动短绳;

4、比赛过程中,参赛队员的脚不可接触地面。

如有参赛队员的脚接触地面、或从踏板球上落地、或跳绳失误,则该参赛队员须退回失误点重新开始;

5、比赛过程中,参赛队员每次跳跃必须以跳绳的形式进行,如没有跳绳而直接在踏板球上跳跃,则为失误,该参赛队员需退回失误点重新开始;

6、接力时,参赛队员须连同踏板球和短绳完全越过终点线,才能将踏板球和短绳交给下一名参赛队员。

2014年小学生趣味运动会项目二:

“极速穿越”

参与人数:

22人,男女各11人。

比赛道具:

长绳:

10根,长度4M(学校自备棉质长绳)

比赛方法:

1、参赛队员两人一组,第一组参赛队员并排面向跑道站立在起跑线后;

2、其余20名参赛队员每两人为一组,各手持长绳的一端面对面站立在跑道上,有节奏地甩动长绳,每组之间的距离为3米;

3、比赛开始后,第一组参赛队员同时进入第一根长绳进行跳动1次后跑向第二根长绳,依次完成10次跳动后,替换最后2名摇绳的队员;

4被替换的2名参赛队员迅速跑回起点线,同时依次进入长绳完成10次跳动后,替换倒数第2组的摇绳队员,依次类推;

5、最后一组参赛队员完成10次跳动后比赛宣告结束,用时最少的一组队伍即为获胜。

比赛规则:

1、根据裁判口令开始比赛(口令为二级口令),任何参赛队员须于起跑线内出发,不可压线、超线;

2、预备时,绳子必须处于静止状态,摇绳者必须在听到发令信号后才能摇绳;

3、比赛过程中,每组参赛队员必须两人同时进入长绳完成1次跳动,如两人没有同时跳动、或直接穿过长绳没有跳动、或跳绳失误,则该组参赛队员须退回失误点重新开始;

4、比赛过程中,除正在交接长绳的参赛队员以外,其余摇绳的参赛队员不可以停止摇动手中的长绳,直至比赛结束。

如有任一组参赛队员停止摇绳则判为犯规,每发生一次,在总成绩上加罚5秒;

5、交接长绳时,须依次从最后一组参赛队员开始替换,如替换错误,则宣告该参赛队伍挑战失败。

2014年小学生趣味运动会项目三:

“锦上添花”

参与人数:

8人,男女不限,其中2人为替补队员。

比赛道具:

1、毽子:

1个

2、档网:

1个,长4M,宽50CM(训练时学校自备,比赛提供)

比赛方法:

1、对抗赛场地为4×8米的长方形,每队比赛区域为长4米、宽4米;

2、比赛以对抗形式进行,通过抽签决定“开球”方;

3、比赛开始后,由“开球”方率先将毽子踢入对方场地,另一组参赛队须将毽子踢回,双方依次往返对抗;

4、如任何一组参赛队无法接住毽子并将其踢回对方区域,致使毽子在己方区域落地,则宣告该轮比赛失败,对方参赛队得1分;

5、本轮获胜的参赛队伍获得下一轮比赛的“发球”机会;

6、比赛时间为3分钟,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分最多的一组队伍即为获胜。

比赛规则:

1、根据裁判哨声开始比赛,任何参赛队员须站于己方区域内;

2、裁判哨声指示发球后,发球队员可在己方区域内任意位置发球,且必须在5秒钟内将毽子击出;

3、比赛过程中,参赛队员只可用除手及手臂以外的身体部位接触毽子,如有任一参赛队员的手或手臂碰到毽子则判为犯规,每发生一次,对方参赛队得1分;

4、比赛过程中,毽子在己方区域落地、或在对方区域外落地(出界)、或发球不过网,则判该参赛队本轮失败,对方参赛队得1分;

5、比赛过程中,毽子在己方区域内传递时,同一名参赛队员不能连续击毽超过3次,如任一名参赛队员连续击毽超过3次,则判该队员犯规下场,由替补队员接替;

6、比赛过程中,毽子在己方区域内传递时,同一参赛队不能连续传递毽子超过3人次,如同一参赛队在己方区域内连续传递超过3人次,则判该参赛队本轮失败,对方参赛队得1分;

7、比赛过程中,任何参赛队员不得故意接触档网妨碍对方参赛队员,如发生则判该队员犯规下场;

8、每个参赛队有2名替补队员,用于犯规、疲劳等原因下场的参赛队员的接替,替补队员名额用满后则该参赛队以实际剩余人数继续参加比赛,被判犯规下场的队员不得再次上场比赛;

9、比赛时间为3分钟;

10、在规定的比赛时间内,如对抗的2个参赛队得分相同,则立刻进行加时赛,时间为1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