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080228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9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命题时间:

xx-7

说明:

1.本试卷共分两部分,选择题75分,简答题25分。

2.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涂到机读卡上,否则不给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1.5分,合计:

75分)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渠道

B.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的能量越多

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

2、关于体温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的体温来源于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B.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C.人的体温就是通过直肠所测得的温度

D.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3、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      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下图示意几组研究生长素的实验,对实验结果表述正确的是

A.

琼脂块中都有IAA,

B.

琼脂块中都有IAA,

C.⑤、⑥琼脂块中都有IAA,⑤≈⑥

D.本实验研究目的主要是研究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5、有关体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体液是人体内的液体,都存在于细胞内

B.体液是构成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C.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D.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血液两部分

6、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

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7、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下图)。

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B.水稻虫害严重

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

8、在光滑的裸岩上长出森林,大约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①裸岩阶段;②地衣阶段;③苔藓阶段;④森林阶段;⑤灌木阶段;⑥草本植物阶段。

演替的正确顺序是:

A.①一②一③一④一⑤一⑥

B.①一②一③一⑥一⑤一④

C.①一②一③一⑥一④一⑤

D.①一②一④一③一⑤一⑥

9、成年女性排卵的前1天,血浆中雌激素、促性腺激素浓度互相调节,二者均逐渐增加;血浆中血糖、胰高血糖素浓度互相调节,二者均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

②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

③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④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10、图4表示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那么:

A.在单侧光的作用下,若胚芽鞘生长素浓度向光侧为a,则背光为b

B.将植物体水平放置,若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c,则远地侧为b

C.若曲线1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茎的作用,则曲线II表示对根的作用

D.若曲线1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II表示对单子

叶植物的作用

11、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

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出现:

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12、如右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激素③分泌过多

B.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

C.图中共有3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

D.垂体还能分泌与激素③有协同作用的激素

13、某同学观察血涂片时,发现有一种细胞中,附着核糖体的内质网的数目明显多于其他细胞,你认为这种细胞最可能是:

A.红细胞B.浆细胞(效应B细胞)

C.效应T细胞D.淋巴细胞

14、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可能由:

A.轴突→树突→细胞体B.轴突→细胞体→树突

C.树突→细胞体→轴突D.细胞体→树突→轴突

15、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

B.强刺激b点,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

C.强刺激c点,a、b点都会测到电位变化

D.A可能与感受器连接

16、如下图所示,A、B、C、D为神经纤维上的四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计依次连接到神经纤维膜表面的两点(①AB,②BD,③AD)之间,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计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的有: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1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B.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C.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利用的

D.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18、切除正常幼年狗的垂体后,短期内该狗血液中三种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c)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最可能是:

19、下图中琼脂块1和2按图中位置被转移至刚切除尖端的胚芽鞘上,几天后的结果应是以下哪一项:

 

20、用正常的黄瓜雌花验证生长素的作用,设计的做法是:

将用于实验的雌花在开花前套上纸袋,然后分别作如下处理,①1号花开花后给雌蕊柱头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②2号花开花后人工授粉。

此设计的缺陷是:

A.1号花未进行人工授粉B.2号花未涂生长素

C.缺乏自然传粉的雌花D.缺乏只作套袋处理的雌花

21、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与此图无关的结论是:

A、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B、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芽都具促进作用

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

22、葵花向阳的原因是:

  

A.茎的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多B.茎的背光侧细胞分裂快

C.光合作用需要强烈的光照D.茎的背光侧细胞生长速度稍快些

23、温室栽培的茄果类蔬菜,因花粉发育不良,影响传粉受精,如果要保证产量,可采用的补救方法是:

A.喷洒氮肥B.提高CO2的浓度

C.喷洒磷肥D.喷洒生长素类似物

24、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可以杀死小麦田里的双子叶杂草,而不会抑制小麦的生长。

对此正确的解释是:

A、此浓度只对小麦起作用B、此浓度只对杂草起作用

C、小麦和杂草对此浓度敏感程度不同D、此浓度对小麦和杂草都起抑制作用

25、将一株生长着的豌豆幼苗水平放置,经过一段时间,根能向地生长,茎能背地生长,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①重力影响生长素分布不均②根近地一侧生长素的分布比背地一侧多③根比茎对生长素反应灵敏④茎比根对生长素反应灵敏⑤根近地一侧生长快⑥茎近地一侧生长快

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⑥C、①②④⑥D、①④⑤⑥

26、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插枝成活。

其原因是:

①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②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

③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④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7、某实验小组为了验证乙烯的生理作用进行了下列实验:

