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学习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0920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学习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知识学习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知识学习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知识学习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知识学习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知识学习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知识学习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知识学习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知识学习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docx

《知识学习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学习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知识学习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docx

知识学习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

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

  一、乘除法:

  、整十整百数的乘、除法(限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先把因数(或被除数)末尾的0放在一边,再相乘(或相除),然后在积(或商)的末尾添上0。

(记住:

必须方便口算。

最后所添0的个数=放在一边的0的总个数。

  2、乘、除法(限除数是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转化成和原数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再进行乘除口算。

 (记住:

在转化成和原数接近的整十整百数时,必须方便口算。

  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一位一位地乘。

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注意:

在竖式中,用后一个因数的十位去乘前一个因数时,积的末位就写在十位。

  4、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从高位除起,一位一位地除,哪一位上除得的商就写在哪一位上,每一次除得的余数都必须比除数小。

  (记住:

A.被除数最高位上不够商1,就退后一位写商;其它数位上不够商1,就用0来占位。

B.在竖式中,每除一位,就必须在那一位上写一位商。

  5、积的变化规律:

A.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就扩大(或缩小)几倍。

 B.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6、商的变化规律:

A.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也扩大(或缩小)几倍。

B.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商就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c.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7、数字的排列规律:

如果题中的数字越来越大,可能是由乘法或加法算出的。

如果题中的数字越来越小,可能是由除法或减法算出的。

  二、小数:

  、“.”叫小数点,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读法:

和以前学的整数读法相同),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读法:

直接从前往后读出每一个数字。

  2、小数点左边整数部分:

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小数点右边小数部分:

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也就是0.1),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也就是0.01)。

  3、小数改写成元角分的方法:

小数点前面整数部分是几就是几元。

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是几就是几角。

小数点后面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

(如:

12.68元就是12元6角8分。

记住:

当角或分为0时,“0角”或“0分”可以不写。

  4、分数改成小数的方法:

分母是10的分数,就用一位小数表示。

分母是100的分数,就用两位小数表示。

  5、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小数点对齐,从小数点后边最后一位算起,最后在得数上对齐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记住:

进位要在前一位加上进的几,退位要在前一位减去几。

  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

  、面积的定义:

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面积的单位:

  A.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也可以写作1厘米2。

(如橡皮、邮票、硬币等)

  B.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也可以写作1分米2。

(如课本面、书桌面等)

  c.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也可以写作1米2。

(如黑板面、教室地面、操场等)

  3、常用的面积单位:

平方米(m2)、平方分米(dm2)、平方厘米(cm2)。

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m2=100dm2)、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dm2=100cm2)。

  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

  4、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比较项目

  周  长

  面  积

  不同点

  、意  义

  围成长方形四条边的总长。

  长方形表面的大小。

  2、使用单位

  长度单位:

米、分米、厘米。

  面积单位: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计算公式

  周长=×2

  长+宽=周长÷2

  长=周长÷2-宽

  宽=周长÷2-长

  面积=长×宽

  长=面积÷宽

  宽=面积÷长

  相同点

  已知条件

  必须要知道长、宽,才能求出长方形的周长、面积。

  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3):

  5、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比较项目

  周  长

  面  积

  不同点

  、意  义

  围成正方形四条边的总长。

  正方形表面的大小。

  2、使用单位

  长度单位:

米、分米、厘米。

  面积单位: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计算公式

  周长=边长×4

  边长=周长÷4

  面积=边长×边长

  相同点

  已知条件

  必须要知道边长,才能求出正方形的周长、面积。

  四、轴对称:

  、定义: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边的图形能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对称轴。

  2、类型:

左右对称或上下对称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3、画图:

  A.画对称轴的方法:

左右对称的图形,在它左右两边的最上端找到一组相对称的点,并量出这两个点的中点。

然后在最下端量出一组对称点的中点。

最后经过这两个中点划出一条虚线。

(上下对称的图形画法相似)

  B.根据对称轴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方法:

先将已知图形的每个角的顶点,在对称轴的另一端,以对称轴为中点量出与它们的相对称的点。

最后将这些点用已知图形的连接方法一一连接起来。

  (记住:

找对称点时,必须以对称轴为中心。

  五、统计:

  复式统计表的表头确定方法:

  2

  3

  、图中“1”定为“项目(或类别)”,它对应的是单式统计表第一横栏的每个统计类别。

  2、图中“2”由该表的标题名称确定,如标题为“…成绩统计表”,那“2”就定为“成绩”。

  3、图中“3”由组成该表的两个单式表的统计对象合并而定。

  如:

两个单式表为“…男生成绩统计表”“…女生成绩统计表”,那“3”就定为“性别”,见书P94例4。

  如:

两个单式表为“…一年级成绩统计表”“…二年级成绩统计表”,那“3”就定为“年级”。

  如:

两个单式表为“…上学期体重统计表”“…下学期体重统计表”,那“3”就定为“学期”,见书P134第18题。

  (记住:

“合计”是求那一栏所有数字的和。

“平均”=数字的总和÷数字的个数。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整十整百数的乘法的口算方法:

先把因数末尾的0放在一边,再相乘,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0。

(记住:

必须方便口算。

最后所添0的个数=放在一边的0的总个数。

  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几倍,积也随之扩大相同的倍数。

  3、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一个因数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积的变化规律:

  A.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就扩大(或缩小)几倍。

 

  B.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4、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一位一位地乘。

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注意:

在竖式中,用后一个因数的十位去乘前一个因数时,积的末位就写在十位。

  5、数字的排列规律:

如果题中的数字越来越大,可能是由乘法或加法算出的。

如果题中的数字越来越小,可能是由除法或减法算出的。

  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

  3、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可以写成1厘米2,还可以写成1cm2。

(如橡皮、邮票、硬币等)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可以写成1分米2,还可以写成1dm2。

(如课本面、书桌面等)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可以写成1米2,还可以写成1m2。

(如黑板面、教室地面、操场等)

  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5、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6、计量周长用长度单位,计量面积用面积单位。

  7、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比较项目

  周  长

  面  积

  不同点

  、意义

  围成长方形四条边的总长。

  长方形表面的大小。

  2、使用单位

  长度单位:

米、分米、厘米。

  面积单位: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计算公式

  周长=×2

  长+宽=周长÷2

  长=周长÷2-宽

  宽=周长÷2-长

  面积=长×宽

  长=面积÷宽

  宽=面积÷长

  相同点

  已知条件

  必须要知道长、宽,才能求出长方形的周长、面积。

  8、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比较项目

  周  长

  面  积

  不同点

  、意义

  围成正方形四条边的总长。

  正方形表面的大小。

  2、使用单位

  长度单位:

米、分米、厘米。

  面积单位: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计算公式

  周长=边长×4

  边长=周长÷4

  面积=边长×边长

  相同点

  已知条件

  必须要知道边长,才能求出正方形的周长、面积

  简单的换算

  、常用的面积单位:

平方米(m2)、平方分米(dm2)、平方厘米(cm2)。

  dm2=100cm2

  m2=100dm2

  m2=10000cm2

  cm2=100mm2

  2、⑴邮票的面积约是6

  。

  ⑵小红脚掌印的面积约是2

  。

  ⑶1间会议室地面的面积约是200

  。

  ⑷学校花园的周长约是100

  。

  ⑸教室1扇窗户的面积约有

  dm2。

  ⑹1个乒乓球台面的面积约是

  m2。

  三、三位数除一位数的除法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先试除被除数的百位。

如果百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试除前两位数,除到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写商,每一次除得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2、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3、商的变化规律:

  A.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几倍,商就缩小相同的倍数。

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几倍,商就扩大相同的倍数。

  B.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也扩大(或缩小)几倍。

  c.商不变的性质: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4、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从高位除起,一位一位地除,哪一位上除得的商就写在哪一位上,每一次除得的余数都必须比除数小。

  (记住:

A.被除数最高位上不够商1,就退后一位写商;其它数位上不够商1,就用0来占位。

B.在竖式中,每除一位,就必须在那一位上写一位商。

  四、统计

  、记住:

“合计”是求那一栏所有数字的和。

“平均”=数字的总和÷数字的个数。

  五、小数的初步认识

  、“.”叫小数点,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读法:

和以前学的整数读法相同),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读法:

直接从前往后读出每一个数字。

  如:

1.32

  读作:

一点三二

  8分米=0.8米(读作:

零点8米)

  2、小数点左边整数部分:

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小数点右边小数部分:

第一位是十分位(0.1),第二位是百分位(0.01)。

  3、小数改写成元角分的方法:

小数点前面整数部分是几就是几元。

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是几就是几角。

小数点后面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

(如:

12.68元就是12元6角8分。

  4、分数改成小数的方法:

分母是10的分数,就用一位小数表示。

分母是100的分数,就用两位小数表示。

  5、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小数点对齐,从小数点后边最后一位算起,最后在得数上对齐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记住:

进位要在前一位加上进的几,退位要在前一位减去几。

  六、轴对称

  、定义: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边的图形能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对称轴。

  2、类型:

左右对称或上下对称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3、画图:

  A.画对称轴的方法:

左右对称的图形,在它左右两边的最上端找到一组相对称的点,并量出这两个点的中点。

然后在最下端量出一组对称点的中点。

最后经过这两个中点划出一条虚线。

(上下对称的图形画法相似)

  B.根据对称轴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方法:

先将已知图形的每个角的顶点,在对称轴的另一端,以对称轴为中点量出与它们的相对称的点。

最后将这些点用已知图形的连接方法一一连接起来。

  (记住:

找对称点时,必须以对称轴为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