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简答题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0856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答案.docx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史简答题答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答案.docx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答案

1.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

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这个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首先进行民族和民主革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决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问题,才能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提与基础,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历史表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中华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务,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一任务.两大任务是统一的,统一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

(2).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黄花岗起义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共产党成立长征五次反围剿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三反五反运动十一五计划五年计划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一国两制【港澳台问题】经济特区【深圳,厦门珠海等】亚太组织金砖四国上海世博会等都是的

(3).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状况

主要是反映在双重性上,即革命性和妥协性,这也是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他们有用革命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道路的强烈愿望;而由于经济命脉掌握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手中,并且与本国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又具有妥协性.

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无产阶级不拥有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是单纯靠出卖劳动获取收入的劳动者.马克思主义理论把无产阶级划分为普通无产阶级和流氓无产阶级.在实际使用的含义中,近似的等同于近代以来出现的,主要受雇于资本家,依靠雇佣工资生活的工人群体.

故其特点为:

无产阶级是最先进的阶级;最革命的阶级;最有组织性和团结性的阶级;是其他劳动阶级的唯一的天然代表,无产阶级范围不仅包括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还包括脑力劳动的无产阶级.

(4)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

内容:

经济方面,废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不论男女,重新平均分配土地。

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把每亩土地按每年产量的多少,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然后好田坏田互相搭配,好坏各一半,按人口平均分配。

凡16岁以上的男女每人得到一份同等数量的土地,15岁以下的减半。

同时,还提出“丰荒相通”、以丰赈荒的调剂办法。

政治方面,建立新的管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乡官制度。

太平天国采用君主制的政体形式,其政权机构分中央、省、郡、县四级。

(5).辛丑条约

1.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俄、英、德、法、美、日、意、奥等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2.条约的主要内容: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保证严禁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3.《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帝国主义向中国勒索巨额赔款,本息合计达白银9.8亿两,成为中国人民的沉重负担。

《辛丑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这样,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6).洋务运动的内容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如下几点:

第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前期(19世纪60、7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在介绍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时,要明确它们各自具有“开端”、“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和“当时远东第一大造船厂”的特点。

近代军事工业的产生,不但搬来了西方的枪炮、轮船、弹丸,而且使外国机器制器之器(机器)也由此运入中国,中国社会因之出现了若干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场所。

这一类企业,经费由政府调拨,生产不计成本,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缺乏发展的动力。

它采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因此,其生产不是价值规律制约下的商品生产。

从生产关系来说,它是历史上官办封建工业的继续。

同时,技术上受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制约。

第二、创办民用工业。

洋务派在后期(l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打出“求富”旗号,兴办民用工业。

这些企业的建立,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各军工企业燃料、材料的需要,一方面是为了获取利润,即“求富”。

同时,洋务派举办军用工业以来,屡患经费不足,连年内外战争,又闹得民穷财尽。

他们也意识到“求强”没有经济实力是不行的。

当时外商在华企业的高额利润和买办的暴富,又给他们以很大刺激,“分洋商之利”也是举办民用企业的动机。

此外,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也为其提供了一定的社会条件。

因此,他们在“求强”的同时,着手兴办以“求富”为目的的民用工业。

这些企业涉及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和航运等交通运输业。

其中,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工业。

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所获利润大都落入李鸿章私囊。

民间有“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

第三、筹划海防。

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湾,清朝朝野上下基本一致地认识到建立海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中国开始正规筹建海军的活动。

到80年代中期,近代海军初步建成,它包括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北洋海军。

洋务派筹建海军的目的和作用,与他们创办军事工业一样,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担负着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秩序,镇压国内一切反抗势力的使命,另一方面又负有抵抗外侮的责任。

第四、创办新式学堂,中国旧时代的教育场所主要是私塾和书院。

直到洋务运动兴起以前,在中国还没有近代新式学校出现。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创办新式学堂。

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

此后,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

这些近代学堂的出现,是文化教育领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它们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

为了培养人才,洋务派还有计划地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

这些留学生不但学到了外国语言文字和近代自然科学、军事技术以及某些社会科学知识,而且得以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情况。

他们中的不少人,在以后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严复、詹天佑等。

(7).三民主义的内容及评价

旧三民主义:

民主,民权,民生.

新三民主义 

(1)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3)民生主义 

评价:

三民主义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创立的政治思想,并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纲.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主要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民族主义要求中国民族解放,各民族平等,反对帝国主义的殖民政策;民权主义要求主权在民,建立法制国家,人民拥有政权,政府只拥有治权,实行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分立;民生主义要求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后来孙中山还在此基础上,制订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为三民主义的根本标志和革命灵魂.

