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册地理第四章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0920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册地理第四章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八上册地理第四章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八上册地理第四章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八上册地理第四章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八上册地理第四章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八上册地理第四章电子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八上册地理第四章电子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八上册地理第四章电子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八上册地理第四章电子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八上册地理第四章电子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八上册地理第四章电子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八上册地理第四章电子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八上册地理第四章电子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八上册地理第四章电子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八上册地理第四章电子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八上册地理第四章电子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八上册地理第四章电子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八上册地理第四章电子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上册地理第四章电子教案.docx

《八上册地理第四章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册地理第四章电子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上册地理第四章电子教案.docx

八上册地理第四章电子教案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审批时间

审批人

审批意见

教学内容

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一节   农业

教学媒体

班班通

知识

技能

1、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五部门及其主要产品。

 

2、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过程

方法

3、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

 

情感

态度

4、了解我国畜牧业的种类,初步掌握主要牧区的名称,了解其优良畜牧品种。

 教学指导:

 

农业是和我们每个人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产业。

既然如此,在“农业”一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更真切地认识农业,了解农业。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

二次备课

同学们,如果让你一个星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你会怎样?

(学生会有各种回答,只要基本相符,都要肯定。

)但是你们是否知道,在非洲,还有不少的居民长期处在饥饿之中,甚至死于饥饿。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农业生产落后,粮食产量低。

) 

在屏幕上展示出课本中将农业含义分解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1)狭义的农业是指什么?

 

(2)广义的农业包括哪些生产部门?

 

(3)农业的五个部门各生产哪些主要产品?

 

    设问;以下活动,哪些属于农业生产活动:

A上山打野兔B野外采蘑菇C水塘养鱼(答案为C) 

让学生齐声朗读“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这段阅读材料。

提问:

读了这段文章之后,你对中国农业有什么认识?

 

讲述“我国农业的发展”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 问:

我国农业是在汁么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让学生观看一段旧中国农民逃荒讨

米的录像资料,不要很长,一分钟左右。

) 

2. 提问:

近20多年来,我国主要粮食的产量变化情况如何?

(在屏幕上展示“中国稻

谷、小麦产量的变化”图,或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该图。

) 

3.查找资料,让学生对比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占有量。

 4.播放录像或展示图片:

春节前的农贸市场、农民居住的小楼房、农民的新生活等。

 

小结: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突飞猛进

的发展。

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长,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

广大农民不仅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正在向小康水平迈进,一些较发达的农村已达到富裕水平。

 

    承转:

我们都知道,建国以来,我国的耕地面积没有增加,甚至还有所减少,为什么农产品的产量能大幅度增长呢?

(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 

    提问:

为什么单位面积产量能大大提高呢?

(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只要基本符合,就多加肯定。

)     展示:

“中国农业基础设施的发展”图。

然后小结:

建国以来我国对农业的投人逐步增加,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

此外,生物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都使我国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在讲述“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时,可从有关媒体上查找一些具体资料和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形成真实而具体的感受。

 

    承转: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播放录像或展示图片:

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等,让学生自己总结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讲述“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时,可采用下面一些步骤和方法:

 

    1.让学生读教材中北方居民和南方居民就餐情景图。

先判断哪一幅反映的是北方人的饮食习惯,哪一幅反映的是南方人的饮食习惯。

接着提问:

(1)北方居民和南方居民的主食各是什么?

(2)造成他们主食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当地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不同)(3)是什么原因使北方和南方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不同呢?

(气候的差异是主要原因:

北方年降水量较少,以旱地为主,适宜种小麦;南方年降水量较多,以水田为主,且热量充足,适宜种水稻。

) 

    2.展示图片:

“水稻收割”、‘小麦收割”。

让学生判断:

哪一幅反映的是北方粮食作物的收割情况?

哪一幅反映的是南方粮食作物的收割情况?

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3.设问:

城市居民所食用的粮食是在城市生产的吗?

(学生回答:

不是。

)那么你们认为是什么地方生产的呢?

