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试题库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83327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试题库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财政学》试题库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财政学》试题库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财政学》试题库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财政学》试题库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财政学》试题库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财政学》试题库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财政学》试题库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财政学》试题库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财政学》试题库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财政学》试题库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财政学》试题库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财政学》试题库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财政学》试题库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财政学》试题库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财政学》试题库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财政学》试题库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财政学》试题库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财政学》试题库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财政学》试题库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试题库答案.docx

《《财政学》试题库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试题库答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财政学》试题库答案.docx

《财政学》试题库答案

财政学试卷1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一般性(经济);权力(财政)2.公共需求私人需求;3.基尼系数4.互补;互替;互动5.私人受益部分;税收。

6.中央公债;地方公债

二、单项选择题1、A2、B3、A4、B5、A6、B7、C8、C9、C10、D

三、多项选择题1、ACE2、AC3、BD4、ABCE5、ABC

四、判断题1、错2、错3、错4、对5、错6、错7对8对9、错10、错

五、简释题1.市场机制:

能够引起某种经济运动或发挥某种经济功能的市场装置或市场系统。

2.财政职能:

指财政在一定经济模式下客观上具有的功能,是财政本身所具有的属性。

六、简述题

1.简述财政产生的条件

(1)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

(2)国家的产生和存在是财政产生的政治前提;(3)财政产生的根源是公共需求。

2.如何分析技术进步与财政收入规模的关系?

(一)技术进步加快了生产速度,提高了生产质量,增加了国民收入,总而使财政收入的增长有了充分的财源。

(二)技术进步降低了物耗比例,提高了人均产出比率和社会剩余产品价值率。

3.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有哪些?

(一)税种因素。

税负转嫁与商品价格变动存在直接关系,因此,对于课税对象与商品价格的联系较为紧密的税种,其税负较容易转嫁,而与商品价格的联系不密切或不直接的税种,其税负则较难转嫁。

从主要税类看,一般来说,商品课税容易转嫁,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而所得课税难以转嫁,如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二)商品的供求弹性。

商品的供求弹性是指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供给或需求量变动的影响程度,具体为商品价格变动程度与商品供给量变动程度(供给弹性)或与商品需求量变动程度(需求弹性)的比值。

对于供给弹性而言,一般来说,供给弹性较大的商品,生产者在调整和确定生产数量时有较大的灵活性,并最终能使其在所期望的价格水平上将商品销售出去;而供给弹性较小的商品,生产者调整生产数量的回旋余地较小,从而难以控制商品销售价格水平。

对于需求弹性而言,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需求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较大,商品价格更多的取决于买方;而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购买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较小,商品价格更多的取决于卖方。

显然,从税负转嫁的角度看,对供给弹性大的商品课税,税负较易转嫁,相反,则税负较难转嫁;对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课税,税负较易转嫁,相反,则税负较难转嫁。

若把商品的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结合起来分析,则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销售方的大部分税负可以转嫁出去;而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时,销售方的大部分税负只能由自身承受。

在个别情况下,若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则税负由销售方和购买方等量承担。

(三)课税范围。

一种税的课征范围不同,税负转嫁的难易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一般来说,课税范围广的商品税容易转嫁,课税范围窄的难以转嫁。

若一种税对所有商品都同等课征,购买者无法找到不征税的替代商品,只能接受因课税而形成的商品加价,因而税负容易转嫁;若一种税只对部分商品课征,且购买者可以找到不征税的替代商品,则这种税的税负难以转嫁。

4.简述公共收费与税收和异同。

公共收费与税收在属性上具有很多共同特征:

第一、公共收费和税收的执行主体都代表国家或其授权机构,体现一种国家或公共部门的行为。

第二、公共收费和税收在本质上都是政府凭借国家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并影响着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

第三、通过公共收费和税收形成的收入都用于满足国家履行其职能的物质需要。

公共收费与税收的差异是:

立法层次不同;执行主体不同;收入性质不同;功能不同;款项使用的方法和用途不同。

 

七、论述题

1.试述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职能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是如何划分的。

各级政府的职责任务即事权是划分各级预算收支范围的基本依据。

实际上,各级政府的事权是财政职能在各级政府间具体界定的结果。

不同级次的政府所承担职能的侧重面有所不同。

资源配置职能要根据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在各级政府间具体划分,全国性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覆盖整个国家,凡本国公民或居民都可以无差别地享有它所带来的利益,因而适合于由中央政府来提供;地方性公共商品的受益范围局限于本地区以内,适合于由地方政府来提供;而受益具有地区外溢性的公共产品或部分地区共同受益的公共产品,则适合由中央与地方联合提供,或由地方为主、中央资助,或由中央为主、地方适量出资。

