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第二版徐寿昌课后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077046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化学第二版徐寿昌课后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有机化学第二版徐寿昌课后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有机化学第二版徐寿昌课后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有机化学第二版徐寿昌课后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有机化学第二版徐寿昌课后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有机化学第二版徐寿昌课后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有机化学第二版徐寿昌课后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有机化学第二版徐寿昌课后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有机化学第二版徐寿昌课后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有机化学第二版徐寿昌课后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有机化学第二版徐寿昌课后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有机化学第二版徐寿昌课后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有机化学第二版徐寿昌课后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有机化学第二版徐寿昌课后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有机化学第二版徐寿昌课后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有机化学第二版徐寿昌课后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有机化学第二版徐寿昌课后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有机化学第二版徐寿昌课后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有机化学第二版徐寿昌课后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有机化学第二版徐寿昌课后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机化学第二版徐寿昌课后答案.docx

《有机化学第二版徐寿昌课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化学第二版徐寿昌课后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有机化学第二版徐寿昌课后答案.docx

有机化学第二版徐寿昌课后答案

徐昌寿编《有机化学》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烷烃

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1)2,3,3,4-四甲基戊烷

(2)3-甲基-4-异丙基庚烷(3)3,3,-二甲基戊烷

(4)2,6-二甲基-3,6-二乙基辛烷(5)2,5-二甲基庚烷(6)2-甲基-3-乙基己烷

(7)2,2,4-三甲基戊烷(8)2-甲基-3-乙基庚烷

2、试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

(1)(CH3)3CC(CH2)2CH2CH3

(2)(CH3)2CHCH(CH3)CH2CH2CH2CH3

(3)(CH3)3CCH2CH(CH3)2(4)(CH3)2CHCH2C(CH3)(C2H5)CH2CH2CH3

(5)(CH3)2CHCH(C2H5)CH2CH2CH3(6)CH3CH2CH(C2H5)2

(7)(CH3)2CHCH(CH3)CH2CH3(8)CH3CH(CH3)CH2CH(C2H5)C(CH3)3

3、略

4、下列各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对吗?

如有错,指出错在哪里?

试正确命名之。

均有错,正确命名如下:

(1)3-甲基戊烷

(2)2,4-二甲基己烷(3)3-甲基十一烷

(4)4-异丙基辛烷(5)4,4-二甲基辛烷(6)2,2,4-三甲基己烷

5、(3)>

(2)>(5)>

(1)>(4)

6、略

7、用纽曼投影式写出1,2-二溴乙烷最稳定及最不稳定的构象,并写出该构象的名称。

8、构象异构

(1),(3)构造异构(4),(5)等同)2),(6)

9、分子量为72的烷烃是戊烷及其异构体

(1)C(CH3)4

(2)CH3CH2CH2CH2CH3(3)CH3CH(CH3)CH2CH3(4)同

(1)

10、分子量为86的烷烃是己烷及其异构体

(1)(CH3)2CHCH(CH3)CH3

(2)CH3CH2CH2CH2CH2CH3,(CH3)3CCH2CH3

(3)CH3CH2CH(CH3)CH2CH3(4)CH3CH2CH2CH(CH3)2

14、(4)>

(2)>(3)>

(1)

第三章烯烃

1、略

2、

(1)CH2=CH—

(2)CH3CH=CH—(3)CH2=CHCH2—

3、

(1)2-乙基-1-戊烯

(2)反-3,4-二甲基-3-庚烯(或(E)-3,4-二甲基-3-庚烯

(3)(E)-2,4-二甲基-3-氯-3-己烯(4)(Z)-1-氟-2-氯-2-溴-1-碘乙烯

(5)反-5-甲基-2-庚烯或(E)-5-甲基-2-庚烯(6)反-3,4-二甲基-5-乙基-3-庚烯

(7)(E)-3-甲基-4-异丙基-3-庚烯(8)反-3,4-二甲基-3-辛烯

4、略

5、略

6、

7、活性中间体分别为:

CH3CH2+CH3CH+CH3(CH3)3C+

稳定性:

CH3CH2+>CH3CH+CH3>(CH3)3C+

反应速度:

异丁烯>丙烯>乙烯

8、略

9、

(1)CH3CH2CH=CH2

(2)CH3CH2C(CH3)=CHCH3(有顺、反两种)

