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072048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3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及答案.docx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及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及答案.docx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及答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及答案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向含有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克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

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1的数值为120

B.P点过后将出现蓝色沉淀

C.整个反应过程中,氯离子个数不变

D.P点所对应的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

2.二氧化钛(TiO2)是一种广泛用于光化学反应、太阳能电池的物质。

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其中不能反映二氧化钛化学性质的实验是()

A.把TiO2加入各种酸溶液中,测量溶液的pH变化

B.把TiO2加入各种碱溶液中,测量溶液的pH变化

C.把磁铁接触TiO2后,观察TiO2是否被磁化

D.加热TiO2检测有无气体放出

3.除雪过程中,融雪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某融雪剂是由氯化钠、硝酸钠、氯化镁、硫酸铜中的两种物质组成的.某实验小组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已知:

①氯化镁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②氯化钠和氯化镁都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融雪剂中一定含有氯化钠

B.该融雪剂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镁

C.该融雪剂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铜和硝酸钠

D.该融雪剂中可能含有氯化钠或硝酸钠

4.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胶头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充入(或放入)另一种物质,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的气球都明显胀大(忽略液体体积对气球体积的影响)。

则滴管和烧瓶中所用试剂可能是()

 

A.

稀硫酸和铜片

水和硝酸铵固体

B.

水和氢氧化钠固体

AgNO3溶液和稀盐酸

C.

双氧水和MnO2

NaOH溶液和CO2

D.

Na2CO3溶液和稀硫酸

水和浓硫酸

A.A                           B.B                            C.C                            D.D

5.下列离子在pH=2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为无色溶液的是()

A.NH4+Cl-K+NO3-

B.CO32-Na+Cl-K+

C.Fe3+Mg2+NO3-Cl-

D.Na+Ag+NO3-Cl-

6.向一定质量的甲中逐渐加入乙至过量,此过程中溶液的溶质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能用如图曲线表示的是 () 

 

A

稀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

B

稀盐酸

碳酸钙粉末

C

稀盐酸

锌粒

D

硝酸银溶液

铜粉

A.A

B.B

C.C

D.D

7.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8.向滴有石蕊试液的稀盐酸中慢慢滴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溶液颜色变化的过程是()

A.红→蓝→紫

B.紫→蓝→红

C.红→紫→蓝

D.蓝→紫→红

9.向下表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物质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下图曲线表示的是序号()

序号

HCl和H2SO4的混合酸

Ba(NO3)2溶液

Cu-Zn合金

稀H2SO4

生锈的铁钉

稀盐酸

澄清石灰水

CO2和HCl混合气体

Na2CO3和NaOH的混合溶液

盐酸

A.①④

B.③⑤

C.②⑤

D.③④

10.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2CO3、NaHCO3、HCl

B.NaCl、AgNO3、HNO3

C.KNO3、KCl、NaOH

D.NaOH、BaCl2、H2SO4

11.在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蒸馏水,如图中能正确表示溶液pH变化的是(横坐标表示加入蒸馏水的质量,纵坐标表示溶液的pH)()

A.

B.

C.

D.

12.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下列分析和结论中,正确的是

A.若Ⅱ、Ⅲ均有明显现象,则说明样品一定完全变质

B.若D为白色固体,则溶液A是Na2CO3溶液

C.若D为气体,则加入甲溶液的目的是证明样品已变质

D.若D为白色固体,且溶液C为红色,则样品一定部分变质

13.现要配制l00g12%的氯化钠溶液,称量过程中误将砝码(砝码盒中的砝码规格有50g、20g、10g、5g,称量时5g以下用游码)和称量物放反了,其他过程没有错误,则实际配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12%

B.8%

C.8.3%

D.10%

14.将一定量的氯化钡溶液与足量的稀硫酸溶液混合,溶液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A.

B.

C.

D.

15.①酸奶;②肥皂水;③食盐水是生活中常见的三种物质。

酸奶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肥皂水显碱性,食盐水的pH=7。

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二、填空题

16.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A中盛有稀硫酸,B中盛有碳酸钠固体,C中盛有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1)打开K1,关闭K2,将A中溶液滴入B中,气球明显鼓起,打开K2,关闭K1,一段时间后,气球没有明显变瘪。

实验1没出现预期的实验现象,改进后重新加入药品进行实验2。

(实验2)打开K2,关闭K1,将A中液体滴入B中,用燃着的木条放在K2上方的导管口处,木条熄灭。

上述实验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

然后进行后续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后续实验的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

写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7.有下列几种物质:

a.盐酸、b.烧碱、c.熟石灰、d.食盐、e.纯碱,请选择合适的物质填空(不得重复):

(1)用来清除铁锈的物质______;

(2)常用降低土壤酸性的是______;

(3)做馒头时用于除去面团发酵生成的酸的是______。

18.将一定质量的浓盐酸盛于烧杯中,敞口放置在实验室安全之处。

(1)浓盐酸的质量和放置天数关系的曲线(见图)正确的是_____(填写“甲”或“乙“)。

(2)随着放置天数的增加,浓盐酸的质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

(3)把浓盐酸稀释后可用于去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三、探究题

19.牙膏中常用碳酸钙、二氧化硅等物质作为摩擦剂。

某同学对牙膏中摩擦剂碳酸钙的含量进行探究。

(实验原理)测定C装置中生成的BaCO3沉淀的质量,通过计算确定牙膏中CaCO3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 CO2+Ba(OH)2=BaCO3↓+H2O,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

(实验装置)

根据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实验中准确称取三份牙膏样品,每份4.0g,进行三次测定,测得生成BaCO3的平均质量为1.97g。

