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企业业财联动预算形成机制研究.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60977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网企业业财联动预算形成机制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电网企业业财联动预算形成机制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电网企业业财联动预算形成机制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电网企业业财联动预算形成机制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电网企业业财联动预算形成机制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电网企业业财联动预算形成机制研究.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电网企业业财联动预算形成机制研究.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电网企业业财联动预算形成机制研究.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电网企业业财联动预算形成机制研究.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电网企业业财联动预算形成机制研究.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网企业业财联动预算形成机制研究.doc

《电网企业业财联动预算形成机制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网企业业财联动预算形成机制研究.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网企业业财联动预算形成机制研究.doc

电网企业业财联动预算形成机制研究

【摘要】文章以供电成本为研究对象,以成本动因理论和标准成本法为理论基础,在分析电网企业预算编制难题的基础上,采取规范研究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电网企业业财联动预算形成机制,重点探讨了业财联动的内涵、供电企业成本开支范围的确定、供电成本预算标准的建立、预算模型的构建,展示了机制构建的具体成果。

在案例分析基础上对机制的实施效果和推广价值进行分析,并对该机制的构建提出建议。

【关键词】成本动因;业财联动;业务标准;成本标准;预算机制

一、选题背景与理论基础

(一)选题背景

1.供电企业预算编制的主要难题

面对快速发展的电力市场,电网企业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控制工具,尽快完成在高速发展过程中的管理转变。

近年来,电网企业日益重视预算管理,但是要确保整个大型电网公司系统预算编制科学合理,面临诸多难题。

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三个:

第一,预算管理界面、编制流程不合理,业务计划与财务预算衔接不足,导致在预算编制和分解过程中,财务并没有发挥真正的统筹作用。

第二,成本费用项目标准缺失,成本标准化管理有待加强。

第三,各单位编制预算时所采用的基础数据、应用的编制流程以及预算编制水平等存在较大差异,亟须规范。

2.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与供电成本预算的重要性

电力商品的无形性、非存储性,使得传统的以产品为对象的制造成本法(料、工、费),难以将供电企业各种生产业务产生的耗费追溯到电量上,更不用说预测或预算。

因此,传统的以销定产的全面预算编制方法,不太适合供电企业。

成本预算的准确度是预算管理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现阶段,电力市场价格由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售电单价基本稳定,供电企业欲达到期望收益,必须在成本上进行挖潜,以成本费用控制为起点的成本预算管理模式成为供电企业成本管理的主导模式。

因此,通过改进供电成本(输配电成本)预算编制的形成机制,可以提升供电成本预算的管理水平。

(二)理论基础

1.成本动因与标准成本

成本动因也称成本驱动因素,指引起相关成本对象总成本发生变动的因素。

标准成本一词准确地讲有两种含义:

一种是指“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又被称为“成本标准”,可以说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即为单位产品的预算成本,即: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成本标准)=单位产品标准消耗量×标准单价;另一种含义是指“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即:

标准成本=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2.业财联动的内涵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理论对业财联动做过全面完整的定义。

从信息流动的角度来看,业务信息主要是与事项进展情况、物资流动、状态变化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通常以物理、化学或空间上的变化状态来描述。

而此类信息的变化伴随产生的价值变化或转移,以货币计价来表示就是财务信息。

可以说,财务信息是以货币或价值来表示的业务信息。

从作业成本法的角度来看,业财联动更像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集成化的结果。

二、供电成本业财联动预算模型构建原理与框架

(一)模型设计原理

成本动因和标准成本的内涵,为编制供电成本预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制定成本业务活动对人力、财力、物力的利用和消耗应当遵守的成本标准,运用于供电成本预算编制。

一方面,借鉴成本动因论,可以对预算项目进行驱动因素分析,建立业务标准(消耗量、业务量);另一方面,除特殊事项外,供电成本业务范围基本上比较稳定,可以用历史成本数据和业务标准测算制定单位标准成本(成本标准)。

