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矿机械化开采的历史变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094997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煤矿机械化开采的历史变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煤矿机械化开采的历史变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煤矿机械化开采的历史变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煤矿机械化开采的历史变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煤矿机械化开采的历史变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国煤矿机械化开采的历史变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国煤矿机械化开采的历史变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国煤矿机械化开采的历史变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国煤矿机械化开采的历史变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国煤矿机械化开采的历史变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国煤矿机械化开采的历史变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国煤矿机械化开采的历史变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国煤矿机械化开采的历史变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国煤矿机械化开采的历史变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国煤矿机械化开采的历史变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国煤矿机械化开采的历史变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国煤矿机械化开采的历史变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国煤矿机械化开采的历史变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煤矿机械化开采的历史变迁.docx

《中国煤矿机械化开采的历史变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煤矿机械化开采的历史变迁.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煤矿机械化开采的历史变迁.docx

中国煤矿机械化开采的历史变迁

 

中国煤矿机械化开采的历史变迁

 

班级xxx

学号xxx

姓名xxx

 

摘要:

煤炭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可动摇。

煤炭资源安全、高产高效开采是煤炭生产的首要任务。

在当今现代化煤矿开采中机械化的普及程度,大大提高了煤矿生产效率,增加了煤矿产量的同时也使安全形势得到了改观。

现代化煤矿中发挥机电一体化的技术优势,研制实用新型的采煤机械对建设高产、高效、安全的现代化煤矿具有重要的意义。

采煤工艺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整个矿井的生产能力。

因此,要尽量选用先进的采煤工艺,从而到矿井的高产高效的目的。

随着我国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煤矿机电自动化在矿上的应用日益增多。

因为煤矿是高危行业,提高机电设备自身的安全可靠程度和自动化程度,最大减少用人,是实现矿井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

本文旨在说明中国在煤矿机械化开采道路上的进步以及相应机械化技术的变迁历程,描述煤矿机械化开采发展的脉络,发现煤矿机械化开采的布局走向,为之后的煤矿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

 

关键词:

煤矿机械化、历史变迁、煤矿建设

 

|

 

1

引言·······································································································································001

一、建国之初的机械化进程··································································································001

二、“文化大革命”中的煤矿机械化开采·············································································002

三、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机械化进程的加快···········································································002

(一)四项基本要求········································································································002

(二)五个转变···············································································································003

(三)机械化建设进程的加快························································································004

四、世纪之交至今的煤矿机械化开采建设···········································································005

(一)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005

(二)必须坚持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不断推进煤炭生产规模化和现代化···············005

%

(三)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加强宏观调控,努力实现煤炭供求的基本平衡···············005

(四)必须坚持节约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006

(五)必须坚持清洁发展,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006

(六)必须坚持安全发展,努力保障煤矿安全生产·····················································006

(七)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006

五、现今技术情况·················································································································006

六、结束语····························································································································007

参考文献································································································································007

 

 

 

|

2

引言

在世界范围内,中国是煤炭资源储量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煤炭探明总储量在9000亿吨以上,居世界第三;已知含煤面积55万多平方千米,而且煤种齐全。

中国利用煤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煤炭最早的国家之一。

17世纪中叶,明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一书,系统的记载了我国古代煤炭的开采技术,包括地质、开拓、采煤、支护、通风、提升以及瓦斯排放等技术,说明我国当时的采煤业已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了。

之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煤炭开采技术始终停留在手工作业生产的水平上,基本在煤矿开采工艺方面没有太大的进步,造成了了当时作业工人劳动强度大,且产率比较低,工作环境危险等问题。

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煤炭工业的发展,建设大批新矿井,原煤产量飞速增长,在1996年原煤产量已达亿吨,居世界首位。

在原煤产量中,国有重点煤炭和地方煤矿产量分别约占40%和60%。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工业发展取得了更为显着的效果,采煤、掘进、运输等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和生产集中化程度迅速提高,平均单产工效增长较快,创造了许多新的记录。

这和建国以来的煤矿机械化开采技术的进步是离不开的。

在矿井的生产过程中,采煤工艺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整个矿井的生产能力。

因此,要尽量选用先进的采煤工艺,从而到矿井的高产高效的目的。

随着我国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煤矿机电自动化在矿上的应用日益增多。

因为煤矿是高危行业,提高机电设备自身的安全可靠程度和自动化程度,最大减少用人,是实现矿井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因此煤矿机电的自动化有力推动了企业安全高效、又好又快发展。

