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教案第四单元第五单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0768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4.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教案第四单元第五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教案第四单元第五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教案第四单元第五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教案第四单元第五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教案第四单元第五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教案第四单元第五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教案第四单元第五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教案第四单元第五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教案第四单元第五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教案第四单元第五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教案第四单元第五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教案第四单元第五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教案第四单元第五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教案第四单元第五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教案第四单元第五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教案第四单元第五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教案第四单元第五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教案第四单元第五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教案第四单元第五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教案第四单元第五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教案第四单元第五单元.docx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教案第四单元第五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教案第四单元第五单元.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教案第四单元第五单元.docx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教案第四单元第五单元

第四单元测量

【第一课时】铅笔有多长(分米、毫米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2.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二、教学重点

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吗?

其实,除了刚才大家提到的米和厘米,还有一些长度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其中的两个!

(二)探究新知

1.量一量。

(1)请你看一看,这支铅笔有多长?

这支铅笔的长度可以用我们原来学过的长度单位“厘米”来表达,也可以用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来表达。

铅笔的长度既可以说是10厘米,也可以说是1分米。

请你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然后同桌互相量一量,看看你们都画对了吗。

(2)请你看一看,这支铅笔有多长?

现在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的单位“毫米”,也就是尺子上最小的一格。

这支铅笔的长度是6厘米3毫米。

你能在尺子上找到7毫米吗?

把它指给你的同桌看。

2.找一找,说一说。

你知道吗,在我们的周围有就1分米,比如我们的一拃大约就是1分米。

你还能从身边找到1分米吗?

赶紧试一试。

1毫米还真的很短,它藏在什么地方呢?

原来2分硬币的厚度大约就是1毫米。

你还能在哪里找到它呢?

仔细找一找吧!

3.找一找,填一填。

在尺子上找出1毫米、1厘米、1分米,然后填一填。

1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

1米=()分米

4.填一填,说一说。

3分米=()厘米

40毫米=()厘米

独立完成填空,然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巩固练习

1.教材P352题。

 

2.教材P353题。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吗?

第四单元测量

【第二课时】1千米有多长(千米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千米有多长。

2.知道千米、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借助对“跑道”等熟悉事物长度的想象、推理等活动,加强对千米的体会。

二、教学重点

认识1千米有多长。

三、教学难点

认识1千米有多长。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到现在为止,我们认识了毫米、厘米、分米和米一共四个长度单位,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呢?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千米这个单位,你知道它有多长吗?

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我们需要慢慢来认识它。

(二)探究新知

1.10米有多长?

做一做。

要想知道10米有多长,就需要我们按照图中的方法亲自来体会一下。

小结:

通过亲自体验我们发现,10米大约是我们班8位同学站成一排手拉手的长度,大约是我们走20步的长度,大约是教室的长度。

2.100米有多长?

想一想。

100米有多长呢?

同学们有着不同的想法。

100米大约是80位同学站成一排手拉手的长度;

100米大约需要走200步;

100米大约有10个教室那么长;

100米就是我们在操场上跑2个50米那么长……

小结:

凭空想象100米有多长感觉比较难,但是刚才同学们借助10米、50米来描述100米有多长,马上就感觉很容易了。

3.1000米有多长?

想一想,说一说。

小结:

1000米很长,我们可以借助前面方法来描述它到底有多长,你不妨用多种方法来描述一下。

另外,也要多听一听同学的发言。

小结:

到现在为止,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而且我们还知道它和米之间的关系了。

4.试一试。

先与同学交流一下五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然后填一填。

 

(三)巩固练习

1.教材P371题。

想一想,填上合适的单位。

 

独立完成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教材P374题。

看图解决问题。

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小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长度单位——千米,这个单位在生活中也很常见,请你用心找一找,它们经常出现在什么地方呢?

 

第四单元测量

【第三课时】测量(练习课)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能够准确进行单位换算。

2.能够结合具体的情景选择选择合适的单位。

二、教学重点

能够结合具体的情景选择选择合适的单位。

三、教学难点

能够结合具体的情景选择选择合适的单位。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新知

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重温一下!

(二)巩固练习

1.想一想,填上合适的单位。

蜡笔长6()跳绳长2()

课桌高7()粉笔长75()

钢笔长14()笑笑的身高是140()

笑笑家距离学校3()

小结:

要想填上适合的单位,必须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另外,知道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等,也特别重要,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衡量所选的单位是不是合适。

2.这是淘气的一根小棒。

你知道这根小棒有多长吗?

