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三单元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D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095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三单元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D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三单元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D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三单元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D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三单元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D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三单元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D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三单元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D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三单元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D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三单元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D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三单元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D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三单元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D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三单元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D卷.docx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三单元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D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三单元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D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三单元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D卷.docx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D卷

2019年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基础巩固(共4题;共10分)

1.(2分)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3℃时,65g的A物质饱和溶液一定含溶质质量为25g    

B.t1℃时,三种物质的溶液升温到t3℃,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C.t2℃时,等质量的A、B溶液降温,析出固体质量是A>B    

D.t3℃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是A>B>C    

2.(2分)分别将浓盐酸、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下列变化正确的是()

A.溶液的质量均减小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减小    

C.溶质的质量均减小       

D.溶剂的质量均增大    

3.(2分)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的“相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    

B.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C.在化合物里,元素正价总数和负价总数的绝对值相等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相等    

4.(4分)2019年苏州市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考查的内容是“氧气的实验室制备及其检验”。

(1)写出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需要用到图I所示仪器中的①⑤⑥和________(填序号)。

(3)欲调整试管倾斜角度,应调节图II中A,B,C哪个旋钮:

________。

(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下图所示正确的是________。

(5)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记录了实验过程如下:

①选择适当仪器,组装实验装置;

②在试管中加入高锰酸钾并旋紧胶塞,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向集气瓶中加水,并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集气瓶底部出现气泡;

④确定木块和酒精灯的高度,再将气体发生装置固定在铁架台的合适位置上;

⑤点燃酒精灯加热,待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立即用集气瓶进行收集;

⑥气体收集完毕,先将集气瓶从水中取出,再盖上毛玻璃片正放于桌面上;

⑦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⑧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没有复燃;

⑨实验结束后,先将大试管内取下放在石棉网上,冷却后再进行清洗。

请回答下列问题:

I.上述实验步骤中,存在错误的是________;(填序号)

II.步骤⑧中带火星木条没有复燃的原因可能是实验步骤________中出现的错误操作;(填序号)

III.步骤⑤中,实验过程发现集气瓶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

________;

(6)实验室还可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现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过氧化氢溶液,需要向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市售双氧水中加入________mL水。

二、强化提升(共4题;共20分)

5.(2分)(2017•广东)如图为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温度为10℃时,物质溶解度关系为①>③>②>④

B.若NH4H2PO4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可在较高温度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

C.在10℃时把NH4H2PO4和Ce2(SO4)3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0℃,有晶体析出的是Ce2(SO4)3

D.22℃时(NH4)2HPO4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70%

6.(2分)下列物质的转变,能一步实现的是()

A.KNO3→HNO3       

B.Cu→Cu(NO3)2    

C.CaCO3→Ca(OH)2      

D.CO→Na2CO3    

7.(6分)t2℃时,将甲、乙各80g分别放在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t2℃,现象如图一,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二。

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填“a”或“b”)。

(2)M点的含义________。

(3)向烧杯①的溶液中继续加入15g甲物质,充分搅拌,发现固体先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________。

(4)将t2℃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甲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b.两溶液质量甲<乙

c.两溶液中溶剂质量甲=乙    

d.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8.(10分)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中和73g的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计算:

(1)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5%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需要水________g。

(2)当a为80g时,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三、真题演练(共5题;共13分)

9.(2分)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速度

B.蒸发时,待蒸发皿中晶体全部析出后停止加热

C.配制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D.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

10.(2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时,会导致结果偏大的是()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向烧杯中转移氯化钠时有撒落    

C.转移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溅出    

D.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    

11.(2分)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不考虑水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40%

C.t2℃时,将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析出晶体甲的质量大

D.t1℃时,将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2.(2分)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

右图实验中得到氢气的试管是________(填“1”或“2”);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________ 。

(2)农业生产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20%的NaCl溶液来选种。

现将600g25%的NaCl溶液稀释为15%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g。

(3)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NH4Cl

29.4

37.2

45.8

55.2

65.6

77.3

①4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40gNaCl和NH4Cl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的水,充分溶解后,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溶液。

②采用一种操作方法,将上述烧杯中的剩余固体全部溶解,变为不饱和溶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溶质的质量不变              

B.溶液质量一定增大

C.可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13.(5分)认识溶液的变化。

(1)根据如图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①M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

②50℃时,将40g甲物质投入到50g水中,形成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

③20℃时,处于a点状态甲溶液,升温至50℃,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④分别将5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100g降温到20℃时,甲、乙、丙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________。

(2)图一是利用pH传感器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图二是该反应的pH变化曲线。

根据下图回答:

①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向烧杯中缓慢滴入稀盐酸,能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

③60s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

④依据以上实验,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实验中NaCl的质量分数一直在变大

B.实验中NaOH的质量在不断地变小直至为0

C.一段时间后,溶液pH一定会变为0

D.选用pH试纸也可以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

参考答案

一、基础巩固(共4题;共10分)

1-1、

2-1、

3-1、

4-1、

4-2、

4-3、

4-4、

4-5、

4-6、

二、强化提升(共4题;共20分)

5-1、

6-1、

7-1、

7-2、

7-3、

7-4、

8-1、

8-2、

三、真题演练(共5题;共13分)

9-1、

10-1、

11-1、

12-1、

12-2、

12-3、

13-1、

1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