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84584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二物理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二物理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二物理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二物理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初二物理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初二物理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初二物理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初二物理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初二物理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初二物理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初二物理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初二物理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初二物理期中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期中试题.docx

《初二物理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期中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二物理期中试题.docx

初二物理期中试题

泰兴市济川实验初中初二物理期中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2009.11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答案唯一)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投入使用的三峡大坝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了人类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听到,原因是超声波的

A.速度太快B.响度太小C.频率太高D.频率太低

2.在使用小提琴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改变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

3.如图,在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发声

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的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

C.幸存者能听到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

D.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

4.江苏首条彩色公路亮相无锡环太湖公路十八湾路段,此路段在平面交叉口、人行横道线、下坡拐弯等处铺设了CSS彩色防滑材料,用三维彩色图案取代了白色的减速线。

当夜晚汽车尾灯发出的红色光线照射到有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路面上时,我们看到的颜色分别是

A.红、黑、黑B.绿、黄、红C.红、黄、绿D.黄、绿、红

5.小李同学在书房里记单词,妈妈在客厅看电视,为了不受电视机声音的影响,小李采用的方法较为合适的是

A.把电视机关掉或使其处于静音状态B.打开书房内的收音机或其他音响设备

C.将门窗打开,让空气加快流通D.减小电视机的音量,关闭书房与客厅间的门窗

6.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

(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

(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

以上解释中

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

7.我国民间有句谚语:

“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

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

小水珠是由

A.水缸中的水蒸发形成的B.空气遇到冷的水缸液化形成的

C.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8.如图是牙科医生用金属小平面镜观察诊断牙科病的情景,

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医生总是先将平面镜放在酒精灯火

焰上稍微烤一烤,然后才放入口腔,这样做的目的是

A.给平面镜消毒B.以免太凉对口腔产生刺激

C.以免平面镜上产生水珠而影响观察

D.增强镜面反光能力

9.关于乐音与噪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B.乐音使人心情舒畅,有益健康,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健康

C.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D.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10.下列物质中均属于光源的一组是

A.钻石、萤火虫B.恒星、月亮C.电灯、银幕D.闪电、水母

11.放在阳光或日光灯下的光碟呈现出彩色的扇面,此现象表明了

A.光碟是五彩缤纷的B.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这是白光的色散现象D.以上均不对

12.在交响音乐会上,我们能听到一大提琴独奏,同时有轻声的小提琴伴奏,从乐音的特征分析,以下正确的是

A.大提琴响度大,音调低;小提琴响度小,音调高

B.大提琴响度大,音调高;小提琴响度小,音调低

C.大提琴响度小,音调低;小提琴响度大,音调高

D.大提琴响度小,音调高;小提琴响度大,音调低

13.下列设备中,属于红外线技术应用的是

A.用验钞机来识别钞票的真假B.照相机使用滤镜来照相

C.家中的电视机,可以用遥控器来控制频道和音量

D.医院用灯照射的方法来消毒灭菌

14.在运动场上进行100米赛跑时,终点线上的计时员为了计时准确,在计时时应

A.听到枪声时同时按下秒表B.看到发令枪散发的白烟同时按下秒表

C.听到枪声或看到白烟同都可以按下秒表D.看到白烟到听到枪声的任何时间

15.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需要条件的一组是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0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6.我市国庆路上设有噪声监测设备.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50,这个数字后面的单位是___________;若此时有一辆汽车路过此地,显示屏上显示的数据将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17.如图所示,将一把金属叉子栓在一根约1m长的线的中间,把线

的两端分别缠绕在双手的食指上,缠绕多圈,插入耳朵,然后让

叉子撞到坚硬的物体上,等它垂下把线拉直时,你就可以听到敲

钟似的响声。

通过撞击,金属叉子发声,声音主要通过传递到人耳.

18.不看电视画面,我们能从声音判断出是朱军还是李咏,是因为他们的_________不同,周

涛的声音比李咏的声音尖细,是因为周涛的高.

19.水是生命之源,它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_(填物态变化名称)(“吸收”“放出”)热量,以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冬季在空调房间里,人们也常会放盆水,这是利用水(填物态变化名称)来提高房间里的空气湿度.

20.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

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

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的水蒸气发生现象,(“吸

收”“放出”)很多热量,使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

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使手不会被烫伤.

21.一艘国际商船在“火地岛”发现了多年前神秘失踪的“马可波罗”号帆船,而船上的一切

设备及物品却完好无损,经科学家们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终于揭开了这些遇难者的“死亡

之谜”,原来他们都死于风暴所产生的________.

 

22.有一种测量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温度计。

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一个温度计的玻璃泡被湿布包起来,两个温度计的读数不一样,湿泡温度计的读数较,这是因为湿布中的水在时要吸热,在一定的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小,表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越.

23.如图所示,是在做“观察某种固体熔化”实验时,根据实验数据

所描绘的温度-时间变化图像.由该图像并结合其他相关知识,

我们可以知道该固体物质属于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图像中BC段是_________过程(填“吸热”或“放热”),BC段

物体处于_________状态.