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3.在○中填上〉、〈或=。

4厘米○4分米9毫米○3厘米

18毫米○1分米1米○100厘米

2千米○999米3分米○23毫米

小结:

解决这类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先统一两边的单位,然后再比较。

4.想一想,填一填。

小结:

要想使等式成立,需要先统一单位,然后在进行计算。

通过刚才我们的练习,大家也发现了,最后一题的解法是不唯一的,你是怎么很快找到答案的呢?

跟大家交流一下。

5.改正下面数学日记中用错的单位。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了1厘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

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2米,上学路上我看见了一棵高2分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

我跑步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

6.游戏。

两个人一组猜长度,猜得准的一方得分,得分多的一方获胜。

(三)小结

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长度单位,请你在平时的时候也认真观察一下,看看身边哪些地方用到了长度单位。

第五单元加与减

第1节三位数加法

【第一课时】买电器(口算加减法)

一、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数、整百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提出用整十数、整百数解决的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整十数、整百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感受算法多样化,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整十数、整百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感受算法多样化,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具准备

PPT课件、答题纸。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淘气的爸爸想买一些家用电器,以下是几件电器的价格:

 

(1)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多个数学问题)

(二)探索研究,学习新知

1.解决第一个数学问题:

(1)提出第一个问题:

买1台洗衣机和1台电视机一共要花多少元?

(2)先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得出结果。

(教师为学生准备好画有数线和计数器的纸,让学生在数线上标数,并计算出结果,或者在计算器上画珠子得到计算结果)

(3)小组交流各自算法。

(4)全班分享,教师课件展示,并让学生说一说他是怎样算的。

预设:

方法1.

方法2.

 

 

(1)展示学生在纸质计数器上画珠子计算的过程。

(2)如果有计数器,教师用计数器拨珠子展示计算的过程。

方法3.

 

2.解决第二个问题:

(1)提出第二个问题:

求买1台洗衣机比买1台电视机少花多少元?

(2)先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得出结果。

(3)小组交流各自算法。

(4)全班分享,教师课件展示,并让学生说一说他是怎样算的。

预设:

方法1.

 

方法2.

 

(1)展示学生在纸质计数器上画珠子计算的过程。

(2)如果有计数器,教师用计数器拨珠子展示计算的过程。

方法3.

 

3.解决其他数学问题。

(1)学生从前面提出的数学问题中选择两个问题尝试解决。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分享。

 

(三)知识梳理,巩固练习

1.画一画,填一填,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1)独立完成。

(2)全班反馈:

展示画的过程,填出计算结果,然后用计数器拨珠子。

2.口算。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2)反馈:

不但反馈结果,还反馈计算方法,对于340+90、340-90、670-60这样较难题或易错题,还要让学生拨珠子或画数线。

3.解决下面的问题。

 

(1)周二比周一多跑多少米?

周三比周二呢?

(2)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整十数、整百数的加减法口算,你会算了吗?

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我们该怎样算吗?

第五单元加与减

第1节三位数加法

【第二课时】回收废电池(三位数笔算加法)

一、教学目标

1.借助口算或数线、计算器等直观模型,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多位数加法的计算道理,并掌握计算方法。

2.能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估算的作用。

3.结合具体情境,能提出三位数加法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加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

借助口算或数线、计算器等直观模型,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多位数加法的计算道理,并掌握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如何借助数线探索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算或数线、计算器等直观模型,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教学具准备

PPT课件、计数器。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学校开展绿色环保行动,倡导大家回收废电池。

下面是二年级小朋友回收废电池的情况:

 

(1)介绍废电池的危害。

 

(2)从上面的表格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出这节课可以解决的数学问题)

(二)探索研究,学习新知

1.估一估,哪两个班回收的废电池数加在一起可以获奖?

(1)找学生读一遍奖励规则,并理解奖励规则。

(2)估计一下,哪两个班回收的废电池加在一起可以获奖?

(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成果,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的?

