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初中科学毕业生学业考试冲刺演练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082479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6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科学毕业生学业考试冲刺演练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科学毕业生学业考试冲刺演练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科学毕业生学业考试冲刺演练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科学毕业生学业考试冲刺演练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科学毕业生学业考试冲刺演练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科学毕业生学业考试冲刺演练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科学毕业生学业考试冲刺演练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科学毕业生学业考试冲刺演练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科学毕业生学业考试冲刺演练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科学毕业生学业考试冲刺演练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科学毕业生学业考试冲刺演练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科学毕业生学业考试冲刺演练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科学毕业生学业考试冲刺演练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科学毕业生学业考试冲刺演练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科学毕业生学业考试冲刺演练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科学毕业生学业考试冲刺演练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科学毕业生学业考试冲刺演练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科学毕业生学业考试冲刺演练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科学毕业生学业考试冲刺演练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科学毕业生学业考试冲刺演练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科学毕业生学业考试冲刺演练卷.docx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科学毕业生学业考试冲刺演练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宁波市初中科学毕业生学业考试冲刺演练卷.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科学毕业生学业考试冲刺演练卷.docx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科学毕业生学业考试冲刺演练卷

2015年宁波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学冲刺演练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题卷I、试题卷Ⅱ和答题卷。

试题卷共8页,有4个大题34小题。

满分为18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请将姓名、班级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3.答题时,把试题卷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填在答题卷上,做在试题卷上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12H-1O-16Cl-35.5Cu-64Zn-65Fe-56

本卷用到的g取10N/kg。

 

试题卷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第1~10小题,每小题4分,第1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55分。

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用你所学的知识,为你的父母设计一份营养餐时,一定要考虑下列的因素()

A.均衡搭配五类食物B.考虑父母的身体状况

C.考虑食物的种类、营养成分D.以上都对

2.实验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将导气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这个操作应在()

A.加热固体药品前B.与加热固体药品同时

C.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D.开始有气泡放出时

第2题图第3题图

3.如图是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结合图示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是神经元的细胞体

B.图中②、③、④是突起,他们共同组成神经纤维

C.图中④结构若是传入神经的部分,则可感受外界刺激

D.该神经元结构就可以完成最基本的神经反射活动

4.有一个实心球,用测力计在空气中称重时,测力计求数为12N;当把物体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5N。

把物体从测力计上取下来,投入水中静止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A.5NB.7NC.14ND.12N

5.水无常形,变化万千。

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初河流中冰雪消B.草叶间露珠晶莹C.枝头上挂满白霜D.窗玻上冰花剔透

6.如图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沿A→B→C→D绕着太阳公转。

当太阳光照射到地球的情形如图所示B位置时,宁波所处的节气是( )

A.春分B.秋分C.夏至D.冬至

第6题图第7题图

7.点燃的蜡烛在如图1所示密闭装置内燃烧一段时间后会自动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过程中装置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8.α一丙氨酸是组成人体蛋白的氨基酸之一,如图是α一丙氨酸的分子结构模型图。

下列对α-丙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α-丙氨酸由四种原子构成B.α-丙氨酸属于无机物

C.α-丙氨酸的化学式为C3H7O2ND.α-丙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9.将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分别滴到等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X、Y、Z三种较活泼金属中,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Y>X>ZB.产生氢气的速率顺序为X>Y>Z

C.消耗稀盐酸的质量顺序为Z>Y>XD.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X>Y>Z

第8题图第9题图第10题图

10.依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y表示二氧化碳含量,则a→b→c表示血液流经肺部前后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B.若y表示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则a→b→c表示剧烈运动前后血红蛋白的变化

C.若y表示人体内胰岛素含量,则a→b→c表示健康人在进食后血液中胰岛素的变化

D.若y表示某粮库内种子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则种子储藏时在b点比c点的效果好

11.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世人的重视。

下列关于环境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肥的合理使用,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

B.绿色化学的快速发展,减轻了环境污染

C.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D.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12.如图是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最好的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

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会呈现在光屏上

D.玻璃板就较厚且涂有水银反光面的镜子

第12题图第13题图

13.甲、乙、丙三个椭圆分别代表某个概念,某种属性或某类物质。

下列能构成图示关系的是()

A.甲是杠杆、乙是滑轮、丙是简单机械

B.甲是群落、乙是种群、丙是生态系统

C.甲是地月系、乙是太阳系、丙是银河系

D.甲是化合反应、乙是分解反应、丙是置换反应

14.在物理实验中,往往对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有的是为了提高精度,有的是为了寻找规律。

下列四个实验中,通过多次测量提高精度的是()

