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4节 光的折射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1038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4节 光的折射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4节 光的折射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4节 光的折射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4节 光的折射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4节 光的折射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4节 光的折射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4节 光的折射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4节 光的折射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4节 光的折射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4节 光的折射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4节 光的折射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4节 光的折射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4节 光的折射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4节 光的折射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4节 光的折射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4节 光的折射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4节 光的折射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4节 光的折射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4节 光的折射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4节 光的折射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4节 光的折射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4节 光的折射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4节 光的折射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4节 光的折射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光的折射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0分)

1.   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

如图,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

A. 

                B. 

                      C. 

                         D. 

2.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A. 在大明湖中看到千佛山的倒影                                        B. 在护城河边看到水底的石头                                        

C. 司机从反光镜看到汽车后面的景物                                        D. 民俗游戏中的皮影戏

3.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立竿见影                         B. 

小孔成像                         

C. 

镜中摘花                         D. 

放大邮票

4.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 

                  B. 

                         C. 

                         D. 

5.   下列光现象中,与其他三个现象形成原因不同的一个是(  )

A. 

  平面镜使房间感觉更宽敞       B. 

    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                                        

C. 

  铅笔好像“断”了                                        D. 

     用放大镜观察蚂蚁

6.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湖边看到树木在水中的倒影,说明所成的像是倒立的

B. 水中的鱼看到岸上的人的位置比实际偏低

C. 海市蜃楼的现象是光在空气中传播时不断反射形成的

D. 看到不发光的物体,主要利用了光在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射

7.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 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 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 照相机是利用物体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成正立、缩小、实像的性质制成的

8.   如图为小明用照相机拍摄的石拱桥照片,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照相机的镜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 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C. 桥的倒影看起来比桥暗,是由于一部分光发生了折射                                        

D. 若相机镜头焦距为f,拍摄时镜头到桥的距离一定要大于2f

9.   一束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逐渐减小时,折射角的大小将(  )

A. 折射角逐渐增大                                        B. 折射角的大小不变                                        

C. 折射角逐渐减小,但总小于入射角                                        D. 折射角逐渐减小,但总大于入射角

10.   下列有关光学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岸上看到水中的白云是光的折射现象

B. 红、绿、蓝叫做光的三基色

C. 小孔成像中像的大小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D. 烛焰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从1.2f处移动到3.9f处,移动过程中实像是逐渐变小的

11.   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 桥在水中形成“倒影”                                        B. 手在在墙上形成的“手影”                                        

C.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                                        D. 茂密树林底下常能看到圆形光斑

12.   以下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皓月当空”中的“皓月”是光源                     B. 在阳光下晒晒被可以杀菌,这主要是利用了阳光中的红外线                                        

C. 人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实像                          D. “朝辞白帝彩云间”中的“彩云”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

13.   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湖光倒“影”                         B. 形“影”不离                         C. 立竿见“影”                         D. 毕业合“影”

14.   描绘纯美青春的《再别康桥》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夕阳不是光源

B.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长篙在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实像

C.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了太阳光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15.   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人们就可以看到它,这是光的______现象;如果某一束光的波长是3×10-6m/s,那么它的频率是______Hz。

16.   

如图a,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后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是图中的______点。

图b是小磊同学看远处物体时的光路图,如需矫正视力,他应选用的镜片是______透镜。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7.   

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杯子的底部A处,眼睛在B处恰好看不到它.

(1)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______传播;

(2)将平面镜放到适当的位置,小明在B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现象;

(3)沿杯壁缓缓向杯子中加水,小明在B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现象,请画出此时小明看到硬币的光路图.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0.0分)

18.   请你画出图中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再从玻璃到空气的光路图.

19.   两束平行红光和绿光有空气斜射入玻璃,试画出其折射光线.

20.   

请你画出图中光线从水中斜射至水面上时,进入空气中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并标出折射角.

21.   如图所示,一束光沿AO方向从水中射向空气中。

画出它的折射光线。

22.   

如图(a)所示,小磁针处于静止状态,请在图中甲、乙处标出磁极极性(用“或S表示)并画出磁感线(每个磁极画两条).如图(b)所示,请画出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再从玻璃到空气的光路图。

23.   

画出下图中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和反射光线。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2.0分)

24.   

