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 8.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10484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3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 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 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 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 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 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 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 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 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 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 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 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 8.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 8.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 8.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 8.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 8.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 8.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 8.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 8.docx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 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 8.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 8.docx

人教版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单元测试8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都是将药物直接送入人体液的治疗方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B.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送到组织液中

C.静脉注射常使用生理盐水以维持正常渗透压

D.两种方法注射的药物都不会出现在淋巴中

【答案】D

【解析】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A正确;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送到组织液中,B正确;临床上给病人输液时通常使用生理盐水是为了维持机体渗透压的稳态,进而使内环境维持稳态,C正确;静脉注射药物直接进入血浆,肌肉注射药物直接进入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相互渗透,组织液通过淋巴循环可以进入淋巴,因此两种方法注射的药物都会出现在淋巴中,D错误。

2.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中既有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也有多种激素

B.蛋白质和无机盐是维持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成分

C.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可能是血浆,也可能是淋巴

D.各种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都要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来完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淋巴细胞产生后,可随血液流至不同场所,其生活的内环境可能是血浆,也可能是淋巴;

有些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只靠神经调节或体液调节或免疫调节,有些生命活动需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等维持。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和稳态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

3.正常情况下,哪些物质可以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①甲状腺激素②尿素③呼吸酶④抗体⑤血浆蛋白⑥染色体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⑥C.①②④⑤D.③④⑤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呼吸酶位于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染色体属于细胞核中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其余都能在内环境中存在,故选C。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成分。

4.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氧进入血液的红细胞中,故其可视为内环境的成分

B.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取决于Na+和Cl-

C.pH的调节只通过神经调节实现

D.病原微生物侵人人体后通过神经---体液即可调节

【答案】B

【解析】氧可视为内环境的成分是因为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中,A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B正确;pH的调节主要通过细胞外液中的缓冲物质进行,C错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后主要进行免疫调节,D错误.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稳态的生理意义

【名师点睛】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细胞外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5.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出现的物质是:

A.纤维素B.尿素C.激素D.维生素

【答案】A

【解析】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在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出现,A项正确;尿素和激素均为血液运送的物质,B、C项错误;食物中的维生素在消化道中被吸收的途径是毛细血管的血液中,D项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中的糖类、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6.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液

B.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C.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D.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

【答案】C

【解析】

血浆中也有淋巴细胞,A错误;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部,不属于血浆,B错误;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C正确;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D错误。

【点睛】

内环境的成份包括:

1、生物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如:

氨基酸、脂肪酸、甘油、葡萄糖、无机盐等;

2、生物体的各种代谢废物,如:

尿素等;

3、各种气体,如:

氧气、二氧化碳等;

4、蛋白质,如:

血浆蛋白。

7.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B.①②③④相比,③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C.②中蛋白质异常减少可能导致组织水肿

D.抗体与抗原结合可能发生在③中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①②③依次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A错误;③是细胞内液,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细胞内,③内的蛋白质含量高,B正确;①中蛋白质减少会导致组织水肿,C错误;③是细胞内液,抗体与抗原结合发展细胞外液中,D错误。

考点:

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细胞内液在组成上的差异、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抗体与抗原结合发生的场所,分析题图明确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含义是解题的突破口,对内环境组成和作用的理解及对体液免疫的理解与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8.如图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肌肉细胞缺氧时,③的pH会降低,但由于Na2CO3的调节作用,③的pH会维持相对恒定

B.③与⑤相比,③中含有蛋白质更多

C.②中的氧气到达④至少需要经过3层膜,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D.②呼吸作用的终产物CO2不会引起③pH的变化

【答案】B

【解析】肌肉细胞缺氧时,③的pH会降低,但由于NaHCO3的调节作用,③的pH会维持相对恒定,A错误;③血浆与⑤组织液相比,③中含有蛋白质更多,B正确;②中的氧气到达④至少需要经过4层膜,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C错误;②呼吸作用的终产物CO2会引起③pH的变化,D错误。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作用。

9.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抗体B.血红蛋白C.胰岛素D.尿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抗体存在于血浆组织液等中,是内环境中的物质,A错误;血红蛋白在正常情况下只存在于红细胞内,属于细胞内液中的物质,不是内环境中的物质,B正确;胰岛素存在于血浆、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C错误;尿素可以存在于组织液和血浆中,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D错误。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成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能力。

10.下列关于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后,乳酸进入血液会导致其pH明显下降

B.激素在人体内具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C.机体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缩短

D.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可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1、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2、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3、体液免疫过程为:

(1)感应阶段:

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

(2)反应阶段: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

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4、细胞免疫过程为:

(1)感应阶段:

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2)反应阶段:

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

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解:

A、剧烈运动后,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后,血液中有缓冲物质,不会将导致血浆pH明显降低,A错误;

B、激素在人体主要调节代谢,酶的作用是催化作用,B错误;

C、机体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缩短,C正确;

D、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淋巴因子不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D错误.