24.2008年9月25日,“神舟7号”飞船在“长征二号F”火箭的推动下,又开始了中国人的太空飞行。

请你结合物理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_______(填“固”、“液”或“气”)态的,它是通过常温下用__________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2)9月27日下午16时43分,翟志刚跨出神七的舱门,向浩瀚的太空迈出中国人的第一步,实施中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如图)。

当时翟志刚与近在咫尺的刘伯明必须借助无线电来通话,这是因为.

(3)翟志刚所穿宇航服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在外太空,

由于没有空气,特别是没有臭氧层这一保护伞,因此

宇航服的设计必须关注对的防止,以保护

宇航员的皮肤;请再说出宇航服的一个作用_________

(4)飞船在轨运行时会打开太阳能电池板,它能把太阳能转变成能.

 

三.作图题:

(每题2分,共6分)

25.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太阳光垂直水平地面MN射下,A为小铁球.

(1)标出小铁球A在甲图中位置时,其影子A’在地面MN上的位置(用点表示即可);

(2)若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图甲中圆形虚线轨迹运动,请在图乙框中画出小球的影子在地面上

运动的轨迹.

26.如图所示,A是平面镜,B是镜前人眼位置,C是人眼睛在平面镜前看到的烛焰像上的一点.

(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像点C对应的物点D.

(2)完成眼睛看到C的光路图(画一条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即可).

27.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到两块相互垂直的平面镜上,光线和平面镜A的夹角为60°。

请在图中完成光路图,并标明由平面镜B反射后的光线与镜面夹角的大小.

 

第25题图第26题图第27题图

四.实验题:

(8分+3分+12分+3分+4分+2分,共32分)

28.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先观察它的,再认清它的。

(2)除了烧杯、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钟表外,主要器材还缺.

(3)在给水加热过程中,观察到如下现象:

沸腾前水声,沸腾时水声

如图a、b所示,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4)下表是本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温度记录.

则该地水的沸点为℃,

(5)如图所示,是三位同学作出水的沸腾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29.如右图所示,让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水蒸气在试

管中遇冷将,过一段时间,容器B中的水温

(填“升高”、“降低”、“不变”),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0.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

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

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

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选填“较明亮”、“较黑暗”)

的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

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______________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_______________为止,这时发现像

与物的大小________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

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_.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响度

较响

距离

较长

(3)实验时,有两块厚度不同的玻璃板,你将选择________(填“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进行实验,理由是()

A.防止较薄的玻璃不容易固定在桌面上

B.防止较薄的玻璃前后两个反射面反射使A蜡烛成像

C.防止较厚的玻璃前后两个反射面反射使A蜡烛成像

(4)为了说明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明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

眼睛在__________(填“A侧”或“B侧”)观察白纸,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平面镜所成的像为________像.

31.噪声是一种严重的污染。

李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他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

实验器材除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_________;李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

他设想了以下A、B两种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_方案。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实验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

 

32.如图,

(1)观察生活,提出问题:

要使鼓声更响些,你的方法是

(2)作出猜想:

鼓声的响度可能与鼓面的振幅有关.

(3)设计实验:

将一些轻小物体比如纸屑、泡沫等放在鼓面上,可以通过比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

(4)得出结论:

声源的振幅越大,响度.

(5)歌词“我在高声唱,你在低声和”中的“高声”、“低声”是指(“音调”“响度”)的不同.

33.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反射角的大小是.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15°

75°

2

30°

60°

3

45°

45°

(2)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

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

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

表格所示。

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

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

定律相违背。

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4分+3分,共7分)

34.针对我国北方土地沙漠化和沙尘暴的日益严重,专家们建议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裸地面积,这样可以使土壤的水分________显著减少.去年,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发生了罕见的干旱现象、为缓解旱情,我省曾多次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实施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冷云层,就很快________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水蒸气便________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为雨点降落到地面上。

(以上空格中填物态变化)

35.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

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

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

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

(1)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

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该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

(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发现:

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

的关系,应如何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光源的高度H/cm

20

30

40

50

60

影子长度L/cm

30

15

10

7.5

6

 

泰兴市济川实验初中初二物理期中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CBCAD BCCAD CACBD

二.填空题:

16.dB(或分贝)增大

17.振动线

18.音色音调

19.凝固放出汽化(或蒸发)

20.液化放出上水汽化吸热

21.次声波

22.低汽化(或蒸发)多

23.晶体吸热固液共存

24.液压缩体积真空不能传声紫外线

保温(或供氧、防辐射、产生气压)电

25—27略

 

28.量程分度值温度计较大较小a98乙

29.液化升高液化放热

30.较黑暗蜡烛B位置重合相等垂直相等

较薄CB侧白纸上没有蜡烛的像(白纸上有蜡烛的像)虚(实)

31.机械闹钟B泡沫塑料

32.用更大的力敲轻小物体被弹起的高度越大响度

33.20°将反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作为反射角

34.汽化(或蒸发)升华凝华熔化

35.影子长度可能与点光源的高度有关减小

控制点光源的高度不变,改变短木条的位置,测出多组L和S

(注:

没有控制点光源的高度不变即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