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培训课件.ppt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6096537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PPTX 页数:37 大小:4.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培训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培训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培训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培训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培训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培训课件.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培训课件.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培训课件.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培训课件.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培训课件.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培训课件.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培训课件.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培训课件.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培训课件.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培训课件.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培训课件.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培训课件.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培训课件.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培训课件.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培训课件.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培训课件.pptx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培训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培训课件.ppt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培训课件.pptx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三明市第一医院感染科田建华,主要内容,术语和定义医院隔离的管理要求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术语和定义,1.感染源:

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

2.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

3.易感人群:

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术语和定义,4.标准预防: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

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标准预防基本措施,1.洗手:

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2.戴手套:

正确、适时戴、脱手套3.防喷溅污染:

正确使用口罩、防护镜和面罩、适时正确穿、脱隔离衣或防护服、鞋套4.清洁与消毒:

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做好清洁与消毒,普通病房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床栏、床头桌、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应定期清洁,保持干燥;遇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5.进行侵入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保证光线充足,防止锐器意外刺伤或划伤6.正确处理锐器:

使用针头勿套上针帽,针头和锐器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使用后的针头立即放入锐器盒统一处理,垃圾一定要分类放置(推治疗车),术语和定义,5.空气传播: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6飞沫传播: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m),在空气中短距离(l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7.接触传播:

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

8.感染链:

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术语和定义防护用品,9.个人防护用品(PPE):

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

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纱布口罩:

保护呼吸道免受有害粉尘、气溶胶、微生物及灰尘伤害的防护用品。

外科口罩:

能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的,医护人员在有创操作过程中佩带的口罩。

医用防护口罩:

能阻止经空气传播的直径5m感染因子或近距离(1m)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而发生感染的口罩。

医用防护口罩的使用包括密合性测试、培训、型号的选择、医学处理和维护。

护目镜:

防止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具有感染性物质溅入人体眼部的用品。

防护面罩(防护面屏):

防止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具有感染性物质溅入人体面部的用品。

术语和定义防护用品,手套:

防止病原体通过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疾病和污染环境的用品。

隔离衣:

用于保护医务人员免受到血液、体液和其他感染性物质污染,或用于保护患者避免感染的防护用品。

根据与患者接触的方式包括接触感染性物质的情况和隔离衣阻隔血液和体液的可能性选择是否穿隔离衣或选择其型号。

防护服:

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所穿的一次性防护用品。

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抗静电、过滤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袖口、脚踝口应为弹性收口。

术语和定义,10隔离:

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

11清洁区:

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不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及传染病患者不应进入的区域。

包括医务人员的值班室、卫生间、男女更衣室、浴室以及储物间、配餐间等。

术语和定义,12.潜在污染区:

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位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有可能被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的区域,包括医务人员的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患者用后的物品、医疗器械等的处理室、内走廊等。

13.污染区:

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传染病患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接受诊疗的区域,包括被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品暂存和处理的场所。

包括病室、处置室、污物间以及患者入院、出院处理室等。

术语和定义,14两通道:

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的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

医务人员通道、出入口设在清洁区一端,患者通道、出人口设在污染区一端。

15缓冲间:

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清洁区与潜在污染区之间、潜在污染区与污染区之间设立的两侧均有门的小室,为医务人员的准备间。

术语和定义,16负压病区(房):

通过特殊通风装置,使病区(病房的空气按照由清洁区向污染区流动,使病区(病房)内的压力低于室外压力。

负压病区房)排出的空气需经处理,确保对环境无害。

术语和定义,17床单位消毒:

对患者住院期间、出院、转院、死亡后所用的床及床周围物体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毒。

18终末消毒:

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对疫源地进行的一次彻底的消毒。

如传染病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病室进行的最后一次消毒。

二、隔离的管理要求,1.在新建、改建与扩建时,建筑布局应符合医院卫生学要求,并应具备隔离预防的功能,区域划分应明确、标识清楚。

2.应根据国家的有关法规,结合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隔离预防制度并实施。

3.隔离的实施原则应遵循“标准预防”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

4.应加强传染病患者的管理,包括隔离患者,严格执行探视制度。

5.应采取有效措施,管理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6.应加强医务人员隔离与防护知识的培训,正确掌握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方式和防护技术,熟练掌握操作规程。

为其提供合适、必要的防护用品。

7.手卫生应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8.隔离区域的消毒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三、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建筑分区),医院建筑区域划分:

根据患者获得感染危险性程度,分为四区低危险区:

行政管理区、教学区、图书馆、生活服务区等。

中等危险区:

普通门诊与病房等。

高危险区:

感染疾病科(门诊,病房)等。

极高危险区:

手术室、ICU、器官移植病房等。

建筑分区与隔离要求,隔离要求应明确服务流程,保证洁、污分开,防止因人员流程、物品流程交叉导致污染。

根据建筑分区的要求,同一等级分区的科室宜相对集中,高危险区的科室宜相对独立,宜与普通病区和生活区分开。

通风系统应区域化,防止区域间空气交叉污染。

应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配备合适的手卫生设施。

呼吸道传染病区和负压病室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感染性疾病病区普通病房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门诊各急诊科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四、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常见防护用品的使用,常见防护用品的使用,常见防护用品的使用,常见防护用品的使用,五、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原则,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病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2.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3.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4.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

5.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6.建筑布局符合相应的规定。

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隔离

(1),患者的隔离将患者安置于有效通风的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内,必要时置于负压病房隔离。

严格限制探视者;如需探视,探视者应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并遵守手卫生规定。

限制患者活动范围,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时,戴外科口罩。

应减少转运。

当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

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隔离

(2),医务人员防护1.应经过专门的培训,掌握正确的防护技术,方可进入隔离病区工作。

2.医务人员测体温两次/日,体温超过37.5及时就诊3.按消毒技术规范做好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

4.应严格按防护规定着装。

不同区域应穿不同服装,且服装颜色应有区别或有明显标志,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隔离(3),穿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见下图)。

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一更):

洗手戴帽子戴N95口罩穿工作衣裤戴第一层手套换工作鞋袜进入潜在污染区。

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二更):

穿防护服戴防护镜或面屏穿鞋套戴第二层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半污染区前:

摘手套、消毒双手或换手套脱鞋套换手套摘防护镜或面屏脱防护服脱换的手套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

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N95口罩摘帽子换水鞋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防护用品穿脱程序,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隔离(4),5.穿脱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N95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6h-8h,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防护服可连续应用.接触疑似患者,防护服应每个患者之间进行更换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

6.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区域划分的流程,按程序做好个人防护,方可进入病区,下班前应沐浴、更衣后,方可离开隔离区。

能做好防护,保证工作安全,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