2.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

(1)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122+77。

(2)用你喜欢的方法试着计算。

(3)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4)全班分享,交流多种计算方法。

(口算法、画数线、拨珠子、竖式等)

交流分成两份和三份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沟通多种算法之间的联系:

把前面的口算、画数线、拨珠子等方法都与竖式的方法沟通,让学生理解我们都是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相加,所以在列竖式的时候,为了方便把相同数位的数相加,我们就把相同数位对齐。

3.

(1)班和(3)班一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

(1)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122+149。

(2)用你喜欢的方法试着计算。

(3)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4)全班分享,交流多种计算方法。

(口算法、画数线、拨珠子、竖式等)

交流分成两份和三份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沟通多种算法之间的联系:

 

把前面的口算、画数线、拨珠子等方法都与竖式的方法沟通,让学生理解2个一加上9个一够一个十,所以去掉个位的十个珠子,用十位上的一个珠子代替,因此个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三)知识梳理,巩固练习

1.画一画,填一填,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1)独立完成。

(2)反馈:

重点指导453+129,在画数线时,先加100,要画的稍长些,这样才好表示20和9。

另外,20和9也不要画的太短,画的太短不好标数。

在口算时,3个一和9个一相加,够十个一,所以要向十位进一。

(1)交流获得的数学信息。

(2)估计总数够不够800棵。

(3)竖式计算后两问。

3.竖式计算。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位数笔算加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五单元加与减

第1节三位数加法

【第三课时】十年的变化(三位数笔算加法)

一、教学目标

1.借助直观模型数线和计数器,继续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多位数加法的计算道理,并掌握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反思,养成认真、有条理的计算习惯。

二、教学重点

借助直观模型数线和计数器,继续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多位数加法的计算道理,并掌握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具准备

PPT课件、计数器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十年间,青山县野生动物的种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分别出示十年前和现在的图片:

 

再出示以下信息:

(1)看情境图,读取上面的信息。

(2)小组讨论:

野生动物园十年来动物的种类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二)探索研究,学习新知

1.算一算,野生动物园现在有多少种动物。

(1)独立列式并尝试得出计算结果。

(2)交流计算结果,并给同伴解释自己的计算过程。

(3)全班交流。

教师重点反馈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方法1.口算法87+140=227,227-1=226

方法2.画数线:

(提醒学生在数线上标数时,要注意100、30和9的大小关系,每次不但要把加数标在弧线上面,还要把每一次计算的结果算对,并标在箭头的下面)

 

方法3.用计数器拨一拨。

(亲自找学生来拨,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和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的过程要放慢速度,让学生感受到连续进位)

方法4.竖式法。

(在板演竖式计算过程时,沟通竖式与拨珠子过程的联系)

 

2.竖式计算:

 

(1)独立计算。

(2)反馈:

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提醒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知识梳理,巩固练习

1.画一画,填一填,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1)学生在数线上标出每一步的加数和计算结果。

(2)订正。

2.解决问题。

 

(1)审题列式并独立计算。

(2)订正。

3.用竖式计算。

(1)独立计算。

(2)订正。

4.森林医生。

 

(1)指出每道题的错误所在。

(2)提出改进意见。

(3)正确地计算。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还是三位数加法的竖式,今天的竖式与上节课有什么不同?

在用竖式计算这样的加法题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第五单元加与减

第2节三位数减法

【第一课时】小小图书馆(三位数笔算减法)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数线和计数器,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经历与他人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

理解多位数减法的计算道理,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三位数减法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进一步体会减法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三位数减法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三位数减法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知

看图和表格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探索研究,学习新知

1.问题1:

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

独立思考,试着解决这个问题。

请你在练习本上记录下自己的解决过程。

2.小组交流,分享方法。

四人一组互相说一说你的方法,给其他同学说清楚你是怎样想的。

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思考或者问题,咱们来一起全班交流一下吧。

3.全班交流,分享方法。

展示不同方法:

 

谁能说一说每种方法的意思?

小结:

数线:

从239依次减去100、10和8,就得到了121;计数器:

239-118就是从239的个位拿走8个,十位拿走1个,百位拿走1个,剩下就是121。

竖式:

从个位开始减9-8=1,十位是3-1=2,百位是2-1=1,结果是121。

都是要相同数位对齐,才能进行运算。

4.问题2:

科技书比连环画少多少本?

独立思考,试着解决这个问题。

请你在练习本上记录下自己的解决过程。

5.全班交流,分享方法。

展示不同方法:

谁能介绍一下每种方法的意思?

