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至考研真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103288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至考研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至考研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至考研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至考研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至考研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至考研真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至考研真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至考研真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至考研真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至考研真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至考研真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至考研真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至考研真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至考研真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至考研真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至考研真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至考研真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至考研真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至考研真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至考研真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至考研真题.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至考研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至考研真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至考研真题.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至考研真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3至2017考研真题)

绪论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2017)某地区进入供暖季后常常出现雾霾,而一旦出现大风天气或等到春暖花开后,雾霾就会散去或减少,从该地区较长时间的数据变化看,经过人们努力治霾,污染物排放总量在持续走低;但在某些时段,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指数会迅速攀升,甚至“爆表”。

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凸显了大气污染防治的一大特点:

天帮忙很重要,但人努力才是根本。

“人努力”与“天帮忙”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辩证关系的启示是( )。

A.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B.人类有意识的思想活动是掌握客观规律的根本前提

C.认识活动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

D.尚未认识的外在自然规律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答案】A

【解析】B选项表述错误,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活动是人类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

C选项错误,实践活动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

D选项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始终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但是并不能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故正确答案为A。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2.(2017)有人认为,既然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外部世界的反映,那么人脑里的“鬼”、“神”意识就是对外在世界上鬼、神真实存在的反映。

这种观念的错误在于( )。

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B.把意识看成是物质的产物

C.认为意识是对存在的直观反映

D.混淆了人类意识自然演化的阶段

【答案】C

【解析】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A选项表述正确,但是与题干不符。

B选项错误,题干中的错误在于认为意识的内容直接等同于现实存在,并没有看到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来源于客观外部世界,但是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对客观世界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可以创造出现实中没有的东西。

D选项与题干无关,人的意识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由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故正确答案为C。

【考点】本题考查知识点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3.(2016)《百喻经》中有一则谚语,有一个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盐之后,味道好极了。

愚人就想:

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更好吃?

回家之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则谚语给我们的启示是

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

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C,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去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

D,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度。

通过题干材料可知,就是要适度,防止过犹不及。

题干愚人的做法就是过了,没有把握住度。

4.(2016)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就是随心所欲,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

A,前者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前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前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唯意志论的观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自由和必然的关系。

自由和必然是辩证统一的。

自由要以必然为前提,把握必然越深入,人就越自由。

如果把自由和必然相脱离,只强调自由而否定必然,就会导致唯意志论。

5.(2016多项选择)唐朝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两句诗蕴涵着时间一维性的哲理。

下列诗句中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A.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B.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C.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D.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时间的持续性、顺序性是一维不可逆的。

A项从黑发到白首,B项从花开到无花,D项几度秋,都体现了时间的一维性。

C体现的是风和雨之间属于相伴随的现象,与题干不符。

6.(2015多项选择)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五大关键成土因素。

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初始无机养分的最初来源。

气候导致矿物的风化和合成、有机质的形成和积累、土壤中物质的迁移、分解和合成。

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最活跃的因素。

地形可以使物质在地表迚行再分配,使土壤及母质在接受光、热、水等条件方面发生差异。

时间是阐明土壤形成发展的历史动态过程,母质、气候、生物和地形等对成土过程的作用随着时间延续而加强。

土壤生成过程说明

A.亊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

B.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C.亊物的发展总是呈现出线性上升的态势

D.亊物的产生总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答案】ABD【解析】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C选项错误。

7.(2015多项选择)平衡是事物发展的一种状态,小到体操中人在平衡木上的行走,杂技中的骑车走钢丝、独轮车表演,直升机在空中的悬停等,大到人类的生存、地球的运转、天体的运行等等,都是保持平衡的一种状态。

世间的万事万物,之所以能不停地运动、发展、前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保持了平衡。

要使"平衡"成为人们的"大智慧",就要

A.精确把握亊物的度

B.准确掌握辩证否定的方式和方向

C.善于协调亊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

D.全面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答案】ABCD

【解析】"平衡"要精确把握亊物的度,准确掌握辩证否定的方式和方向,善于协调亊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全面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ABCD选项正确。

8.(2014)2、俄国早起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

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A、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答案:

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不同之处。

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9.(2014多项选择)海的“贯通东流”水系的形成年代。

如果说上游的沉积物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顺廷而下能到达下游,这就表是胀江贯通了,这就是物源示踪。

我国科学家采用这一方法以,研究长江中下游盆地沉积物的来源,从而判别长江上游的物质何时到达下游,间接指示了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限。

他们经过10多年的研究,提出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间距今约2300多万年。

这一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显示出

  A.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

  B.时间和空间的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

  C.时间和空间是指标示物质运动的观念形式

  D.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答案】ABD

【答案解析】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物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的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题干中长江的年龄和范围体现了时空的有限性。

所以,ABD选项正确。

C选项否认了时空的客观性,所以错误。

10(2013)1.有一幅对联,上联“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这形象的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的静止是:

A.运动的衡量尺度

B.运动的内在原因

C.运动的普遍状态

D.运动的存在方式

【答案】C

【解析】运动和静止是相互统一的关系。

第一,运动和静止互为前提,相互依赖。

相对静止离不开绝对运动,是一定范围内的绝对运动的结果;绝对运动通过相对静止表现出来,并且通过相对静止找到它的量度。

离开相对静止来谈运动,运动也就无从获得自己的规定和衡量自己的尺度。

任何事物相对静止的状况都是它过去的运动所造成的,并且是它将来运动的出发点。

因为物质的多样性和事物的某种状态只有在相对静止中才体现出来,只有了解了事物的相对静止的状况,才能清楚地了解它过去的运动,预测它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才能区别千差万别的具体事物,并对其进行研究。

第二,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在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在相对静止中又有绝对运动。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

11(2013)2.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

“文革”中,他在农场劳动,有一天领导要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

但脑子一转办法就来了,他把羊都赶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

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

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意识到“羊吃草”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

A.主观联系

B.必然联系

C.因果联系

D.本质联系

【答案】D

【解析】本题是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羊吃草"与"割羊草"之间的关系不是因果联系,因为"羊吃草"不必然引起"割羊草",AB错误;C选项表述错误,联系是客观的;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这体现的就是本质联系,D为正确答案。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1.(2017多项选择)生物学史,可以说是显微镜的发展史。

17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使用诞生不久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发现了植物细胞,开启了近现代生物学的大门。

此后,显微镜的放大能力和成像质量不断提升,人类对细胞的认知也随之深刻和全面。

20世纪中叶,科学家们利用X射线晶体学发现了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人类的观察极限从亚细胞结构推向了分子结构。

我国科学家的重要科研成果“剪接体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的北后,也站着一个默默无闻的英雄——冷冻电子显微镜。

显微镜在生物科学发现中的作用表明( )。

A.实践主体、客体和中介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实践的基本结构

B.实践的主体和客体正是依靠中介系统才能够相互作用

C.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与实践条件的进步有着直接的关系

D.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答案】ABC

【解析】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实践活动就是一个以主体、中介和客体为基本骨架的动态的发展系统。

显微镜在生物科学发现是以中介的形式连接主体和客体。

ABC选项正确。

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

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

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解决人和自然的矛盾,同时生产和再生产着人类的基本经济关系,由此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

在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中,物质生产实践处于基础的地位,对其他实践形式起着主导的作用。

科学文化实践不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D选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察的是实践的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实践的基本形式。

2(多项选择2016).显微摄影是一门使用照相机拍摄显微镜下一般用肉眼无法看清的标本的技术。

肉眼中千篇一律的细沙,在显微镜下,却是“一沙一世界”。

有的晶莹剔透像宝石,有的金黄酥脆像饼干。

即使是司空见惯的柴米油盐,在显微镜下也会展现神奇而充满魅力的一面。

显微镜下的“一沙一世界”表明

A.人们能够通过对个别事物的认识而达到对世界整体的把握

B.事物的本质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而改变

C.人们可以通过制造和使用工具日益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D.任何事物都具有无限多样的属性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个别和一般、认识中的第一次飞跃以及质和属性的关系。

人们可以通过个别来达到对事物一般的认识,A正确。

在实践中人可以借助于实践的手段工具,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C正确。

任何事物的质都是通过多种属性来表现的,D选项正确。

3.(2015).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

"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

"这表明

  A.实践是人类知识的基础和来源

  B.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

  C.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D.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重要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

袁隆平的话表明,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选项正确。

实践水平的提高并不是依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B选项错误。

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发展,C选项错误。

两次飞跃中第二次飞跃更为重要,D选项错误。

4.(2014)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次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

"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

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

"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做

  A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

  B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D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答案:

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实践观点。

实践的形式包括生产劳动、科学实验以及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爱迪生发明电灯的实验属于实践形式中的科学实验,是属于实践的一部分。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2017多项选择)唯物史观在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前提下,高度重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历史人物是一定历史事件的主要倡导者、组织领导者或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下列关于历史人物历史作用的正确认识是( )。

A.历史人物不论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都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

B.历史人物会因其智慧、性格等因素对社会进程发生影响

C.具有进步意义的历史人物往往能够首先发现或提出历史进程中新的历史任务

D.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都是积极的

【答案】ABC

【解析】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发起者、当事者;历史人物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领导者;历史人物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它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

因此,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始终起着一定的作用,有时甚至对历史事件的进程和结局发生决定性的影响,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选项ABC。

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历史人物才能起到推动社会前进的积极作用,否则,如果违背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意识,历史人物也会走向反面。

D选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察的是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2015)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B.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C.社会意识各种形式各自有其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答案】D【解析】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为: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其中,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D选项正确。

3(2015多项选择)19.马克思主义从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中理解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认为

A.杰出人物能修改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

B.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C.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形成和发挥与其顺应人民群众的意愿密不可分

