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90767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复习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复习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复习提纲.docx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复习提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复习提纲.docx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复习提纲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复习提纲第一章:

声的世界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⑴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1⑵声音的产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风声、雨声、①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而发声,,其中的“声”分别是由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读书声,声声入耳”,因为原来发出的②“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声音仍继续传播并存在。

③振动一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能听到。

⑶声音的保存:

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发出和原声相同的声音⑴声源:

发声的物体叫声源、2⑵声音的传播:

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①介质:

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②真空不能传声⑶声波:

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

声速:

、3⑴定义:

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反映的是声音传播的快慢。

⑵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

①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速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②声速还受到温度的影响。

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当空气中不同区域的温度有区别时,声音的传播路线总是向着低温方向的,如上面的温度低,声音就向上传播,此时,低处的声音,高出容易听到。

、4回声:

⑴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产生的。

秒0.1⑵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

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不小于,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使得原声听起来更加0.1s⑶回声传播的时间低于。

深厚、有力。

这就是所说的“拢音”1

测海底深度,山与山间距离等“回声测距”⑷回声的应用:

第二节: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人耳的构造:

、5⑴外耳:

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就是外耳,主要有:

耳廊、耳道两部分。

)骨、镫骨。

耳骨(又叫听zhen⑵中耳:

主要有耳膜、三条纤细的耳骨:

锤骨、砧(小骨)是人体内最小的骨头。

⑶内耳:

耳蜗、半规管(共三条)鼓膜是怎样工作的:

人耳的鼓膜是一层很薄的像鼓的鼓膜一样的弹性膜,即可绷、6紧,也可伸展。

当声波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后,鼓膜就随着声波振动,并将这种震动传给听小骨。

双耳效应:

、7⑴定义:

人都有两只耳朵,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是不同的,这样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⑵耳朵可以分辨声源方向的原因:

两只耳朵可以分辨声源的方向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①对同一声音,两只耳朵感受的强度不同;②对同一声音,两只耳朵感受的时间有先后;③对同一声音,两只耳朵感受的振动的步调有差异;第三节:

声音的特性:

乐音的三个特征:

、8(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⑴音调:

声音的高低。

(和发音体的振幅有关)⑵响度:

指声音的大小。

⑶音色:

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人的声音的音色因人而异(只所以能区别各种乐器的声音,就是因为其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秒内振动的次数。

是用来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频1频率的概念:

物体在、9率决定着声音的音调。

10振幅: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正常人的耳朵能听到的声音Hz超声波和次声波: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

、11之间,低于或高于此频率范围的声音人都听不到。

通常把频率高20000Hz——20Hz频率在的声音称为次声。

20Hz的声音称为超声;频率低于20000Hz于2

次声的特点:

来源广,传播远,穿透力强,破坏性强。

、12响度和音调的区别:

、13⑴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它只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它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

⑵音调和响度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征,音调高的声音不一定响度大,反之亦然。

如老牛和蚊子发出的声音。

思考:

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声音,自己听起来不像自己的声音,别人听起来和自、14己说话的声音没什么区别,为什么?

提示:

因为录音机录下的是说话人通过空气传来的声音,别人平时听到的也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所以别人认为是说话人的声音;而我们听自己发出的声音,主要是通过“骨传导”的方式来传递的,由于空气和骨头是不同的介质,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听起来感觉也就不一样了。

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的界定:

、15①从物理学角度:

由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音;②从环境保护角度: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音。

乐音和噪音的区别:

、16①从物理学角度:

乐音即好听、悦耳的声音,是由发声体有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噪音即嘈杂、刺耳的声音,是由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②通过示波器观察波形:

噪声是杂乱无章的无规则的波形,而乐音是规则的波形。

③从环境保护角度: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音。

噪声强弱的等级及危害:

、17)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dB⑴噪声的等级划分:

人们以分贝(符号:

40dB~30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0dB就5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分贝150;突然暴露在70dB会影响人的睡眠和休息;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⑵噪声的危害:

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减弱噪音的途径:

