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器件的各种检测方法讲解.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10747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器件的各种检测方法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元器件的各种检测方法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元器件的各种检测方法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元器件的各种检测方法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元器件的各种检测方法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元器件的各种检测方法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元器件的各种检测方法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元器件的各种检测方法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元器件的各种检测方法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元器件的各种检测方法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元器件的各种检测方法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元器件的各种检测方法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元器件的各种检测方法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元器件的各种检测方法讲解.docx

《元器件的各种检测方法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器件的各种检测方法讲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元器件的各种检测方法讲解.docx

元器件的各种检测方法讲解

驻极体话筒的各种检测方法

以MF50型指针式万用表为例,介绍在业余条件下使用万用表快速判断驻极体话筒的极性、检测驻极体话筒的好坏及性能的具体方法。

图1驻极体话筒的检测

(a)判断极性与好坏

(b)检测两端式话筒灵敏度

(c)检测三端式话筒灵敏度

 

判断极性

由于驻极体话筒内部场效应管的漏极D和源极S直接作为话筒的引出电极,所以只要判断出漏极D和源极S,也就不难确定出驻极体话筒的电极。

如图1(a)所示,将万用表拨至“R×100”或“R×1k”电阻挡,黑表笔接任意一极,红表笔接另外一极,读出电阻值数;对调两表笔后,再次读出电阻值数,并比较两次测量结果,阻值较小的一次中,黑表笔所接应为源极S,红表笔所接应为漏极D。

进一步判断:

如果驻极体话筒的金属外壳与所检测出的源极S电极相连,则被测话筒应为两端式驻极体话筒,其漏极D电极应为“正电源/信号输出脚”,源极S电极为“接地引脚”;如果话筒的金属外壳与漏极D相连,则源极S电极应为“负电源/信号输出脚”,漏极D电极为“接地引脚”。

如果被测话筒的金属外壳与源极S、漏极D电极均不相通,则为三端式驻极体话筒,其漏极D和源极S电极可分别作为“正电源引脚”和“信号输出脚”(或“信号输出脚”和“负电源引脚”),金属外壳则为“接地引脚”。

 

检测好坏

在上面的测量中,驻极体话筒正常测得的电阻值应该是一大一小。

如果正、反向电阻值均为∞,则说明被测话筒内部的场效应管已经开路;如果正、反向电阻值均接近或等于0Ω,则说明被测话筒内部的场效应管已被击穿或发生了短路;如果正、反向电阻值相等,则说明被测话筒内部场效应管栅极G与源极S之间的晶体二极管已经开路。

由于驻极体话筒是一次性压封而成,所以内部发生故障时一般不能维修,弃旧换新即可。

检测灵敏度

将万用表拨至“R×100”或“R×1k”电阻挡,按照图1(b)所示,黑表笔(万用表内部接电池正极)接被测两端式驻极体话筒的漏极D,红表笔接接地端(或红表笔接源极S,黑表笔接接地端),此时万用表指针指示在某一刻度上,再用嘴对着话筒正面的入声孔吹一口气,万用表指针应有较大摆动。

指针摆动范围越大,说明被测话筒的灵敏度越高。

如果没有反应或反应不明显,则说明被测话筒已经损坏或性能下降。

对于三端式驻极体话筒,按照图1(c)所示,黑表笔仍接被测话筒的漏极D,红表笔同时接通源极S和接地端(金属外壳),然后按相同方法吹气检测即可。

 

以上检测方法是针对机装型驻极体话筒而言,对于带有引线插头的外置型驻极体话筒,可按照图2所示直接在插头上进行测量。

但要注意,有的话筒上装有开关,测试时要将此开关拨至“ON”(接通)位置,而不能将开关拨至“OFF”(断开)的位置。

否则,将无法进行正常测试。

电感器的识别与检测

电感是一个电抗器件,它在电子电路中也经常使用。

将一根导线

绕在铁芯或磁芯上,或者一个空心线圈就是一个电感。

电感的主要物

理特征是将电能转换为磁能并储存起来,也可说它是一个储存磁能

的元件。

电感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进行工作的。

1.常规电感器

常规电感器的电感量通常有以下两种表示法:

(1)直标法

电感量是由数字和单位直接标在外壳上,数字是标称电感量,其

单位是μH或mH。

(2)数码表示法

通常采用三位数字和一位字母表示,前两位表示有效数字,第三

位表示有效数字乘以10的幂次,小数点用R表示,最后一位英文字

母表示误差范围,单位为pH,如220K表示22puH,8R2J表示8.2pH。

电感器的绕组通断、绝缘等可用万用表的电阻挡进行检测。

检测

时,将万用表置于R×1挡或R×10挡,用两表笔接触电感的两端,

表针应指示导通,否则说明断路。

该法适合粗略、快速测量电感是

否烧坏。

2.贴片电感器

贴片电感器可分为小功率电感器及大功率电感器两类。

小功率电

感器主要用于主板电路等;大功率电感器主要用于逆变器的储能器件

或La滤波器件。

(1)贴片电感的标注方法

小功率电感的代码有nH及;μH两种单位。

用nH做单位时,用

N或R表示小数点。

例如,4N7表示4.7nH,4R7则表示4.7pH;10N

表示10nH,而10pH则用100来表示。

大功率电感上有时印有680K、220K字样,分别表示68pH和22

pH。

(2)小功率贴片电感器

小功率贴片电感器有三种结构:

绕线贴片电感器、多层贴片电感

器、高频贴片电感器。

(3)大功率贴片电感器

大功率贴片电感器都是绕线型的,主要用于电源、逆变器中,用

做储能器件或大电流LC滤波器件(降低噪声电压输出)。

它由方形

或圆形工字形铁氧体为骨架,采用不同直径的漆包线绕制成。

电容器检测方法

一、固定电容器的检测

1、检测10pF以下的小电容

因10pF以下的固定电容器容量太小,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只能定性的检查其是否有漏电,内部短路或击穿现象。

