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课程篮球纲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89196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校本课程篮球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校本课程篮球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校本课程篮球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校本课程篮球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校本课程篮球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小学校本课程篮球纲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小学校本课程篮球纲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小学校本课程篮球纲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小学校本课程篮球纲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小学校本课程篮球纲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小学校本课程篮球纲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小学校本课程篮球纲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小学校本课程篮球纲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小学校本课程篮球纲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小学校本课程篮球纲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校本课程篮球纲要.docx

《小学校本课程篮球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校本课程篮球纲要.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校本课程篮球纲要.docx

小学校本课程篮球纲要

篮球课程纲要

 

一、基本项目

课程名称:

《蓝球》

课程类型:

活动类课程

授课教师:

孟海亭魏霞

授课对象:

1-6年级学生

二、课程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

喜爱篮球运动,积极参与课内外篮球活动,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具有一定的欣赏篮球比赛的能力。

2.运动技能目标:

掌握篮球运动所授基本技术和战术配合,能合理运用篮球技术的学习方法科学的进行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篮球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置方法。

3.身体健康目标:

具有能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的能力,结合篮球课的学习,安排切实可行的锻炼计划,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

通过自觉参与篮球课的实践活动,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抗挫折能力,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运动中感受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5.社会适应目标:

通过篮球课的学习和锻炼,不断提高体育文化和道德修养,在各类体育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结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组织能力。

三、课程内容

(一)初级班(第一学期)

1.理论部分:

(1)基础理论:

基础理论部分详见纲要第二部分基础理论的教材纲要与教学计划。

(2)专项理论:

①篮球运动概况及发展趋势

②篮球竞赛基础规则与裁判法

③篮球运动的训练与营养

④篮球运动常见的运动损伤和处置方法

⑤观赏篮球比赛、网络教学

2.实践部分:

(1)篮球基本技术(视频内容详见篮球网络教学课件)

①脚步移动

②运球技术

③传球技术

④投篮技术

⑤个人防守技术

⑥持球突破技术

⑦抢篮板球技术

(2)篮球基本战术

①快攻战术

②传切、掩护战术

③人盯人防守战术

④进攻人盯人防守战术

(二)中级班(第二学期)

1.理论部分

(1)篮球运动发展趋势及锻炼价值

(2)篮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3)篮球竞赛制度(编排比赛日程)

(4)篮球运动常见的运动损伤和处理

(5)观赏篮球比赛、网络教学

2.实践部分

(1)篮球基本技术

①脚步移动

②运球技术

③传球技术

④投篮技术

⑤个人防守技术

⑥持球突破技术

⑦抢篮板球技术

(2)篮球基本战术

①快攻战术

②传切、掩护、策应配合战术

③人盯人防守战术

④进攻人盯人防守战术

⑤联防战术

⑥进攻联防战术

三、教学评价实施方案

(一)评价内容与要求

1.学习态度(30%)

(1)评价内容

①学习积极性与出勤情况10%

积极参加课内外组织的篮球活动,学习认真、练习主动;积极主动承担班内、组内分配的任务,有责任感。

不迟到、不早退,不缺课。

②纪律性与诚信度10%

认真对待每一节课,按规定着运动装,遵守课堂纪律,举止文明,不污言秽语、打架斗殴,诚信可靠,不作弊,无不良记录。

③团结协作与交往能力10%

团结同学,包容谦让,适应性强,在比赛和对抗练习中主动与他人合作,具有竞争精神。

(2)评价标准

详见第一部分

 

2.技术评价(50%)

考核评价内容

评分

等级

(得分)