收入分配职能的划分首先应从全国范围内实现公平目标的要求考虑,由于社会公平在各地区之间应有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大体一致的标准,因而中央政府在制定收入分配政策、协调收入分配水平和控制收入分配差距上要担负主要责任,如确定所得税制度、制定和实施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等。

地方主要是在国家统一的政策法规框架内,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调整和补充措施。

经济稳定则主要是中央政府的职能,因为经济稳定是就整个社会经济而言的,地方经济的稳定从属于国家经济的稳定。

由于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是完全开放的,生产要素能在地区间自由流动,若在地方运用扩张或紧缩的财政政策,以图稳定当地经济,难以产生应有的乘数效应,无法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况且,地方也不拥有货币供给、利率调整、进出口水平控制等相关的政策工具。

具体来看,应按照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明确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

中央政府的事权范围包括:

制定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对经济发展的速度、方向、结构、生产力布局等重大安排进行决策,调节经济总量和宏观经济结构,保持总供求平衡并促进宏观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在资源配置领域,提供全国性公共商品和混合产品,承担跨省区重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的投资;在收入分配领域,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组织社会保障,从全国着眼把收入差距控制在有利于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范围内,兼顾公平和效率目标。

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则包括:

制定地区性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合理安排本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方向、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稳定地方经济;根据一定经济条件下本地区居民对公共商品的需求数量与质量,合理确定地方税和非税收入规模与结构,并将其按预算程序转化为各项公共支出,有效提供地方性公共商品和混合商品;执行中央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维护区域内正常的社会秩序和法律秩序。

对各级政府的共有事权尤其是在基础设施领域里的共有事权,如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电信等,应按照项目分级管理和费用分级负担的原则,进行合理和具体的划分。

应当指出,国家应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转向主要依靠法律手段来界定和规范政府间的事权范围。

从世界主要国家的经验看,无论是联邦制国家还是单一制国家,政府间权责关系的确定都是建立在宪法和相关法律的基础上的,权责关系的调整也按法定程序进行。

完善分税制,也应发挥国家立法的作用,以宪法为本,构建相关的法律体系,为分税制的运行奠定稳固的法律基础。

财政学试卷2参考答案、填空题1.财政收入;财政支出2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

3.帕累托效率4.公共投资.公共消费;5.纯公共商品混合商品6.抉择成本.外部成本;

7.要素数量;要素价格;竞争机会8.防务;司法;公共工程9.管理性收费;惩罚性收费;资源性收费。

10.国内公债;国外公债

二.单项选择题1.D2.D3.B4.C5.B6.D7.B8.C9.A10.A

三.多项选择题1.ACE2.BD3.ABDE4.ACE5.AC6.ABCDE7.ABC8.ACDE9.ABCD10.ABE

四.简释题

1.公共选择理论:

是关于公众偏好表达以及在政治程序或选举过程中依据公众偏好有效选择公共商品并决定公共商品效率规模的理论。

2.市场失败:

指由于市场机制本身的某些缺陷和外部环境的某些限制,而使单纯的市场机制无法把资源配置到最佳状态。

五.简述题

1.简述财政的特征

(1)强制性;

(2)无偿性;(3)国家主体性。

2.如何控制国防支出。

国防支出的消费性决定了国防支出必须得到合理控制。

国防支出的控制包括宏观控制和微观控制两个方面。

宏观控制是指预算控制,即控制国防预算的总体规模。

(1)估算国防支出的需求;

(2)考虑国家财力的可能;(3)重点保证国防科研费.工程费.武器装备费,走精兵之路。

微观控制是指国防支出的经费管理。

国防费的具体安排一般是在高度保密状态下进行的,这使国防支出的监督和管理与一般的财政支出不同。

一方面,它主要依赖健全的内部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必须寻找一种替代公众监督的外部监督机制。

3.公共收费的功能有哪些?