(3)CH3CH=CHCH2CH=C(CH3)2(有、反两种)

用KMnO4氧化的产物:

(1)CH3CH2COOH+CO2+H2O

(2)CH3CH2COCH3+CH3COOH

(3)CH3COOH+HOOCCH2COOH+CH3COCH3

10、

(1)HBr,无过氧化物

(2)HBr,有过氧化物(3)①H2SO4,②H2O

(4)B2H6/NaOH-H2O2(5)①Cl2,500℃②Cl2,AlCl3

(6)①NH3,O2②聚合,引发剂(7)①Cl2,500℃,②Cl2,H2O③NaOH

11、烯烃的结构式为:

(CH3)2C=CHCH3。

各步反应式略

12、该烯烃可能的结构是为:

13、该化合物可能的结构式为:

14、(CH3)2C=CHCH2CH2C(CH3)=CHCH3及CH3CH=CHCH2CH2C(CH3)C=C(CH3)2

以及它们的顺反异构体.

15、①Cl2,500℃②Br2,

第四章炔烃二烯烃

1、略

2、

(1)2,2-二甲基-3-己炔(或乙基叔丁基乙炔)

(2)3-溴丙炔(3)1-丁烯-3-炔(或乙烯基乙炔)

(4)1-己烯-5-炔(5)2-氯-3-己炔(6)4-乙烯基-4-庚烯-2-炔(7)(3E)-1,3,5-己三烯

3、

(7)(CH3)3C—C≡CCH2CH3

4、

(1)CH3CH2COOH+CO2

(2)CH3CH2CH2CH3(3)CH3CH2CBr2CHBr2

(4)CH3CH2C≡CAg(5)CH3CH2C≡CCu(6)CH3CH2COCH3

5、

(1)CH3COOH

(2)CH2CH=CHCH3,CH3CHBrCHBrCH3,CH3C≡CCH3

(3)[CH3CH=C(OH)CH3],CH3CH2COCH3(4)不反应

6、

(1)H2O+H2SO4+Hg2+

(2)①H2,林德拉催化剂②HBr(3)2HBr

(4)①H2,林德拉催化剂②B2H6/NaOH,H2O2(5)①制取1-溴丙烷(H2,林德拉催化剂;HBr,ROOH)②制取丙炔钠(加NaNH2)③CH3CH2CH2Br+CH3C≡Can

7、

8、

(1)CH2=CHCH=CH2+CH≡CH

(2)CH2=CHCH=CH2+CH2=CHCH=CH2

(3)CH2CH=C(CH3)=CH2+CH2=CHCN

(2)可用

(1)中制取的1-丁炔+2HCl

(3)可用1-丁炔+H2,林德拉催化剂,再加HBr+ROOH

10、

11、

(1)①Br2/CCl4②银氨溶液

(2)银氨溶液

12、

(1)通入硝酸银的氨溶液中,乙炔迅速生成乙炔银沉淀而除去.

(2)用林德拉催化剂使乙炔氢化为乙烯.

13、

(1)1,2-加成快,因为1,2-加成活化能低于1,4-加成活化能.

(2)1,4-加成产物比1,2-加成产物的能量低,更稳定.

14、可利用”动力学控制”和”热力学控制”理论解释.

15、此烃为:

CH2=CHCH=CHCH=CH2(有顺反异构体)

第五章脂环烃

1、

(1)1-甲基-3-异丙基环己烯

(2)1-甲基-4-乙烯基-1,3-环己二烯

(3)1,2-二甲基-4-乙基环戊烷(4)3,7,7-三甲基双环[4.1.0]庚烷

(5)1,3,5-环庚三烯(6)5-甲基双环[2.2.2]-2-辛烯(7)螺[]-4-辛烯

3、略

4、

(1)、)2)、(3)无(4)顺、反两种(5)环上顺反两种,双键处顺反两种,共四种

(6)全顺、反-1、反-2、反-4共四种

5、

6、

7、该二聚体的结构为:

(反应式略)8、

9、

第六章单环芳烃

1、略

2、

3、

(1)叔丁苯

(2)对氯甲烷(3)对硝基乙苯(4)苄醇(5)苯磺酰氯

(6)2,4-二硝基苯甲酸(7)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8)1-对甲基苯-1-丙烯