、183

③在人耳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①在声源处减弱第五节:

声的利用声与信息、19⑴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⑵回声定位:

⑶用于医学:

如听诊器的使用生和能量:

声波和水波类似,可以传递能量。

、20第二章:

光现象第一节: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1⑴光源:

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⑵光线:

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

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

箭头表示方向。

⑶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水中的108m/s×2.99792⑷光速: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真空中大约是2/3;在玻璃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

⑸由于光的速度比声的速度快得多,打雷下雨时,雷声和闪电是同时进行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1012Km×=9.460光年1⑹光年:

光在一年中所走过的路程。

⑺日食:

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就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地球上形成一片阴影的现象。

⑻月食:

当地球转到月球和太阳之间,并且在同一直线上时,地球就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阴影部分的月球则不能反射太阳光,就形成了月食。

)举例:

月食现象的成因是(、2太阳光从侧面照射到月球上A射向月球的太阳光,途中被地球挡住B射向地球的太阳光,途中被月球挡住C射向月球的太阳光,途中被别的天体(不是地球)挡住D第二节: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

、3⑴光的反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又有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质的4

传播现象⑵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⑶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①平行光入射到某物体表面时,反射光还是平行的,这种反射现象叫做镜面反射。

②平行光经反射后,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现象叫漫反射。

③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什么是像:

像是相对于物而言,是物的形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4实像和虚像:

既能用眼睛观察,又能够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叫实像;只能用眼睛观、5察,而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叫虚像对虚像的理解:

虚像并不是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的,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6线相交而成,因此,没有光从虚像射出来。

人眼看见虚像时,射入人眼的光线并不是从虚像射出来,而是镜前物体射向平面镜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眼睛,只是感觉光线好像是从镜后的虚像射来的,其实不是,此像用光屏不能接到。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7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凹面镜与凸面镜对光的作用:

、8①凹面镜:

反射面是凹面,对光有会聚作用:

平行光线经凹面镜反射后会聚于凹面镜大型反射式望远镜、太阳灶、如:

从焦点射向凹面镜的光线反射后成为平行光线,的焦点;医生观察耳道用的医用反光镜等②凸面镜:

反射面是凸面,对光有发散作用。

如摩托车、汽车等的观后镜。

平面镜成像和小孔成像的区别:

、9⑴平面镜成正立的虚像,小孔成倒立的实像⑵平面镜成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小孔成的像和物到小孔的距离不一定相等⑶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等大,小孔成的像的大小则根据屏幕距小孔距离的远近而变化⑷平面镜是反射成像,小孔是光的直线传播成像第四节: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10⑴定义: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种现5

象叫做光的折射⑵光的折射现象:

当光从一种透明物质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光的传播方向要发生改变,其中一部分光线发生反射,同时还有一部分光进入另一种物质里而发生折射,即光线在分界面上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然后再沿直线传播,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

、11⑴定义:

光在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光路是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或减小)可逆的。

⑵理解:

,应把“折射”叙述在前,即“入射”决定了“折射”①叙述规律时,注意因果关系,先说“折射”后说“入射”,“三线合一”法线入射光线、此时折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②光垂直界面入射时,。

故发生光的折射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一般会改变,而不是一定=00入射角=折射角改变。

光在反射和折射时的异同点:

、12⑴相同点:

①当光传播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一般要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②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都与对应的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③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都与对应的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位于法线的同侧。

④反射角和折射角都随对应的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它的减小而减小。

⑤光在反射和折射时光路都是可逆的。

⑵不同点①反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在同种介质中;折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在不同种介质中②反射角始终等于对应的入射角;而折射角对应的入射角一般不相等(问:

什么时候相等?