(1)筹集财政收入;

(2)管理社会事务和公共资源;(3)提高公共商品的效益。

4.试述分税制的内涵与特征。

分税制是指在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范围的基础上,主要按税收来划分各级政府的预算收入,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负有明确的平衡责任,各级次间和地区间的差别通过转移支付制度进行调节。

其要点是:

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在明确划分各级政府职责的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范围;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划分方法主要按税种划分,也可对同一税种按不同税率分配或实行共享制;对预算收入水平的差异通过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加以调节。

现代分税制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市场经济要求不同级次政府提供不同的公共商品,同时税收是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分税制为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规范运作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分税制的特征:

(一)规范性

(二)层次性(三)法制性

六.论述题

试述社会性支出的对象与方式。

社会性支出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公众非物质需求而安排的用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等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支出。

(一)文教支出

(1)文教支出的对象:

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托幼教育.文化宣传。

(2)文教支出的方式:

根据接受主体的不同,政府文教支出可以分为对文教机构的支出和对文教受益者的支出。

对文教机构的支出:

经费拨款;专项拨款。

对文教受益者的支出:

助学金;奖学金;贷学金。

(二)科技支出

(1)科技支出的对象:

基础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普及.应用科学技术的研发.科技市场的管理。

(2)科技支出的方式:

经费拨款.专项拨款.政府奖励.政府贷款。

(三)卫生支出的对象和方式:

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及其管理机关的事业费支出:

经费拨款和专项拨款。

对个人的卫生医疗支出:

卫生保健;医疗保险。

(四)环境.资源保护支出

(1)环境保护支出的对象和方式:

对于环境保护,政府的努力主要集中在成本补偿的制度建设方面,成本主要有两项:

一是环境保护的管理成本;二是环境治理的成本。

(2)资源保护支出的对象和方式:

资源管理包括资源开发管理和资源使用管理。

财政支出的方式主要有:

资源管理机构经费拨款;资源开发专项拨款;开发.使用替代资源补助。

财政学试卷3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经常预算;资本预算2.剩余产品的出现;国家的产生和存在3.财政总收入;社会产品价值总量;预算内财政总收入。

4.公共商品的社会边际效益(MSB)等于提供这些公共商品的边际成本(MSC)5.规费;使用费。

二、单项选择题1.A2.A3.C4.C5.C

三、多项选择题1.ABCDE2.ABCDE3.ABC4.ABCDE5.AD6.CDE

7.BC8.ACD9.ACD10.ABC

四、判断题1.错2.错3.对4.对5.错6.对7.错8.对9.错10.错

五、简释题

1.外部效应:

指私人费用与社会费用或私人得益与社会得益之间的非一致性。

2.行政管理支出:

指政府为维持社会秩序和提供公共劳务而安排的支出,即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等行使其职能所需要的费用支出。

六、简述题1.简述政府采购的基本程序。

(1)确定采购需求

(2)选择采购方式(3)执行采购方式和签订采购合同。

(4)履行采购合同(5)效益评估

2.影响行政管理支出规模的因素。

影响行政管理支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机构设置。

国家行政管理机关的日常开支,直接构成行政管理支出的主要内容。

通常情况是行政管理机关设置得越多,所需的行政开支也就越多。

第二,人员配备和公务员素质。

行政管理部门是劳动力密集型部门,人员配备越多,公务员素质越低,行政开支也就越多。

第三,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外部监督体系。

内部激励机制是使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私人目标与社会目标一致化的利益诱导机制,如物质奖励制度.升迁制度等;内部约束机制是防止私人目标与社会目标非一致化的利益处罚机制,如行政处罚.物质利益处罚等。

所谓外部监督,是指行政管理部门以外的单位.团体和个人对行政部门的监察和督促。

外部监督是一个体系,包括正式监督制度(法律和规定)和非正式监督制度(如新闻媒体监督.群众举报等)。

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外部监督体系越健全,行政开支就越节约。

另外,一些客观因素的变化也可能影响一定年度内的行政经费的变动,如国家在经济制度转换时期,可能调整政府组织结构而引起行政支出的变化;在国家面临突发形势时(如战争)通常会大力压缩行政开支;在通货膨胀引起价格上涨时期,可能使行政支出也出现相应增长,但这些客观因素对行政支出的影响大多表现在一定时期内,一旦国家形势趋于正常,这些因素的影响也将消退。

3.简述财政的三大类分配和管理活动

(1)筹集财政收入;

(2)安排财政支出.提供公共商品;(3)对国民经济的监督.管理和宏观调控。

4.简述税收原则的具体内容。

(一)财政原则

税收的财政原则的基本含义是:

一国税收政策的确定及税收制度的构建与变革,应保证国家财政的基本需要。

这一原则与税收在组织财政收入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一致的。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基本来源,国家征税的首要目的是为一定时期的政府活动筹集资金,否则税收将失去其存在的必要性。

(二)公平原则

税收的公平是指社会成员的税收负担应符合公平标准。

具体包含二层意思:

一是条件相同者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二是条件不同者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前者称为横向公平,后者称为纵向公平。

税收公平是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的统一。

从纳税人所处的纳税地位或纳税条件作进一步分析,税收公平又存在两种衡量标准:

一是受益标准,二是能力标准。

(三)效率原则

税收的效率包括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两个方面。

税收的经济效率是指政府在以课税方式将经济资源从私人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额外负担最小和额外收益最大。

税收的行政效率是指税收征纳过程所发生的费用最小化,即税收成本最低,包括税务当局执行税收法令的成本和纳税人遵照税收法令纳税的成本。

提高税收的行政效率要求税制简便.透明.易于操作和实施,税务当局的管理效率和税务人员的素质较高,社会成员依法纳税的自觉性较强。

七、论述题

1.试述预算平衡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大衰退以前的正统预算准则——年度预算平衡论

在30年代大衰退之前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西方经济学家一般是反对国家干预,主张自由经营的。

反映在对政府财政预算行为准则的解释上,这一时期的西方经济学家特别是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主张实行平衡的预算,而且要实行严格的年度预算平衡。

他们认为:

(1)政府对私人部门发行公债会延缓后者的发展,因为这会造成原可为私人部门用于生产投资的资本,被挪作政府花费;

(2)政府支出是非生产性的,财政赤字更会造成巨大的浪费;

(3)财政赤字必然导致通货膨胀;

(4)年度预算平衡是控制政府支出增长的有效手段。

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由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发展,年度预算平衡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面临无法解决的难题:

(1)它大大束缚了政府在反衰退方面采取财政措施。

面对经济衰退的频繁出现,政府只能固守年度预算平衡,而在财政上无所作为;

(2)更为严重的是,年度预算平衡实际上起到了加剧经济波动的作用。

在经济衰退时期,由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大幅度下降,政府税收一般总是处于减少状态的,而政府支出却往往处于上升或不变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实现年度预算平衡,政府面临的选择只有三种:

要么提高税率,要么减少开支,要么增税和减支同时并举。

很显然,这些都是紧缩需求的措施。

其结果,只能是给有效需求不足的经济衰退雪上加霜。

而在通货膨胀时期,由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政府税收亦自动增加,这时的支出则处于下降或不变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即将来临的财政剩余,平衡预算,政府面临的选择也只有三种:

要么降低税率,要么增加开支,要么减税和增支同时并举。

很显然,这三种措施都是在加大需求。

其结果,只能是给已经出现的通货膨胀火上浇油。

第二阶段:

大衰退的产物——周期预算平衡论

大衰退的爆发,动摇了西方经济学家对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内在稳定机制的信念,把政府干预经济提上了议事日程。

反映在预算准则上,就是所谓周期预算平衡论的产生:

(1)在经济衰退时期,为了消除衰退,政府应该减少税收,增加支出,有意识地使预算形成赤字,从而提高国民经济的有效需求水平;

(2)在经济繁荣时期,政府应该增加税收,紧缩开支,有意识地使预算形成盈余,从而降低国民经济的有效需求水平;

(3)在上述情况下,财政将发挥其反经济周期乃至“熨平”经济周期波动曲线的效力。

同时,政府仍可使其预算保持平衡。

只不过这时的预算平衡,不是年度平衡,而是周期平衡。

即从整个经济周期来看,繁荣时期的盈余可以抵消衰退时期的赤字。

但是,周期预算平衡论也存在着缺陷,而这种缺陷又是其自身无法克服的。

这就是,在衰退时期会呈现大量的赤字,而在繁荣时期只有少量甚至没有盈余。

所以,其结果显然不是周期平衡,而是周期赤字。

第三阶段:

功能财政论

功能财政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勒纳提出的,基本观点可概括如下:

(1)平衡预算——无论是年度的还是周期的,只具有第二位的重要性。

政府财政的基本功能是稳定经济,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2)政府预算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个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即经济平衡而不是预算平衡。

经济生活中,不应为达到预算平衡而置经济平衡于不顾。

(3)如果为达到经济稳定的目的,必须长期坚持盈余或大量举债,那就不应有任何犹豫。

政府预算盈余或赤字的问题本身与严重的通货膨胀或持续的经济衰退相比是不重要的。

由此可见,勒纳的功能财政论已经完全抛弃了预算平衡的准则,而把着眼点放在通过预算收支的安排来维持经济的稳定发展上。

这就为政府运用财政政策手段调节经济的运行,从而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铺平了道路。

财政学试卷4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1.编制;审批;执行;决算2.剩余产品价值3.维持性支出;经济性支出;社会性支出4.需求的外生性与供给的内生性;资金密集型