另外,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就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也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它也未能解决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

(8).中共一大,二大,三大分别是什么

党的一大:

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二大:

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

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9).中国知识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道路

中国的知识分子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道路,而抛弃了资本主义道路,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外国资本不允许决定了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产生在19世纪60年代的,而他从产生起就一直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清政府封建势力的压迫。

技术依赖外国就要受制于外国,开办企业也要封建官府批准,自然也向官府妥协。

所以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一开始就有软弱性。

中国的资产阶级与外国的资产阶级产生的背景不同,而其软弱性决定了资产阶级不能带领中国走上正确的现代化道路。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就已经成为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他们向西方寻求方法,试图依照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把中国富强的希望寄希望于实行和发展资本主义。

但是帝国主义势力是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

毛主席曾经说过:

“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同时,毛主席也说,“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目的,就是要占领中国的市场,掠夺走中国的资源,使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并以其强大的经济势力排除和压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

它们决不允许中国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当时中国所处的环境是:

美国打击封锁,苏联不信任。

而中国就要自己寻求发展道路。

由于当时财政的统一、中国资本主义弱小、国营工业的强大以及考虑到当时农业发展的状况,同时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唾弃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国方案,逐步地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旧中国和西方国家签订里数不清的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一直压迫者中国广大的人民,成为中国发展道路上巨大的阻碍。

而发展资本主义无论是否借助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都是不能成功的。

所以中国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自主寻求一条符合中国当时状况的正确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共产党宣言》核心思想是消灭私有制。

因为资本主义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但是也导致了原有封建社会主义全部结构崩塌瓦解。

一战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垄断的资本主义发展企图缓和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已经体现出资本主义的缺陷,同时资本主义的经济矛盾会引发资本主义社会矛盾,使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急剧分化。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中国知识分子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道路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它是正确的,是先进的,是历史必然的。

(10).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意义

1、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协作正式构成,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民主反动联盟。

这次大会对中国新民主主义反动具有严重意义,成为新的反动高潮的起点。

2、大会的宣言对三民主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反动政策,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协作的开端。

此次国民党改组,有两件事:

第一件是改组国民党,要把国民党再来组成一个有力气有详细的政党;第二件是用政党的力气去改造国度。

大会经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反动政策,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协作的开端。

(11).秋收起义

(12).1927年的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释义

  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2、召开背景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省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着重大转折意义的“八七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今后革命斗争的方针。

出席会议的有部分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及中央机关、共青团中央、地方代表共21人。

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罗明纳兹等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瞿秋白、李维汉主持;由于当时环境极其险恶,会议只开了一天。

  3、会议意义

  八七会议是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召开的,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把领导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从而使全党没有在白色恐怖面前惊慌失措,指明了今后革命斗争的正确方向,特别是毛泽东在会上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八七会议在我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没有注意防止正在滋长的“左”倾情绪,导致后来发展成危害极大的“左”倾错误。

  八七会议是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召开的,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把领导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

从而使全党没有在白色恐怖面前惊慌失措,指明了今后革命斗争的正确方向,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12).王明左倾错误的表现

1931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者在共产国际代表的支持下,取得了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方针政策。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主要表现在:

1.对革命性质、形势和阶级关系作出了错误的分析。

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否认中间阶级的两面性和反动势力的内部矛盾,实行“关门主义”,主张“进攻路线”;2.对革命道路问题和城市斗争的方针问题提出了错误的政策。

低估根据地建设和农村游击战的重要性,夸大国民党统治的危机和革命主观力量的发展,坚持“城市中心”论,号召全党准备决战;3.在土地问题上推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极“左”政策。

在组织上大搞任人唯亲的宗派主义和惩办主义,搞“残酷斗争,无情打击”。

在军事上强调所谓的“正规化”、“正规战”、“全线出击”等等。

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给中国革命造成了严重危害。

(13)瓦窑堡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在陕西子长县瓦窑堡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分析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特别是1935年华北事变后,由日本侵华引起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明确提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瓦窑堡会议对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14).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方针的转变

【逼蒋抗日】是中国共产党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采取的一项策略方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国民党对日推行退让妥协、对内屠杀的反动政策,中国共产党曾提出“反蒋抗日”的策略口号,即组织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一部分军事集团在内的抗日反蒋统一战线。

1936年5月5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人民抗日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停战协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要求国民党政府在全国范围、首先在陕甘宁停止内战,双方互派代表磋商抗日救亡的具体办法,实现全国一致抗日。

