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匠生辉东阳木雕的工艺流程东阳木雕名列我国四大木雕之首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069625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匠生辉东阳木雕的工艺流程东阳木雕名列我国四大木雕之首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艺匠生辉东阳木雕的工艺流程东阳木雕名列我国四大木雕之首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艺匠生辉东阳木雕的工艺流程东阳木雕名列我国四大木雕之首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艺匠生辉东阳木雕的工艺流程东阳木雕名列我国四大木雕之首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艺匠生辉东阳木雕的工艺流程东阳木雕名列我国四大木雕之首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艺匠生辉东阳木雕的工艺流程东阳木雕名列我国四大木雕之首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艺匠生辉东阳木雕的工艺流程东阳木雕名列我国四大木雕之首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艺匠生辉东阳木雕的工艺流程东阳木雕名列我国四大木雕之首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艺匠生辉东阳木雕的工艺流程东阳木雕名列我国四大木雕之首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艺匠生辉东阳木雕的工艺流程东阳木雕名列我国四大木雕之首始.docx

《艺匠生辉东阳木雕的工艺流程东阳木雕名列我国四大木雕之首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匠生辉东阳木雕的工艺流程东阳木雕名列我国四大木雕之首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艺匠生辉东阳木雕的工艺流程东阳木雕名列我国四大木雕之首始.docx

艺匠生辉东阳木雕的工艺流程东阳木雕名列我国四大木雕之首始

艺匠生辉

东阳木雕的工艺流程:

东阳木雕名列我国“四大木雕”之首。

始于唐朝,发展于宋元,至明代已臻至纯熟,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装饰技法,并广泛应用于建筑与家具装饰上。

到清朝中叶,进入了鼎盛时期。

东阳木雕的工艺流程主要有五个步骤,就是我们分别用图片和实物来展示的:

①、设计画稿:

即根据雕刻的题材、材质的特点来确定雕刻的主题内容。

②、复样打地:

用墨线将造型设计勾画放大到木材上,依稿雕凿。

③打坯:

木雕的关键步骤,要求打虚留实,先整体后局部,将具体形态逐步落实并成型。

④修光:

是对打坯不足之处再进行精加工的过程。

⑤成品:

打磨、上漆,使作品呈现理想的效果。

清代东阳木雕金漆戏剧人物故事花板(三块)

三块花板是建筑构件,在一定的平面上精工浮雕了各色戏曲人物故事,有“穆桂英挂帅”、“西游记”等,人物造型生动,画面动感强烈。

创作布局不受时空的限制,常常用一幅画面表现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全过程,使构图显得饱满而充实,充分彰显了传统木雕的艺术特点。

现代厉守铭东阳木雕《大闹天宫》壁挂

作品采用多层次透空深浮雕,主题主象相当突出,孙悟空仪表威严,呈横扫千军之势;整个画面人物众多,气势磅礴,开创了木雕艺

术的新意境,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一时的佳作。

作者厉守铭(1914--1978),已故著名东阳木雕老艺人。

从小拜师学艺,几经磨练,技艺超群。

擅长制作毛坯,凿头清晰,线条流畅。

“大闹天宫”与“红楼梦”为其代表作。

□现代东阳木雕樟木箱

木雕樟木箱在家具中既是实用品,亦是室内陈设的工艺品。

雕饰的技法以浮雕为主,也常采用半雕,满地雕,阴雕等。

此件樟木箱为满地雕花箱,特点既为“满”字,是满地施雕,密而不乱。

五面皆突出凤鸟为中心物象,地底则填满了花叶,艺术效果极佳。

现代郑祥奎黄杨木坯雕《三英战吕布》

黄杨木雕与“东阳木雕”、“青田石雕”并称浙江省“三雕”。

黄杨木雕的制作流程中,打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是以简练的几何形体概括全部构思与造型的过程,通常是艺人们依据设计稿完成的。

