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第2课古希腊的先哲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90501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第2课古希腊的先哲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第2课古希腊的先哲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第2课古希腊的先哲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第2课古希腊的先哲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第2课古希腊的先哲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第2课古希腊的先哲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第2课古希腊的先哲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第2课古希腊的先哲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第2课古希腊的先哲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第2课古希腊的先哲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第2课古希腊的先哲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第2课古希腊的先哲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第2课古希腊的先哲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第2课古希腊的先哲学案.docx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第2课古希腊的先哲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第2课古希腊的先哲学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第2课古希腊的先哲学案.docx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第2课古希腊的先哲学案

教学课件

第2课 古希腊的先哲

[目标导航] 1.了解古希腊文化辉煌与衰落的简要概况。

2.了解柏拉图主要的生平经历,分析柏拉图《理想国》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影响。

3.掌握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贡献并认识其在世界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4.比较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在思想主张上的异同之处。

一、古典文化的辉煌时代(希腊先哲诞生的环境)

1.雅典经济文化的繁荣为先哲们的诞生奠定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1)希波战争的胜利使雅典赢得了希腊各城邦的盟主地位,并为之带来经济上的繁荣,雅典从此进入黄金时代。

(2)伯里克利对雅典的民主制度进一步加以完善,使其发展到了顶峰,为雅典文化的繁荣创造了理想的政治环境。

2.雅典民主制度的衰落和振兴希腊城邦的需求呼唤先哲的诞生

(1)在伯里克利时代之后,雅典的民主制开始走向衰落。

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以雅典的失败而告终。

(2)马其顿帝国统治希腊城邦期间,希腊却以自己的文化同化了统治者。

[思维点拨] 古希腊雅典城邦社会经济的繁荣、民主制度的发展为哲学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理想的政治环境。

后来雅典城邦民主制度的衰落和振兴城邦的需求也促进了先哲的产生。

二、希腊先哲

1.柏拉图及其《理想国》

(1)生平

出身于雅典城邦一个贵族家庭,曾师从苏格拉底研究哲学,后长达12年游历麦加拉、埃及和南意大利,40岁时在雅典创办学园,其著作中《理想国》影响最大。

(2)主张

①一个理想的正义国家应由各司其职的统治者、武士、劳动者三个等级的公民构成。

②理想的统治者——哲学家王应具备各方面的知识,应是最具有智慧的人。

③实现理想国的办法:

一是为统治者从小就提供严格的教育,让其掌握哲学的知识;二是废除统治者的私有财产与家庭,过一种集体生活。

(3)评价

①柏拉图设想的理想国被称做是最早的乌托邦。

②其思想对世界影响巨大,其哲学著作成为西方文化的奠基性文献。

2.探求真知的亚里士多德

(1)生平

出生于希腊北方的色雷斯,曾在柏拉图学园长期学习,他被公认为是历史上最博学多才的科学天才之一,曾完成百科全书式的著述。

(2)主要贡献

①教育方面:

建立自己的讲坛,经常与学生边散步边讲学,被称为“逍遥学派”。

②科研方面:

根据对象和目的的不同,对知识进行归类,划分为不同的学科;追求真理,挑战权威,提出“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思想。

③哲学方面:

认为人的本质是理性,彻底自我实现的人,是善人,也是幸福的人。

④政治方面:

认为“人在本性上是城邦的动物”,公民依托于城邦而存在;在政体上,倾向于民主制,主张由中产阶级执政。

(3)历史影响

①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成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的重要理论来源。

②其自然观在中世纪乃至近代都备受推崇。

③他对正义与民主的讨论仍然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

[史论要旨]

1.理想国就是用理想的方式管理国家的设想。

理想的统治者:

哲学家王。

理想的关系:

每一个人应该去做自己分内的事情而不应该打扰到别人。

2.理想国是柏拉图政治思想的核心,是柏拉图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国家,表达了柏拉图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并且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和目标,柏拉图倾注了毕生精力,但由于其带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脱离了现实,最终也未能实现。

[重点精讲]

1.亚里士多德对知识的不懈探求虽然带有时代的局限,但他对知识的终生探求实际上就是对真理的追求。

2.亚里士多德之所以能取得非凡的成就,原因在于:

他勤奋好学,注意观察思考问题,科学研究涉及面广及有利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等。

知识图示

主题一 柏拉图的思想及评价

史料一 ①除非哲学家变成了我们的国王,或者,②我们称为国王或统治者的那些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研究哲学,使得哲学和政治这两件事情结合起来,而把那些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和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人排斥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安宁,全人类也不会免于灾难。

——柏拉图

史料二 不过在他(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中,也还有些积极的因素:

①他第一个指出教育的伟大政治意义,②提出公共的学前教育思想及其内容,确定了心理构成的基本部分,③规定了在当时看来广泛的学科范围……④主张女子应与男子受完全平等的教育……为后世借鉴。

[史料解读]

(1)史料一说明柏拉图主张建立“哲学家王”的理想国家。

①②强调统治者国王应具备哲学家的素质,把哲学和政治结合起来,才能治理好国家。

(2)史料二中的①指出教育的政治意义;②重视学前教育;③学习内容丰富;④主张男女教育平等。

[问题思考]

(1)结合史料一指出哲学家和政治家的关系,其目标是什么?

这一目标能实现吗?

(2)简单概括史料二中柏拉图教育思想中的积极因素。

提示 

(1)关系:

政治家首先应是哲学家,即国家统治者应该由哲学家来担任。

目标:

建立理想国。

这一目标不能实现。

(2)教育的政治性、重视学前教育、学习内容丰富、男女教育平等。

对柏拉图思想的评价

(1)理念论: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思想。

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而不是什么理性和感性世界,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并不是先天固有的。

(2)理想国:

柏拉图的理想国,并非纯粹空想,而是针对当时希腊各种政体的弊端提出的。

虽然“哲学家王”的理想国家最终成为乌托邦,但人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3)教育思想:

由柏拉图倡导的“学以致用”“学术自由”等传统直到今天还被继承,为后来西方各个门类的学科发展提供了许多原创性的思想,其创立的雅典学园成为希腊乃至整个地中海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库和人才库。

主题二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史料 亚里士多德的所有著述都像是同柏拉图对话,但师徒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却不尽相同。

例如:

①柏拉图认为,在具体事物之外存在理念,它是世界的本原;而亚里士多德认为,②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每一物体都由形式和物质组成。

柏拉图认为,③研究物质世界只能获得不确定的“意见”,而不能获得知识;而亚里士多德认为,④物质世界值得研究,尽管认识中有错误,但也有真理成分,科学的任务就是鉴别什么是真正的知识。

[史料解读]

由①可知,柏拉图的理念论属于唯心主义。

由②可知,亚里士多德认为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属于唯物主义。

由③可知,柏拉图否认认识来自于对客观世界的感觉,认为真理是通过理念思维获得的。

由④可知,亚里士多德认为真理来自于对物质世界的研究。

[问题思考]

通过史料,分析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和认识论有何发展?

提示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唯心主义;亚里士多德认为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理念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属于唯物主义。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通过人类的理念思维去获得的,研究物质世界只能获得不确定的“意见”;亚里士多德认为研究物质世界能够获得真理。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主张的差异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局限

哲学思想

理念论,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反映

思想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物体由形式和物质组成

柏拉图属于唯心主义;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接近唯物主义但不彻底,常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

政治思想

理想国是哲学家统治的国家,其次才是法治

法治优于人治,由安分守己又听从理性的“中产阶级”执政最合适

认为奴隶主统治奴隶是合乎自然、合法的

主题三 柏拉图与孔子思想的比较

史料一 符合正义的国家,①其制礼作乐兴兵攻伐都决定于天子,而不符合正义的国家则决定于诸侯。

可以看出,孔子所谓的“正义”是基于秩序之上的,②符合“礼”的要求才具有合法性。

……他提出的关于正义的观点都③源自于对礼崩乐坏时代的不满,认为欲达到正义就要克己复礼,回归尧舜禹和周公之治。

——王菁菁《柏拉图与孔子的正义观:

比较与启示》

史料二 ①“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

……柏拉图以思想家的敏锐眼光,②看到了雅典近乎无序的状态,分析其原因之所在,表现出对社会纷乱的担忧。

同时,在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的基础上,积极呼吁、倡导一种和谐与稳定的理想社会观。

——侯典芹《孔子与柏拉图的理想社会观比较》

[史料解读]

(1)由史料一中的①②可知,孔子主张符合周礼,贵贱有序才是正义国家。

③是孔子提出正义国家观点的原因。

(2)由史料二中的①可知,柏拉图主张城邦的统治者、武士和劳动者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就是国家的正义。

②说明了柏拉图主张国家正义的原因。

[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一、二,分别指出孔子和柏拉图关于国家“正义”的核心思想。

他们关注“正义”的原因有哪些相似之处?

(2)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孔子和柏拉图对理想社会统治者的要求。

与柏拉图相比,孔子对于理想社会的设计有何特点?

提示 

(1)思想:

孔子主张符合周礼,贵贱有序(“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柏拉图主张城邦的统治者、武士和劳动者各安其位、各司其职。

相似:

社会秩序混乱;对现实不满,渴望建立理想社会。

(2)要求:

孔子要求统治者是“内圣外王”(“为政以德”);柏拉图要求统治者是哲学家王。

特点:

强调“礼”的作用,以“三代”(大同社会)为目标。

比较柏拉图和孔子的异同

方面

柏拉图

孔子

所处时代

雅典民主政治盛极而衰,弊端日益暴露

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

政治思想

开创理想国

恢复周礼旧制

思想核心

理念论,重理性

“仁”“礼”“中庸”

教育对象

学生大多来自希腊城邦的上层社会

主张“有教无类”,面向社会下层,“学在民间”

面临形势

社会秩序不安定

主张

提倡以德治国,维护等级秩序

文化教育

创办学校

历史影响

在东西文化发展史上影响深远

1.德国近代哲学家黑格尔说,古希腊是欧洲人的精神家园。

他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  )

A.希腊处于欧洲的中心地带

B.希腊文化就是欧洲的文化

C.欧洲文化起源于古希腊文化

D.古希腊文化的地位非常高

答案 C

解析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欧洲文化起源于古希腊文化。

2.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话表明他和柏拉图之间存在分歧,他们在哲学方面的分歧主要在于(  )

A.人是否要追求现实的幸福

B.现实世界是否具有真实性

C.是否要确定哲学的研究对象

D.人是否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

答案 B

解析 哲学方面的主要分歧关键是“唯物”与“唯心”的区别。

柏拉图是古代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则“接近唯物主义”,其主要分歧就是是否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

故选B项。

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共同点包括(  )

①都有强烈的求知欲 ②都促进了古典哲学的发展③都反对创立学园 ④都对世界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创办过学园,排除③,故选D项。

4.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 当柏拉图在雅典建立学园,讲学布道并造就了亚里士多德等一代哲学宗师的时候,被后人誉为“亚圣”和“东方柏拉图”的孟子也在与西方圣哲们思考着同样的问题——人性与治国。

请回答:

(1)柏拉图和孟子在哲学思想上的主要观点分别是什么?

(2)两位思想家都从人性问题出发,却提出彼此完全不同的治国方案。

请分别简要概述。

答案 

(1)柏拉图的思想核心是“理念论”。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性善论和天命观。

(2)柏拉图从当时希腊城邦日趋衰落的现实出发,提出了“理想国”的治国方案。

孟子从当时社会大变革着眼,发展了孔子思想,主张建立“仁政”国家。

孟子思想核心是民本,主张轻徭薄赋,宽政薄刑,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学习思考

1.提示 

(1)小国寡民的城邦需要调动所有公民的参政积极性才能生存发展。

(2)城邦公民的长期斗争。

(3)发达繁荣的经济提供了物质基础。

(4)梭伦、伯里克利等人的民主改革推动。

(5)城邦注重对公民参政素质的培养等。

2.提示 教育不可能培养出一个全知的人,任何人的知识都是有限的。

治理国家不仅需要有全知的人,也需要有各种专能的人。

3.提示 是理性使人与其他事物区分开来,理性成了人的本质,因而“人是有理性的动物”。

自我测评

1.提示 国家由三个等级的公民构成,即智慧的统治者(已接受哲学训练或哲学家)、勇敢的武士和自制的劳动者,当这三个等级在国家里各安其位、各司其职时,整个国家便具有了正义的美德,这样的国家便是柏拉图的“理想国”。