二、单项选择题1.D2.C3.C4.B5.B6.D7.D8.D9.A10.C

三.多项选择题1.ABDE2.ABD3.ABC4.ACE5.ACE6.BCDE7.ABCDE8.BCDE9.ABCDE10.ABDE

四.判断题1.错2.错3.错4.错5.对6.错7.对8.错9.错10.对

五.简释题

1.财政支出:

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在一个财政年度耗费的资金总和。

2.国防支出:

是为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安全需要的军费支出。

其目的在于加强国防建设,建立现代国防力量,维护国家独立,保障领土完整.安全和主权不受侵犯。

六.简述题

1.简述影响财政支出增长的微观需求因素。

(1)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

公共需求的收入弹性高,价格弹性低:

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公共需求更快增长;公共商品价格上涨,公共需求不会减少。

(2)对公共商品的偏好。

第一,人口因素,包括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第二,技术进步因素:

技术进步未必会导致财政支出扩大。

第三,公共选择的过程:

互投赞成票和官僚行为会导致财政支出规模扩大。

2.简要分析财政预算产生的原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是财政预算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也是财政预算产生的根本原因。

只有在新兴资产阶级作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出现在历史舞台以后,王室财政与国家财政才有可能彻底分开,也才有可能通过议会控制国家的全部财政收支,编制财政计划。

加强财政管理是财政预算产生的另一个动因。

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政府职能的扩展,财政分配规模日益扩大,收支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化,客观上要求加强对财政活动的计划和管理,要求制定统一的财政预算制度。

财政活动的货币化,也是财政预算产生的必要条件。

只有在财政活动货币化的条件下,全部财政收支才能统一反映在一览表(即平衡表)中,才能完整地反映国家财政活动,才有利于议会的审议。

3.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两者的联系:

都提供公共商品.满足公共需要。

两者的区别:

第一,提供的社会商品属性不同,行政单位提供的是纯公共商品,而事业单位提供的是混合商品。

第二,行使职能不同。

行政单位行使的是国家行政管理职能,事业单位在本质上说不具备行政管理职能,只是在某些场合.某些时期接受国家的委托.代行部分国家行政权力。

第三,经费来源和运营方式不同。

行政单位资金耗费全部由财政补偿,其提供的公共服务不宜导入市场规则;事业单位提供的是混合商品,其经费一部分来自于财政拨款,一部分按市场原则对消费者收费。

4.

(1)一致性规则;

(2)投票的多数性规则;(3)最优多数性规则与交易成本。

七.论述题

1.试述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对经济的不同影响。

购买支出的含义。

转移支出的含义。

由于这两类支出遵循的交换原则不同,因而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购买支出直接影响资源配置:

(1)影响资源配置总量:

(2)影响资源配置结构。

购买支出间接影响收入分配。

转移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

转移支出间接影响资源配置。

在财政支出结构中,购买支出比重越大,政府执行资源配置的功能就越强;而转移支出比重越大,政府执行收入分配的功能就越强。

财政学试卷5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全额经费包干,结余留用;部分经费包干,结余留用;总额控制,结余上缴

2.强制性;无偿性;国家主体性3.购买支出;转移支出4.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

二.单项选择题1.A2.C3.C4.A5.A6.D7.A8.B9.A10.C

三.多项选择题1.ABCDE2.ABC3.ABCDE4.BCE5.BD6.CDE7.ABCDE8.ABCDE9.ABCE10.AE

四.判断题1.错2.错3.错4.对5.错6.错7.错8.错9.错10.对

五.简释题1.事业支出:

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公众非物质需求而安排的用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等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支出。

2专项补助:

又称为有条件补助,是指对所拨出的资金规定了使用方向或具体用途的转移支付方式,受援地方必须按规定要求运用该种资金。

六.简述题

1.简述影响财政支出增长的供给因素。

(1)服务环境(生产环境):

服务环境恶化,为保持公共服务水平必须增加财政支出。

(2)产品质量:

公共商品质量的提高会导致更多财政支出。

(3)投入品价格(相对价格效应):

如果公共部门的生产率<私人部门的生产率,公共部门的工资增长率=私人部门的工资增长率,则公共支出相对规模会扩大。

2.简析复式预算的优缺点。

复式预算制的优点有:

(1)便于考核预算资金的来源和用途;

(2)有利于分析预算收支对社会供求的影响;

(3)由于资本预算投资伸缩性较大,有助于使预算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杠杆,有利于提高就业水平。

复式预算的主要缺点则包括:

(1)复式预算中资本预算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举债,如果举债规模控制不当,容易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

(2)经常预算支出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税收收入,税收在整个预算收入中占很大比重,这样容易掩盖支出浪费的现象;

(3)把政府预算划分为不同的子预算,会给预算编制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