A.在探究“并联电路的干路和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时,测量多组对应电流值

B.在探究“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多次改变液体、尝试,测量对应的值

C.在探究“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多次更换电阻丝,测量对应电流

D.在测量“某种物质的密度”时,测量多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

15.为了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某同学将两段阻值不同的电阻丝R1、R2分别密封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中,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套装置,已知所用蓄电池电压相等且保持不变,R1<R2,装入烧瓶的煤油质量相等,下列有关此探究活动的各种表述,错误的是(  )

A.在此实验中,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多少是通过温度计示数变化大小体现出来的

B.甲装置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是否有关

C.比较相同时间内a、c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是否有关

D.在相同的通电时间内,d温度计所在烧瓶中的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最多

试题卷Ⅱ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36分)

16.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表示某条食物链中四类生物按顺序以甲、乙、丙、丁为代号建立的能量金字塔。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只表示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除此之处,生态系统完整的生物部分还应包括________。

(2)若图二表示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的四类生物按顺序建立的能量金字塔,则甲对应的生物是________。

17.2015年5月尼泊尔相继发生了重大地震,给当地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灾难。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救援力量聚集该地展开施救。

(1)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之一,它是由于板块的____或张裂引起的。

(2)该地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来自平原地

区的救援队员进入灾区会因海拔高,____等原因而引起头晕、呕

吐等高山反应。

18.小昊用铁、硫酸、氢氧化钡、硫酸铜和碳酸钠五种物质玩化学拼图游戏,游戏规则要求图中相邻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

其中C溶液的颜色为蓝色,A与E反应产生的气体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已知:

碳酸钡不溶于水)

(1)A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B与E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

(3)按游戏规则,下列能替代D物质的是(填序号)____。

第18题图第19题图

19.某科学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请分析作答:

(1)若要探究氧气是由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的,应该选择的实验装置组合是。

(2)有同学利用甲装置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实验结果如下表:

光源与试管的距离(厘米)

10

20

30

40

5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5

35

15

6

1

据实验结果分析,若要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20.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形成一个复分解反应网络图(如图所示,图中直线相连的阴、阳离子之间能够两两结合发生反应),括号内应填和__________,使其两两结合时,一个有气体产生,一个有沉淀(注:

沉淀与珍珠粉的成分相同)生成,其中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__。

21.“漂移”是一种高难度的汽车表演项目。

有一种“漂移”方法如下:

当汽车在水平地面上疾驶时,突然刹车,但汽车仍要向前运动,这是由于汽车具有惯性。

同时转动方向盘,汽车急转弯,这是摩擦力改变了汽车的。

该过程中车胎温度升高,这主要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了车胎的内能。

22.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1)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体积,

用托盘天平已测得矿石的质量是175.6g,则矿石的密度是kg/m3;

(2)从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__(选填:

偏大、偏小或不变)。

23.思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将实验条件、过程在思维中以理想化的方式表现出来。

如为了研究轻重不同的物体在真空中的下落快慢,科学家曾做过下面的思想实验。

将大小相同的金、铅、木三个实心小球,分别同时放入三种密度不同的介质中(ρ介质1>ρ介质2>ρ介质3),观察比较三个小球下落的快慢,如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下落的快慢”可以通过比较三个实心小球在同种介质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同时释放,下落到相同位置时所需的得出。

(2)根据实验结果及进一步推理可得:

当三个小球在真空中时,它们下落快慢的差异将。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3分,共39分)

24.一同学根据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猜想:

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他在老师的帮助下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距仪等先进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该同学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中,图(a)是对应的路程时间图线,则:

(1)表中x处的值为_____m。

(2)接下来,该同学将不同数量(1只、2只、3只、4只、5只)的“小纸杯”先后叠放在一起从空中释放,并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1、2、3、4、5所示。

比较图乙中的1和5图线,指出在1.0-1.5s时间段内,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差异。

25.小敏用酸奶机自制酸奶。

将酸奶机内的容器放在沸水中煮5分钟,取出冷却后,将买来的盒装鲜奶和乳酸菌粉(里面含有大量活的A乳酸杆菌)倒入其中,充分搅拌后,放入酸奶机中,设定加热温度(38℃)和时间,让其进行发酵。

回答下列问题:

(1)将容器放在沸水中煮5分钟,目的是。

(2)查阅资料:

资料1:

不同温度下,A乳酸杆菌菌株生长情况如表。

菌株

温度(℃)

2℃

10℃

25℃

38℃

42℃

53℃

60℃

1

++

++

±

2

++

++

±

3

4

++

++

5

±

++

±

注:

++表示生长极好;+表示生长良好;±表示菌体很少;-表示无菌体。

资料2:

在38℃和适宜的环境下,每mL奶中含有的A乳酸杆菌活菌数随发酵时间的关系如图。

资料3:

每mL酸奶中的A乳酸杆菌活菌数越多,酸奶的品质越好。

根据资料,小敏制作酸奶时应将温度控制在范围内;发酵最长时间不宜超过小时。

26.某同学发现金属眼镜架表面经常会有绿色物质产生,这是什么物质呢?