故选:

C.

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11.关于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运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D.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答案】C

【解析】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条件,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A正确;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正确;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可能导致疾病发生,例如一些遗传病,C错误;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导致疾病发生,例如尿毒症等,D正确.

【考点定位】稳态的生理意义

【名师点睛】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

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

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

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

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2.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人体内环境的是

A.注射胰岛素

B.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

C.牛奶喝进胃里

D.精子进入输卵管和卵细胞完成受精作用

【答案】A

【解析】肌肉注射胰岛素,胰岛素进入组织液中,静脉注射进入血浆中,不论哪一种注射都是进入内环境中,A正确;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是进入细胞内液,不是进入内环境,B错误;胃通过食道和口腔与外界相通,属于外界环境,所以牛奶进入胃中不是进入内环境,C错误;输卵管与外界相通,仍属于外界环境,所以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不是进入内环境,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

【名师点睛】与内环境有关的3个易错点:

(1)血液≠体液,血浆≠内环境:

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所以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血浆只是内环境的一部分。

(2)体内液体≠内环境:

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3)细胞内的成分≠内环境的成分:

一切只能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如血红蛋白、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胞内酶(如呼吸氧化酶)等,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13.身体可以敏感地“测量”哪个分子的浓度变化?

A.葡萄糖B.氨基酸C.CO2D.O2

【答案】C

【解析】CO2浓度的变化会被血管内的化学感受器敏感地测量,化学感受器刺激呼吸中枢做出相应的反应,给病人输氧时,应给氧气中混有5%二氧化碳。

1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钙离子      B.呼吸酶      C.葡萄糖      D.血浆蛋白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凡是位于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中的成分都属于内环境,钙离子在血浆中,故A正确。

呼吸酶位于细胞内,故B错误。

葡萄糖可以在血浆中,故C正确。

血浆蛋白位于血浆中,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5.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稳态主要是机体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在正常情况下,组成内环境的各种成分是一样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稳态是机体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A、B错误。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环境的每种成分和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C错误,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6.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的HCO3-、HPO42-等离子可以维持血浆pH恒定不变

B.细胞内外的Na+、K+呈不平衡分布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答案】A

【解析】血浆中的HCO3-、HPO42-等离子可以维持血浆pH平衡不是稳定不变,A错误;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主动运输来维持的,而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C正确;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D正确.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名师点睛】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17.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表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皮肤表皮细胞能从空气中直接吸收利用O2,并非必需从组织液中获取

②过氧化氢酶、载体、抗体、血浆蛋白不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③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④人体内环境稳态具体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的恒定不变

⑤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

⑥当血液的化学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生病

⑦运动员进行跳高比赛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有变化,说明人体内环境处于不稳定状态

⑧神经递质小泡存在于内环境中

A.2项B.3项C.4项D.5项

【答案】A

【解析】体内所有细胞直接获取营养物质的场所都是内环境不能直接从外界获取,①错误;过氧化氢酶、载体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而抗体、血浆蛋白是内环境的成分,②正确;稳态不仅指血浆的成分稳定还包括体温、渗透压等,③错误;内环境稳态具体是指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稳定不变,而不是恒定不变,④错误;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⑤正确;当血液的化学成分稳定时,人也可能会生病,如遗传病,⑥错误;运动员进行铁人三项赛时,通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发生变化,使血糖含量保持相对稳定,⑦错误;神经递质小泡存在于突触前膜内,而神经递质可以释放到组织液中,⑨错误;A项正确。

【考点定位】内环境与稳态的生理意义

【名师点睛】内环境稳态意义分析

(1)血糖和O2含量正常——保证机体能量供应。

(2)体温、pH相对恒定——酶活性、细胞代谢正常。

(3)渗透压相对稳定——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4)代谢废物因排出而含量较低——防止机体中毒。

18.(2015秋•五华区校级期末)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A.体液调节B.神经调节

C.免疫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故选:

D.

考点:

稳态的生理意义.

19.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与调节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

B.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负反馈调节

C.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增加

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可引起机体产热

【答案】C

【解析】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促进其分泌肾上腺素,A正确;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负反馈调节,如甲状腺素增多,则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减少,B正确;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引起尿量减少,C错误;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从而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D正确.

【考点定位】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又是植物性神经功能十分重要的中枢.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感受:

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②传导:

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③分泌:

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后叶释放.