(学生的回答可能多样,教师略作解释,让学生初步了解商品粮基地的概念。

)     4.课堂练习:

在“中国小麦、水稻分布”空白图上,分别填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邵阳湖平原、成都平原,并说出它们所产主要粮食作物的类型。

 

讲述“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提问:

同学们,我们穿戴的衣帽,做菜用的油,喝粥时用的糖,喝茶时用的茶叶,治病时用的中草药,等等,它们与农业生产有关系吗?

(学生回答:

有。

)有什么关系呢?

(由农作物制成或加工而成的。

)它们是由哪一类农作物加工而成的呢?

(经济作物。

)教师小结经济作物按其用途不同而进行的分类。

 

    2.读“中国部分经济作物分布”图,提问:

(1)图中哪些作物属于热带经济作物?

我国热带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2)我国棉花生产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

(3)我国甘蔗生产主要集中在哪些省区?

 

3. 学生自学“油料、糖料和饮料作物”的阅读材料。

提问:

(1)我国种植面积最广的油

料作物是什么?

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花生的主要产地是哪两个省?

(2)糖料作物中甘蔗和甜菜的生长习性有什么不同?

各主要分布在哪些省区?

(3)我国的茶叶主要产于什么地区?

 

学习“出口农产品基地”时,应注意给学生讲述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出口农产品基地?

(2)建立出口农产品基地有什么意义?

(举几个实例。

)(3)一个地区要想成为出口农产品基地应具备哪些条件?

(4)出口农产品基地主要生产什么?

然后列举我国的一些农业区域(如:

珠江三角洲、江汉平原、太湖平原、山东半岛等),分析它们是否具备成为出口农产品基地的条件。

 

讲述“畜牧业分布”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展示天山牧场、大型养鸡场、专业化养猪场等图片。

提问:

(1)这几幅图片所表示的是农业的哪一部门?

(2)它们在分布上有什么不同?

(前一个分布在我国西北部的高原、山地;后两个分布在我国东部、南部的农耕区。

)(3)它们在生产上各有什么特点?

     2.让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中国地理知识,分析我国西部、北部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3.提问:

我国东部、南部农耕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在全国畜牧业发展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4. 指导学生读“中国主要畜牧业分布”图,熟悉我国四大牧区的大致范围,了解我国一些主要畜种的分布。

 

 学法指导:

充分利用生产生活经验。

通常我们所学习的知识,既包括前人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间接知识(或课本知识),也包括自己亲身体验得出的经验(直接知识)。

直接知识丰富多彩,利用它们来印证理论知识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

如学习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时,可从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人手;介绍商品粮基地时,可从城市居民消费的粮食来源说起。

 

 课后活动:

 

      1.调查附近一个村庄的农业生产状况,写出调查报告。

分析其成功的地方,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重点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2.参观附近一饲养场或牧场,了解畜牧业的生产情况,分析其成功的经验有哪些,目前存在哪些主要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3.讨论:

你认为今后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教后反思】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审批时间

审批人

审批意见

教学内容

工业

教学媒体

班班通

知识

技能

1、 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2、 了解建国以来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较快,门类较齐全,布局日趋合理。

认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过程

方法

3、 学会运用示意图、统计图以及其他图表资料来分析和总结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分

布情况。

情感

态度

 4、 了解基础工业的概念,并掌握重要基础工业――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纺织工业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

二次备课

在“工业”一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联系生活、联系实际要贯穿始终。

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会趣味盎然,不至于枯燥乏味。

如在讲述工业“较高的增长速度”时,既要有详实的数据统计,又要让学生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切感受来印证。

要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工厂,了解一些工业生产的流程,感受工业生产的氛围。

在屏幕上依次展示一些工业产品的图片:

书本、纸张、文具、锅、碗、菜刀。

瓷砖、彩电、洗衣机、化肥、收割机、投影仪、计算机、玻璃、水泥板、汽车、军舰、战斗机„„提问:

同学们,上面展示的这些物品,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工农业生产、国家建设、国防安全关系十分密切,你们知道它们是由哪一产业部门生产的吗?