柏拉图关于“理想国”的设想虽然是一个典型的乌托邦,但有其合理之处,如要求社会的合理分工,强调社会的和谐有序,统治者应该有智慧、具有治理国家的知识、懂得正义与善、一心为公等。

2.提示 人除了感觉、繁殖等基本功能之外,还会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能探求知识。

同时,人还能理智地约束欲望与激情,追求道德完美,这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人是有理性的动物”。

[基础达标]

1.(2018·长春高二检测)柏拉图在《国家篇》中将雅典民主政体定义为:

“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

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

”在柏拉图看来,雅典的民主政体(  )

A.体现了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的特点

B.有利于民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

C.是无视能力差异的国家管理模式

D.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答案 C

解析 “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

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表明柏拉图对雅典直接民主政治持批评态度,认为容易导致无政府状态,无视人们的政治素养等方面的差异。

2.(2018·武汉高二检测)古希腊有人设想:

一个地穴中有一批囚徒被锁链束缚,只能看到洞口活动的动植物因身后矮墙上前方的一堆火投射到洞壁上的影子。

因此,囚徒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

这一设想旨在强调(  )

A.理性高于感觉B.关注人的世界

C.认识源于感觉D.美德即知识

答案 A

解析 洞穴之喻是设想有一批囚徒,被锁链束缚不能转头,只能看前面洞壁上的影子,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

而当他们有一天走出洞穴,看到了外面真实的世界,才知道自己在洞穴里面看到的是不真实的。

洞穴中的世界对应感觉世界,是虚幻的;而洞穴外面的世界对应理性世界,是真实的。

由此说明理性高于感觉,故A正确。

3.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不同的人是神分别用黄金、白银、铜铁造成的。

用铜铁造成的人在其理想国中应是(  )

A.国王B.护国者

C.卫国者D.生产者

答案 D

解析 柏拉图认为,理想国由三个阶级的人构成,处于最低级的应是生产者。

4.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在本性上是城邦”的动物,他所说的“人”是指(  )

A.男性公民B.妇女儿童

C.广大奴隶D.外邦移民

答案 A

解析 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人”是指有公民身份的人,奴隶和外邦移民不享有公民身份,他把妇女和儿童也排除在外,因此,只有男性公民符合题意。

5.亚里士多德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主要原因在于他(  )

①对当时所能涉及的学科都作过研究 ②确定了哲学的研究对象 ③对知识进行归类,划分为不同的学科 ④提出的所有观点至今仍被尊崇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亚里士多德的一些观点已经被近现代科学所推翻,因此④错误,排除含④的选项即可。

6.人称亚里士多德及其弟子为“逍遥学派”,主要源于亚里士多德(  )

A.创立吕克昂学园

B.采用边散步边讲学等教学方法

C.涉猎的学科众多

D.授课时主要以对话的形式为主

答案 B

解析 亚里士多德喜欢在学园的林荫道上边散步边讲学,人称他为“逍遥学派”。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在阿卡德米学园里,亚里士多德经常跟他的老师柏拉图争论,有时候,会把老师问得答不上来。

亚里士多德的所有著述都像是同柏拉图对话,但师徒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却不尽相同。

例如,柏拉图认为,在具体事物之外存在理念,它是世界的本原;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每一个物体都由形式和物质组成。

柏拉图认为,研究物质世界只能获得不确定的“意见”,而不能获得知识;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物质世界值得研究,尽管认识中有错误,但也有真理成分,科学的任务就是鉴别什么是真正的知识。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在讨论一个什么哲学问题?

各持怎样的观点?

(2)你怎样看待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态度?

答案 

(1)讨论物质与意识(精神)的关系。

柏拉图认为在具体事物之外存在着理念(精神),它是世界的本原;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

(2)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非常敬仰,但在科学上决不盲从,把真理看得高于一切。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是他的名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