4、

(1)①Br2/CCl4②加浓硫酸(或HNO3+H2SO4)

(2)①Ag(NH3)2NO3②Br2/CCl4

6、

(1)AlCl3ClSO3H

7、

(1)A错,应得异丙苯;B错,应为氯取代α-H。

(2)A错,硝基苯部发生烷基化反应;B错,氧化应得间硝基苯甲酸。

(3)A错,-COCH3为间位定位基;B错,应取代环上的氢。

8、

(1)间二甲苯>对二甲苯>甲苯>苯

(2)甲苯>苯>溴苯>硝基苯

(3)对二甲苯>甲苯>对甲苯甲酸>对苯二甲酸

(4)氯苯>对氯硝基苯>2,4-二硝基氯苯

9、只给出提示(反应式略):

(1)4-硝基-2-溴苯甲酸:

①硝化②溴代(环上)③氧化

3-硝基-4-溴苯甲酸:

①溴代(环上)②氧化③硝化

(2)①溴代(环上)②氧化(3)①氧化②硝化(4)①硝化②溴代(环上)

(5)①硝化②氧化(6)①烷基化②氧化③氯代

10、只给出提示(反应式略):

(1)以甲苯为原料:

①Cl2/Fe②Cl2,光

(2)以苯为原料:

①CH2=CH2,AlC3②Cl2,光③苯,AlCl3

(3)以甲苯为原料:

①Cl2,光②CH3Cl,AlCl3③甲苯,AlCl3

(4)以苯为原料:

①CH3CH2COCl,AlC3②Zn-Hg+HCl

11、

(1)乙苯

(2)间二甲苯(3)对二甲苯(4)异丙苯或正丙苯

(5)间甲乙苯(6)均三甲苯

12、两种:

连三溴苯;三种:

偏三溴苯;一种一元硝基化合物:

均三溴苯。

13、

14、15、略

第七章立体化学

1、

(1)3

(2)4(3)2(4)8(5)0(6)4(7)0(8)2(9)3

2、略3、

(1)(4)(5)为手性分子

4、对映体

(1)(5)相同

(2)(6)非对映体(3)(4)

5、

7、(4)为内消旋体

8、

(1)

(2);(5)(6);(7)(8)为对映体

(5)(7);(5)(8);(6)(7);(6)(8)为非对映体

9、(A)CH3CH2CH(OH)CH=CH2(B)CH3CH2CH(OH)CH2CH3

10、(A)CH2=CHCH2CH(CH3)CH2CH3(B)CH3CH=CHCH(CH3)CH2CH3

10、(A)CH2=CHCH2CH(CH3)CH2CH3(B)CH3CH=CHCH(CH3)CH2CH3

(C)CH3CHCH2CH(CH3)CH2CH3

11、

第九章卤代烃

1、

(1)1,4-二氯丁烷

(2)2-甲基-3-氯-6-溴-1,4-己二烯(3)(E)-2-氯-3-己烯

(4)2-甲基-3-乙基-4-溴戊烷(5)对氯溴苯(6)3-氯环己烯

(7)四氟乙烯(8)4-甲基-1-溴-1-环己烯

2、

(1)CH2=CHCH2Cl(3)CH3C≡CCH(CH3)CH2Cl

(6)Cl2C=CH2(7)CF2Cl2(8)CHCl3

3、

(1)CH3CHBrCH3CH3CH(CN)CH3

(2)CH3CH2CH2BrCH3CH2CH2OH

(3)ClCH2CH=CH2ClCH2CH(OH)CH2Cl

(6)CH3CH(CH3)CHClCH3CH3CH(CH3)CH(NH2)CH3

(7)(CH3)2C=CH2(8)PBr3CH3CH(ONO2)CH3+AgBr↓

(9)CH3CH2CH2CH2C≡CMgBr+C2H5(10)ClCH=CHCH2OCOCH3

(11)Cl2CHCHCl2Cl2C=CHCl

4、(只给出主要产物,反应式略)

(1)CH3CH2CH2CH2OH

(2)CH3CH2CH=CH2

(3)A:

CH3CH2CH2CH2MgBrB:

CH3CH2CH2CH3+HC≡CMgBr

(4)CH3CH2CH2CH2I+NaBr(5)CH3CH2CH2CH2NH2(6)CH3CH2CH2CH2CN

(7)CH3CH2CH2CH2ONO2+AgBr↓(8)CH3C≡CCH2CH2CH2CH3

(9)CH3(CH2)6CH3(10)CH3CH2CH2CH2N(CH3)2

5、

(1)加AgNO3(醇),有白色沉淀析出,反应速度:

CH2=CHCH2Cl>CH3CH2CH2Cl>CH3CH=CHCl(几乎不反应)

(2)加AgNO3(醇),有白色沉淀析出,反应速度:

苄氯>氯代环己烷>氯苯(不反应)

(3)加AgNO3(醇),分别有白色、蛋黄色、黄色沉淀生成

(4)试剂、现象同

(2),反应速度:

苄氯>1-苯基-2-氯乙烷>氯苯(不反应)

6、

(1)a:

(CH3)3CBr>CH2CH2CHBrCH3>CH3CH2CH2CH2Br

(2)a:

CH3CH2CH2Br>(CH3)2CHCH2Br>(CH3)3CCH2Br

b:

CH3CH2CH2CH2Br>CH3CH2CHBrCH3>(CH3)3CBr

7、

(1)(CH3)2CBrCH2CH3>(CH3)2CHCHBrCH3>(CH3)2CHCH2CH2Br

8、

(1)CH3CH2CH2CH2Br反应较快。

因为甲基支链的空间阻碍降低了SN2反应速度。

(2)(CH3)3CBr反应较快,为SN1反应。

(CH3)2CHBr首先进行SN2反应,但谁为弱的亲核试剂,故反应较慢。

(3)-SH反应快于-OH,因为S的亲核性大于O。

(4)(CH3)2CHCH2Br快,因为Br比Cl易离去。

9、

(1)SN2

(2)SN1(3)SN2(4)SN1(5)SN1(6)SN2(7)SN2

10、

(1)(A)错,溴应加在第一个碳原子上。

(B)错,-OH中活泼H会与格氏试剂反应。

(2)(A)错,HCl无过氧化物效应。

(B)错,叔卤烷遇-CN易消除。

(3)(B)错,与苯环相连的溴不活泼,不易水解。

(4)错,应消除与苯环相邻碳上的氢。

11、只给出提示(反应式略):

(1)①KOH(醇)②HBr过氧化物

(2)①KOH(醇)②Cl2,500℃③[H]

(3)①KOH(醇)②Cl2③2KOH(醇)④2HCl

(4)①KOH(醇)②Cl2,500℃③Cl2

(5)①Cl2,500℃②HOCl③Ca(OH)2,100℃

(6)①Cl2,500℃②Cl2③KOH(醇)④KOH,H2O⑤KOH(醇)

(7)①KOH(醇)②HCl(8)①KOH(醇)②Br2

(9)①Cl2②H2/Ni③NaCN

(10)1,1-二氯乙烯:

①HCl②Cl2③KOH(醇)

三氯乙烯:

①2Cl2②KOH(醇)

(11)①KOH(醇)②Cl2,500℃③KOH,H2O

(12)①HCHO/ZnCl2+HCl②KOH,H2O

(13)①KOH(醇)②Br2③2KOH(醇)④Na,液氨⑤CH3CH2CH2Br

12、略

13、(反应式略)

14、(反应式略)

A:

CH2=CHCH(CH3)CH2CH3B;CH3CH2CH(CH3)CH2CH3(无旋光性)

15、(反应式略)

A:

CH3CH(Br)CH=CH2B:

CH3CHBrCHBrCH2BrC:

CH3CH(OH)CH=CH2

D:

CH3CH=CHCH2OHE:

CH3CH(OH)CH2CH3F:

CH3CH2CH2CH2OHwsy024

第十章醇和醚

1、

(1)2-戊醇2°

(2)2-甲基-2-丙醇3°(3)3,5-二甲基-3-己醇3°

(4)4-甲基-2-己醇2°(5)1-丁醇1°(6)1,3-丙二醇1°

(7)2-丙醇2°(8)1-苯基-1-乙醇2°(9)(E)-2-壬烯-5-醇2°

(10)2-环己烯醇2°(11)3-氯-1-丙醇1°

2、

(2)>(3)>

(1)