(学生回答:

工——用;(3)显然,对于交通和国防建设来说,其现代化水平同样取决于工业发展水平。

因此,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3.设问:

由于工业生产如此重要,所以各个地区都想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工业。

那么,一个地区发展工业生产时,应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

(启发学生联系当地实际,进行简单分析,教师进行适当补充和解释。

) 5. 学生活动:

简述你所了解的一种工业生产的流程过程(可安排在组织学生参观附近一

工厂后进行)。

结合实际,谈一谈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有什么不同。

  

 讲述“我国工业的发展”时,可采用下述方法:

 

     1.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P.11“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变化”图。

提问:

(1)从1978年到2000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长速度怎样?

(较快。

)其中增长倍数最大的是什么?

(彩电。

(2)从这组数据的变化中,你可得到什么结论?

(近几十年来我

国工业迅速发展,尤其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工业发展迅速,如彩电、化纤。

) 

2.让学生阅读教材P.11的正文。

教师提出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从课文中或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找到答案:

(1)旧中国我国工业布局有什么特点?

重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什么地区?

轻纺工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城市?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工业分布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

 

     3.教师小结: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迅速发展,工业产值突飞猛进,工业部门由少到多,并最终形成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现在我国已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的全部工业门类,我国的工业产品不仅能满足国内生产和消费的基本需要,而且许多工业产品大量出口。

工业中心大量增加,遍布全国各省区;工业发展由沿海指向内地;在一些工业集中分布的地区形成区域性工业基地。

工业分布的这种变化,在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的基础上,促进了全国工业的发展,由沿海到内地,由城市到农村,使我国的工业布局日趋合理。

 

承转:

在工业各部门中,哪些部门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安全以及人民生活最为密切?

(能源、钢铁。

机械。

纺织等。

) 

 讲述“能源工业分布”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提问:

(1)大家知道什么是能源吗?

(2)在我们的生活。

学习和工作中,需不需要能源呢?

请举实例说明。

(3)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对能源的需求如何?

将来趋势怎样?

为此应怎么办?

(开发与节约并举。

)(4)你知道哪些能源类型呢?

 

    2.学生填图:

在我国主要煤矿分布的填充图(课前准备好)上填写出我国主要的煤矿 和煤炭工业基地,了解它们的分布后思考:

我国煤炭资源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3.讨论:

根据你的所见所闻,谈谈你对开发则煤窑”的看法?

 

    4.学生填图:

在我国主要油田、天然气分布的填充图(课前准备好)上填写出我国主要的油田,了解它们的分布后思考:

我国大陆上的油气资源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提问:

我国南方的煤炭资源和油、气资源丰富吗?

(不丰富。

)那么,南方的能源开发应以什么能源为主呢?

(水能。

)我国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河流?

为什么这些河流的上游多水能?

(这些河流的上游多流经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

)  

 讲述“钢铁工业分布”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1.播放录像或展示图片:

钢铁工业的生产流程、主要产品。

启发学生思考:

为什么说钢铁工业是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业?

(要点:

为机械工业。

建筑业等提供原材料。

) 

2.让学生读教材P.14“中国主要钢铁工业基地分布”图,逐一了解我国主要钢铁工业基地的名称及位置。

分析它们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分布较为广泛,华北地区和长江流域较为集中。

) 3.学生活动:

完成教材P.14活动题。

引发思考:

上海钢铁工业基地和鞍山钢铁工业基地形成的条件相同吗?

如若不同,它们的有利条件各是什么?

(不同。

鞍山的有利条件是附近有丰富的资源;而上海的有利条件是水陆交通便利和广阔的消费市场。

)讲述“机械工业分布”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1.让学生阅读教材P.15~P.16的正文。

提问:

大家知道什么是机械工业吗?

你知道哪些产品是由机械工业制造的?

机械工业在工业中的地位如何?