他和同学们收集积累了一定量的这种绿色物质,放在试管里隔绝空气加热。

观察到试管内壁有水珠,绿色物质变成黑色粉末,产生的气体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

(2)实验表明:

镜架上的绿色物质中一定含有元素。

(3)镜架上会产生绿色的锈,这绿色物质中是否含有铜呢?

同学们用上述试管中的黑色粉末分两组分别进行了实验:

大部分同学认为第一组实验方法比较理想,试简要说明理由:

(4)从上述二组实验所发生的反应中,按要求写出符合要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气体生成的置换反应;

②在溶液中有红色固体析出的置换反应。

27.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选用如图甲所示的器材,其中电源电压为6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灯丝电阻约为12Ω)。

(1)为能顺利完成该实验探究,下列两种规格的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___。

A.“10Ω0.5A”的滑动变阻器B.“20Ω0.5A”的滑动变阻器

(2)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3)多次实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随它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如图丙所示。

分析图像可知,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W。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第28-31小题每题6分,第32、33小题各8分,第34题10分,共50分)

28.新型材料纳米级Fe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比普通Fe粉更易与氧气反应,其制备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纳米级Fe粉在氧气中能自发燃烧生成黑色固体,此黑色固体的化学式为

(2)请补充完成上述制备工艺的化学方程式:

H2+FeCl2

Fe+。

(3)研究人员发现最后制得的纳米级Fe粉样品中混有少量的FeCl2杂质。

①为除去样品中的杂质,在无氧环境下,先加水溶解,然后再、洗涤、烘干。

②取样品20g,加入足量的盐酸,生成氢气0.7g。

请计算该样品中单质Fe的质量分数。

(请写出计算过程)。

 

29.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

为控制“埃博拉”的扩散,需采取如下措施:

①要加强出入境检疫;②对可疑病人

及时确症,并进行隔离治疗。

③积极研制疫苗等等

(1)埃博拉出血热的病原体是;

(2)措施②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属于(选填“控制传染源”或“保护易

感人群”);

(3)如图表示将抗原注射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

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

第8天,若再次注射抗原X,图中表示相应抗体产生量的曲线是(选填“B”、“C”或“D”)。

第29题图第30题图

30.如图甲是我国某地区风力发电的外景,风力发电机组主要由风机叶片和发电机组成.

(1)风机叶片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磨损等性能,通常用密度小,硬度大的复合材料制成;叶片形状像飞机的机翼,若叶片位置和风向如图乙所示,由于叶片两面空气流速不同产生压强差,而受到向__________(填“上”或“下”)的力使风叶旋转;

(2)风叶产生的动力通过传动系统传递给发电机,利用__________________原理,实现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某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与风速的关系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得到的下列信息,正确的有哪些_______。

A.只要有风,机组就能产生电能

B.风速过大,机组不会产生电能

C.风速越大,机组产生的电功率一定越大

D.风速在一定范围内,机组产生的电功率可能不变

31.由航空工业部六O五研究所自行设计的“海鸥300”轻型水陆两栖飞机(如图所示)已于2010年11月10月在石家庄首飞成功,该机可载4-6名乘客,配置有高性能的发动机和先进航空仪表设备,可用于公务飞行、货物运输、海岸巡逻等。

设飞机和乘客的总质量为4000kg。

(忽略飞机所受空气的浮力)

(1)若飞机在空中以100m/s的速度水平匀速飞行时,飞机在水平方向受到的阻力为飞机重力的0.1倍,求此时飞机发动机的功率是多少?

(2)若在

(1)的条件下增大飞机发动机的功率,试讨论飞机在水平方向上受力和运动速度的变化,以及飞机升力的变化。

(3)飞机在试飞过程中曾以最大功率沿着上下高差为120m,长1200m的航线飞行,若飞机和乘客的总质量不变,飞行速度保持100m/s,配套航空发动机的功率至少应该是多少kw?

 

32.最近,《都市快报》“好奇实验室”选择了iPhone4S和三星i9300这两款手机,进行了进水的极限体验测试,将这两部手机同时浸入1.2米深池水底部,看谁先黑屏?

测试结果如表所示。

两部手机捞出后,经过擦干、埋在大米中4天等处理,i9300神奇复活,各项操作一切正常,而iPhone4S一直没有任何反应。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iPhone4S手机是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智能手机,通过镜头所成的像是(选填“实像”或“虚像”)。

(2)针对两款手机入水后闪光灯均自动打开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3)大米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相当于。

(4)假若在水中的手机电池因遇水发生短路,电池总能量的84%转化成热能,而这些热能全部被水吸收,那么可使池水温度升高℃(池水质量100千克,不考虑其他散热情况)。

型号

iPhone4S

型号

i9300

电池容量

1420mAh

电池容量

2100mAh

输出电压

4V

输出电压

4V

 

33.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木块,质量为600g,现用一根细线使木块与容器底部相连,让木块浸没在水中,如图所示;已知容器底面积为200cm2,质量为1kg;细线长10cm,此时液面深25cm。

(1)绳子的拉力为多大?

