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察员方旭东)关于均衡教育和当前中小学校办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6103715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督察员方旭东)关于均衡教育和当前中小学校办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督察员方旭东)关于均衡教育和当前中小学校办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督察员方旭东)关于均衡教育和当前中小学校办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督察员方旭东)关于均衡教育和当前中小学校办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督察员方旭东)关于均衡教育和当前中小学校办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督察员方旭东)关于均衡教育和当前中小学校办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督察员方旭东)关于均衡教育和当前中小学校办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doc

《(督察员方旭东)关于均衡教育和当前中小学校办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督察员方旭东)关于均衡教育和当前中小学校办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督察员方旭东)关于均衡教育和当前中小学校办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doc

关于均衡教育和当前中小学校办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安徽省义务教育独立督查员方旭东

一、关于均衡教育及评估

(一)什么是均衡教育?

1、概念内涵

均衡教育,亦即教育均衡。

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教育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法律制度。

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平等的分配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

从个体看,教育均衡指受教育者的权利和机会均等,指学生能否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全面发展;

从学校看,教育均衡指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以及各类教育间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均衡;

从社会看,教育均衡指教育所培养的劳动力在总量和结构上,是否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达到相对的均衡。

2、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

我们中国人当前普遍关心的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主要是指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同一学校不同群体之间(甚至是班级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问题。

它主要涉及的是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权利保障问题、教育的民主与公平问题。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就是在教育公平思想,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国家及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都要体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思想。

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群体之间的基础教育资源必须均衡配置。

各级学校和教育机构都要为每一个受教育者提供均衡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从教育资源的配置看,教育的“硬件”设施,包括生均教育经费、校舍、教育实验仪器设备等的配置是否均衡;教育的“软件”设施,包括教师、图书资料等的配置是否均衡。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主要表现为“八大均衡”,即:

l入学权利和入学机会实现均等发展,其中包括有能力就读的残疾儿童等弱势群体学生,都享有均衡的收教育机会;

l区域间实现均衡发展,即在省域之间、市域之间、县域之间、乡域之间统筹规划;

l城乡之间实现均衡发展;

l校际之间实现均衡发展,包括学校布局和规模均衡合理、教育经费投入、学校设备设施、师资配备、生均教育资源、学生生源的均衡等方面;

l学生间实现均衡发展,包括校内各班级在设施、师资、生源和管理等方面的均衡;

l不同类别、不同级别教育间实现均衡发展,包括基础教育内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也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均衡发展。

l教育质量实现均衡发展,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水平和效果的均衡;

l教育结果在学校教育中和受教育者间实现均衡发展。

3、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是学校的均衡发展,因为学校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实施机构。

4、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国家,经过50年,实现了均衡教育。

但学校无特色。

韩国成立了国家均衡发展委员会,并制定了《均衡管理法》。

(二)教育均衡发展的阶段性理论,可分为四个阶段:

1、低水平均衡阶段,也就是普及义务教育阶段,这个阶段就是要让每个适龄儿童都能享受教育的权利和均等的受教育机会。

2、初级均衡阶段,这个阶段主要以追求教育资源合理均衡配置为目的,具体为公民就学平等和受教育条件的均等。

3、高等均衡阶段,这个阶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校教育内部建设,追求教育质量的均等,办出学校的特色,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学习潜能。

4、高水平均衡阶段,这个阶段教育资源极大丰富,差别极大缩小,每个学生都能受到相对均等的教育,并能获得学业成功。

目前我国东部的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已普及了高中教育,进入了我们说的初级均衡阶段;而广大中西部地区,已经或正在进行“两基攻坚”,尚处于低水平均衡阶段。

(两基:

适龄儿童基本入学,青壮年文盲基本扫除)

(三)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意义

均衡教育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方向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核,也是缩小差别实现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公布,纲要涉及普通民众关注的很多热点问题,其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成为纲要各项工作重中之重!

新任教育部长袁贵仁上任第一把火就是“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他表示:

要把均衡发展成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要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努力实现2012年义务教育区域间初等均衡。

2020年区域间基本均衡的新目标。

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金燕同志(我校校友)在铜陵任教育局长时,就把铜陵建成了均衡教育的试验田,总结推广了其成功的经验,谓之“铜陵经验”。

(四)我国教育均衡的现状——严重的不均衡

解放后,由于党和国家的重视,我国教育水平显著提高。

目前教育普及程度

已经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青少年文盲率降至百分之五以下。

1993年举行“两基”检查,四川省是最后一个接受,因为地震,25年达标。

这说明教育投入有了大幅度增长。

但是,这里掩盖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即:

全社会的教育投入高增速,“掩盖”了全国公共财政对教育投入的相对缓慢。

中国的公共资源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

有关数据显示:

我国实际公共教育投入仅占GDP的2.4%,低于印度的2.7%,相单于美国的一半。

国际平均水平大约是3.3%。

早在1993年,我国就曾提出到2000年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要占GDP的4%。

而1995年颁布的《教育法》对此作了相应的规定,然而到现在,这个目标也没有实现。

今年温总理提出要实现4%的投入目标,我们看到已有不少的动作了。

但也有异议。

由于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少,社会上尤其是少数富人对教育的投入也不如港、澳、台富人的热心,所以中国教育欠债就很多,导致城乡教育不均衡,省市县乡区域间教育不均衡,学校之间教育不均衡,小学、中学、大学教育的不均衡。

导致了义务教育内儿童上学机会不均等,权利被侵犯,出现了择校生问题,重点非重点问题,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异地上学难问题,特殊群体受轻视问题,农村学校条件差等一系列问题。

还有少数农村学校条件之差可说是触目惊心!