从过去到现在,我国的机械工业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2.学生读图:

“中国机械工业分布”图。

了解我国一些主要的机械工业中心,然后在填充图上填图巩固。

3.学生活动:

教师展示一些著名机械产品的图案标志(如汽车),让学生回答它们的名称及产地。

讲述“纺织工业分布”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1.设问:

(1)大家知道自己所穿的衣服是由什么原料通过再加工制成的吗?

(棉、毛、麻、丝、化纤等。

)据此,你能将纺织工业进行简单的分类吗?

(2)人们在商场选购衣物时,总是对棉织产品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

(穿着舒适、物美价廉。

)棉纺工业在整个纺织工业中的地位如何?

(最重要。

)2.读“中国纺织工业分布”图,找出我国主要的纺织工业基地或纺织工业中心,熟悉它们的名称和位置。

对照“中国部分经济作物分布”图,思考:

(1)我国主要棉纺织工业基地与棉花产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接近棉花产地。

(2)这种关系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棉花体积膨胀,不便运输。

 

【教后反思】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审批时间

审批人

审批意见

教学内容

高新技术产业

教学媒体

班班通

知识

技能

1、理解高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

2、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高技术产业在工农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过程

方法

3、了解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情感

态度

4、掌握高技术产业在地域上分布特点及未来变化趋势。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

二次备课

高技术产业是最具活力的产业。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水平有较大的差异,城市与乡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贫困地区学生的学习设施,条件相差甚远,他们对高技术产业的了解和认识也不尽相同。

在教学中应根据各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多联系学生所熟知的典型事例,因材施教,不强求千篇一律。

新课导人:

方案①:

同学们,大约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电话在我们国家还是稀罕之物,连城市里也只有机关单位才有,乡村几乎不见其踪影。

人们大多通过书信联系。

现在,电话已进人我国寻常百姓家,城乡都已基本普及,移动电话也已成为普通消费品。

你们知道这一变化是由于什么带来的吗?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高技术产业”。

方案②:

用电脑播放多媒体教学课件,营造一种网络教学气氛。

同学们,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与过去相比真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媒体电脑、投影仪、录像设备等都已进人教室,轻点鼠标一下,我们就可以纵览天下大事,深人知识的海洋,探索我们未知的世界;打开电子邮箱,就可以测览从异国他乡发来的电子邮件,信息沟通方便之极。

你知道这一切是什么带给我们的吗?

对,是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带给我们的。

讲述“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设问:

同学们,高技术产业是如此神奇,如此独具魅力。

你们知道哪些高科技产业部门呢?

(学生会答出多种,教师略作总结,使学生对主要高技术产业部门有个大致的了解。

2.讨论:

(1)高技术产业在工农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举实例说明。

(2)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高技术产品,它们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什么影响?

3.布置学生从媒体上搜集有关材料,了解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概况。

然后举行一次小型讨论会或出一期墙报。

讲述“高技术产业的分布”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8~P.19正文部分。

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当前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带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2)将来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区将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在地域上将有什么样的分布特点?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可参考本节的“教材分析”部分)

2.学生读“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图,了解我国一些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了解居住地是否有高新技术开发区,如果有,分析其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3.出示材料: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举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热潮,不仅大中城市规划建设一个个规模大小不等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不少乡镇也圈起了一片片土地,作好了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前期工作。

若干年过去了,

有些高新技术开发区生产红红火火,一片繁荣景象,而有些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土地上却杂草丛生,一片荒凉景象。

就这一现象,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后反思】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审批时间

审批人

审批意见

教学内容

交通运输业

教学媒体

班班通

知识

技能

(一)了解交通运输业的作用,掌握几种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按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

(二)通过了解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巨大成就,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通过了解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理解我国大力加强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必要性。

过程

方法

(三)了解中国铁路建设的成就,记住主要的南北铁路干线和东西铁路干线,以及主要铁路枢纽。

情感

态度

(四)了解我国内河航运及主要航道、近海航线、远洋航线、重要的海港。

(五)了解我国航空运输的成就,记住我国主要的国际航空港。

(六)培养学生阅读交通图和统计图表的能力,并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

二次备课

交通运输业与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关系极为密切。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当地实际,采用启发式教学。

