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题型训练01选择题广东省深圳市.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076594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总复习题型训练01选择题广东省深圳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题型训练01选择题广东省深圳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题型训练01选择题广东省深圳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题型训练01选择题广东省深圳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题型训练01选择题广东省深圳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题型训练01选择题广东省深圳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题型训练01选择题广东省深圳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题型训练01选择题广东省深圳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题型训练01选择题广东省深圳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题型训练01选择题广东省深圳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题型训练01选择题广东省深圳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题型训练01选择题广东省深圳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题型训练01选择题广东省深圳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题型训练01选择题广东省深圳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题型训练01选择题广东省深圳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题型训练01选择题广东省深圳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总复习题型训练01选择题广东省深圳市.docx

《中考物理总复习题型训练01选择题广东省深圳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总复习题型训练01选择题广东省深圳市.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物理总复习题型训练01选择题广东省深圳市.docx

中考物理总复习题型训练01选择题广东省深圳市

2022年中考物理总复习题型训练01:

选择题(广东省深圳市)

选择题

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B.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

【答案】B

【解析】解:

A、雨滴落在地面会发出声音,是因为地面的振动发出的声音.此选项错误;B、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所以利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此选项正确;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的声源处减弱噪声.此选项错误;

D、超声波和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此选项错误.

故选B.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的相关知识,掌握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叫声源,以及对超声波与次声波的理解,了解超声波:

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选择题

下列有关声音的情境说法错误的是(  )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打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答案】A

【解析】解: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不敢高声语”意思是不敢大声说话,所以“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故B正确;

C、声波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可以运用到医疗领域,去除人体内结石;故C正确;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的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

故选A.

(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3)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4)不同乐器发出的音色不同.

选择题

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B.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C.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

【答案】D

【解析】A、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A不符合题意;

B、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B不符合题意;

C、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C不符合题意;

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通过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减弱噪声的,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D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是:

D。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和超声波与次声波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人听到声音的条件:

声源---→介质---→耳朵;超声波:

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才能正确解答此题.

 

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比0℃的水冷

B.-6读作“零下6摄氏度”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25℃

D.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

【答案】B

【解析】A,0℃的冰比0℃的水冷,根据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A不符合题意;

B,-6读作“零下6摄氏度”,该温度的读法:

零下6摄氏度(或负六摄氏度),B符合题意;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37℃,C不符合题意;

D,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对于水的沸点高低与外界的大气压强大小有关,D不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是:

B.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温度的概念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选择题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计的示数为?

20℃

B.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C.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不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答案】D

【解析】解:

AB、观察图示中的温度计知:

每一大格代表10℃,每一大格分成10小格,所以每一小格代表1℃,即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水银柱在0℃以上,示数为20℃.故A、B错误;

C、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故C错误.

D、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故D正确.

故选:

D.

解答此题需掌握:

(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使用温度计之前一定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选择题

为保护河流和湖泊宝贵的水资源,我国专门建立地方“河长”负责进行管理.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图中物态变化与露水的形态相同的是(  )

A.

打在枝头的霜

B.

屋檐下结的冰凌

C.

山间的云雾

D.

消融的冰雪

【答案】C

【解析】解:

露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清晨温度比较低)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A不符合题意;

B、冰凌是水凝固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符合题意;

D、冰雪消融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液化及液化现象的相关知识,掌握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放出热量.

选择题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

C.秋天,早晨草木上露珠的形成

D.冬天,湖面的水结成冰

【答案】B

【解析】解:

A、冰雪是固态的,消融是变为了液态,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熔化;

B、湿衣服上有很多水分,变干就是变为了水蒸气消散在空中,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

C、露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D、水结成冰,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

故选B.

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

汽化的生成物是气态的,是由液态形成的,据此进行判断.

选择题

天气炎热,小明在吃冷饮时观察到一些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将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时,感觉到“粘”手是凝固造成的

B.包装盒外面的霜,是液化造成的

C.打开冷饮包装纸,看到有“白气”生成是升华造成的

D.吃冷饮时感到凉爽,主要是凝华造成的

【答案】A

【解析】解:

A、将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时,感觉到“粘”手是手上的水凝固造成的,故A正确;B、包装盒外面的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故B错误;

C、冰棍“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

D、吃冷饮时感到凉爽是因为冷饮在熔化过程要吸收人体的热量,故D错误.

故选A.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液化及液化现象(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放出热量),还要掌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雪和霜,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的相关知识才是答题的关键.

