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85767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docx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docx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4.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1.1纳污水体概况

本工程的废水经厂内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由厂总排水口经中州支渠渠尾向南约1km于后纸庄村附近排入洛河。

洛河为常年有水河流,水质功能区划为皿类水质,洛河于偃师市境内公路桥设置有洛阳市市控断面,在本次工程排水入洛河处下游约8Km。

4.1.2地表水监测断面的布设

考虑工程完成后所排放的废水可能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及纳污水体的功能要求,结合评价所掌握的纳污水体水文资料及纳污情况,本次评价地表水监测设置4个监测断面。

各个监测断面的位置及功能详见表4-1和附图1。

表4-1地表水监测断面布设情况一览表

序号

断面名称

监测断面位置

水体名称

断面功能

1

1#断面

中州支渠入洛河,洛河段上游50m

洛河

对照断面

2

2#断面

中州支渠入洛河前,中州支渠上

中州支渠

支流污染源

3

3#断面

中州支渠入洛河处下游100m

洛河

混合断面

4

4#断面

洛河公路桥市控断面

洛河

市控断面

4.1.3监测因子

本次评价选取pH、COD、BOD5、SS共四项作为本次地表水现状监测因子。

同时测定水温和流量等水文参数。

4.1.4监测时间及频率

本次地表水水质现状监测由偃师市环境监测站于2004年5月16〜18

日进行,连续3天,每天采样一次,每天报一组有效数据。

4.1.5监测分析方法

地表水水质监测分析方法执行《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有关监测技术要求,采取全过程质控措施,具体分析方法见表4-2。

表4-2地表水水质监测及分析方法

序号

监测因子

分析方法

检出限(mg/L)

方法来源

备注

1

水温

温度计法

/

GB13195-91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2

流量

流量仪法

/

/

3

PH

玻璃电极法

/

GB6920-86

4

COD

重铬酸盐法

10

GB11914-89

5

BOD5

稀释与接种法

2

GB7488-87

6

SS

重量法

5

GB11901-89

4.1.6评价标准

根据偃师市环境保护局关于本次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意见,本次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皿类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标准详见表4-3。

4.1.7评价因子

根据纳污水体的实际状况和本次工程废水特点,本次评价选取pH、

COD、BOD5、SS共四项作为地表水质量现状评价因子,水温、流量仅在

监测结果统计表中列出其监测数据。

序号

评价因子

标准限值

备注

1

pH

6〜9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川类

2

COD

<20mg/L

3

BOD5

<4mg/L

4

SS

/

4.1.8评价方法

根据现状监测结果,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各评价因子进行单项水质参数评价,计算公式为:

Sj=Cij/Csj

式中,Sij——某污染物的单项污染指数;

Cij――某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L;

Csj——某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L<

pH的标准指数为:

式中,SpHj——pH在第j点的标准指数;

pHjj点pH值;

pHsd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下限;

pHsu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上限。

4.1.9现状监测结果与评价

本次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统计结果见表4-4

监测断面

项目

pH

COD

bod5

SS

水温

(C)

流量

(m3/s)

1#

测值范围

7.3~7.33

17.69~25.06

3.3~3.5

48.0~67.0

24~25

49~52

均值

7.31

20.6

3.4

58.8

24.5

51

超标率(%)

0

33

0

/

/

/

均值超标倍数(倍)

达标

0.03

达标

/

/

/

均值标准指数

0.155

1.03

0.85

/

/

/

2#

测值范围

7.3~7.33

68.9~78.7

8.6~9.7

58.8~73.2

24~25

0.05~0.0

7

均值

7.31

63.2

9.1

63.1

24.5

0.06

超标率(%)

0

100

100

/

/

/

均值超标倍数(倍)

达标

2.16

1.27

/

/

/

均值标准指数

0.155

3.16

2.27

/

/

/

3#

测值范围

7.3~7.33

18.0~27.2

3.4~3.6

50.8~70.0

24~25

49~52

均值

7.31

24.3

3.5

61.8

24.5

51

超标率(%)

0

33

0

/

/

/

均值超标倍数(倍)

达标

0.215

达标

/

/

/

均值标准指数

0.155

1.215

0.875

/

/

/

4#

测值范围

7.20~7.25

16.5~17.0

3.1~3.3

32.5~55.3

24~25

50〜53.5

均值

7.22

16.8

3.2

40.2

24.5

51.8

超标率(%)

0

0

0

/

/

/

均值超标倍数(倍)

达标

达标

达标

/

/

/

均值标准指数

0.11

0.84

0.8

/

/

/

标准限值

6〜9

<20

<4

/

/

/

由表4-4监测数据显示,1#断面为中州支渠入洛河前对照断面,该断面水质不能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皿类标准限值的要求。