一、建国之初的机械化进程

新中国建国时,各地人民政府从旧中国共接收了约40个煤矿企业,200处矿井和少数几个露天矿。

它们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华东的山东、安徽两省,除少数几处外,规模都很小,设备简陋,技术落后。

例如,山西大同煤矿9对矿井全部被水淹没,机器设备被全部破坏,井下无一个完好工作面,地面无一完整厂房,无一正常运转的机器,无一可通车的巷道,生产完全停顿;辽宁抚顺煤矿的西露天矿和龙凤矿井已被水淹,基本停产;河南焦作煤矿18个坑口中11个完全破坏,7个仅剩井架,已完全停产;山东淄博、枣庄,山西阳泉等较大的煤矿也是一片废墟。

由于当时新中国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主要任务是恢复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煤矿生产,并进行必要的改造。

在1953年,我国开始了发展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了保证钢铁基地炼焦用煤,解决华东地区缺煤和逐步改善煤矿布局等的需要,“一五”期间,重点扩建了15个老矿区,同时开始了10个新矿区的建设。

煤炭产量从1949年的3243万吨上升到1957年的13073万吨,提高4倍以上。

与此同时,为了适应煤矿生产建设的需要,逐步组建了地质勘探、煤矿设计、建井施工等配套的专业队伍。

1955年7月又正式成立了煤田地质勘探、设计管理和基本建设三个总局,进一步加强了领导,强化了技术和队伍的培训工作,为以后煤炭工业的协调发展与机械化开采的应用与普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在国家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由于“大跃进”的失误,给煤炭工业造成了严重后果。

采掘关系失调,巷道和设备失修,煤炭产量大起大落,基本建设浪费很大,不合格的煤田地质报告占60%。

由于不合格的矿山机械设备与人员实施结构的不完整,不配套,导致产量增长缓慢,不能及时的供应新中国建设的需要。

后来,经过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生产建设才重新走上正常的轨道。

煤矿机械化设备的设计与制造,相关人员配套教育与培养才重新回到正轨。

1

二、“文化大革命”中的煤矿机械化开采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煤炭工业也经历了一场浩劫。

72个矿务局相继下放给地方,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之中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被废止,才开始的煤矿机械化开采之路由此转向。

在国家统配煤矿受干扰,煤炭不能满足地方工业和人民生活需要的时候,地方小煤矿自发地有了较大的发展。

1971年,全国地、县、队小煤矿的产量比1965年增长了倍。

为了使地方小煤矿得以巩固和发展,当时提出了“全党动手,各级办矿,多搞中小,以小为主,由小到大,由土到洋,成群配套,形成矿区,选择重点,建设基地”的40字方针。

这些方针,既促进了小煤矿的发展,也为以后乡镇集体煤矿的大发展打下了基础。

但是也由于地方小煤矿的自身经济能力、技术能力所限,导致了煤矿开采还是以人为主,机械化率并不高。

在1970年至1972年间,有两批共100多名在宁夏永宁下乡插队的杭州知青被招工到原石炭井一矿、三矿、四矿、乌兰矿、大峰矿及卫东矿(后更名为白芨沟矿)。

当时由于是手工作业采煤,至今许多知青的手臂上还留着当时工伤的烙印。

还有当年一部分知青扎根矿区,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宁夏的煤炭事业。

1978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和通过了两个文件。

标志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重大历史转折:

《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纪要》和《国务院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

指出:

逐步缩小上山下乡范围。

矿山、林区、小集镇和一般县城的非农业户口的中学毕业生,不再列入上山下乡范围。

有安置条件的城市,也可以不动员下乡。

于是在文革中在矿山辛勤劳动的知青们便可以回到家乡。

知青张安明由矿上培养、成长为机电总工程师,在矿上工作37年,退休返杭后听到矿上由德国进口的洗煤机发生故障无人能修时,在杭州呆了3个月后毅然返聘到矿上,继续发挥作用。

~

文化大革命给煤炭工业造成的破坏和损失是严重的。

10年间,虽然原煤产量增长了%,建成了720处新矿井。

然而,却留下了不少长时间难于消除的后患。

不少矿井为要产量,不择手段,重采轻掘,吃厚丢薄,忽视安全工作,留下种种恶果;打乱了地质勘探生产秩序,质量、效率急剧下降,而且“南征北战”延误了建设时间;矿井建设违反程序,忽视技术要求,降低工程质量,简易投产,留下许多后遗症。