而此件坯雕作品是乐(yuè)清已故著名黄杨木雕老艺人郑祥奎脱稿手工打坯而成的。

郑祥奎老人以刀对木直接敲坯定型的过硬功力,至今仍被黄杨木雕界所推崇。

清末朱子常黄杨木雕《捉迷藏》

朱子常(1874--1934),名正伦,字子常,清末浙江温州人,是使黄杨木雕发展为独立艺术门类的开山鼻祖,最擅长佛像、仕女、婴戏等人物形象的刻画。

作者巧妙运用多变的刀法,心拟刀随,八名孩童各尽其态,童真童趣跃然其中。

此件作品是作者的代表作,相同题材的作品曾于1915年的巴拿马博览会上荣获二等奖。

清末朱子常黄杨木雕《六子戏弥勒》

六名活泼的顽童围着大肚弥勒嬉闹,是肃穆佛像与婴戏的完美结合。

作品人物虽多,但布局合理,匠心独运,显示了作者的不俗功力。

且作者把庄严的佛像塑造的如此平易近人,赋予了他更多的人性色彩,成功的营造出老少同乐,普天同庆的氛围。

现代王凤祚黄杨木雕《李逵杀虎》

王凤祚(1905——1993年),现代著名黄杨木雕艺术大师,在创作中吸取了现代西方雕塑的比例、解剖等处理手法,在人物形象的精度上,融中西技法于一体,造型准确、传神、极富艺术感染力。

其四子三女和祖孙三代均从事黄杨木雕艺术,是著名的黄杨木雕世家。

《李逵杀虎》是他20世纪50年代的作品,题材取自我国的古典名著《水浒传》。

作品注重刻画人物脸部表情与肢体形态,表达出李逵因母被虎吃的悲愤及只身刺杀四虎的神勇。

现代张始周黄杨木雕《高力士脱靴》

作品取材于“力士脱靴”的典故,用对比的方法,把放浪形骸的李白与恼羞成怒的高力士进行对比造型,这一大(李白)一小(高力士)、一松(李白)一紧(高力士),构成了作品的最大看点。

同时注重整体结构,使两个人物紧密联系,突破了以往黄杨木雕作品散落组装的模式。

张始周(1922--2008),浙江温州人,是温州黄杨木雕创始人朱子常第三代传人。

现代高公博黄杨木雕《飞天仕女像》

纯熟运用圆雕、透雕的技法,刻画出一舞姿翩跹、立弹琵琶的仕女形象。

女子体态丰腴,半裸、赤脚,造型似“敦煌飞天”。

作者高公博,1949年出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从事黄杨木雕的创作多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创了劈雕技艺,利用木料的天然纹理,大胆采用写意的刀法,让“似”与“不似”交融汇集于一体,作品注重传神。

清代人物故事纹黄杨木雕花板(四件)

花板是建筑构件的一种。

四件黄杨木花板的上、下部透雕如意纹、“寿”字、蝙蝠、石榴等吉祥寓意纹饰。

花板正中多层次镂雕古典戏剧故事,虽人物众多,然层次分明;以几何纹为地锦,人物雕刻精细入微,与背景相宜得当,辉映成趣。

三层阶梯形底座上浮雕拐子纹。

明代青田石雕瓜形水盂

20世纪50年代余杭濑石出土,青田叶蜡石雕刻而成。

水盂是文房用具,其主要作用是为了给砚池添水。

此件水盂以半剖的瓜果为象形,圆口,鼓腹,平底;盂耳是镂雕的藤叶,另一侧还镂雕了枝叶攀附于水盂内侧。

水盂底部阴刻五线来表现瓜棱。

该器物是馆藏早期青田石雕的优秀作品。

现代张仕宽青田石雕《葡萄山》

作品取材青田的夹板冻石,依势造型,依色取巧,多层次镂雕,充分展示了青田石雕的艺术魅力与作者的高超技艺。

黑褐色的嶙峋山崖上,淡青色的葡萄在盘旋生长,果实也日渐饱满丰盈;葡萄丛中还

跳跃着几只小松鼠,又为作品增添了几分生趣。

作者张仕宽

(1895--1960),著名青田石雕老艺人,《葡萄山》是他的代表作,他雕刻的葡萄叶,将传统的“明刀暗脉”改为“暗刀明脉”,使之表现出老、嫩叶子的不同质感;他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来处理葡萄的结构,其写实的风格对20世纪50年代后青田石雕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现代金精一青田石雕《松鹤山水台灯》

