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自主创新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102779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持自主创新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坚持自主创新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坚持自主创新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坚持自主创新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坚持自主创新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坚持自主创新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坚持自主创新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docx

《坚持自主创新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坚持自主创新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坚持自主创新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docx

坚持自主创新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坚持自主创新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火炬计划实施和国家高新区成立20周年。

国家高新区在火炬的指引下,经过20年的艰苦跋涉和不懈奋斗,正在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2005年,国家科技部根据温家宝总理的指示精神,作出了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战略部署,并决定在中关村、张江、深圳、成都、西安、武汉6个园区进行试点。

三年多来,各试点园区在火炬中心的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创建工作,勇于承担国家使命,自觉融入所在城市发展战略,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和指标体系,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创建活动。

先后发表了西安宣言,举行了“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发展论坛”、深圳“世界一流园区国际论坛”、中关村“国际科技园区论坛”、“成都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工作交流座谈会’等活动。

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试点工作得到了试点园区所在城市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相继出台政策,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提供财税、土地、信息、人才等支持;有的实施聚焦行动,打造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有的支持经济、科技、人文耦合发展的新城建设等等,保证了试点工作扎实有效有序推进。

深圳高新区被确定为试点园区以来,以高端、集群、载体为抓手,营造产业、人文、自然“三态合一”的创新创业环境,试点工作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创建工作的主要成效

(一)实现了高产出高效益,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深圳高新区在土地、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坚持自主创新,走内生式发展道路,实现了集约化发展。

2007年,在占深圳市0.58%的土地上创造了占全市13.83%的工业总产值,14.13%的工业增加值,平均每平方公里创造税收7.82亿元,净利润8.36亿元。

今年以来,在国际经济形势急剧恶化,全球经济危机向实体经济转移,外向型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下,深圳高新区内生式发展模式的优势进一步显现,各项经济指标均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7%,高于深圳市平均增长水平十个百分点;税收同比增长25.6%。

一批本土创新型骨干企业在稳定经济增长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1-9月,腾讯公司总收入同比增长67%,利润同比增长119%;大族激光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7%,出口创汇同比增长54%;迈瑞公司总产值同比增长39%,出口创汇增长48%,税收增长83%;中兴通讯总产值同比增长23%。

(二)主导产业优势突出、新兴产业特色鲜明。

电子信息产业是深圳高新区的主导产业,辐射带动了深圳市乃至整个珠三角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形成了较为发达的产业体系和完整的产业链。

一是形成从配件、部件到整机的移动通讯、程控交换、网络设备的通讯产业群;二是计算机产业群;三是形成由光纤、光缆、光器件组成的光通信产业群;四是形成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软件的软件产业群。

深圳高新区还不断孕育出新的产业亮点,逐步形成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

(三)培育了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创新型本土企业。

深圳高新区通过持续创新,营造最佳营商环境,打造企业家和广大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的首善之地,成为培育高成长企业的摇篮。

华为、中兴、迈瑞、腾讯、大族激光、朗科、迅雷等一批自主创新型领军企业在高新区发展壮大;产生了两个世界第一,世界第一个U盘、第一个基因治疗药物;产生了两个世界名牌,华为和中兴。

他们不仅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国家信息安全、民生健康、振兴民族工业、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做出了贡献。

华为、中兴等企业的发展壮大彻底结束了我国通信领域被外国产品垄断的“七国八制”局面,迈瑞的医疗器械打破了国外产品的价格垄断,让人民群众能够享受物美价廉的医疗服务。

“非典”期间,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遵照胡锦涛总书记的嘱托,仅用七天时间就研制出检测专用设备,迅速安装在全国边检、机场、车站、码头,为防控“非典”蔓延做出了重大贡献。

(四)自主知识产权战略、标准化战略和名牌战略成绩斐然。

1996年深圳高新区成立之初,仅有专利11件。

截止2007年底,深圳高新区共申请专利20581件,是建区之初的1871倍。

2007年专利申请7777件,每万从业人员拥有专利353.5件,其中拥有发明专利286件,超过了发达国家先进区域的平均水平。

建区12年,深圳高新区创造了全市31.65%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和28.2%的发明专利授权量。