3、按形成氢键多少和可否形成氢键排列:

(4)>

(2)>

(1)>(3)>(5)

4、

(1)①Br2②AgNO3(醇)

(2)用卢卡试剂(ZnCl+HCl),反应速度:

3°>2°>1°

(3)用卢卡试剂(ZnCl+HCl),α-苯乙醇反应快。

5、分别生成:

3-苯基-2-丁醇和2-甲基戊醇

6、只给出主要产物

(1)CH3CH=C(CH3)2

(2)(CH3)2C=CHCH2OH(3)C6H5-CH=CHCH3

(4)C6H5-CH=CHCH(CH3)2(5)CH3CH=C(CH3)C(CH3)=CHCH3

7、

(1)对甲基苄醇>苄醇>对硝基苄醇

(2)α-苯基乙醇>苄醇>β-苯基乙醇

8、提示:

在反应过程中,形成烯丙基正离子,因而生成两种产物。

9、略

10、(反应式略)

(1)CH3CH2CH2MgBr+CH3CHO或CH3MgBr+CH3CH2CH2CHO

(2)CH3MgBr+CH3COCH2CH3或CH3CH2MgBr+CH3COCH3

(3)CH3CH2MgBr+C6H5-CHO或C6H5-MgBr+CH3CH2CHO

(4)CH3MgBr+C6H5-COCH3或C6H5-MgBr+CH3COCH3

(5)①Cl2,500℃②H2O,NaOH③HOCl④H2O,NaOH⑤3HNO3

12、只给出提示(反应式略):

(1)①–H2O②HCl

(2)①-H2O②直接或间接水合

(3)①–H2O②HBr③KOH/醇

13、只给出提示(反应式略):

(1)①PBr3②Mg/干醚③环氧乙烷④H2O

(2)①CH3CH2CH2Mg,干醚②H3O+③–H2O/H+,△④硼氢化氧化

(3)①C2H5Cl/AlCl3②NaOH③CH3I④CH3CH2CH2COCl/AlCl3⑤LiAlH4

(4)选1,3-丁二烯和3-丁烯-2-酮①双烯合成②CH3Mg③H3O+④H2/Ni

14、该醇的结构式为:

(CH3)2CHCH(OH)CH3

15、原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CH3CH(OH)CH2CH3或CH3CH2CH2CH2OH(反应式略)

16、A:

(CH3)2CHCHBrCH3B:

(CH3)2CHCH(OH)CH3C:

(CH3)2C=CHCH3

(反应式略)

18、A:

CH3CH2CHBrCH(CH3)2B:

CH3CH2CH=C(CH3)2C:

CH3CH=CHCH(CH3)2

D:

CH3CH2CHOE:

CH3COCH3

(各步反应式略)

19、

(1)CH3OCH2CH2CH3甲丙醚(甲氧基丙烷)C2H5OC2H5乙醚(乙氧基乙烷)

CH3OCH(CH3)2甲异丙醚(2-甲氧基丙烷)

(2)CH3OCH2CH2CH2CH3甲丁醚(甲氧基丁烷)

CH3OCH(CH3)CH2CH3甲仲丁醚(2-甲氧基丁烷)

CH3OCH2CH(CH3)2甲异丁醚(1-甲氧基-2-甲基丙烷)

CH3OC(CH3)3甲叔丁醚(2-甲氧基-2-甲基丙烷)

CH3CH2OCH2CH2CH3乙丙醚(乙氧基丙烷)CH3CH2OCH(CH3)2乙异丙醚(2-乙氧基丙烷)

20、

(1)加金属钠,乙醇钠在乙醚中是固体,可分离。

(2)①加Ag(NH3)2NO3,1-戊炔有白色沉淀生成,分离,再加稀硝酸可还原为炔。

②加金属钠,1-甲氧基-3-戊醇可生成醇钠(固体),分离,再加水可还原为原化合物。

21、(只给出主要产物,反应式略)

(1)CH3OCH2CH2CH3+NaI

(2)CH3CH2OCH(CH3)CH2CH3+NaBr

(3)CH3CH2C(CH3)2OCH2CH2CH3+NaCl(4)(CH3)2C=CH2+CH3CH2CH2OH+NaCl

22、只给出提示(反应式略):