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人已能“照冰取火”,它们用冰磨成一种冰镜,使太阳光透过它能点燃柴草取火,这种冰镜应为______;它对太阳光线有______作用。

如图所示为长方形冰砖,画出这条光线经冰砖折射后的大致位置。

25.   

(1)从平静的水面有时可以看到鱼在蓝天白云间游动,所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高,这是光的______现象。

在水中能够看到蓝天白云,这是光的______现象。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

26.   司机面向前方驾驶汽车时,可以通过中间和两侧的后视镜看到汽车侧向及后方的景物中,其中有一个区域看不到,对照图甲请你将表示该区域的字母填在横线上______,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______;汽车前挡风玻璃是厚度均匀的玻璃板,请你在图乙中完成光线穿过平行玻璃板的光路图。

27.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里,在水面处发生折射。

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以及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同步练习(含答案)

【答案】

1.  D       2.  B       3.  D       4.  B       5.  A       

6.  D       7.  A       8.  B       9.  C       10.  A       

11.  C       12.  D       13.  D       14.  D       

15.  折射;1×1014       

16.  N;凹       

17.  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反射;折射       

18.  解:

光线穿过玻璃砖要经过两次折射,两次折射都遵循光的折射规律:

第一次由空气斜射进入玻璃,过入射点垂直玻璃上表面作出法线,在玻璃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第二次由玻璃斜射进入空气,同样先作法线,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一定注意玻璃下表面的光线与上表面的入射光线平行.如图所示:

       

19.  解:

先过入射点垂直于界面作出法线,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由光的色散可知,红光的折射程度小于绿光,所以玻璃中红光的折射角大于绿光的折射角,由此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       

20.  解:

首先过入射点垂直于界面画出法线,然后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画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所示:

       

21.  解:

首先过入射点O画出法线,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如图所示:

       

22.  解:

(a)小磁针的N极朝上,所以两个磁极都是S极,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南极。

(b)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要靠近法线;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要远离法线。

故答案为:

       

23.  解:

(1)由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首先过入射点画出法线,法线与界面垂直(虚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

(2)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液体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如下图所示:

       

24.  凸透镜;会聚       

25.  折射;反射       

26.  B;光的反射       

27.  解:

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然后在空气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反射光线,注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再在水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解析】

1.  

解:

看水中的鱼,是看到由鱼发出的光进入人眼,所以A、C错误。

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看到鱼的位置比其实际位置要浅。

故选:

D。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

光在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处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空气中的角始终是大的,并且折射光路是可逆的。

要搞清看水中的“鱼”,是因为看到了由水中鱼发出或反射的光。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关键是搞清看到鱼的像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

2.  

解:

A、在大明湖中看到千佛山的倒影是指山在镜子中成像,都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造成的,不符合题意;

B、在护城河边看到水底的石头,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看起来比实际的位置要浅,符合题意;

C、司机从反光镜看到汽车后面的景物,属于光的反射,不符合题意;

D、皮影游戏这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此题通过几个实际生活的例子考查学生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活场景反应的物理情境,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3.  

解:

A、立竿见影是竿挡住了太阳光线而形成了一个阴暗区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故B不符合题意;

C、镜中摘花,镜中的花实际上是花在“平面镜”中成的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透过放大镜看到邮票被放大了,实际上看到的是放大正立的邮票的虚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

D。

题中各情景都与光学现象有关,涉及光的反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逐一分析各现象的成因,然后进行分类。

此题主要考查了:

光的反射的实例有:

潜望镜、倒影等;光的折射的实例有:

水中的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实例有:

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等,平时要注意各个现象的形成原因并注意区分,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现象非常多,我们应该学会辨别。

4.  

解:

A、手影游戏,是由于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

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等;

B、有放大镜看物体是利用光的折射,光折射的实例还有:

筷子变折、池水变浅、彩虹、海市蜃楼等等

C、D、都是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就是光的反射,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也是由于光的反射;

故选:

B。

根据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点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

5.  

解:

A、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C、铅笔好像“断”了是光的折射现象;

D、利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是光的折射,也是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应用。

综上所述,与其他三个现象形成原因不同的一个是A。

故选:

A。

解答此题要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①平面镜成像,成因是光的反射。

②光的折射现象。

由物体发出的光透过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折射,使光路发生改变,因此我们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

③放大镜是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现象。

光的反射是光照射到物体表面又返回的现象,光的折射是由于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

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要注意区分。

6.  