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实现了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

高新区100多家重点企业承担起数百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骨干示范任务,深圳市创建的12家高新技术标准示范企业中高新区占8家,一批TC/SC秘书处落户高新区。

专利和标准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有力武器,朗科公司运用闪存盘专利起诉美国PNY公司和日本索尼公司侵权案,开创中国企业专利“反击战”的先例;中兴通讯公司的技术标准运用于国际市场,年标准使用费收入超过亿元。

自主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战略实施带动了品牌战略实现,高新区(产业带)成为名牌摇篮,涌现出一批世界名牌产品、一大批中国、广东省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

(五)开放包容,凝炼出富有特色的深圳高新区创新文化。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大潮中迅速崛起的移民城市,开放包容,冒险创业的冲动根植于深圳人的血脉之中。

深圳高新区倡导的“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宽容失败、追求成功、开放包容、崇尚竞争、富有激情、力戒浮躁”创新文化,反映了移民城市多元文化的特征,适应了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成为深圳高新区无数创业寻梦者的共同财富。

资源可以枯竭,惟有文化生生不息。

深圳高新区的创新文化不仅为高新区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而且成为深圳创新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激励着更多创新创业的人。

二、创建工作的基本经验

深圳高新区诞生于仅有28年历史的年轻城市,承担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试点,任务十分艰巨。

根据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行动方案确定的建设原则和目标,结合深圳高新区实际,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创建之路,是试点工作成功的关键。

我们重点从两个方面着力推进创建工作。

(一)高起点规划,明确目标,制定实施方案和指标体系。

经过调研和论证,制定了深圳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目标:

致力于成为推动“深圳速度”向“深圳创新”转变的领航区;发展“三创一高(创新、创意、创业、高技术)”产业的核心区;展示自主创新、与香港协同发展的技术极;汇聚全球华人创业、实现成功梦想的栖息地;保持高端辐射、促进区域融合的示范区。

实现上述目标分三步走,第一步以深港创新圈建设为核心,重点发展若干个细分产业和创新服务业,通过专业园建设,形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基本框架。

第二步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产业集群为核心,形成有利于集群发展的空间梯度布局和协同发展机制,基本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第三步以增强国际影响力为核心,重构关键技术领域的技术资源,打造具有全球重大影响力的技术极,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制定了创建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和评价指标体系。

(二)以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为统领,走内生式创建之路,凝聚创新资源,构建富有深圳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

第一,在企业层面促进创业企业,快速成长企业和高技术大公司发展。

一是为创业企业提供天使资金和孵化器支持。

营造适合孵化器生存和发展环境,建设多元化、专业性、互动式的各种类型的孵化器。

高新区现有深圳留学生创业园、国际科技商务平台国际孵化器、生物孵化器、软件园等11家孵化器,形成了孵化器创新集群。

累计毕业企业655家,培育出了朗科、迅雷、赛百诺等一大批优秀企业。

二是推动科技企业加速器建设,使孵化器毕业的快速成长企业二次集聚并为其提供创业投资服务。

通过加速器建设,促进创新资本和创新产业良性互动,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务环境。

深圳市规划建设的四个科技企业加速器,全部位于高新区和产业带,其中高新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加速器(深圳市软件产业基地),项目用地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由政府一次性投资建设。

我们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速器建设模式研究》,以便为加速器建设、运行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三是创新发展理念,规划建设高科技社区。

高科技社区由科技企业加速器和人才社区构成,实现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有机融合,满足本土成长的中等规模高新技术企业、高端服务业企业总部和人才双落地需求。

通过建设高科技社区,构建科技创新创业集群区域,改变深圳二元社会结构状况,缩小特区内外差距,实现共同发展,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拓展发展空间。

深圳市规划部门和国土房产部门,已将规划建设高科技社区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和住房建设规划,市发改、规划、国土、科技、金融等部门及相关区政府,就规划建设高科技社区涉及的产业政策、规划建设及运营管理等事项进行了深入研究。