(1)制取乙二醇二甲醚:

①乙烯O2/Ag,△②2CH3OH

制取三甘醇二甲醚:

①乙烯O2/Ag,△②H2O,H+

③环氧乙烷④环氧乙烷⑤2CH3OH/H2SO4,△

(2)①O2/Ag,△②NH3③环氧乙烷

(3)①O2/Cu,加压、△制得甲醇②–H2O

(4)①直接或间接水合制异丙醇②–H2O

(5)从苯出发:

①Cl2/Fe②HNO3+H2SO4③Na2CO3④CH3Br

其中CH3OH+HBr→CH3Br+H2O

(6)①由CH2=CH2→CH3CH2MgBr②由CH2=CH2→环氧乙烷

③由①和②→CH3CH2CH2CH2OH④–H2O

23、因分子中含有羟基越多则形成分子间氢键越多,沸点越高。

乙二醇二甲醚不能形成分子间的氢键,因而沸点是三者中最低的。

24、

(1)CH3I,CH3CH2CH2CH2I

(2)CH3I,CH3CH(I)CH2CH2CH3

(3)CH3I,CH3CH2CH(CH3)CH2I

25、该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CH3CH2CH2OCH2CH2CH3(有关反应式略)

26、此化合物为:

CH3(CH2)4-O-CH2CH3

27、mmolAgI=mmolCH3I化合物C20H21O4N相对分子质量为339,

所以235mg(1molAgI)=235(1molCH3I)

第十一章酚和醌

1、

(1)间甲苯酚

(2)4-乙基-1,3-苯二酚(3)2,3-二甲基苯酚

(4)2,4,6-三硝基苯酚(5)邻甲氧基苯酚(6)对羟基苯磺酸

(7)1-甲基-2-萘酚(8)9-蒽酚(9)1,2,3-苯三酚

(10)5-甲基-2-异丙基苯酚(11)5-硝基-1-萘酚(12)β-氯蒽醌

4、①FeCl3②Na

5、

(1)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苯酚成酚钠溶于水,然后用分液漏斗分离,再酸化。

(2)、(3)、(4)同样可用氢氧化钠水溶液将相应得酚分离出来。

6、在苯酚分子中引入吸电子基可使酸性增强,其中邻、对位的酸性大于间位,所以酸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4-二硝基苯酚>对硝基苯酚>间硝基苯酚>苯酚

7、水杨醇不溶于碳酸氢钠溶液而容于氢氧化钠溶液,酸化后又可析出,且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显蓝紫色,故可证明分子中含有酚羟基。

当用氢溴酸处理,分子中羟基被溴原子取代,有分层现象出现,证明分子中有醇羟基。

8、

(2)、(4)能形成分子内氢键,

(1)、(3)能形成分子间氢键。

9、

(1)以苯为原料:

①浓硫酸(磺化)生成间苯三磺酸②NaOH,△(碱熔)③H+

(2)以苯为原料:

①C2H5Cl,AlCl3②浓硫酸(磺化)生成4-乙基-1,3-苯二磺酸

③NaOH,△(碱熔)④H+

(3)苯:

①磺化,②NaOH,△(碱熔)③H+④HNO2

(4)由上制得苯酚钠,再加C2H5I即可。

(5)①由上得苯酚②Cl2,△③Cl2,△制得2,4-二氯苯酚④NaOH⑤CH2ClCOOH

(6)①由上制得苯酚钠②CH3I③硝化

(9)①制取苯酚②磺化→对羟基苯磺酸③Cl2④H1O,H+,△

(10)①制取苯酚②C2H5Cl,AlCl3③Br2,FeCl3

10、

11、

(1)①磺化,碱熔→间苯二酚钠②CH3I

(3)①磺化,NaOH,△(碱熔),H+→对甲苯酚②CH3COCl,AlCl3

12、该化合物结构式为:

第十二章醛、酮

1、

(1)3-甲基戊醛

(2)2-甲基-3-戊酮(3)甲基环戊基甲酮(4)间甲氧基苯甲醚

(5)3,7-二甲基-6-辛烯醛(6)α-溴代苯乙酮(7)乙基乙烯基甲酮

(8)丙醛缩二乙醇(9)环己酮肟(10)2,4-戊二酮(11)丙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