陡峭的山崖上生长着遒劲的松树,挺拔的树干,茂密的枝叶,引来了仙鹤在树下栖息,也为寂寥的山谷增添了生命力。

作者对青田夹板冻石材的充分利用和高浮雕与镂雕技艺的娴熟运用,雕琢出色彩对比强烈,意境悠远的佳作。

同时作者还匠心独具的将高耸的山峰设计成灯座,内中空,灯口就隐藏在山顶,丝毫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

作者金精一(1896--1956),石雕技艺出众,山水,花鸟,人物俱精,善用俏色。

现代青田石雕《丹凤朝阳》

怒放的牡丹丛,无论是迎风摇曳的枝条,或魏黄姚紫、娇艳欲滴的花朵都向我们传递出一股蓬勃的生机和昂扬的姿态,难怪连仪态万方、雍容华贵的神鸟凤凰都被她的国色天香所吸引,昂首来到了花丛中。

凤凰与牡丹的组合,在民间象征着男女爱情,寓意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现代杨楚照青田石雕《惊煞猪八戒》

一头肥头大耳,圆滚滚的猪正从山坡上奔下来,它的背上是手持

金箍棒,引颈远眺的孙悟空。

孙悟空的体量很小,与硕大的肥猪形成了奇妙的对比,让人视之忍俊不禁。

而前方惊慌失措的猪八戒,是作者依色取巧、精心塑造出的。

作者杨楚照,青田石雕名家,1958年选调到浙江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这件作品就创作于该时期。

当时为了创作这件作品,他特地跑到西湖人民公社的畜牧场,对着猪圈里的大肥猪认真观察,多次用泥稿来塑造猪的形象,才造就了作品中栩栩如生的“大肥猪”。

现代林如奎青田石雕《高粱》

作者林如奎,1918年出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是青田石雕界德高望重的领军人物。

多年的石雕创作生涯,造就了林大师出神入化的技艺和丰富写实的意蕴。

其1958年问世的名作《高粱》为青田石雕开了一代新风。

当时他为了创作,在自家的菜园地里种起了高梁。

春播秋收,仔细观察高梁穗头簇子的生态结构,研究高梁与玉米叶的区别,终于在秋收之际运用娴熟的立体镂雕、圆雕等技艺成功地将高梁“移植”到五彩斑斓的封门冻石之上——那略红的部分被雕镂成高梁,金黄的部分被刻成粟米,黄绿的部分则被处理成叶子及怒放的山花,自然作物的形态及果实成熟的丰韵与喜悦被他表现得淋漓尽致。

《高梁》的问世,使青田石雕创作走出了传统的框框架架,于是,青田石雕以农作物为题材成为时尚,稻谷、小米、南瓜、辣椒、扁豆等等都登上了“大雅之堂”。

馆藏的这件《高粱》是林大师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作品,更显敦厚持重。

现代青田石雕《山水》

山水是青田石雕中重要的创作题材,青田石色彩丰富,脆软相宜的材质特点,结合了镂雕精细,层次分明的技艺特色,在表现山水等题材时可发挥的淋漓尽致。

这件作品由远及近的是高耸而嶙峋的山峰;半山腰的树木因为棕黄色的冻石而呈现出层林尽染的秋日景致;而山脚的亭台楼阁与小桥流水为这人间仙境增添了一丝烟火气,更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

现代何福礼东阳竹编《白鹤鼎》

白鹤昂首挺立,造型清俊;宝鼎飞檐叠翠,金碧辉煌。

作品可分上、下六层,编织精致,采用双菱(líng)、菊花、穿藤、贴片等多种织法,糅合了现代造型艺术的精华,被誉为“竹编工艺之杰作”,是东阳竹编的代表作之一。

原作现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

现代东阳彩漆描金堆花竹胎小提篮一对

朱黑相间,堆金、描金并用。

盖面上分别堆金荷花、莲藕纹以及榴开百子纹。

篮身中段朱漆描金,绘折枝花卉纹;篮上下两端及圈足髹黑漆,堆金折枝石榴纹、莲蓬纹与花卉纹。

提梁朱漆,上有铜提手。

作者马正兴,男(1903~1976)。

东阳竹编著名老艺人,1957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名艺人”荣誉称号。

竹编技艺全面且高超,既能制作立体竹编、仿古竹编,也能制作平面、大型竹编。

现代嵊州竹编八角篮

嵊州竹编历史悠久,战国时已有丰富的编织纹样;唐宋时期的龙

灯、花灯亦使用精细的竹编骨架;明清两代至19世纪初期,工艺日渐发达,掌扇、竹篮等物品皆因雅致细巧、经济实用而风靡一时。

此件虽是现代嵊州竹编的作品,依然沿袭了传统上精巧工致的特点:

造型典雅玲珑;编织细腻,篮盖与篮身上的纹饰为竹篮增添了装饰的意趣;竹篾的本色与描金互相辉映,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现代嵊州竹编松鼠

传统的嵊州竹编一直局限于篮、盘、席、帘等生活用具上。

尽管历史上有民国时期的东阳竹编艺人马富进编织动物的记载,却未见实物。

在20世纪60年代,嵊州的竹编艺人们先后克服了竹篾易断裂、动物造型复杂多样等困难,使得活泼有趣,生机盎然的竹编动物渐渐成为现代嵊州竹编的第一大工艺特色。

此件作品中的松鼠妈妈正满怀温情的关爱着巢中嗷嗷待哺的小松鼠,揭示了母爱—这一自然界中永恒的主题。

万缕丝全雕垫绣镶边床盖

作者赵锡祥,生于1936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在40多年的萧山花边设计生涯中潜心钻研,博采众长,不断创新。

他设计的花边以线条简练流畅,布局严谨而丰富见长。

此件作品创制于1963年,首次将万缕丝与台州全雕垫绣有机结合,根据这两种不同品种的工艺特点进行图案设计,以万缕丝的“虚”衬托出垫绣的“实”,丰富了作品的层次感。

该作品曾获国家金质奖和杭州市轻工系统“工艺技术有重大突破”三等奖。

周锦云大师的瓯塑作品

瓯塑,是浙江省久负盛名的传统工艺美术“三雕一塑”中的一个工艺门类。

它将传统的堆漆艺术与现代立体壁画相结合,将油漆、白陶土、矿物质颜料调和起来作画料,用绘画艺术把画"堆画"出来,形成绘画和浮雕二位一体和"远看是画,近看是塑"的立体效果,被誉为"东方的立体油画"。

周锦云生于1948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现代瓯塑艺术的领军人物。

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致力于瓯塑的改革创新,多年的实践中对材料、技艺与表现形式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研制成功了沥粉壁画、盘塑壁画等众多的瓯塑新品种。

现代《九狮图》

是剪纸艺术大师陈朝(应该读chao,第二声)芬先生的代表作。

这幅作品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由九只生动活泼的狮子包围着图案部分,在190毫米×150毫米的面积上竟然镂刻了四十多块图案,主要包括“人”字夹、锁筒花、八卦花、“十”字形、“正”字形、金田字、田交田、照眼心、小方胜、鱼鳞纹等。

这些图案细如发丝,密而不乱,纤而不繁,工而不腻,代表了乐清细纹刻纸的最高水平。

现代细纹刻纸《龙船花》

由乐清细纹刻纸创始人之一余忠汉先生创作的,纵23,横18厘米,与传统龙船花形式酷似。

外圈的图案由粗线条的窗格纹组成,和里面的细纹形成对比。

画面中心细纹的组合避开了多纹图案,只选用锁筒花和正字花两种。

四方周边用的是锁筒花,正字花对称分布在主

体纹样—双鱼的上下部分,双鱼含“有余”之意,是民间传统吉祥图案,广受群众欢迎。

现代翻簧方胜式屉盒

是由顾启望先生仿故宫藏品制作的,长23.5厘米、宽15.6厘米、高12.3厘米。

作品上下连盖共三层,盒子外层贴有两层竹簧,其中雕穿一层,露出第二层竹簧。

与通常的翻簧浮雕相比,立体感更强。

这件作品通体浮雕六角锦纹和缠枝勾莲纹,雕刻极其精密,纹饰布置匀称,色调柔和,拼缝(feng,第四声)紧密,体现了黄岩翻簧高超的制作水平。

清陈岳“铁锁沉江”黄岩翻簧扇

1956年入藏本馆。

根据上面题款“岁在甲辰冬月”,可知制作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扇子长42厘米,宽19.4厘米,厚0.15厘米。