)③反射可在任何表面都发生;折射只有在透明的介质中发生6

④反射是在物体的表面发生;折射是光进入介质中发生。

第五节:

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现象:

让一束太阳光通过狭缝从一侧射到三棱镜上,光经过三棱镜折射、13后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组成的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在白屏上形成的彩色的光带,叫光谱)(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元色。

、14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颜料的三原色:

红、黄、蓝(青)是颜料的三原色。

、15物体的颜色:

、16①不同物体对不同色光的反射、吸收和透过的情况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②透明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即透过什么光的颜色,物体呈什么色;③有色的不透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对其余不同颜色的光都吸收;④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⑤白色物体反射各种颜色的光第六节:

看不见的光:

可见光:

能用眼看见的光。

如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的光我们都能、17看见,都是可见光。

不可见光:

、18①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叫红外线之间。

一切物体都在不停的发射红外线,1014Hz×3.9~1012Hz红外线的频率范围在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就越多红外线的主要特点是热作用强。

用途:

工业上用红外线烘干汽车表面的喷漆;家庭用红外线烤箱烘烤食品,医疗用红外线来进行诊断和治疗等。

②在光谱上紫光以外的部分,叫紫外线5~1014Hz×7.5紫外线的频率范围是,在光谱上位于可见光紫光之外,人眼1016Hz×看不见,高温物体如:

太阳、弧光灯和其它炽热的物体发出的光中都有紫外线。

紫外线的主要特性:

化学作用强,很容易使照相底片感光;生理作用强,能杀菌。

的吸收,有益人的健康。

Ga,促使D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合成维生素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

透镜7

透镜:

、1⑴种类:

凸透镜和凹透镜(又叫会聚透镜和发散透镜)⑵:

作用:

凸透镜能使光芒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几个概念:

、2⑴焦点:

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透镜折射后(或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于主光表示)F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⑵主光轴:

最简朴的透镜两个表面都是球面的一部分,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主光轴⑶光心:

薄透镜的中央叫透镜的光心,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表示:

焦距越短,折射光的本领越强)f⑷焦距:

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用:

通过透镜的三条特别光线(括号内的为凹透镜)、3,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经过焦点(或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⑵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⑶经过焦点(或延长线经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

、4①原理:

照相机的前面有一个镜头,镜头的作用相称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的、倒立的实像。

②应用:

调节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

拍摄近的景物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一些;拍摄远的景物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调焦环上刻有数字,表示拍摄的景物到镜头的距离。

③照相时,胶片曝光要适当,曝光过度,洗出的相片发白;曝光不足,洗出的相片发二是用快门控制曝光的时间。

一是用光圈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为了控制曝光量,暗。

光圈可以开大或缩小,光圈环上刻有光圈数;曝光时间可以从快门上的数字知道。

④照相机的特点:

使物体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物距)大于底片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像距)a.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越远,物体在胶卷上所成的像越小,像的位置(底片或胶卷到镜b.头的距离)越近,暗箱越短。

照相机所成的像一定比物体小;c.像和物体在镜头(凸透镜)两侧d.8

物体在胶卷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e.投影仪、5①成像的原理:

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这个凸透镜形成一个放大的倒立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向上射的光能在前面屏幕上成像。

②成像特点:

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物距)小于镜头到屏幕的距离(像距)a.投影片离镜头越近时,屏幕上所成的像越大,像到镜头的距离越大;b.所成的像和物体比是放大的c.像和投影片在镜头的两侧d.投影片在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倒立的实像e.放大镜:

、6是一个凸透镜,利用的是物体在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①原理②成像特点:

被观察到的像成正立、放大的虚像a.物体和物体的像在凸透镜的同侧b.物距越小,成的像越小,反之亦然(在一倍焦距之内)c.,所成的虚像就消失了假如物距达到一定程度(大于一倍焦距)d.第三节: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7透镜的成像规律:

)凡实像皆倒立,凡虚像皆正立;凹透镜只生成缩小虚像,凸透镜生成的虚像一1(定是放大的。

对凸透镜来说,物在焦点之内还是焦点之外是生成实像还是虚像的分界点,物在二倍焦距之内还是二倍焦距之外,是生成放大的实像与缩小的实像的分界点)对凸透镜:

2(倍焦距分大小,物体移向凸2倍焦距分虚实,1实像倒,位异侧;虚像正,位同侧。

)物点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一定经3(透镜,实像变远且变大,虚像变近且且变小。

过(或反向延长线经过)像点。

据此可画出折射光线。

)的关系v)和相距(u凸透镜成像时物距(、8如投影仪;2f>2fv<u<f;③u=2fv=2f如照相机;②2f...<v<2ff>u①如放大镜0<fv<u④9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眼睛、9⑴眼睛的构造:

眼睛由一层坚韧的膜包着起到保护眼球的作用,眼睛似乎一部照相机,这层膜在眼球前部凸出的透明部分称为角膜。

眼球里有一个透明囊状物叫做晶状体。

晶状体和角膜之间布满着无色透明的液体是水样液,晶状体和后面的视网膜之间充满着无色透明的胶状物是玻璃体。

角膜、水样液、晶状体和玻璃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⑵视觉原理:

从物体射进眼里的光线,经过这个凸透镜折射后,在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刺激分布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于是我们就看见了物体。

眼睛的视物原理、10⑴眼睛的调节:

正常的眼睛无论是远望远景,还是看近物体,都能看得见,原因是晶状体本身是弹性体,它四周的肌肉可以根据视物的远近调节它表面的弯曲程度,改变眼睛的焦距,从而使物体的像总成在视网膜上,这种作用叫眼睛的调节⑵眼睛的远点:

眼睛的调节是有限度的。

眼部肌肉完全松弛时,晶状体表面弯曲程度最小,也就是晶状体变得最扁时,能够看到的物点叫眼睛的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无限远处,从无限远处物体射入眼睛的是平行光线,像恰好成在视网膜上。

,晶状体变得最凸,表面弯曲程⑶眼睛的近点:

眼部肌肉极度紧张时(使劲看近物时)度最大,能看清的物点叫眼睛的近点。

正常人的眼的近点约在离眼睛的地方。

15cm~10⑷明视距离:

再合适的照明条件下,眼部肌肉处于正常状态而能十分清晰的看清物体25cm.时,物体离眼睛的距离称为明视距离。

正常人的眼睛的明视距离是近视眼及其矫正、11⑴近视眼的成因:

近视眼的远点为有限距离,近点也比正常眼近。

因此,近视眼的人习惯紧贴在书上看字。

由于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或者晶状体比正常眼凸一些,变得太厚,折射光的能力太强,从无限远处射来的平行光线不能汇聚在视网膜上,汇聚点在视网膜前,而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⑵近视眼的矫正:

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睛,使入射的平行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再射入(看远处的物体吃力,近视眼把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眼睛,汇聚点就能移到视网膜上。

前)远视眼及其矫正、12⑴远视眼的近点变远。

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近,或者晶状体比正10

常眼扁些,晶状体太薄,折射光的能力太弱,平行光的汇聚点在视网膜后,因此,来自近处一点的光还没有汇聚成一点就已经到达视网膜了,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

同时,近点远移,因而看远,看近皆不清楚。

⑵远视眼的校正:

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睛,使入射的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汇聚后再射入(看近处的物体吃力,远视眼把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眼睛,汇聚点就能移到视网膜上。

后)100)×f÷1(眼镜的度数:

、13:

焦距,单位:

米)f(。

,单位是“度”100其中:

焦距的倒数叫屈光度,眼镜的度数就是屈光度×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显微镜、14靠近眼睛的一组透镜,作用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

②物镜:

:

⑴显微镜的构造:

①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③载物台:

承载被观察物体④反光镜:

增加光的强度,便于观察物体⑵显微镜的原理:

显微镜由两组透镜组成,每组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它们一起装在金属制的镜筒里,对着物体的一组叫物镜,对着眼睛的一组叫目镜。

物镜的焦距很短,目镜的焦距较长。

工作原理:

物体先通过物镜成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二次放大,便能看清微小物体。

望远镜:

、15⑴望远镜的构造:

①物镜:

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四周成实像;②目镜:

靠近眼睛,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⑵望远镜的原理:

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物镜的焦距长,目镜的焦距短。

由凸透镜和凹透镜组成。

从门里看,成缩小正立的像,且看到较大面积;“猫眼”、、16从外向里看,凸透镜会聚一点,什么也看不见、视角:

17⑴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

同一个物体,离我们远时非常小,离我们近时非常大。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是视角在作怪:

一个物体能不能被看清楚,跟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的大小有关。

视网膜上的像越大,受到刺激的感光细胞越多,眼睛对物体的细微部分分辨的就越清楚。

如果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像小到只落在一个感光细胞上,那么眼睛就觉得这个物体只是一个点。

视网膜上像的大小决定于被视物体对眼睛的光心所张的角,即从物体11

的两端向眼睛的光心引两条直线,两直线间的夹角就是视角。

⑵视角的大小决定于物体的大小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

影和像的区别:

从形成原理上区别:

前者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不、18透明物体,有一部分光被物体挡住,在物体后面光达不到的地方形成的阴影;像的形成原理有三种:

小孔成像、反射成像和折射成像物态变化:

第四章第一节:

温度计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

、1温度计、2⑴原理:

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⑵构造:

常用温度计的构造是:

玻璃外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和温标摄氏温度、3度,把沸水的温0⑴摄氏温度的定义:

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等份,每一份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100度之间分为100度和0度,在100度规定为摄氏度1做,不要混淆。

②0C和单位符号t⑵理解摄氏温度应该注重的问题:

①区分物理量符号冰水混合物的理解应为:

把冰水混合物长时间放置,应保证水中有冰,冰中有水。

而不是把冰投入热水中。

③温度的单位“摄氏度”不能分开读温度计:

、4⑴原理:

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温度计的C、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B、选用合适量程的温度计A⑵使用留意事项:

、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D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应与E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温度计液面在同一水平线上⑶体温计:

玻璃泡与细管连接处有一很细的缩口,读数时可离开人体,但使用前后必须用力甩几下,使留在细管中的水银退回玻璃泡。

温度计的类型、5用途分度值量程液体测温温度计的类型,测水温等1030C10C—-200实验用温度计:

水银、甲苯等测人体温420C0.10C—350C体温计:

水银12

测气温500C10C—-300C寒暑表:

酒精或煤油注:

体温计使用前须甩几下,离开人体读数;实验用温度计和寒暑表不能甩,也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热力学温度:

、6,冰”K,简称开,符号是“⑴国际单位制中所采用的温标。

它的单位名称是“开尔文”的换算关系是:

”t“和摄氏温度)T(热力学温度,273K水混合物的热力学温度是273=T+t的温度都是达不到的(即摄氏温度的0K⑵研究表明:

无论人类如何改进低温技术,。

)-2730C⑶在微观粒子和天体研究方面都采用热力学温标。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物态变化:

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7熔化和凝固:

、8⑴熔化: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熔化过程吸热⑵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固过程放热熔化和溶化的区别:

熔化指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熔化需要吸热;而溶化指、9溶质溶化在液体(溶剂)中的过程,溶化过程有的吸热,大部分物质溶化放热,有的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和非晶体、10⑴晶体和非晶体:

固体物质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有一定熔点和凝固点的固体物质是晶钻石;非晶体:

奈各种金属食盐明矾水晶石英冰例晶体:

海波体,否则是非晶体沥青蜂蜡玻璃松香塑料等⑵晶体的熔化条件:

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承吸热⑶晶体的凝固条件:

①温度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

、11⑴根据熔点和凝固点区分: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⑵根据形状区分:

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非晶体没有一定的形状:

晶体温度上升到熔点时才开始熔化,熔化过程中A⑶根据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区分:

凝固过程中虽不断放热,温度下降到凝固点时才开始凝固,但温度保持不变;虽不断吸热,:

非晶体吸热熔化,温度不断升高,固体先变软、变稀最后成为液体。

B但温度保持不变。

13

凝固放热温度不断下降,液体先变硬、变粘稠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