三、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机械化进程的加快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煤炭工业也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首先是恢复和建立了良好的煤炭生产秩序,使采掘关系走向正常,同时大力发展采掘机械,努力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实现了稳产调整,到1982年全国原煤产量达到亿t,较好地满足了发展国民经济对煤炭的需求。

随着全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煤炭行业经过多方面探索,提出了一条发展煤炭工业的新路子。

其主要内容包括四项基本要求、实现五个转变和12条具体方针。

(一)四项基本要求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全党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并且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

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全面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反对一切“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选拔使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政绩突出、群众信任的干部,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从组织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落实。

  2、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

.

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全党必须依据这条思想路线,积极探索,大胆

2

试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

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党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

  4、坚持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

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必须实行正确的集中,保证全党行动的一致,保证党的决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

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

党在自己的政治生活中正确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原则问题上进行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四项基本要求”既是党的要求也是指导中国煤炭工业迈出新步伐的指导方针与实践基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工作重点转移后,煤炭工业按照“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大中小一起上”精神,大力发展煤炭生产,缓解了煤炭供求紧张局面。

针对十年动乱造成的矿区与矿井接替脱节、后劲不足、安全欠账多、煤炭供应短缺等问题,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集中实施行业调整,引进100套大型综采机械化装备,开工建设中外合资安太堡露天煤矿,全面开展企业整顿,恢复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

(二)五个转变

1、要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实现煤炭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煤炭行业的整体实力,必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安全和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煤炭工业发展路子。

要出高质量、高效益的煤,不能再走粗放型经济增长的路子。

建煤矿就要瞄准现代化矿井,搞大基地、大集团,不能再搞小煤矿。

;

2、要由分散型管理向高效集约化转变。

要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

煤炭企业目前这种分散布局,既不利于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也不利于长远发展。

应当通过改组、联合、兼并、参股控股等等多种途径,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组建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乃至跨国经营的现代企业集团公司;通过深入整治,继续关闭整顿那些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引导基础条件较好的小煤矿走正规生产、规模经营的发展道路。

3、要由初级产品向深度加工、综合利用转变。

直接销售原煤是煤炭生产利润率最低的一种生产方式。

大部分的效益和利润都集中体现在煤炭的下游产品中。

要实现煤炭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就要大力推进煤炭新产品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发展替代产业,推进产业升级。

要大力发展煤电、煤电铝、煤化工、煤建材、煤焦化和煤气化等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

要重点发展以煤办电,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建设大型坑口电厂,变运煤为输电,实现煤炭的就地转化。

要大力开发煤炭气化、液化、和焦化产品积极建设煤炭大型化工基地。

抓好煤层气、天然焦等煤伴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全方位地提升煤炭产业的质量和效益。

4、要由直接生产销售原煤向洁净煤技术转变。

长期以来,煤炭一直以黑、脏、污

染环境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

随着煤炭洁净技术的发展,煤炭成为可以洁净生产和使用的能源。

通过煤电转化,煤层气抽放利用,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加工、水煤浆、煤

3

炭液化、型煤等洁净煤技术,以及对燃煤锅炉进行技术改造,可以有效控制煤炭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煤炭的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5、要由资源粗放开发型管理向严格保护型管理转变。

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要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服务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需求出发,把煤炭作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强化监管,做到合理开发利用。

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煤种,要强化国家的宏观管理,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要改革目前的矿产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计征办法,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为各类煤炭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要加强对薄煤层的开采,采用适用的先进采煤技术和设备,最大限度地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

(三)机械化建设进程的加快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煤炭工业迅速发展,为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是煤炭供给能力不断增强,满足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炭安全供应能力明显提高,彻底结束了煤炭长期供不应求,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历史。

1996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达到亿吨,比1978年增长%。

“九五”后期,适应国民经济需求变化和结构调整,实施总量调控,压缩过剩产能,保持了供求基本平衡。

“十五”期间,煤炭产量由缓慢增长到快速超常增长继而转向平稳增长,年均增长%。

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由“五五”时期的亿元增加到“十五”时期的亿元,为我国胜利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一步、第二步目标提供了基础能源保障。

煤炭生产方式逐步转变,行业生产力水平显着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工业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关闭淘汰落后生产力。

1997年开始整顿关闭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煤矿,到2003年全国煤矿数量由最高时的8万多处降到2万处左右。