以预测的业务量和既定的成本标准,对预算项目进行预测并形成预算。

预算编制模型的设计主要包含两个标准化体系,即“预算编制标准化体系”和“标准成本体系”。

设计原理见图1。

(二)模型总体框架和数据流程

区分标准化和非标准化管理的预算项目,为体现全过程管理和标准体系的支撑作用,模型总体框架和数据流程做如下设计(见图2)。

模型的具体设计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维护基础数据,细化预算编制项目,设计表单样式,设置表内逻辑关系;其次,建立模板表单之间的取数、勾稽关系。

三、业财联动预算形成机制的具体设计及成果

(一)模型核心要素确定方法及成果展示

1.成本开支范围确定方法及研究成果

通过基层单位提供的日常业务清单、会计核算科目、电子凭证摘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分析和细分,从而确定成本开支内容。

按照电网企业的成本预算项目体系,可将预算管理成本划分为64项一级项目,结合部门职责,分解落实到后勤、薪酬、财务、营销、基建、生产技术、信息、物流管理等8个归口管理部门;明细项目共计116项,并按照专业管理需要,分解落实到相关业务部门提供专业化管理支持。

2.成本动因的量化结果——业务标准

成本动因的选定应由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成本会计人员组成的专门小组讨论后确定,兼顾成本效益原则、重要性和充分性相结合。

成本动因数量取决于与成本费用的相关程度。

根据目前研究的成果,在116项明细项目中,有74项约64%的项目可以进行标准化管理,挖掘寻找相应的成本驱动因素。

最终,确定了100多项成本动因。

以体检费为例,其明细预算项目可分为常规体检、特殊工种体检、妇检和新员工体检。

它们的成本动因虽然都是人数,但又有差别。

如妇检费的驱动因素是女职工体检人数,而常规体检费的成本动因包括在职员工、内退员工和劳务派遣人员体检人数。

确定成本动因后,对其量化形成的业务标准,由计量单位和业务标准值构成。

业务标准的具体制定情况可分为三类:

(1)统一核定某类业务标准上限,如某单位可制作工作制服的人数等。

(2)难以统一业务标准的成本项目,如信息系统维护费中维护用工的人数、天数,通过收集整理上一年实际数据作为“业务标准基准”,今后预算审查中在此基准业务量上增减,与相关的标准单价来核定预算总额。

(3)与历史数据无关,只能按照当年生产经营计划来确定业务标准的项目,如生产职工培训及提前进场费的业务标准,只能依据当年计划投产的工程概算。

3.成本标准的确定结果——单位标准

业务标准值与成本标准(单位标准成本)一起构成预算的基础数据。

成本标准由计量单位和单位标准值构成,分为不可控和可控两类。

不可控成本项目的成本标准取值来源于相关政策法规,如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等税率标准。

可控成本单位标准成本主要来源于数据测算及行业规定,例如营销费中的电费通知单的印制封装费,根据所在地的行业规定,其成本标准为每份0.12元,并可按市场价浮动。

通过大量的数据测算,本着分类管理的原则,考虑各单位差异,可以分别制定各单位、各明细成本项目的单位标准值。

4.业务数据采集结果——业财联动表单

由于不同成本费用可能需使用同性质的驱动因素,应设计业财联动表单,搜集业务标准值(含历史值及未来新增值),形成预算的基础数据。

根据驱动因素的种类和归口管理部门业务特点进行分工,以人事部门负责的职工人数统计表为例,可按职工类别分部门填列上一年年底人数和本年预计增加人数。

(二)典型模型综合展示

预算项目与预算标准一般遵循以下基本关系配置:

预算金额=业务标准×单位标准×预算系数。

但是由于驱动因素的类型不同,导致由不同原因驱动的成本项目预算模型各有特点。

1.人数驱动类成本项目预算模型

办公费中的文具纸张费、印刷品、福利费中的离退休人员经费以及低值易耗品等,属于与人数密切相关的预算项目。

模型中设定了人均标准即成本标准,其驱动因素即人数,以及综合考虑物价指数确定的预算系数。

2.经营规模驱动类成本项目预算模型

经营规模驱动类成本项目预算模型包括材料费、广告费等。

如其他材料费,以上年变电站容量和线路总长度数据为基础,考虑企业类型因素为系数确定预算;广告费则按企业所在的地区与供电户数确定预算。

3.业务量驱动类成本项目预算模型

业务量驱动类成本项目预算模型包括计量装置轮换材料费、营销业务单据印购及投递费、通信通道租赁费、信息系统维护费等。

模型中设定了相应项目的公允价格,一般参照市场价或同行业平均价格,根据业务部门的实际业务量需求,确定预算。

(三)经营性年度预算形成机制展示(见图3)

四、机制的实施效果及推广价值

(一)供电成本业财联动预算模型数据检验

笔者根据各项成本费用制定的标准及相关业务数据,通过业财联动预算模型,得出2011年各单位预算额度。

对74项标准化明细费用项目进行测算后,其中约90%的项目(66个)偏差率在5%内,约6%的项目(5个)偏差率在10%以内,约4%的项目(3个)偏差率在15%以内。

根据以上测算结果,96%的项目偏差率在10%以内。

可以认为,该模型基本满足预算编制和分解需求,是科学、合理的。

(二)供电成本业财联动预算模型实施效果

与传统的预算编制比较,业财联动预算形成机制的建立有效解决了财务及各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忙、乱”的现象,加强了单位的预算管控能力,提高了预算管理的科学合理性与工作效率。

结合本单位应用效果,运用该机制进行2011年预算调整工作时,编制时间缩短了近50%,并大大减少了编制、汇总过程中出现差错的几率,基本实现了效率、效果的同步提升。

(三)业财联动预算机制的推广价值及其构建措施

推广该预算机制,有助于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同时引领业务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全面预算管理按照“目标统一、权责清晰、流程贯通”的要求,实现业务计划与财务预算协同;有助于构建成本标准、预算编制方法标准、预算编制流程标准等一系列预算管理标准体系。

该机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构建:

1.理顺预算管理界面,优化预算管理流程

由财务部门负责组织各部门制订供电成本预算落地标准,开展供电成本预算编制、分解、控制、分析和考核等工作。

各归口部门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制订成本预算落地标准,配合开展预算编制、分解和分析等工作,负责组织业务预算的执行落实。

2.制订成本预算准入范围和成本预算标准,规范资金开支渠道

“预算准入”机制是预算编制的前提,由财务部统筹,组织各部门贴近实际生产工作需要,建立详尽完全的成本开支范围,梳理、规范交叉重复或定义不明的情况,以指导非财务人员申报预算。

为制定供电成本预算标准,可以由财务部门组织各归口部门收集标准模板基础数据,建立各条业务线的业务准入标准和优选模型、规范预算准入审批流程。

3.建立责任网络、完善预算制度

预算管理组织架构一般包括预算管理委员、预算管理工作组和预算编制执行单位共三级,构成预算管理责任网络。

预算责任网络应贯彻落实部门预算归口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原则,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企业各层级,实现业务计划与财务预算的充分融合。

此外,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体系作保障。

可由财务部门制定预算制度实施细则,形成完整的规章制度体系。

通过系统研究发现,电网企业实行业财联动预算形成机制是必要和可行的。

但是就电网企业目前的财务管理情况来看,尚需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优化流程、提升财务信息化水平等措施的深入推广才能实现。

研究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没有探讨业务的筛选问题。

在产品或服务形成过程中,从“质”方面讲,需要分析哪些业务属于增值的;从“量”方面讲,需要分析完成多少业务量才能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参考文献】

[1]苏庆社.陕西省电力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改进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硕士论文,2005.

[2](美)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第l版)[m].吴军,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7:

133-147.

[3]汪安民.供电企业成本预算管理[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3):

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