超标因子为COD,超标倍数为0.03倍,说明洛河已受到一定的污染。

2#断面为中州支渠断面,该断面水质也不能满足GB3838-2002《地表

水环境质量标准》皿类标准限值的要求。

除pH值外,其余各监测因子均

超标,这主要是由于中州支渠有沿途卫生纸厂排水造成的。

3#断面为中州支渠入洛河下游100m处洛河混合断面,该断面水质也不能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皿类标准限值的要求。

除pH值外,其余各监测因子均超标,这主要是由于中州支渠废水汇入造成污染因子浓度进一步升高。

4#断面为洛河公路桥市控断面,该断面水质能满足GB3838-2002《地

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皿类标准限值的要求。

与3#断面相比各污染因子浓度

均有所降低,说明洛河水体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洛河水质已受到一定的污染,从控制断面的水质监测结果来看,水质尚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皿类标准的要求,有一定的环境容量。

4.2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2.1地下水监测点布设情况

根据评价区域纳污水体水文特征及区域地下水流向,本次评价设2个

地下水监测点,各监测点位置及功能详见表4-5和附图1。

表4-5地下水监测点布设情况一览表

编号

监测点名称

功能

备注

1

前纸庄

背景监测点

居民饮用水井

2

后纸庄

监测点

居民饮用水井

422监测因子与监测方法

本次地下水现状监测选取pH、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性总固

体共四项监测因子,同时记录井深、水温和水位。

监测分析方法

GB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要求进行,监测分析方法见表4-6

表4-6地下水监测分析方法一览表

编号

监测因子

检出限(mg/L)

分析方法

方法来源

1

pH

/

玻璃电极法

GB6920-86

2

总硬度(以CaC03计)

0.05

EDTA滴定法

GB7477-87

3

高锰酸盐指数

0.5

酸性高锰酸钾法

GB11892-89

4

溶解性总固体

/

重量法

/

4.2.3监测时间及监测频率

本次地下水监测点水质现状监测由偃师市环境监测站于2004年5月16日〜17日对地下水质量现状进行了监测,一次性连续监测2天,每天采样一次,报一组有效数据。

4.2.4评价标准

根据偃师市环境保护局关于本次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应执行标准的意见,本次地下水评价执行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皿类,具体见表4-7。

表4-7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标准

序号

评价因子

标准限值

备注

1

pH

6.5〜8.5

GB/T14848-93《地下水

质量标准》川类

2

总硬度(以CaCO3)

<450mg/L

3

高锰酸盐指数

<3.0mg/L

4

溶解性总固体

w1000mg/L

4.2.5评价因子

本次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因子选取pH、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性总固体共四项因子进行评价。

4.2.6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采用对各项评价因子的单项标准指数与评价标准值直接比较的方法对地下水质量现状进行评价。

4.2.7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结果统计与评价

本次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见表4-8。

表4-8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一览表单位:

mg/l,pH除外

监测点

项目

pH

总硬度

高锰酸盐指数

溶解性总固体

井深

(m)

前纸庄

测值范围

7.75~7.78

210~247

0.61~0.69

270~368

150

均值

7.77

229

0.65

319

均值标准指数

0.385

0.501

0.217

0.319

均值超标倍数(倍)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超标率(%)

0

0

0

0

后纸庄

测值范围

7.78~7.81

224~283

0.71~0.72

329~435

160

均值

7.80

254

0.72

382

均值标准指数

0.4

0.564

0.24

0.382

均值超标倍数(倍)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超标率(%)

0

0

0

0

标准限值

6.5〜8.5

<450

<3.0

<1000

/

由表4-8监测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各监测点pH、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性总固体四项因子均能满足GB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皿类标准要求,说明评价区域居民饮用水地下水质量较好。

4.3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3.1监测点的布设

根据工程厂址周围环境状况,本次评价在四周厂界各设一个监测点。

4.3.2监测时间及频率

本次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由偃师市环境监测站于2004年5月16日〜17日进行一次性监测,连续监测2天,每天昼11:

00、夜22:

00各监测一次。

4.3.3监测方法

本次监测方法按照GB/T14623的有关要求进行。

4.3.4评价标准

根据偃师市环境保护局对本次评价应执行标准的意见,本次声环境质

量现状评价执行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1类标准,即昼间

<55dB(A),夜间W45dB(A)。

4.3.5评价方法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采用监测点的等效声级与评价标准相比较的方法,得出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

4.3.6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统计及评价

本次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见表4-10。

监测点位置

昼间

夜间

东厂界

51.9~53.1

37.3~40.4

西厂界

50.5~52.2

38.9~40.5

南厂界

52.5~54.3

40.1~42.4

北厂界

51.1~53.3

40.4~41.9

评价标准

55

45

由表4-10可以看出,昼间各厂界噪声监测值范围为50.5~54.3dB(A),夜间37.3~42.4dB(A)。

对照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1类标准(昼间w55dB(A),夜间w45dB(A))可知,各监测点的噪声值可以满足评价标准要求。

厂址周围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