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夏天刚从游泳池里上来感觉冷是由于水蒸发放热

B.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

C.汽车加油时应熄火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成汽油蒸气,汽油蒸气遇明火容易爆炸

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答案】D

【解析】A.蒸发是汽化的一种,蒸发过程中吸收热量,A不符合题意;B.在北方很冷的地区温度非常低,所以应该选凝固点低的物质做测温物质,一般选酒精温度计,而水银的凝固点高,B不符合题意;C.液态的汽油变成汽油蒸气属于汽化现象,不是升华现象,C不符合题意;D.舞台上利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白雾,D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是:

D.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和液化及液化现象,掌握汽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放出热量即可以解答此题.

选择题

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C.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增大而降低

D.冰水混合物吸热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答案】D

【解析】解:

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A错误;

B、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物体对他做功,故B错误;

C、液体的沸腾随着气压的增大而升高,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增大而升高,故C错误;

D、冰水混合物质量不变,温度不变,但吸热,所以内能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1)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

(2)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3)液体的沸腾随着气压的增大而升高;(4)内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

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内能增加,则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B.物体的温度升高,则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C.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D.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答案】D

【解析】解:

A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可能是因为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故AB错误;C、热量只可以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可以说含有热量,故C错误;

D、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故D正确.

故选D.

(1)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做功和热传递.

(2)根据热量的描述进行分析.(3)根据内能的定义进行判断.

选择题

如图所示,把热水壶放在煤气灶上烧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气的燃烧过程是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B.煤气燃烧越充分,它的热值越大

C.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

D.烧水的过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答案】C

【解析】解:

A、煤气在燃烧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故A错误;

B、燃料的热值仅与燃料的种类有关,而与燃料的燃烧程度、质量都无关,故B错误;

C、分子的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故C正确;

D、烧水时水从火焰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D错误.

故选C.

(1)燃料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等均无关;(3)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选择题

伟大物理学家牛顿最早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它属于()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平面镜成像

【答案】C

【解析】解:

白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色散,是因为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发生折射时的偏折程度不同.故光的色散的实质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故选:

C.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色散现象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色散:

复色光被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称为色散才能正确解答此题.

选择题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是白居易的诗句,诗里描绘的太阳在水中的像属于(  )

A.色散现象

B.透镜成像

C.小孔成像

D.平面镜成像

【答案】D

【解析】解:

倒影是物体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虚像,“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诗里描绘的太阳在水中的像,此现象如同平面镜成像.

故选D.

 

选择题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B.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D.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会变小

【答案】C

【解析】解:

A、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七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其实质是光的折射,故A正确;B、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B正确;

C、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C错误;

D、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故D正确.

故选C.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c=3×108m/s.在水中约为真空中的3/4,玻璃为真空的2/3.光年是长度单位,指光在1年中的传播距离;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原理:

光的反射现象.所成的是虚像才能正确解答此题.

选择题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B.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C.自行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

D.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A

【解析】解:

A、开凿隧道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故A正确;

B、紫外线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判别钞票的真伪,故B错误;

C、自行车的尾灯是利用了全反射的原理,使光线发生了180°偏折,这属于光的反射,故C错误;

D、根据不同反射面对光的反射效果不同,物体对光的反射可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漫反射同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A.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紫外线能验钞;(3)根据光的反射分析;(4)光射到光滑的物体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射到粗糙的物体上发生的是漫反射.它们的异同点主要从是否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反射面的差异、对平行光的反射效果等方面分析.

选择题

描绘纯美青春的《再别康桥》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长篙在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实像

C.“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了太阳光

【答案】D

【解析】解:

A、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A错误;B、长篙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等大的虚像,不是实像,故B错误;

C、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

D、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了太阳光,反射什么样的光,就是什么颜色的云彩,故D正确.

故选D.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选择题

下列关于光的知识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B.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实现遥控的

C.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D.投影仪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A

【解析】解:

A、照相机拍照时,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红外线可以用来进行遥控,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遥控,故B正确;

C、近视镜是凹透镜,因此近视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使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故C正确;

D、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D正确.

故选A.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的相关知识,掌握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以及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的理解,了解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是代表凸透镜成不同像的三种最基本的光学仪器.

选择题

如图所示,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图示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成的像是虚像

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C.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大,可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答案】B

【解析】解:

(1)观察图示可知u>2f,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应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故A、C错误,B正确;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因此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大,可将蜡烛靠近凸透镜,光屏远离凸透镜,故D错误.

故选B.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需要了解巧记凸透镜成像的区分:

物近像远像变大,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总是倒立的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选择题

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小红画了图中的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红画的光路是正确的

B.透镜成的是虚像

C.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

D.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

【答案】C

【解析】解:

A、已知蜡烛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则物距u>2f,像距2f>v>f,而图中的像距v=2f,故A错误;B、物距大于2f时,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D、由图可知,u=20cm,当物距大于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是代表凸透镜成不同像的三种最基本的光学仪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