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检验方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094172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检验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检验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检验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检验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检验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检验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检验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检验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检验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检验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检验方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检验方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检验方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检验方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检验方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检验方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检验方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检验方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检验方法.docx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检验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检验方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检验方法.docx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检验方法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检验方法

中国建材网发布时间:

2006-4-4点击数:

2691

老陶瓷城沦为被改造成建材家居生活广场的命运东鹏:

陶瓷业的“中国智造”的领跑者爱尼克斯水专家:

水家电整体时代降临测评:

AO史密斯热水器HPW-60珠润玉滑牡丹镜系列推荐突破传统规矩的设计方圆镜

标准名称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检验方法

标准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标准名称(英)Testforconcreteblockofsmallsize

标准号GB4111-83

附图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

标准正文

1.总则

1.1本标准适用于墙体用的以各种混凝土制成的小型空心砌块,其主要规格尺寸为390mm×190mm

×190 ̄140mm(长×宽×高),空心率不小于25%。

1.2本标准的检验项目包括尺寸和外观、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材料容重、块体容重、空心率、

含水率和吸水率、干缩率、软化系数、抗碳化性、抗冻性和抗渗性等。

1.3各性能检验项目所用的试件应为尺寸和外观合格的砌块。

1.4砌块各部位的名称见图1。

2.尺寸和外观

2.1工具:

2.1.1钢尺或钢卷尺:

精确至毫米。

2.1.2钢尺或木直尺:

长度超过400mm,其不直度在全长内不超过1mm。

2.2尺寸测量:

2.2.1长度在条面的中间,宽度在顶面的中间,高度在顶面的两侧测量。

每项在对应两面各测一

次,精确至毫米。

2.2.2壁、肋厚在最小部位测量,每顶选两处各测一次,精确至毫米。

2.3弯曲测量:

将直尺贴靠坐浆面、铺桨面和条面,测量直尺与试件相应面的最大距离(见图2),

精确至毫米。

2、4缺棱掉用检查:

将直尺贴靠棱边,测量直尺与缺陷间最大距离在长、宽、高度三个方向的投

影尺寸(见图3),精确至毫米。

2.5裂纹检查:

用钢尺测量裂纹在所在面最大的投影尺寸(见图4),精确至毫米。

如裂纹由一个

面延伸到另一个面时,则累计其延伸的投影尺寸(见图4)。

2.8测量结果:

试件尺寸的测量结果要逐项逐次分别记录,弯曲、缺棱掉角和裂纹长度则记录最

大测量值。

3抗压强度

3.1设备

3.1.1材料试验机。

3.1.2钢板:

厚度不小于10mm,平面尺寸应大于440mm×240mm。

钢板的一面需平整,精度要求

在长向范围内的不平度不大于0.lmm。

3.1.3玻璃平板:

厚度不小于6mm,平面尺寸与钢板的要求同。

3.l.4水平尺。

3.2试件

3.2.1试件数量为五个砌块。

3.2.2处理试件的坐浆面和铺浆面,使成互相平行的平面。

将钢板置于稳固的底座上,平整面向上,

用水平尺调至水平。

在钢板上先薄薄地涂一层机油,或铺一张湿纸,然后铺一层以1份重量的325号

以上水泥和2份细砂,加入适量的水调成的砂浆,将试件的坐浆面或铺浆面平稳地压人砂浆层内,使

砂浆层尽可能均匀,厚度为3-5mm。

将多余的砂浆沿试件棱边刮掉,静置24小时以后,再按上述

方法处理试件的另一面。

为使上下两面能彼此平行,在处理第二面时,应将水平尺置于现已向上的第

一面上调至水平。

在10℃以上静置3天后做抗压强度试验。

8.2.3为缩短时间,也可在第一个砂浆层处理后,不经静置,立即在向上的面上铺一层砂浆,压

上事先涂油的玻璃平板,边压边观察砂浆层,将气泡全部排除,并用水平尺调至水平,直至砂浆层平

而均匀,厚度达3-5mm。

8.2.4试件表面处理用的水泥砂浆,急需时可掺入适量熟石膏。

也可用纯熟石膏浆处理表面。

3.3检验步骤

3.3.1按本标准2.2.1的方法测量每个试件的长度和宽度,分别求出各个方向的平均值,再算出每

个试件的水平毛面积值,精确至1cm[2]。

3.3.2将试件置于试验机内,使试件的轴线与试验机压板的压力中心重合,以每秒1-2kgf/cm[2]

的速度加荷,直至试件破坏。

读出破坏荷重P。

若试验机压板不足以覆盖试件受压面时,可在试件的上、下承压面加辅助钢压板。

辅助钢压扳的

表面光洁度应与试验机原压板同,其厚度至少为原压扳边至辅助钢压板最远角距离的三分之一。

3.4结果计算和报告

3.4.1每个试件的抗压强度按式

(1)计算,精确至lkgf/cm[2]:

P

R=──………………………………………

(1)

A

式中:

R──试件的抗压强度,kgf/cm[2];

P──破坏荷重,kgf;

A──试件受压毛面积,cm[2]。

3.4.2分别报告五个试件的抗压强度及其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kgf/cm[2]。

4抗折强度

4.1设备

4.1.1材料试验机。

4.1.2钢棒:

直径35-40mm,长度210mm,数量为三根。

4.1.3抗折支座:

由安放在底板上的两根钢棒组成,其中至少有一根是可以自由滚动的(见图5)。

4.2试件

4.2.1试件数量为五个砌块。

4.2.2根据本标准2.2.1的方法测量每个试件的高度和宽度,分别求出各个方向的平均值。

4.2.3试件表面处理按本标准3.2.2或3.2.3的规定进行。

表面处理后应将试件孔洞处的抹面层打

掉。

4.3检验步骤

4.3.1将抗折支座置于材料试验机内,调整钢棒轴线间的距离,使其等于试件长度减一个坐浆面

处的肋厚,再使抗折支座的中线与试验机压板的压力中心重合。

4.3.2将试件的坐浆面置于抗折支座上。

4.3.3在试件的上部二分之一长度处放置一根钢棒(见图5)。

4.3.4以每秒25kgf的速度加荷,直至试件破坏。

读出破坏荷重P。

4.4结果计算和报告

4.4.1每个试件的抗折强度按式

(2)计算,精确至1kgf/cm[2]:

3P·L

R折=────……………………………………………

(2)

2b·h[2]

式中:

R折──试件的抗折强度,kgf/cm[2];

P──破坏荷重,kgf;

L──抗折支座上两钢棒轴心间距,.cm;

b──试件宽度,cm;

h──试件高度,cm。

4.4.2分别报告五个试件的抗折强度及其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kgf/cm[2]。

5材料容重、块体容重和空心率。

5.1设备

5.1.1磅秤:

最大称量50kg,感量为0.05kg。

5.1.2水池或水箱。

5.1.3水桶:

大小应能悬浸一个主规格的砌块。

5.1.4吊架:

见图6。

5.2试件数量

试件数量为三个砌块。

5.3检验步骤

5.3.1将试件在室内放置7天以上,称其重量W,精确至0.01kg,然后按本标准2.2.1

的方法测量每个试件的长度、宽度、高度,分别求出各个方向的平均值,再算出每个试件

的体积V1,精确至0.001L。

5.3.2将试件浸人室温的水中,水面应高出试件2cm以上。

24小时后将其分别移到水桶中

,称出试件的悬浸重量W1,精确至0.0lkg。

5.3.3称取悬浸重量的方法如下:

将磅秤置于平稳的支座上,在支座的下方与磅秤中线

重合处放置水桶。

在磅秤底盘上放置吊架,用铁丝把试件恳挂在吊架上,此时试件应离开

水桶的底面而仍全部浸泡在水中。

将磅秤读数减去吊架和铁丝的重量,即为悬浸重量。

5.3.4将试件从水中取出,放在铁丝网架上滴水1分钟,再用拧干的湿布拭去内、外表面

的水,立即称其面干潮湿状态的重量W2,精确至0.0lkg。

5.4结果计算和报告

5.4.1按式(3)计算每个试件的块体容重,精确至0.01kg/L:

γ=─────………………………(3)

式中:

γ──气干状态下的块体容重,kg/L;

W──气干状态下的块体重量,kg;

V──块体体积,L。

以三个试件计算结果的算术中均值表示块体的容重。

5.4.2按式(4)计算每个试件的材料容重,精确至0.01kg/L:

ρ=──────……………………(4)

W1-W2

─────

d

式中:

ρ——气干状态下的材料容重,kg/L;

W一一气干状态下的块体重量,kg;

W1一一试件的悬浸重量,kg;

W2──试件面干潮湿状态的重量,kg;

d——水的密度,1kg/L。

以三个试件计算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砌块材料容重。

5.4.3按式(5)计算每个试件的空心率,精确至1%:

W2-W1

────

d

Kv=(1-─────)×100………………………(5)

V

式中:

Kv——砌块的空心率,%。

其他符号同式(3)及(4)。

以三个试件计算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砌块的空心率。

6含水率和吸水率

6.1设备

6.1.1电热鼓风干燥箱。

6.1.2磅秤:

最大称量50kg,感量为0.05kg。

6.1.3水池或水箱。

6.2试件数

试件数量为三个砌块。

试件如需远至远离取样处检验,则在取样后应立即用塑料袋

包装密封。

6.3检验步骤

6.3.1试件取样后立即称取其重量W',精确至0.01kg。

如试件用塑料袋密封运输,则在

拆袋前先将试件连同包装袋一起称取重量,然后减去包装袋的重量(袋内如有试件中析出

的水珠,应将水珠拭干),即得试件在取样时的重量。

6.3.2将试件放人电热鼓风干燥箱内,在105±5℃的温度下烘至间隔2小时的两次称量之

差不超过后一次称量的0.2%为止。

6.3.3待试件在电热鼓风干燥箱内冷却至与室温之差不超过20℃后取出,立即称其绝干

重量W0,精确到0.01kg。

6.3.4将试件浸人室温的水中,水面应高出试件2cm以上。

24小时后取出,按照本标准

5.3.4的方法称出试件面干潮湿状态的重量W2,精确至0.0lkg。

6.4结果计算和报告

6.4.1按式(6)计算每个试件的含水率,精确至0.1%:

W'-W0

Q1=───────×100……………………(6)

W0

式中:

Q1──试件含水率,%;

W'一一试件在取样时的重量,kg;

W0──试件的绝干重量,吨。

分别报告三个试件的含水率及其算术平均值。

6.4.2按式(7)计算每个试件的吸水率,精确至0.1%:

W2-W0

Q2=────×100………………………(7)

W0

式中:

Q2──试件的吸水率,%;

W2──试件面干潮湿状态的重量,kg;

W0──试件的绝干重量,吨。

以三个试件计算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砌块的吸水率。

7干缩串

7.1设备和仪器

7.1.1手持应变仪:

标距250mm。

7.1.2电热鼓风干燥箱。

7.1.3水池或水箱。

7.1.4测长头:

由不锈钢或黄铜加工,见图7。

7.1.5冷却干燥箱:

可用铁皮焊接,尺寸应为650mmx600mmx220mm(长x宽x高),盖子

宜紧密。

7.2试件

7.2.1试件数量为三个砌块。

7.2.2用早强水泥、水泥-水玻璃浆或环氧树脂在每个试件任一条面的二分之一高度处

沿水中方向粘上两个测长头,间距为250mm。

7.3试验步骤

7.3.1将测长头粘结牢固后的试件浸人室温的水中,水面高出试件2cm以上,浸泡4天。

但在测试前4小时水温应保持为20±3℃。

7.3.2将试件从水中取出,放在铁丝网架上滴水1分钟,再用拧干的湿布拭去内、外表面

的水,立即用手持应变仪测量两个测长头之间的长度L2,精确至0.001mm。

手持应变仪在

测长前需用标准杆调整或校核;要求每组试件在15分钟内测完。

7.3.3将试件静置在室内,2天后放人电热鼓风干燥箱内,控制温度为50±3℃。

湿度可

用放在浅盘中的氯化钙过饱和溶液控制,当烘箱容量为1m[3]时,溶液暴露面积应不少于

0.3m[2],氯化钙固体应始终露出液面。

7.3.4试件在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干燥3天后取出,放人置于室温为20±3℃房间内的冷却

干燥箱内,冷却3小时后用手持应变仪测长一次。

7.3.5将试件放回电热鼓风干燥箱进行第二周期的干燥。

第二周期的干燥及以后各周期

的干燥延续时间均为2天。

干燥结束后再按7.3.4的规定冷却和测长,为保证干燥均匀,

每个试件每次从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取出冷却和测长后再放人时,应变换一下位置。

反复进行烘干和测长,直到试件长度达到稳定。

长度达到稳定,系指试件在上述温

湿度条件的电热鼓风干燥箱内干燥连续三个周期后,三个试件长度变化的中均值不超过

0.005mm,此时的长度即为干燥后的长度L0。

7.4结果计果和报告

7.4.1按式(8)计算每个试件的干缩率,精确至0.001%:

L2-L0

S=──────×100……………………(8)

L0

式中:

S-一试件干缩率,%;

L2-一试件饱和时的初始长度,mm;

L0-一试件干燥后长度,mm。

7.4.2以三个试件计算结果的算术中均值表示砌块的干缩率。

8软化系数

8.1设备

8.1.1抗压强度检验设备同本标准3.1。

8.1.2水池或水箱。

8.2试件;

8.2.1试件数量为十个砌块。

8.2.2试件表面处理按本标准3.2.2或3.2.3的规定进行。

8.3检验步骤

8.3.1从经过表面处理和静停24小时后的试件中,任取五个浸人室温的水中,水面应高

出试件2cm以上,浸泡4天后取出,在铁丝网架上滴水1分钟,再用拧干的湿布拭去内、外

表面的水。

8.3.2将五个饱和面干的试件和其余五个气干状态的对比试件按本标准3.3的规定进行

试压。

8.4结果计果和报告

按式(9)计算砌块的软化系数,精确至0.01:

Rf

Kf=────………………………(9)

R

式中:

Kf——砌块的软化系数;

Rf一一五个饱和面干试件的平均抗压强度,kgf/cm[2];

R一一五个对比试件的平均抗压强度,kgf/Cm[2]。

9抗碳化性

9.1设备、仪器和试剂

9.1.1二氧化碳钢瓶。

9.1.2碳化箱:

可用铁板制作,大小应能容纳分两层放置的七个试件,盖子宜紧密。

9.1.3二氧化碳气体分析仪。

9.1.41%酚酞乙醇溶液:

用浓度为70%的乙醇配制。

9.1.5抗压强度检验设备同本标准3.1。

9.1.6碳化装置的连接图见图8。

9.2试件

9.2.1试件数量为十二个砌块。

9.2.2试件表面处理按本标准3.2.2或3.2.3的规定进行,表面处理后应将试件孔洞

处的抹面层打掉。

9.3检验步骤

9.3.1从试件中任取五个,按本标准3.3的规定试压。

9.3.2将其余七个试件放人碳化箱内,试件间距不得小于2cm。

9.3.3将二氧化碳气体通人碳化箱内,用气体分析仪控制箱内二氧化碳浓度在30%以上

,碳化过程中如箱内温度太大,应采取排湿措施。

9.3.4开始碳化7天后,每天取同一个试件或其局部劈开,用1%酚酞乙醇溶液检查,当

试件中心不显红色时,则认为已全部碳化。

9.3.5将达到全部碳化的五个试件按本标准3.3的规定试压。

9.4结果计果和报告

9.4.1报告五个碳化后试件的中均抗压强度Rc,kgf/cm[2]。

9.4.2按式(10)计算砌块的碳化系数,精确至0.01:

Rc

Kc=────…………………………(10)

R

式中:

Kc一一砌块的碳化系数;

Rc一一五个碳化后试件的中均抗压强度,kgf/cm[2];

R一一五个对比试件的平均抗压强度,kgf/cm[2]。

10抗冻性

10.1设备

10.1.1冷藏室或低温冰箱:

最低温度需达到-20℃。

10.1.2水池或水箱。

10.1.3抗压强度检验设备同本标准3.1。

10.2试件:

试件数量为十个砌块。

10.3检验步骤

10.3.1将十个试件分别检查其外表面,在缺陷处涂上油漆,注明编号,静置待干。

10.3.2任取五个,按本标准3.2.3的规定作表面处理。

在第二个面处理完24小时后,

将十个试件全都浸人水地或水箱中,水面应高出试件2cm以上,试件间距不得小于2cm。

10.3.3浸泡4天后从水中取出全部试件,在支架上滴水1分钟,再用拧干的湿布拭去内、

外表面的水,将已作好抹面的五个试件,按本标准3.3的规定试压。

10.3.4将其余五个试件放人预先降至-15℃以下的冷藏室或低温水箱中。

试件放置时

应搁置在2cm宽和高的垫木上,孔洞垂直,试件间距不得小于2cm。

当温度再次降至-15℃

时开始计时。

冷冻4小时后将试件取出,再冒于水温为10-20℃的水池或水箱中融化2小时

这样一个冷冻和融化的过程即为-次冻融循环。

10.3.5每经五次冻融循环,检查-次试件破坏情况,如开裂、缺棱、掉角、剥落等,并

做出记录。

10.3.6在完成规定次数的冻融循环后,将试件从水中取出,静置24小时后,按本标准

10.3.3的方法作表面处理、浸水和试压。

10.4结果计果和报告

10.4.1报告五个冻融试件的外观检查结果。

10.4.2按式(11)计算砌块冻融后的强度损失率,精确至1%:

R2-Rm

Km=──────×100…………………………(11)

R2

式中:

Km一一砌块冻融后的强度损失率,%;

R2─-五个未冻融试件的中均抗压强度,kgf/cm[2];

Rm─-五个冻融试件的平均抗压强度,kgf/cm[2]。

11抗渗性。

11.1设备

11.1.1抗渗装置见图9。

11.1.2水池或水箱。

11.2试件。

11.2.1试件救量为三个砌块。

11.2.2将试件侵入室温的水中,水面应高出试件2cm以上,2小时后将试件认水中取出,

放在铁丝网架上滴水1分钟,再用拧干的湿布拭去内、外表面的水。

11.3检验步骤

11.3.1将试件夹在抗渗装置中,使孔洞成水平状态(见图9),在试件周边20mm宽度处

涂上黄油或其他不渗水的材料,再铺上橡胶条,拧紧紧固螺栓,将上盖板压紧在试件上,

使周边不漏水。

11.3.2在30秒内往玻璃筒里加水至距试件上表面200mm高度。

11.4检验结果及报告

自加水时算起2小时后读出玻璃筒里水面下降的高度,三个试件的结果应分别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