(2)剪断绳子,待木块静止后,这段过程木块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

(3)剪断绳子,待木块静止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变化了多少?

此时容器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34.用不纯的锌片(杂质不参加反应)与稀硫酸反应,六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计算结果均取整数)

次数

1

2

3

4

5

6

加入锌的质量(g)

2

4

6

8

10

12

稀硫酸的质量(g)

60

60

60

60

60

60

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g)

5

15

17

17

(1)将第2次和第5次实验产生的硫酸锌的质量填在上表中;

(2)在下图中画出硫酸锌与锌的质量函数关系的曲线;

(3)若将(10+m)g这种锌片放入60g这种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______g;

(4)该实验所使用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015年宁波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学演练卷

(2)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第1~10小题,每小题4分,第1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55分。

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D

D

A

C

B

C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36分)

16.

(1)分解者

(2)鹰

17.碰撞缺氧(或空气稀薄)

18.

(1)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复分解反应(3)③

19.

(1)甲丙

(2)(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增加人工光照)

20.NH4+Ca2+NaOH+NH4Cl===NaCl+NH3↑+H2O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3分,共39分)

24.1.937

(2)图线1反映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图线5反映速度随时间继续增大(或图线l反映纸杯做匀速运动,图线5反映纸杯依然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25.

(1)杀死容器内原有的微生物

(2)25℃—42℃8

26.

(1)二氧化碳(CO2)

(2)碳、氢、氧(3)操作简单,现象明显

(4)①Fe+2HCl=FeCl2+H2↑②CuCl2+Fe=FeCl2+Cu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第28-31小题每题6分,第32、33小题各8分,第34题10分,共50分)

28.

(1)Fe3O4(1分)

(2)2HCl(1分)(3)①过滤(2分)

②解析:

解设20g样品中铁的质量为xg

Fe+2HCl=FeCl2+H2↑

562

x0.7g

56/x=2/0.7g

x=19.6g(1分)

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19.6g/20g×100%=98%(1分)

答:

样品中单质Fe的质量分数为98%。

29.⑴埃博拉病毒⑵控制传染源⑶B

30.

(1)上

(2)电磁感应(3)B

31.飞机在空中以36km/h的速度水平匀速是地,飞机在水平方向上发动机的牵引力F与与飞机方向受到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即飞机水平匀速飞行时,动力等于阻力,

F=0.1G=0.1mg=0.1×4000kg×10N/kg=4000N,飞机的功率:

P=w/t=Fs/t=Fv=4000N×360×1000m/3600s=4×105W

(3)w=Pt=Gh+Flp=(Gh+Fl)/t=(Gh+Fl)V/l

=(4×104N×120m+4×103N×1200m)×100m/s/1200m=8×105W=800kw

32.

(1)实像

(2)水导电连通了闪光灯的开关;水底存在压强触发了某个传感器而使闪光灯发光(其它答案合理均给分)。

(3)干燥剂(4)0.1℃

33.

(1)F=4N(2分

(2)W=Gh=6N×0.07m=0.42J(2分)

(3)△P=ρg△h=200Pa(2分)

P=F/S=(6N+10N+40N)/200×10-4m2=2800Pa(2分)

34.答案为:

(1)10(2分)17(2分);

(2)

;(2分)

(3)3+m;(2分)(4)l7%(2分)

解析:

(1)根据第一组实验数据可知,加入2克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5克;第二组:

加入4克锌和硫酸生成硫酸锌的质量=5克×2═10克;第三组:

加入8克锌和硫酸

反应应生成硫酸锌的质量=5克×4-20克,但是题目中硫酸锌的质量为17克,所以60克硫酸全部参加反应,锌有剩余,第四组:

由于第三组中硫酸已经完全反应,所以硫酸锌的质量不变,即硫酸锌的质量为17克;

(2)设生成17g硫酸锌时,反应掉的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161

x17g

65/x=161/17gx≈7g

(3)第4次实验硫酸完全反应,当第5次实验中金属锌的质量增加时,硫酸已消耗完毕,当硫酸反应完全时反应掉的锌的质量为7g,多余的锌均剩余,若使(10+m)g锌与60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10+m)g-7g=(m+3)g;

(4)设生成17g硫酸锌时消耗硫酸的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98161

y17g

98/y=161/17gy≈10g

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g/60g×100%≈17%

答:

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