(举几个例子)归根结底体现在三方面不均衡,人(教师),财(资金),物(教学设备,实验设备)的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衡!

(五)国家、省正在加大力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国家层面:

为了解决这个不均衡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在近几年下了大决心。

胡锦涛、温家宝等领导在许多场合讲话表示,将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将更加重视教育教学。

特别是采取了一个措施:

开展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进行督查、评估、认定工作。

教育部专门制定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

安徽省人民政府也制定了《安徽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

我省承担了教育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工作,省政府与教育部签订了义务教育均衡教育发展备忘录,明确了2012年我省50个县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到2015年安徽省80%的县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到2020年,全省105个县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2012年我省有17个县、区要通过评估验收,安庆地区2个,即岳西县和宜秀区。

2、安徽省:

这几年在实现均衡发展教育上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成就.(见李明扬总督学2012年3月31日的讲话)

总的要实现三点均衡:

.A加大公共投入,“办好每一所学校”;

B,配置好教学资源,“训好每一位教师”;

C推进素质教育,“教好每一个学生”。

(六)介绍教育部关于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暂行)

1、主要评估方法:

主要包括对县域间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评估和对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两个方面,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满意度作为评估认定的重要参考。

按照省级评估,国家认定的原则进行。

2、评估内容和评估措施

A、对县域间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评估指标,主要评估县级政府均衡配置资源情况。

有8项指标:

(1)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2)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

(3)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4)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

(5)生均图书册数;

(6)师生比例;

(7)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

(8)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

然后分别计算小学、初中差异系数,评估县域间小学、初中校际间均衡状况。

B、对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指标及要求。

(1)入学机会4条

(2)保障机制4条

(3)教师队伍4条

(4)质量与管理5条

总分为100分

C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意度调查。

调查的主要内容(见部文件6页)

调查对象主要包括()

D.标杆:

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得分在85分以上,小学和初中的差异系数分别小于或等于0.65和0.55的县,方可通过评估。

(七)介绍安徽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

具体规定:

督导评估的程序和时间。

程序:

1、县级自评;

2、市级复评;

3、省级评估;

4、国家认定。

时间:

县评、市评工作在每年5—6月进行。

各市在6月30日前,将申请省评的报告和有关材料报告省政府。

2012年是第一年,报告截止时间是9月30日。

对已经认定的均衡县进行监测和复查,连续三年达不到省评标准的,按程序撤销称号。

具体评估标准:

见《安徽省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实施办法》后面表格:

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

通过评估要解决的问题是:

抬高底部,缩小差距,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最终实现义务教育均衡、优质两提升。

二当前中小学校办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资源配置问题——投入不足甚至是严重不足

1、财力投入不足:

学校面积小、体育场地小(没几个学校操场合格)、校舍不够用,尤其是缺实验室用房。

学校校长总感到捉襟见肘,钱不够用。

2、物力投入不足:

实验仪器设备太少,不少学校不少学科无法做实验。

如:

物理、化学、生物、音乐、体育、计算机等。

体育场上运动器材少,或是一个光操场。

3、人力投入不足:

①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尤其是农村学校多是50多岁,近60岁的;

②农村学校民办教师转正的多,知识结构,水平不合要求;

③师生比例不合要求(农村小学应是1:

23,初中应是1:

17);

④学科教师不齐备,不少课程没人能上,如英语、计算机、音乐等。

而语文数学老师又比较多。

⑤职称、学历结构不合要求;

⑥职称编制数太紧,许多高级教师评了多年不能聘,严重影响教师积极性,怨气很大,(现在正改为有编就评,无编就不评)

⑦城乡学校教师,重点与非重点学校教师在配置上严重不均衡。

城市“重点”学校教师的年龄、职称、学历、水平等优于乡村和非重点学校。

(二)教师待遇还是低,严重影响教师积极性和社会对教师的重视度。

年轻教师一个月只有1000多元工资收入。

基本上是“月光族”.。

靠个人收入,10年也买不起房子,结不了婚。

早年望江县教师有不少都到广州深圳打工去了。

年纪大的教师,干了30多年,也只拿到2000多元至3000元工资,肯定低于同龄人干其他工作的。

(三)学校布局不合理。

在拆并学校过程中,过分考虑节约办学成本,而忽视让儿童就近入学这个大问题。

有的孩子要走10几里路上学,来回20多里路,哪还有精力学习?

同时也增加了危险因素,加重了所谓”校车问题。

以上是上面的问题,以下是下面的问题:

(四)乱收费问题时不时发生,总想借机收点钱补充学校和教师的。

主要突破点还是教辅材料和课外作业这两块。

还有保险费,住宿费、伙食费等也存在乱收费现象。

此类举报不断,全省由南向北递增,安庆地区中等偏上。

有的学校校长等一班人等被撤职查办。

我曾不止一次地向省里建议,取消一切收费,实现真正的九年义务教育。

(五)招待费严重超标。

上级规定,招待费不得超过总义保经费的5%,而许多学校都超了!

有个学校去年一年招待费达8万元。

(六)教师教德教风败坏。

1、重点难点内容课堂上不讲,课后将学生带回家办补习班讲,不上他的补习班的学生视为另类,处以各种惩罚。

2、逢年过节要收礼。

3、要想换位子,当班干部都得送礼,否则免谈。

4、违反禁令,坚持在寒假暑假甚至长假办补习班。

5、有的教师不进修、不学习别人的好经验,几十年一个教案、一种教法、一种教态,一成不变,教学质量差,被领导和学生视为“多余的人”!

现在我们一方面要呼吁全社会总重教师,另一方面也要呼吁教师增重自己、节制自己,别让“盛名”(声名)变狼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