则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3)若没有A装置,直接通入空气,则测得CaCO3的质量分数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0.同学们做甲、乙两个中和反应实验的探究,如图所示:

(1)甲实验恰好中和,则该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如图所示,取乙反应后的溶液60.0g,滴加质量分数为26.5%的Na2CO3溶液,溶液pH的变化如图丁所示。

请计算:

①与CaCl2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__________。

②该溶液中CaCl2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

(3)根据计算所得数据在图戊中画出产生沉淀的曲线_______。

(4)乙组的中和反应试验设计存在的不足是_______________。

21.1674年,英国化学家约翰·梅为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开展如下实验(装置如图甲)。

1将一根长度等于玻璃钟罩最宽部分直径的铁棒横放在钟罩里,把装有稀硝酸的陶罐通过铁钩挂在铁棒上,用绳索将小铁块悬挂在陶罐的正上方(铁块的升降通过在钟罩外拉动或放松绳索来实现)。

Ⅱ.调整水槽中初始水位如图乙,再使铁块浸入稀硝酸中,观察到铁块表面迅速产生大量气泡,钟罩内水面下降。

[稀硝酸有强氧化性,能与铁发生如下反应:

4HNO3+Fe=Fe(NO3)3+NO↑+2H2O]

IⅢ.当水位降至接近钟罩口时(如图丙),立即取出铁块,以防气体外逸。

IV.等待一段时间后,水面稳定在如图丁的位置。

(一氧化氮会与氧气等物质发生如下反应:

4NO+3O2+2 ?

  =4HNO3)分析与评价:

(1)步骤IV中的“?

”处应填__________。

(2)从图丙到图丁过程中,钟罩内水位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

(忽略温度变化的影响)

(3)小科重复了上述实验,虽实验时装置气密性良好,且钟罩内液面上方气体体积均能精确测量(即测定气体体积的误差忽略不计),但经多次实验测定,发现每次测得空气的含氧量都小于1/5,原因是__________。

22.有一包固体物质,可能是无水硫酸铜、碳酸钙、氢氧化钡、氯化钠、氯化镁中的两种物质组成.为了确定其成分,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样品放入小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溶解,静置,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所得滤液无色透明.

结论:

这包固体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2)向

(1)所得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结论:

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

23.小明同学将13.9g含杂质的纯碱样品(碳酸钠与氯化钠的混合物)与90.5g稀盐酸相混合,充分反应,测得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反应时间t/s

t0

t1

t2

t3

t4

t5

t6

气体质量m/g

0

0.88

1.76

2.64

3.52

4.4

4.4

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钠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_ ___g。

(2)请在下面的坐标图中,画出反应时生成气体的质量。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Na2CO3+2HC1====2NaCl+H2O+CO2↑)

24.向含CuCl2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据图回答:

(1)写出PM段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P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

(3)原混合物中CuCl2的质量是________。

(4)试通过计算确定m1的值是________。

(5)M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结果保留0.1%)___________

25.扑克是生活中用来休闲的娱乐项目之一,聪明的小华发明了一种扑克新玩法-“化学扑克”。

“化学扑克”的玩法是:

上家出牌,如果下家牌中的物质能与上家的发生反应,即可出牌,按此规则,出完牌的为赢家。

下图表示的是某局牌的最后一轮。

桌面上是一张图甲的“盐酸”牌,ABCD四位玩家手中都剩下一张牌(如图)。

(1)如果本局每一位玩家的牌都能出掉,则四位玩家的出牌顺序为:

(填标号)甲→___

(2)如果本局只有一位玩家的牌出不掉,他们的出牌顺序为:

(填标号)甲→____。

26.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碳酸钙、硫酸钠、硫酸铜、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某实验小组对其成分进行了探究活动。

第一步:

取一定量的固体粉末。

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得到蓝色溶液。

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化学式)

第二步:

为进一步确定此固体粉末的组成,实验小组同学用天平称46.2克此固体粉末,完全溶于水中得到174.6克溶液,再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

(1)产生最大沉淀量时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克。

(2)通过计算确定46.2克固体粉末的组成    。

(回答出物质名称及质量)

(3)计算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27.大理石是含杂质的碳酸钙,因具有美丽花纹而被广泛用于建筑物外墙、内壁的贴面和地面铺设。

某同学想测出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和分析。

(1)取一定量的大理石样品置于图甲的发生装置中,用分液漏斗向下滴加盐酸(杂质不参加反应),产生的气体用含有碱性物质的吸收装置充分吸收。

反应前,测得图甲中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和吸收装置的总质量都为

 克。

实验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乙,曲线

 分别表示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和吸收装置的总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

请根据曲线

 分析计算出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_____

(2)请综合分析曲线a、b,计算出实验中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_____(结果精确到0.1%)

(3)计算后,该同学对上述实验进行了反思。

他认为分液漏斗中选用的盐酸浓度偏大会对实验结果造成较大影响,其原因是_____。

28.如图为某同学对硫酸性质的知识归纳,请你帮他梳理下列知识。

(1)若盐为BaCl2溶液,则反应现象为_____。

(2)若M为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可以利用硫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这一性质除去铁锈,请你写出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此外M还可以为_____(填写物质类别)。

(3)若金属为Fe和Zn,将质量相等的两种金属放入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过量稀硫酸中,_____(填Fe或Zn)与硫酸反应最终得到的溶液质量更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填空题

1、

2、

3、

三、探究题

1、

2、

3、

4、

四、简答题

1、

2、

3、

4、

5、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