取甲、乙两箱尚未成熟的番茄果实(绿色),甲箱用一定量的乙烯利(可释放出乙烯)处理;乙箱不加乙烯利作为对照。

当发现两箱番茄果实颜色有差异时,从这两箱中取等量的果肉,分别研磨成匀浆,除去匀浆中色素,过滤。

取无色的等量滤液分别加入甲、乙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加热煮沸后,摇匀观察。

下列对该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甲箱番茄呈红色

B.乙箱番茄呈绿色

C.甲试管中也呈砖红色,但比乙试管中的颜色浅

D.乙试管中呈砖红色

28、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2的样方

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9、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②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③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④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30、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据调查在江苏、浙江、北京、上海等19个省市频频发现。

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路旁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

株/m3)。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年份

xx

xx

xx

xx

xx

豚草

0.3

0.6

1.1

1.5

2.3

狗尾草

10.0

9.2

8

6.8

5.5

龙葵

3.0

2.0

0.4

0

0

A.在豚草等植物的调查中应该采取样方法

B.在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应特别注意随机取样

C.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在减少

D.可以推测该地区动物的丰富度将会增加

31、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32、下表中有一种必要的生长因子和另一种物质是由两种微生物合成的,如果将这两种微生物培养在一起,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生物

必须供应的生长因子

被合成释放的物质

红色酵母

嘧啶

噻唑

毛霉

噻唑

嘧啶

A、竞争B、捕食C、共生D、寄生

33、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A.影响因素不同B.起始条件不同

C.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

34、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B.温度、光照C.湿度、温度D.光照、食物

35、如下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A.①②B.①④

C.①③D.③④

36、调查昆虫卵的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A.样方法 B.灯光诱捕法 

C.标志重捕法  D.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

37、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个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

弱→强→弱

B.t1-t2时间内甲、乙种群呈“S”型增长,甲种群从t2开始出现环境阻力

C.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

D.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38、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是:

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都是破坏性的

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39、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中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上层液体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

B.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

C.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D.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未统计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40、下列有关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方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S型曲线表示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

B.各阶段的种群增长率相同

C.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与时间无关

D.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受种群密度的制约

41、下列有关几个生态学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B.群落是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C.生态系统是由种群和无机环境组成的有机统一体

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42、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出生率和人口出生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种群的出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

  B.人口出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人口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人口数目

  C.影响人口出生率和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完全相同

  D.影响人口生率和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有很大区别

43、自然界中,生物种内及种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

A.林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概率降低

B.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这有利于鲈鱼种的维持

C.自然界中的猴群经过斗争建立了优劣等级制度,并依次占据资源,这对种的保持是有利的

D.自然界的物种间捕食对一个物种有利,但会使另一个物种消失

44、某一生态系统中,已知一只鹰增重2kg要吃l0kg小鸟,小鸟增重0.25kg要吃2kg昆虫,

而昆虫增重l00kg要吃1000kg植物。

在此食物链中这只鹰对绿色植物的能量利用百分率为

A.0.05%B.0.5%C.0.25%D.0.025%

45、在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这条食物链中,虎鲸增加1kg体重,至少消费浮游植物的量为:

A.1kgB.10kg

C.125kgD.1000kg

46、清除田间杂草和鱼塘中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观点分析,其目的是:

A.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B.使物质和能量尽快地流动

C.保持生态平衡D.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方向

47、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所固定的能量是B、C的能量之和

B.若C增加1kg,则需要消耗A约41.6kg

C.B营养级的个体数量—定多于C的个体数量

D.若B的数量越多,则C获得的能量越少

48、生物体内在不断发生着物质交换,生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也不断发生着物质交换,下列有关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和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是图1中的D

B.图2中的D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

C.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图1中的A增加导致组织水肿

D.在因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图2中的C所处的营养级

49、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A.照射到该生态系统中的全部太阳能

B.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C.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D.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体内的能量

50、下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殖情况。

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种群A、B、C之间的关系,可用简单的食物链C→B→A表示

B.种群B在第5→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A的增加和C的减少所致

C.B和A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一定自然区域内,A、B、C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第Ⅱ卷简答题

51、(9分)多数鱼类的体色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经研究发现,鱼类的眼和松果体能感知光照变化而产生兴奋,当兴奋到达肾腺时,其分泌的肾上腺素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聚集,使体颜色变浅;而当兴奋到达副交感神经时,其神经末梢分泌的乙酰胆碱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素颗粒扩散,使体表颜色加深。

请回答:

(1)从反射弧角度分析,眼和松果体为,其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表现为。

(2)已如乙酣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由此推测,副交感神经末梢与体表黑色素细胞接触部位类似于(结构)。

此处信息传递的方向是(双向/单向)的。

(4)鱼体色的调节方式是调节。

(5)为验证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对鱼体色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完善下列实验内容。

实验对象:

体长约l0cm左右且体色相近的同种鲫鱼若干条

药品及用具:

鱼用生理盐水、适宜浓度的肾上腺素、乙酰胆碱、注射器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

将鲫鱼平均分成三组,编号为甲、乙、丙,分别放大三个玻璃缸中置于背光处饲养一段时间。

第二步:

给甲组鲫鱼腹腔中注入2ml乙酰胆碱,乙组鲫鱼腹腔中注入,而丙组鲫鱼腹腔中注入作为对照。

第三步:

将装有上述处理后鲫鱼的玻璃缸置于处,约2小时后,观察比较三组鲫鱼体表颜色的变化。

预期实验结果:

甲、乙、丙三组鱼的体色由浅到深依次是。

52、(3分)下列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问题。

请回答:

(1)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对植物向光性现象解释有三种观点。

观点一:

单侧光导致了生长素由向光侧转移到了背光侧;

观点二:

单侧光导致向光侧生长素分解;

观点三:

单侧光导致向光侧产生了抑制生长的物质。

某生物小组为探究植物向光性的机理,设计了如右图所示装置,通过对A、B、C、D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分析,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支持观点一;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支持观点二;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支持观点三。

53、(8分)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数值的单位为kcal/(m2·a)。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源头是。

(2)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是kcal/(m2·a),能量在该生态系统中是沿着流动的。

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3)该生态系统输出的能量是通过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实现的。

(4)上图数据反映出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没有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判断依据是能量输入(大于、小于、等于)能量输出。

(5)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无机环境中的碳以形式进入该生物群落。

54题和55题为选做题:

只做一道,如果两道都做只以第一道计分。

54、(5分)请根据调查某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和_____。

(2)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该不同,如调查乔木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要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_____。

(3)在样方中统计植物数目时,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只计算_________个体。

(4)若某长条形地块长、宽为100m×50m,如果要等距抽取10个样方,若调查中样方为1m×1m,对某种植物种群调查的结果为:

12、18、16、16、15、13、15、11、13、13,则所调查种群的密度约为_____。

55、(5分)右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数量变化,试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这三个种群构成的食物链:

_______。

(2)种群丙繁殖速度最快是在图中的哪一点?

AB段繁殖速度受到限制的原因是:

①;

②。

(3)丙种群在C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如图中的_________。

 

xx——xx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答题卡)

命题时间:

xx-7管忠科

第Ⅱ卷简答题

51、(9分)多数鱼类的体色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经研究发现,鱼类的眼和松果体能感知光照变化而产生兴奋,当兴奋到达肾腺时,其分泌的肾上腺素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聚集,使体颜色变浅;而当兴奋到达副交感神经时,其神经末梢分泌的乙酰胆碱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素颗粒扩散,使体表颜色加深。

请回答:

(1)从反射弧角度分析,眼和松果体为,其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表现为。

(2)已如乙酣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由此推测,副交感神经末梢与体表黑色素细胞接触部位类似于(结构)。

此处信息传递的方向是(双向/单向)的。

(4)鱼体色的调节方式是调节。

(5)为验证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对鱼体色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完善下列实验内容。

实验对象:

体长约l0cm左右且体色相近的同种鲫鱼若干条

药品及用具:

鱼用生理盐水、适宜浓度的肾上腺素、乙酰胆碱、注射器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

将鲫鱼平均分成三组,编号为甲、乙、丙,分别放大三个玻璃缸中置于背光处饲养一段时间。

第二步:

给甲组鲫鱼腹腔中注入2ml乙酰胆碱,乙组鲫鱼腹腔中注入,而丙组鲫鱼腹腔中注入作为对照。

第三步:

将装有上述处理后鲫鱼的玻璃缸置于处,约2小时后,观察比较三组鲫鱼体表颜色的变化。

预期实验结果:

甲、乙、丙三组鱼的体色由浅到深依次是。

52、(3分)下列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问题。

请回答:

(1)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对植物向光性现象解释有三种观点。

观点一:

单侧光导致了生长素由向光侧转移到了背光侧;

观点二:

单侧光导致向光侧生长素分解;

观点三:

单侧光导致向光侧产生了抑制生长的物质。

某生物小组为探究植物向光性的机理,设计了如右图所示装置,通过对A、B、C、D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分析,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支持观点一;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支持观点二;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支持观点三。

53、(8分)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数值的单位为kcal/(m2·a)。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源头是。

(2)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是kcal/(m2·a),能量在该生态系统中是沿着流动的。

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3)该生态系统输出的能量是通过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实现的。

(4)上图数据反映出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没有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判断依据是能量输入(大于、小于、等于)能量输出。

(5)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无机环境中的碳以形式进入该生物群落。

54题和55题为选做题:

只做一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