④调节:

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20.如图所示,A表示某人剧烈运动2分钟理论所需的氧量,B表示运动及恢复过程的氧耗量。

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过程需氧量高说明剧烈运动耗能多,有氧呼吸产能多

B.在运动过程中血浆中乳酸的含量会增加,原因是肌细胞进行了无氧呼吸,在图中可通过2分钟内实际供氧量少于理论需氧量来说明

C.剧烈运动过程中有一半C6H12O6发生以下反应:

C6H12O6→C3H6O3+能量

D.如果在运功过程测定血液pH,发现无大的变化,原因是血浆中有多对缓冲物质调节pH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分析图形可知,剧烈运动过程需氧量高说明剧烈运动耗能多,有氧呼吸产能比无氧呼吸多,A正确;在运动过程中血浆中乳酸的含量会增加,原因是肌细胞进行了无氧呼吸,在图中可通过2分钟内实际供氧量少于理论需氧量来说明,B正确;剧烈运动过程氧耗量大于所需氧量的一半,说明不足一半的C6H12O6发生以下反应:

C6H12O6→C3H6O3+能量,C错误;如果在运功过程测定血液pH,发现无大的变化,原因是血浆中有多对缓冲物质调节pH,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二、综合题

21.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

请据图回答:

(1)某人一次性饮1000mL清水,1h内尿量显著增加,这是由于____________降低,对相关感受器刺激减弱,导致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减少,其轴突末梢释放的_______________,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__________,使水重吸收减少。

饮水1h后,通过图中a所示的___________调节机制,尿量逐渐恢复正常。

(2)在剧烈运动状态下,体内会启动一系列调节机制,其中支配肾上腺髓质的内脏神经兴奋增强,其末梢内________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结合,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___________分解;抑制_______分泌,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以满足运动时能量需要。

【答案】

(1)细胞外液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减少通透性负反馈

(2)突触小泡特异性受体肝糖原胰岛素

【解析】

(1)大量饮用清水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减少,其轴突末梢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而恢复正常。

饮水1h后,通过增加尿量,细胞外液渗透压逐渐恢复正常,反馈给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抗利尿激素释放正常,尿量逐渐恢复正常,为负反馈调节。

(2)神经细胞的神经末梢内的突触小泡会释放神经递质,与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抑制胰岛素分泌,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以满足运动时能量需要。

【名师点睛】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

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

三者关系如图:

22.(2015秋•安阳校级期中)有一类疾病属于呼吸性酸中毒,是由于呼吸道阻塞、肺膨胀不全或肺炎等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排出受阻而造成的.请运用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血液的pH通常在之间,当血中CO2大量积累时,它就与水反应形成,该物质又会很快分解成,总的影响不会太大.

(2)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但乳酸可与血液中的发生反应,生成,这样,血液pH就会相对稳定.

(3)病人从水果中摄取的碳酸钠进入血液中,与碳酸反应,生成,该物质通过排出体外,因此血液pH不会升高.

【答案】

(1)7.35~7.45碳酸二氧化碳和水

(2)降低碳酸氢钠乳酸钠和碳酸

(3)碳酸氢钠肾脏

【解析】

试题分析:

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H2CO3/NaHCO3,可起到缓冲作用,所以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范围很小.

解:

(1)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当血中CO2大量积累时,它就与水反应形成碳酸,该物质又会很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总的影响不会太大.

(2)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降低,但乳酸可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这样,血液pH就会相对稳定.

(3)病人从水果中摄取的碳酸钠进入血液中,与碳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该物质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因此血液pH不会升高.

故答案为:

(1)7.35~7.45碳酸二氧化碳和水

(2)降低碳酸氢钠乳酸钠和碳酸

(3)碳酸氢钠肾脏

考点: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23.根据下面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问题:

(1)水由消化道进入A,即过程b是以方式进行的。

(2)人体细胞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只写字母),其中A中的水以的形式进入消化道。

(3)A中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的表示外,还应有。

A和B的交换是通过进行的。

(4)过程d和e物质交换方向的不同处在于:

前者,后者。

(5)过程d和c依次表示水分的作用。

(6)E与A相比,E中不含有的成分是。

【答案】

(1)渗透

(2)A、B、D消化液

(3)皮肤毛细血管壁

(4)双向单向

(5)渗透作用和重吸收

(6)大分子蛋白质

【解析】

试题分析:

(1)水由消化道进入A(血浆),靠渗透作用(自由扩散)吸收。

(2)人类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根据它们三者之间物质交换的关系,再根据图示箭头等信息综合分析可以判断出,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细胞内液,D是淋巴.A中的水分以消化液的形式进入消化道。

(3)血浆中的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通过呼吸系统排除体外,大部分代谢废物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也有少部分(如尿素、无机盐)可以通过皮肤排出体外。

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交换是通过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壁进行的。

(4)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物质运输是双向的,而组织液中的物质进入淋巴只能是单向的.

(5)过程d表示渗透作用,而过程c表示原尿的重吸收作用.

(6)A为血浆,E为原尿,它们最大的区别是E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4.(2015秋•福建校级期末)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①④⑥合称为,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