小结:

数线:

从118往回退50,再退7,得到61;计数器:

个位8-7=1,十位1-5不够减,要向百位借1当10,这样在十位上就是11-5=6,结果是61;竖式的过程与计数器一样,在对齐数位后从个位开始减,哪位不够时要向前一位借1,退1当10。

6.算式239-57能解决哪个问题?

算一算。

预设:

能解决故事书比科技书多多少本的问题。

239-57=182(本)

答:

故事书比科技书多182本。

(三)知识梳理,巩固练习

独立思考,完成在书上。

同桌互相检查。

答案:

266-124=142592-254=338

独立思考,完成在书上。

同桌互相检查。

答案:

242635

416206

独立思考,完成在书上。

同桌互相检查。

答案:

280240

210710

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答案:

(1)144+128=272(米),213+230=443(米),答:

长颈鹿从家经过商场去学校最近,要走272米。

(2)213+144=357(米),128+230=358(米),答:

小猴从家经过长颈鹿家去商场最近,近1米。

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答案:

淘气说得对,需要知道:

开走了多少辆,开进来多少辆。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哪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今天学习的方法还能解决哪些生活中的问题?

 

第五单元加与减

第2节三位数减法

【第二课时】练习三

(1)

一、教学目标

1.再次经历结合拨计数器和画数线的过程,加强对三位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

2.鼓励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加减法问题。

二、教学重点

再次经历结合拨计数器和画数线的过程,加强对三位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加减法问题。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知识梳理

仔细想一想,这一单元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知识?

学会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通过今天的练习课来一起回顾一下吧。

(二)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画一画,填一填,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请你在图中画一画,填一填。

答案:

372,182。

(画图略)

2.想一想,填一填。

 

在圆圈里填上“>”“<”或“=”。

答案:

>,=,=,<。

3.用竖式计算。

自己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答案:

537,894;152,638。

 

4.解决问题。

独立完成后与同桌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答案:

(1)248+260=508(张);

(2)260-248=12(张)。

 

5.解决问题。

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把你的方法和大家说一说。

答案:

(1)580+235=815(米);

(2)815-421=394(米);(3)580-235=345(米)。

(三)自主练习,拓展提升。

1.解决问题。

完成练习三第6题。

要求:

(1)认真审题,独立解决。

(2)把你的好方法与全班同学交流。

答案:

2.完成第7题。

 

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答案:

(1)950-227=723(个);

(2)227+218=445(只)。

 

3.完成第8题。

要求:

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和全班交流分享。

答案:

(1)341-239=102(厘米);

(2)239-110=129(厘米)。

(四)回顾整理

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又掌握了哪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五单元加与减

第2节三位数减法

【第三课时】练习三

(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

2.通过教学,学会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海上有许多的帆船,每艘帆船上都装有两箱物品,要知道船上一共装有多少物品应该怎么办呢?

2.在没有准确计算船上的物品数目之前你能不能大概地说出哪艘船载的东西最多?

哪艘船载的东西最少呢?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能不能将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3.请你动手列竖式算一算,这六艘船的排列顺序是不是和你估计的一样?

(二)探究新知

1.直接在表格中写出上下两个加数的和。

你能既不用在稿纸上列竖式又能将上下两个加数的和算得准确吗?

有什么好的方法?

和大家交流一下。

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求出两个加数的和。

2.解决问题。

(1)通过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2)在这道题目中哪座建筑高?

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们应该怎么考虑问题?

(3)“它比中央电视塔约矮196米”,它指的是谁?

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解释?

(4)要想求中央电视塔有多高,你能列个算式吗?

196+209=

(5)独立笔算。

(6)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在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三)拓展延伸

1.

答案:

888+88+8+8+8=1000

2.填一填:

答案:

989+109=1098

第五单元加与减

第2节三位数减法

【第四课时】小蝌蚪的成长(三位数笔算减法1)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数线和计数器,进一步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

理解多位数减法的计算道理,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把连续退位减法转化成不退位减法的过程,体验转化的思想。

3.引导学生通过反思计算中常见的错误,养成认真、有条理的计算习惯。

二、教学重点

借助数线和计数器,进一步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

理解多位数减法的计算道理,并能正确计算。

三、教学难点

经历把连续退位减法转化成不退位减法的过程,体验转化的思想。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看图和表格你能获得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