评价标准

初级班

中级班

15%

滑步

技术

5%

优5

基本掌握动作

较好掌握动作

良4

动作完成不规范

基本掌握动作

及格3

个别动作环节

有错误

动作完成不规范

战术

配合5%

优5

初步掌握战术

配合

较好掌握战术

配合

良4

初步掌握

站位与配合

初步掌握战术

配合

及格3

初步掌握站位

初步掌握站位

与配合

积极性

5%

优5

积极

积极

良4

较积极

较积极

及格3

表现一般

表现一般

15%

技术

应用

5%

优5

基本掌握技术

应用

较好掌握技术

应用

良4

能够合理应用

基本掌握技术

应用

及格3

初步掌握应用

初步掌握技术

应用

战术配合

5%

优5

基本掌握战术

配合

较好掌握战术

配合

良4

初步掌握简单

配合

基本掌握战术

配合

及格3

能看懂战术配合

初步掌握简单

配合

动作质量

5%

优5

动作质量较高

动作质量较高

良4

动作质量一般

动作质量一般

及格3

能完成

能完成动作

掌握规则

10%

理解规则

掌握规则

运用规则

优10

初步掌握规则

较好掌握和运用规则

良8

初步掌握基础

规则

初步掌握规则

及格6

初步掌握简单

规则

初步掌握基础

规则

进步幅度

10%

10

显著进步

显著进步

8

明显进步

明显进步

6

有进步

有进步

创新精神

突出表现

5分

加分因素

5

创新显著或表现优异

创新显著或表现优异

4

创新明显或表现突出

创新明显或表现突出

3

有创新或表现较突出

有创新或表现较突出

3.理论考试

(1)初级班

分为基础理论和专项理论两部分,每部分各占50%,采用笔试(开卷)形式。

基础理论试卷由体育部统一命题,专项试卷由任课教师统一出题,报请体育部批准。

(2)中级班

①内容:

A篮球课的学习收获心得;(通过学习本人在技,战术掌握、身体素质、团结交往、学习兴趣等各方面有哪些收获)

B观赏比赛感想

C专项基本知识及规则裁判法

D竞赛编排

②方法和要求:

A方法:

采取笔试、开卷。

B要求:

a学习收获心得;(观赏)比赛感想;要求写1000字左右,A4纸打印;宋体四号。

b不准雷同,不准在网上抄袭。

二.评价方法

初级班、中级班全部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者结合的方式,主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技、战术掌握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技术考核完成情况并参考学生自评与互评成绩,对学生进行最终评价。

(1)根据人数分成若干组,每组分成5—6组(每组不多于6人),每队推选或指定1-2名组织能力强、身体素质好、具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同学任队长;尽可能使各队实力平均。

(2)课堂上多采用以小队、小组为单位的分散练习,以利于加深同学间的了解和分层次教学。

(3)期末利用2次课的时间进行小队循环赛。

要求认真观察同组队员的表现,现场进行技术统计,作为技术评定的依据。

(4)赛后以小队、小组为单位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根据学生自评和互评结果,结合本人对学生的长期观察,给予最终评价。

(祥见附表1、附表2)

附表1.200—200学年第学期篮球考试互评表

考评日期年级上课时间组长

内容

 

姓名

技术考核40%

进步幅度

10%

学习态度30%

综合

分数

80分

创新

意识

突出

表现

3~5

防守

技战术

15%

进攻

技战术

15%

掌握

规则

10%

遵守纪律诚信度10%

团结协作社会适应

10%

出勤与

积极性

10%

 

200-200学年第学期篮球班教学比赛个人攻防技术统计表

周第节课小组序号组长

姓名

投篮

次数

中篮

篮板球

断球

犯规

次数

规则理解

助攻

所授技术

运用

防守意识

积极性

附表2.200-200学年第学期篮球教学班比赛记分表

队名

A

B

C

D

积分

名次

A

B

C

D

学校选修课程活动计划

篮球

课程

2013年9月1日

时间

周次

参与人

活动内容

备注

9.5

1

全队成员

了解篮球的基本规则、起源

9.12

2

全队成员

个人身体素质练习

9.19

3

全队成员

交叉步、侧滑步等脚步练习

9.26

4

全队成员

熟悉球性

10.3

5

全队成员

交叉步、侧滑步练习

10.10

6

全队成员

原地体前、体侧、高低运球

10.17

7

全队成员

行进间各种运球练习

10.24

8

全队成员

运球对抗练习(初级)