同年9月,中共中央又发出了《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在策略上实行的一个重大变化,它有利于团结愿意抗日的一切力量。

后来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就是中国共产党“逼蒋抗日”方针的胜利。

(15).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会议背景:

抗日战争时期,武汉失守以后,国民党集团虽然继续抗战,但是表现出很大的动摇,反共投降倾向日益滋长。

会议内容:

1939年1月21日至1月30日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五届五中全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

抗战和反共。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

不久国民党顽固派就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

会议标志:

国民政府自抗战以来在政策上的重要转变。

蒋介石集团把政策的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国民党开始执行一条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路线。

中共针对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在国民党顽固派发动军事进攻以前提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口号。

继续争取同蒋介石集团维持国共合作,巩固并且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6).延安整风运动

主要起因

第一,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严重危害必须从思想路线上彻底解决。

第二,抗战初期王明的右倾错误一度引起党内思想混乱,必须予以肃清。

第三,皖南事变的发生,促使毛泽东思考如何尽快改变与共产国际的关系,这是延安整风运动的导火线。

深远影响

第一,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上毛泽东个人意识与全党意识相统一

第二,实现了毛泽东全党领袖地位与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相统一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第四,对我党当代政策的现实意义

(17)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中国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中国共产党在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斗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国共产党  

  勇敢担当领导责任  

  “九一八事变”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旗帜鲜明地阐明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立常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9月30日又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第二次宣言》。

1932年,“一二八上海事变”后,中共中央发出《为上海事变给各地党部的信》,4月15日发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宣言》,20日又发出《为对日宣战告全世界无产阶级及被压迫民族通电》。

这些宣言、通电和文件的核心内容是:

中国共产党愿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和广大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以求中华民族彻底的解放和独立。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又发动了华北事变。

8月1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名义,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12月,中共中央结束长征到达陕北后,在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同时,提醒全党“必须更深刻地了解革命领导权的问题,共产党要在中国革命中取得领导权”。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毛泽东针对新的形势鲜明地提出了“我们的领导责任”问题,指出: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历史已判定不能经过资产阶级的领导而必须经过无产阶级的领导,才能够完成。

”还把无产阶级能否担当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看成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且要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的险恶用心已经昭然若揭,中国的抗日战争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勇敢地表明了担当抗战领导责任的态度,并且在政治领导等方面开始实施,这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在全面抗战中中国共产党  

  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卢沟桥附近,突然向中国守军进攻,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

这时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控制下的南京政府,对内对外是代表国家的。

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领导权和实现自己的领导责任,作出了艰辛的努力。

  

  一是共产党坚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全面抗战爆发后,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正确处理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关系,捐弃前嫌,主动推动、促成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倡导进行了全民族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如何抗战问题上,国共两党存在根本的分歧。

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

只实行单纯政府和军队抗战的片面抗战路线。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使抗日战争成为全民族参与的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

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我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

针对国民党坚持片面抗战路线,我党采取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

我党在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的前提下,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就是坚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我党实施全面抗战路线,就是在全面抗战中担当领导责任的重要体现。

  

  二是共产党坚持和领导了敌后游击战争。

1937年8月,党在洛川会议上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确立了在抗战中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方针。

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守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便独立自主地到敌后进行游击战争,开辟抗日根据地。

从此,以国民党领导的军队为主体的正规战,逐渐被以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主体的游击战所代替。

国民党在抗战初期表现出一定的抗日积极性。

但是,由于敌强我弱的总形势和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在防御阶段一年零三个月期间,国民党军队从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广州、武汉一直退到四川,丧失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国土,断送了中国半壁河山。

1938年10月,中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侵略军将主要力量用于打击八路军和新四军;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12月,以国民党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公开投敌,充当了汉奸;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开始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这样,抗击日军的主要责任便落到了共产党身上。

  

  在战略相持阶段,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常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依托抗日民主根据地,抗击了二分之一以上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一系列重大胜利。

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也渡过严重困难,进入再发展时期,华北和其后各个根据地开始对敌军发起攻势作战和局部反攻。

到1945年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已发展到19块,面积9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9550万人;军队发展到91万人,民兵220万人。

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胜利阶段后,在中国战场,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展开了大规模的攻势作战。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向同盟国的投降书上签字。

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在八年的全面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武装,在敌后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万余人。

八路军、新四军伤亡60余万人,各抗日根据地群众伤亡600余万人。

事实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抗日战争要坚持和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中国共产党是团结抗战中的中流砥柱,是领导抗战取得胜利的决定力量。

  

  三是共产党实现了对全民族抗战的政治思想指导。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是执政党,但它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