作品由两片竹簧粘贴而成,然后用浅浮雕技法在两面雕刻图案。

一面刻“铁锁沉江”图案,另一面浅刻“林亭幽静”图案。

扇柄棕色,柄上端为卷草纹。

执扇是黄岩翻簧制作的主要品种之一。

现代“八仙”纹浦江剪纸

轮廓为圆形,直径21厘米。

该剪纸应该是四幅一组的“八仙过海”中的一幅,图案上为蓝采荷和何仙姑两个神仙的模样。

二仙各显神通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头顶云雾缭绕。

整体构图疏密适当,线条流畅,图案处理采取阴剪阳镂相结合的技法,体现出了浦江剪纸的技法特点。

现代“西厢记”浦江剪纸熏样

轮廓为圆形,直径25.6厘米。

主体纹样是戏曲《西厢记》中的一个场景,崔莺莺和红娘在听张生弹琴,整个院落花木扶疏,亭台楼阁掩映其间,构图巧妙,人物生动。

辅纹为蝶恋花,很好地衬托出要表现的主题。

所剪人物皆置于庭院屋宇和树木舟桥等生活环境中,其结构形式与明清书籍插图相似,可见发达的江浙文人文化对浦江剪纸的影响是明显的。

黄岩翻簧竹雕制作流程

首先在冬季,采伐竹节平直、竹龄在三年以上的毛竹,去掉竹节成为竹筒,用刀劈去竹青竹肌,两端只剩下内壁不到2毫米厚的竹簧,再用刨刀刨去竹筒中间较厚的竹肌,使整个竹筒厚度基本均匀,然后用手把薄薄的竹簧圆筒撕开一处,接下来把竹簧泡在水里煮沸,捞出来迅速在圆筒的撕开部位拉开压平,冷却后,原来的竹簧圆筒就成了一张平展的竹簧,晾晒干透后就是竹簧工艺的原材料。

然后是根据作品需要,把竹簧粘合在薄木片上。

如果做平面的作品,直接把竹簧粘贴在木板上进行;如果是立体造型的作品,要先把竹簧与木胎胶合后再成型而不是先做好木胎再把竹簧粘贴上去。

因竹簧性硬、脆,粘贴时必须施压,如果有弧形曲线,还必须在模型中压出来。

接着就可以在光素的竹簧器上运用浅浮雕或线刻等技法雕刻各种山水、人物、花鸟图案,疏密结合再配以其它装饰材料,制成各种工艺品。

苍南夹缬

一种以雕刻着精美的对称图案的木质夹板为工具,以民间土纺棉

布为主要布料,以蓝草炼取的靛青为染料的民间防染工艺。

苍南夹缬工艺涵盖花版雕刻、靛青制作和夹缬印染等传统工艺技术。

雕版是夹缬工艺的首要程序,雕版是民间美术和雕刻技术完美结合。

靛蓝草的种植和靛青的炼制,是夹缬工艺的关键技术,要经过育蓝、割蓝、打靛等复杂的过程,发(fā)靛是夹缬生产技术要求最高的环节,发靛要有娴熟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严格把握入靛、加灰、搅拌,酸碱度等每一个细节,才能把天然靛青染液配制好。

染色是夹缬生产的主要环节,要经过布的准备、参装花版、入缸染色、氧化还原、卸版取布、漂洗晾干等流程,每一个流程都有严格的操作要求,印染一条夹缬要经过8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完成。

雕好的花版则是夹缬工艺的主要工具,印染一条夹缬,一般要用17块花版,其中15快正反两面都有图案,最上面和最下面的两块花版只有一面图案且厚度比其他15块花版要厚。

一块花版的正负面就象半幅版画,两块花版对称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花版上布满了明沟暗道,明沟就是花版上的凹陷部分,暗道是染液进入画面上的人物的眼睛、嘴巴等部位又不影响画面整体效果的“秘密”通道。

苍南夹缬工艺流程

印染夹缬时,一块一块的花版整齐叠压,白色的布对折夹在两块版之间,夹紧后,花版上凸起的花纹,挡住了染液,染液在花版凹陷的地方和暗道里流动染色,这样就在白布上印出了蓝底白花的美丽图案。

这种图案,粗犷而大气,简洁而有韵味,典雅而不失明快。

这些

图案多数具有吉祥的寓意,代表民间百姓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一般被面上有16幅图案,由四组印染的土布缝在一起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