大中型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由改革开放初期30%提高到86%;全员效率由每工不足1吨提高到吨。

建成了一批以神华、中煤、大同、兖矿、淮南等为代表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现代化煤矿,2007年超过千万吨的大型现代化矿井15座。

一些重大的煤炭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大进展。

以合理集中生产为目标,适用各种地质条件下的高产高效开采技术基本成熟。

适应我国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煤矿建井技术有了重大突破。

装备制造业有了较大发展,适合各类煤层的高效开采成套技术装备,综采、综掘装备加工制造能力明显提高。

煤矿灾害防治技术、监测监控技术和信息工程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机械化开采、信息化管理技术被广泛推广应用,部分矿井及洗煤厂的主要生产、安全控制系统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

洁净煤生产技术趋于成熟,煤炭气化、煤化工等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煤制油的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破,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完成了工业试验,直接液化技术开始向规模生产转化。

煤炭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职工培训、技能鉴定事业不断发展,对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

:

机械化开采铺开之后,煤矿安全形势趋于好转,瓦斯治理和关闭整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面对我国煤矿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多,开采难度大,事故多发问题,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煤炭行业从发展采煤机械化,改革采煤工艺和技术,广泛开展了安全创水平活动入手,积极推进现代化矿井建设,煤矿安全生产条件逐步改善,百万吨死亡率逐年下降。

进入新世纪,煤炭行业全面开展瓦斯治理和小煤矿关闭整顿两个攻坚战,落实安全责任,加大安全投入,推进技术创新,大力推行瓦斯防治“十

二字方针”,推进瓦斯抽采综合利用,努力确保安全生产。

大中型煤矿广泛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装备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安全基础工作不断加强,防灾、抗灾能力提高。

小型煤矿通过整顿关闭,落后生产能力逐步淘汰。

全国煤矿重特大事故逐步减少,百

4

万吨死亡率大幅下降。

2007年,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1978年的人下降到人。

其中,原国有重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1978年的人下降到人,降低了18倍以上

四、世纪之交至今的煤矿机械化开采建设

煤炭工业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生动实践,深化了我们对煤炭主体能源战略地位的认识,丰富了我们对资源性行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继续推进煤炭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推动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要坚持和不断推进煤炭工业改革开放,就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

要从国情出发,制定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符合资源型行业发展规律的战略和一整套政策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检验、丰富和完善,以推动煤炭工业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煤炭工业的每一项改革开放举措,每一次进步和发展,无一不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的成果。

无论是承包经营、转换机制、走向市场、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组建大集团、企业上市,还是结构调整,关井压产、关闭破产、推进煤矿机械化、安全高效矿井建设、质量标准化等,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的。

没有思想的解放,观念的转变,任何事情都难以顺利进行。

在未来煤炭工业的改革开放实践中,仍要继续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不断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创新发展。

(二)必须坚持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不断推进煤炭生产规模化和现代化

要从根本上改变煤矿面貌,提升煤炭工业的整体素质,必须把建设创新型煤炭工业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走新型煤炭工业化道路。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实现煤炭基础研究、应用开发研究、高技术研究的重大突破。

积极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加强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和小煤矿技术改造,构建煤基多元化产业体系,振兴煤矿装备制造业,优先发展煤炭教育,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煤炭工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

强煤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煤矿质量标准化、生产机械化、系统自动化,切实改善作业环境。

<

(三)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加强宏观调控,努力实现煤炭供求的基本平衡

我国生产力发展、煤炭生产消费分布不平衡,增加煤炭供应难度。

实现煤炭安全有效供给,在发展思路上,必须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出发,统筹煤炭工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统筹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统筹矿山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在调控措施上,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体系作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施有效的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防止和避免大起大落。

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

在具体方法上,在保持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前提下,推进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建设,加快国有重点煤矿股份制改革和国有中小煤矿多种形式的改制步伐。

加快煤炭市场化改革,建立和完善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煤炭资源、煤矿安全、环境保护成本的煤炭产需双方自主衔接、自主订货制度和煤炭价格形成机制。

积极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离办社会职能,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不断健全煤炭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完善煤炭社会保障体系。

5

(四)必须坚持节约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节约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把节约资源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结构的突破口和抓手,不断提高能源效率。

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注重生产过程中的节约,努力提高资源回收率。

用节约资源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变革,逐步形成文明、节约的行为模式,努力降低资源消耗。

坚持以煤为本,综合经营,搞好煤炭深加工和精加工,延长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