高新办与相关区政府成立了建设领导小组,落实了第一个高科技社区的规划选址,全面启动了规划建设工作。

四是大力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鼓励和支持高技术大公司进行技术并购,参与技术标准制定,承担国内国际标准化组织秘书处工作。

目前中兴通讯、朗科、大族激光、长园新材料等一大批高新区企业通过专利、标准化,实现了立足全国,走向世界。

第二,在产业层面构建产业联盟和建设专业园。

一是推动孵化器集群化发展。

倡导发起了高新区孵化器联盟,并于今年组建为孵化器联盟成员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工作平台。

该平台采取民间非盈利组织的组织形态,具有非赢利性、实体性、开放性、服务型特点,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服务机制,进行孵化器联盟体制外运行,保证了服务工作的专业性和公平性。

该项目获得了广东省科技创新项目资金支持。

二是加强专业园建设,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

深圳高新区正在进行三个专业园建设,其中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3平方公里,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3平方公里,集成电路制造基地1.2平方公里。

通过专业园建设,发挥其产业链条配套完善、规模化程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优势,推动高新技术优势产业集群发展。

第三,在机制层面推进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

一是创办深圳虚拟大学园。

虚拟大学园现有51所成员院校,在深建设8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以清华大学研究院、深港产学研基地、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为代表,形成研究院创新集群,转化科技成果820项,毕业孵化企业100多家,11所大学在高新区建设了产业化基地。

二是设立国际科技商务平台。

平台拥有24个国家的35家机构加盟,并由此衍生出国际孵化器。

平台的建立,为外商投资建立了更多联系和服务渠道,促进了深圳高新区与各海外科技商务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并有效整合外商资源,发挥聚合效应,吸引更多的国际人才流、信息流、技术流,提高了深圳高新区在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

三是建构“深港创新圈”。

香港高等教育发达,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和优秀的科研人员,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自由流通的信息和金融资本,而深圳产业需求旺盛,链条完备,电子设备、电器机械、专用设备制造等行业都位居全国前列,双方各具所长,互补性强。

深圳高新区发挥“深港创新圈”核心区域作用,与香港的大学和各法定机构开展多方位、多层次合作,促进创新要素交互流动,全面推进和加强深港两地科技、经济、人才、商贸领域的交流,成为创新资源集中,创新活动活跃的区域。

四是建立高新区创业投资广场。

创投广场拥有常驻机构20家,成员单位20家,与深交所、香港联交所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券商、技术产权交易所共建深圳高新区“新三板”工作联盟,搭建金融资本与高科技融合的桥梁,广泛联系银行、VC、PE和中介机构,形成了基本完善的金融服务链,共同为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中小科技企业和初期创业者提供全方位资本服务。

一年来,通过创投广场投资项目66项,进行股改16家,完成境外上市公司评估27家,为177家中小科技企业提供担保,对15家中小企业给予灵活贷款,实现了投融资主体和政府财政支持、银行借贷、股份制改造、信用担保、投资参股、股权交易、上市等服务内容的立体化。

五是动态节约集约配置土地资源。

实行最严格的土地资源配置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原则。

坚持规划的刚性地位,严格执行深圳高新区总体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

高新区工业用地使用权出让一律实行招拍挂,严格规范土地出让行为,资源配置向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结算中心倾斜,原则上不再安排纯生产环节。

2007年,深圳高新区土地每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实现产值583亿元,每万平方米工业厂房实现税收2324万元。

深圳高新区动态配置土地资源的做法,得到国家和地方各级土地管理部门的高度肯定。

我们的创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国家科技部和深圳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相去甚远。

我们将在火炬的指引下,秉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五个方面的工作为重点,攻坚克难,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步伐。

一是以高新区为核心,以产业带为发展腹地,强化资源的节约集约和动态化配置,加快建设高科技社区。

二是加强网络平台建设,促进高新区集群创新。

三是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四是大力支持发展产业技术联盟和产学研创新合作。

五是继续探索建立适应新需求的园区治理模式,不断优化高新区的运行机制,提高园区的综合管理与服务水平。

我们坚信,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深圳高新区一定能够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