D.杰出人物会因其智慧、性格因素对社会进程发生影响

【答案】BCD

【解析】杰出人物会对历史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并不能决定和修改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基本趋势。

A选项错误。

4(2014多项选择)18.作家史铁生在《奶奶的星星》中讲道,奶奶告诉他的故事与通常的说法不同:

一般人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奶奶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又多了一个星星,人死了就会升到天空,变成星星给走夜道的人照个亮了。

于是他“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这对我们理解个人在社会历史的作用的启示有

  A.历史是无数个人相互作用的合力的结果

  B.杰出个人决定历史发展的走向

  C.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

  D.每个人对社会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作用

  【答案】AD

  【答案解析】在社会发展中,所有个人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

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只有符合社会历史必然性、推动和促进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人才属于历史创造者之列。

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始终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所以,AD选项正确。

5(2013多项选择)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

A.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的绝大多数

B.从质上说是社会中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C.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包括剥削阶级

D.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答案】ABD

【解析】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

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1.(2017)某企业投资汽车生产,生产一辆汽车所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为15万元,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为5万元,假定市场的平均利润率为10%,那么,在自由竞争条件下,该汽车的生产价格是( )。

A.20万元

B.20.5万元

C.21.5万元

D.22万元

【答案】D

【解析】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是生产成本(即c+v)与平均利润之和。

生产成本是由生产中实际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的。

题干中不变资本就是15万,可变资本5万,生产成本是20万,利润是2万,所以生产价格是22万元。

故正确答案为D。

【考点】本题考查知识点平均利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分割。

2.(2017多项选择)马克思指出,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

这个过程所以表现为‘原始的’,因为它形成资本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的前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有( )。

A.用资本手段获取市场暴利

B.用剥削手段榨取剩余价值

C.用野蛮手段进行殖民掠夺

D.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

【答案】CD

【解析】在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开始于15世纪后30年,经过16世纪的高潮,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才告结束。

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

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新兴资产阶级还通过国债制度、课税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加强对国内人民的剥削,积累起巨额货币资本。

C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资本原始积累相关内容。

3.(2017多项选择)当今世界正处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交汇点以机器人技术为代表的科技产业发展十分迅速。

机器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使用,使资本有机构成为断提高。

然而就一般意义而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实际上是( )。

A.一个社会增长财富和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

B.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般趋势

C.社会产生相对过剩人口的一个重要原因

D.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

【答案】BCD

【解析】资本家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资本,从自然形式上看,总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的。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这种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

从价值形式上看,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两部分资本价值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

一般说来,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技术构成的变化往住会引起价值构成的相应变化,而价值构成的变化通常反映着技术构成的变化。

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

资本有机构成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有关,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随着资本积累而产生的失业是由资本主义追逐剩余价值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所导致的,也是社会产生相对过剩人口的一个重要原因。

选项BCD正确。

资本有机构成不是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

A选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察的是资本的有机构成相关考点。

4.(2016多项选择)马克思说:

“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终原因始终是:

群众贫穷和群众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立,资本主义生产却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这段论述表明

A.经济危机的发生与群众的贫穷及其消费能力受到限制有关

B.经济危机的发生根本上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资本积累与无限扩大生产也是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

D.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发生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成因。

A项经济危机的产生是产品相对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过剩,也就是相对过剩。

B项阐述了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就是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C项,由于社会生产无限扩大,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也就是群众贫穷和群众的消费受到限制),必然导致产品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D项错在不是绝对的消费能力(也就是无限的消费能力),而是指的相对的消费能力

5(201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

智能化工厂创造出了较高的生产率,显露出巨大的竞争力,企业在"机器换人"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这意味着率先使用机器人的个别企业

  A.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

  B.剩余价值来源的改变

  C.所生产商品价值的提高

  D.获得更多的社会平均利润

  【答案】A

【解析】机器人的使用会导致资本构成中劳动力数量的降低,所以会导致资本技术构成提高,A选项正确。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来源只能是剩余劳动,并不会发生改变,B选项错误。

劳动生产率提高会导致个别商品价值降低,C选项错误。

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也就是超额利润,而不是社会平均利润,D选项错误。

6(2015多项选择)20.马克思指出:

"资本主义积累不断地并且同它的能力和规模化成比例地生产出相对的,即超过资本增殖的平均需要的,因而是过剩的或追加的工人人口。

""过剩的工人人口是积累或资本主义基础上的财富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这种过剩人口反过来又成为资本主义积累的杠杆,甚至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件。

"上述论断表明

A.资本主义生产周期性特征需要有相对过剩的人口规律与之相适应

B.资本主义社会过剩人口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它不为资本价值增殖所需要

C.资本主义积累必然导致工人人口的供给相对于资本的需要而过剩

D.资本主义积累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口失业规模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

【答案】ABCD

【解析】资本积累会导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产生相对过剩人口,即失业人口,并形成与资本主义生产周期性特征相适应的相对过剩人口规律。

相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