解:

A、在湖边看到树木在水中的倒影,和岸上的树木是对称图形,相对树木来说是正立的,不能说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故A错误;

B、人反射的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到水中发生折射,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向下偏折,所以鱼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人的像比人的实际位置偏高;故B错误;

C、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而引起的,故C错误;

D、能够从不同方向看到一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说明光在这些物体上发生了漫反射;故D正确。

故选:

D。

(1)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向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2)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3)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现象。

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光的反射是光照射到物体表面又返回的现象,光的折射是由于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

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要注意区分。

7.  

解:

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

B、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错误;

C、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

D、照相机是利用物体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性质制成的,故D错误。

故选:

A。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如:

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

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

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凸透镜成像,凹透镜成像等。

熟悉掌握光学规律: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知道其对应的生活中的光学现象。

8.  

解:

A、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A正确;

B、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远视眼是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要想使像呈在视网膜上,应戴一会聚透镜,即凸透镜,所以该眼镜可以用以矫正远视眼,近视眼应该利用凹透镜矫正,故B错误;

C、倒影看起来比桥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桥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了折射,故C正确;

D、照相机的原理:

凸透镜满足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相机镜头焦距为f,拍摄时镜头到底片的距离要大于f,小于2f,故D正确.

故选B.

(1)

(2)(4)照相机的原理:

凸透镜满足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凹透镜的中间比边缘薄,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用于矫正近视眼桥在水中的倒影应用的是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倒影是景物反射的光线到水面,在被水面吸收一部分后再反射出来,所以亮度肯定不及景物本身了.

此题考查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等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9.  

解:

已知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果入射角逐渐减小,则折射角也会逐渐减小,且总是小于入射角。

故选:

C。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折射规律:

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并且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但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

此题注意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定律的运用,关键是熟练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搞清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10.  

解:

A、在岸上看到水中的白云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A错误;

B、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B正确;

C、在一定范围内屏离小孔越远,像越大,因此小孔成像中像的大小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故C正确;

D、因为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蜡烛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从1.2f移动到3.9f(f为焦距)的过程中,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小,像变小,故D正确。

故选:

A。

(1)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

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2)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3)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所以,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实像,至于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

(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之一:

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色光的三原色、光的反射、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和成像规律的应用,记熟成像规律是关键,并搞清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

11.  

解:

A.桥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手在墙上形成“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是由光的折射造成的,看到的是变高了的池底的虚像,故C符合题意;

D.茂密树林底下常能看到圆形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

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

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是光学基本内容的考查,熟记这方面的例子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12.  

解:

A、皓月指的是月亮,月亮靠反射太阳光,本身不能发光,所以皓月不是光源,故A错误;

B、在阳光下晒晒被褥可以杀菌,这主要是利用了阳光中的紫外线,故B错误;

C、人们看到的是水中的鱼,是由于鱼反射的光从水中经过水面折射后射入人眼的缘故,故人眼逆着光线来看时,看到的是鱼所成的虚像,故C错误;

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中的“彩云”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D正确。

故选:

D。

(1)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物的形状相同,与孔的形状无关;

(2)紫外线的用途:

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如验钞机)、杀菌消毒等。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本题主要考查了光源、紫外线的作用、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目。

13.  

解:

A、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而湖光倒“影”中的“影”是平面镜形成的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B、形“影”不离中的“影”是由于身体遮住光线后,在地面形成了自己的影子,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

C、立竿见“影”中的“影”是由于光线被竿遮挡形成的影子,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

D、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进行拍照的,而毕业合“影”中的“影”是照相机拍出的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故选:

D。

“影”的形成有三种不同的情况:

(1)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在不透明物体的后面光照不到的黑暗区域形成物体的“影子”;

(2)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影”,如平面镜成像、湖光倒影等;

(3)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影”,如凸透镜成像所成的“影”,如毕业合“影”。

本题考查光的折射现象、光的反射现象以及光沿直线传播现象,会根据其原理的不同,对光现象进行分类。

14.  

解:

A、夕阳能够发光,是光源,故A错误;

B、长篙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等大的虚像,不是实像,故B错误;

C、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故C错误;

D、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了太阳光,反射什么样的光,就是什么颜色的云彩,故D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