10.31

9

全队成员

原地传接球练习(单、双手)

11.7

10

全队成员

行进间双手传接球

11.14

11

全队成员

行进间单手低手上篮(上)

11.21

12

全队成员

行进间单手低手上篮(下)

11.28

13

全队成员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12.5

14

全队成员

个人身体素质练习

12.12

15

全队成员

抢篮板球方法、技巧练习

12.19

16

全队成员

防守基本技巧练习

12.26

17

全队成员

基本有球、无球跑位

1.2

18

全队成员

初级综合性训练

1.9

19

全队成员

篮球教学比赛(上)

1.16

20

全队成员

篮球教学比赛(下)

小学校本课程--篮球备课

一、教学内容

1、常规要求。

2、介绍篮球的基本规则和发展史。

二、教学目的

1、学生了解篮球运动起源,发展史,及有关基本规则。

2、培养热爱篮球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篮球球运动的基本规则。

四、教学过程

1、让学生知道篮球运动项目。

2、介绍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史。

1.起源

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Springfrield)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JamesNaismith)博士发明的。

奈史密斯从工人和儿童向“桃子筐”投准的游戏中得到启发,设计将两只桃篮分别钉在健身房内两端看台的栏杆上,桃篮口水平向上,距地面10英尺(3.05米),把球向篮内投掷,按投中得分多少来决定胜负。

以后逐步将竹篮改为活底的铁篮,再改为铁圈下面挂网,到1893年,才逐渐形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篮圈和篮网。

因为这项游戏最初使用是桃篮和球,遂取名为篮球。

2.发展

最初的篮球比赛规则很简单,对于场地大小、参加人数多少、比赛时间长短都没有统一的规定。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第一部13条的原始规则,目的是使篮球游戏在公平对等的条件下进行,同时不允许粗野动作的发生。

1915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竞赛规则,并翻译成多种文字,向全世界发行。

1904年美国青年会男子篮球队在第三届奥运会上进行了表演,此后,篮球运动逐步在全世界开展起来。

1932年6月18日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了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FIBA)。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上,男子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随后,在1950年和1953年分别举行了第1届世界男篮和女篮锦标赛,1976年第21届奥运会女子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篮球运动在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规则在不断地更新,技战术也逐步得到提高。

30年代以前的篮球运动处于传播和推广时期,技术和战术尚处于初级阶段。

30年代以后,篮球运动登上了国际体育竞技舞台,世界性的比赛推动着篮球技术、战术的迅速发展,技术动作、战术组织和训练方法逐渐提高。

1932年,刚诞生的国际篮联以美国大学使用的篮球规则为基础,制定了第一份世界统一的竞赛规则。

此后,到1948年的10多年间,规则曾多次修改,促进了篮球攻防战术的变化运用,提高了攻防的速度。

进入50年代,世界各强队普遍重视和发展高度,高大队员在高空争夺中占有明显的优势,但灵活性差,技术单调,篮下死打硬攻,因而战术呆板,使比赛速度受到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1956年国际篮联对规则进行了修改,扩大了限制区,增加了30秒和干扰球规则。

60年代是高度、技术和速度同步发展时期,世界各国开始重视进攻和防守的均衡发展,在发展高度的同时,加强了高大队员技术和灵活性的训练。

70年代是高度、技术、速度相结合、相统一并持续发展的阶段,投篮技术中出现了空中换手投篮,各种单、双手扣篮。

80年代以后篮球运动是在高水平上的全面攻守对抗,同时,技术全面、特长突出的明星队员在队内的作用举足轻重。

如今,篮球运动在全世界开展得极为广泛。

奥运会篮球比赛、世界篮球锦标赛、NBA、等一系列重要赛事,吸引了数以亿计的观众。

大家关注的不仅仅是比赛的胜负,更为重要的是欣赏运动员精彩的表演,并享受这项运动带来的快乐。

近年来,我国的篮球运动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仅成功举办了CBA、CUBA、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全国高中篮球联赛,而且国家队已经“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在世界大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其中,值得赞赏的是:

姚明成为2002年NBA“状元秀”,目前效力于休斯敦火箭队。

此外,诞生于美国街头的“三对三”篮球,在我国也受到社会各界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喜爱,吸引了众多人员的参与。

2、介绍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则。

基本规则一:

1.比赛方法

一队五人,其中一人为队长,候补球员最多七人,但可依主办单位

而增加人数。

比赛分前、后半场,每半场各20分钟,中场休息10分

钟。

比赛结束两队积分相同时,则举行延长赛5分钟,若5分钟后比数

仍相同,则再次进行5分钟延长赛,直至比出胜负为止。

2.得分种类

球投进篮框经裁判认可后,便算得分。

3分线内侧投入可得2分;叁

分线外侧投入可得3分,罚球投进得1分。

3.进行方式

比赛开始由两队各推出一名跳球员至中央跳球区,由主审裁判抛球双方跳球,开始比赛。

掷界外球。

4.选手替换

每次替换选手要在20秒内完成,替换次数则不限定。

交换选手的时间选在有人犯规、争球、叫暂停等。

裁判可暂时中止球赛的计时。

5.罚球

每名球员各有4次被允许犯规的机会,第五次即犯满退场。

且不能在同一场比赛中再度上场。

罚球是在谁都不能阻挡、防守的情况下投篮,是做为对犯规队伍的处罚,给予另一队的机会。

罚球要站在罚球线后,从裁判手中接过球后5秒内要投篮。

在投篮后,球触到篮框前均不能踩越罚球线。

6.违例

大致可分为

(1)普通违例:

如带球走步、两次运球、脚踢球或以拳击球。

(2)跳球违例、(3)跳球时的违例:

除了跳球球员以外的入木可在跳球者触到球之前进入中央跳球区。

2)基本规则二:

30秒钟规则

---进攻球队在场上控球时必须在30秒钟内投篮出手(NBA比赛为24秒,全美大学体育联合会比赛中为35秒).

10秒钟规则

---球队从后场控制球开始,必须在10秒钟内使球进入前场(对方的半场).

5秒钟规则

---持球后,球员必须在5秒钟之内掷界外球出手.FIBA规则规定罚球也必须在5秒钟内出手(NBA规则中为10秒).

3秒钟规则

---与对方发生身体接触而产生的犯规,比如与裁判发生争执等情况.

侵人犯规

---与对方发生身体接触而产生的犯规行为.

技术犯规

---队员或教练员因表现恶劣而被判犯规,比如与裁判发生争执等情况.

取消比赛知识的犯规

---球员做出的不体现运动员精神的犯规动作,比如打人.发生此类情况后,球员应立即被罚出场外.

队员5次犯规

---无论是侵人犯规,还是技术犯规,一名球员犯规共5次(NBA规定为6次)必须离开球场,不得再进行比赛.

违例

---既不属于侵人犯规,也不属于技术犯规的违反规则的行为.主要的违例行为是:

非法运球;带球走;3秒违例;使球出界.

队员出界

---球员带球或球本身触及界线或蚧线以外区域,即属球出界.在球触线或线外区域之前,球在空中不算出界.

干扰球

---投篮的球向篮下落时,双方队员都不得触球.当球在球篮里的时候,防守队员不得触球.

被紧密盯防的选手

---被防守队员紧密盯防的球员必须在5秒钟之内传球,运球或投篮,否则其队将失去控球权(NBA规则中无此规定).

球回后场

---球队如已将球从后场移至前场,该球队球员便不能再将球移过中线,运回后场.

六、小结本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