(2)运用比较法,如在评价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时,引导学生从运量、运速、运价等几个方面,比较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的不同特点。

通过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还可列表进行比较。

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表格,列出运价、运速、运量,让学生比较分析后填表格。

(3)充分运用图像进行教学,以增强直观性。

根据课本和地图册中的图像,指导学生读图,绘简易示意图,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引导学生从读图中获取

(4)边讲边练,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如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的活动题。

新课导人:

方案①:

每年寒、暑假或节庆日,不少同学外出旅游,观赏祖国的名山大J门,了解各地的民俗风情,既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

实在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情。

同学们,你们外出旅游时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呢?

(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

)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我国的“交通运输业”。

方案②:

教师在屏幕上展示下面一段材料:

在我国西部山区有自然条件十分相似、位置相邻的两个县:

A县和B县,两县面积和人口不相上下,自然资源相差无几,与省城距离也差不多。

过去,两县交通条件、经济条件都十分落后,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A县利用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修起了一条条宽阔的马路,不仅本县各山寨之间四通八达,而且与省城和外县的联系也十分方便。

而B县的交通状况基本维持原样。

几年后,A县彻底告别了贫困,由温饱进人了小康社会。

可B县却贫困依旧„„教师启发提问:

同学们,你们看了这则材料后有什么感想?

两县后来经济水平的差距是如何形成的呢?

B县要摆脱目前的困境,应该怎么办?

(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教师简单总结,引人新课。

讲述“交通运输业的作用”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简单介绍什么是交通运输业。

课文中的概念比较专业和抽象,教师要联系实际作通俗易懂的说明。

需指出交通运输包括客运和货运两部分。

2.分析交通运输业的作用时,应从实例人手。

3.学生讨论:

“要致富,先修路”,“火车一响,黄金万两”。

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4.教师小结:

便利的交通运输能使一个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讲述“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时,可采用以下步骤:

方案①:

让学生联系当地实际,了解当地交通状况的变化。

进而分析由于交通条件的变化,对当地经济和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有条件的学校可布置学生搜集当地不同时期的交通图,对比不同时期的交通状况,进而更直观地了解当地交通条件的变化。

以点带面,可以说明全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方案②:

让学生从本身所经历的事情人手。

如学生在不同时期上学路线的改变。

(如原来上学走远路,费时多,现在走新修的近路,大大节省时间。

)进而分析当地交通条件的改变及给当地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教师补充: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路、铁路、航空线在不同时期长度的对比;不同时期各种运输工具数量的对比,说明它们增长相当迅速。

(2)从地区分布上看,交通于线不断向内地和边疆延伸。

(3)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作为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运输业,尽管50多年来有了很大发展,但仍然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瓶颈”。

为此,国家仍把交通运输业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

讲述“公路运输”时,可采用以下步骤:

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

(1)公路运输有哪些特点?

(2)在什么情形下,公路运输具有明显的优势?

2.讲述公路的发展和分布时,可指导学生读‘中国公路通车里程的增长”图,让学生自己得出我国2000年的公路通车里程是1952年的11倍;指导学生读“中国主要公路干线分布”图时,教师应说明图上的公路线只是干线,现在除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上的墨脱县,因地形起伏极大,尚未修通公路以外,全国各县、市都已通公路。

在我国的公路干线中,西部的公路干线长度大,而且工程艰巨。

要让学生熟悉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新藏公路。

滇藏公路的路线及起讫地点。

关于高速公路,教学时着重指出高速公路是专行汽车的高等级公路,具有时速快,经济效益高的特点。

3.指导学生学习“公路分级与国道编号”。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22活动题1~3。

5、学生填图:

在“中国主要公路干线分布”填充图上,填出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新藏公路、滇藏公路的位置和起止地点。

讲述“铁路运输”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铁路运输具有什么特点?

(2)在什么情形下适合于采用铁路运输?

2.指导学生读“中国铁路营运里程的增长”图,对比19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