测量时,可选用万用表R×10k挡,用两表笔分别任意接电容的两个引脚,阻值应为无穷大。

若测出阻值(指针向右摆动)为零,则说明电容漏电损坏或内部击穿。

2、检测10PF~0.01μF固定电容器

万用表选用R×1k挡。

两只三极管的β值均为100以上,且穿透电流要小。

可选用3DG6等型号硅三极管组成复合管。

万用表的红和黑表笔分别与复合管的发射极e和集电极c相接。

由于复合三极管的放大作用,把被测电容的充放电过程予以放大,使万用表指针摆幅度加大,从而便于观察。

应注意的是:

在测试操作时,特别是在测较小容量的电容时,要反复调换被测电容引脚接触A、B两点,才能明显地看到万用表指针的摆动。

C对于001μF以上的固定电容,可用万用表的R×10k挡直接测试电容器有无充电过程以及有无内部短路或漏电,并可根据指针向右摆动的幅度大小估计出电容器的容量。

3、电解电容器的检测

A因为电解电容的容量较一般固定电容大得多,所以,测量时,应针对不同容量选用合适的量程。

根据经验,一般情况下,1~47μF间的电容,可用R×1k挡测量,大于47μF的电容可用R×100挡测量。

B将万用表红表笔接负极,黑表笔接正极,在刚接触的瞬间,万用表指针即向右偏转较大偏度(对于同一电阻挡,容量越大,摆幅越大),接着逐渐向左回转,直到停在某一位置。

此时的阻值便是电解电容的正向漏电阻,此值略大于反向漏电阻。

实际使用经验表明,电解电容的漏电阻一般应在几百kΩ以上,否则,将不能正常工作。

在测试中,若正向、反向均无充电的现象,即表针不动,则说明容量消失或内部断路;如果所测阻值很小或为零,说明电容漏电大或已击穿损坏,不能再使用。

C对于正、负极标志不明的电解电容器,可利用上述测量漏电阻的方法加以判别。

即先任意测一下漏电阻,记住其大小,然后交换表笔再测出一个阻值。

两次测量中阻值大的那一次便是正向接法,即黑表笔接的是正极,红表笔接的是负极。

D使用万用表电阻挡,采用给电解电容进行正、反向充电的方法,根据指针向右摆动幅度的大小,可估测出电解电容的容量。

二、可变电容器的检测

A用手轻轻旋动转轴,应感觉十分平滑,不应感觉有时松时紧甚至有卡滞现象。

将载轴向前、后、上、下、左、右等各个方向推动时,转轴不应有松动的现象。

B用一只手旋动转轴,另一只手轻摸动片组的外缘,不应感觉有任何松脱现象。

转轴与动片之间接触不良的可变电容器,是不能再继续使用的。

C将万用表置于R×10k挡,一只手将两个表笔分别接可变电容器的动片和定片的引出端,另一只手将转轴缓缓旋动几个来回,万用表指针都应在无穷大位置不动。

在旋动转轴的过程中,如果指针有时指向零,说明动片和定片之间存在短路点;如果碰到某一角度,万用表读数不为无穷大而是出现一定阻值,说明可变电容器动片与定片之间存在漏电现象。

测量电阻的方法

机械式(指针)万用表测量电阻:

  万用表欧姆档可以测量导体的电阻。

欧姆档用“Ω”表示,分为R×1、R×10、R×100和R×1K四档。

有些万用表还有R×10k档。

使用万用表欧姆档测电阻,除前面讲的使用前应做到的要求外,还应遵循以下步骤。

1.将选择开关置于R×100档,将两表笔短接调整欧姆档零位调整旋钮,使表针指向电阻刻度线右端的零位。

若指针无法调到零点,说明表内电池电压不足,应更换电池。

  2.用两表笔分别接触被测电阻两引脚进行测量。

正确读出指针所指电阻的数值,再乘以倍率(R×100档应乘100,R×1k档应乘1000……)。

就是被测电阻的阻值。

  3.为使测量较为准确,测量时应使指针指在刻度线中心位置附近。

若指针偏角较小,应换用R×1k档,若指针偏角较大,应换用R×1O档或R×1档。

每次换档后,应再次调整欧姆档零位调整旋钮,然后再测量。

色标法

电阻色环标志法,即在电阻元件表面用不同颜色的色环表示其电阻值(单位:

Ω)和误差。

普通电阻采用四道色环标注,精密电阻(允许误差不超过±2%)采用五道色环电阻标注。

 

三极管的检测

1中、小功率三极管的检测

  A已知型号和管脚排列的三极管,可按下述方法来判断其性能好坏

  

(a)测量极间电阻:

将万用表置于R×100或R×1K挡,按照红、黑表笔的六种不同接法进行测试。

其中,发射结和集电结的正向电阻值比较低,其他四种接法测得的电阻值都很高,约为几百千欧至无穷大。

但不管是低阻还是高阻,硅材料三极管的极间电阻要比锗材料三极管的极间电阻大得多。

  

(b)三极管的穿透电流ICEO的数值近似等于管子的倍数β和集电结的反向电流ICBO的乘积:

ICBO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增长很快,ICBO的增加必然造成ICEO的增大。

而ICEO的增大将直接影响管子工作的稳定性,所以在使用中应尽量选用ICEO小的管子。

  通过用万用表电阻直接测量三极管e-c极之间的电阻方法,可间接估计ICEO的大小,具体方法如下:

  万用表电阻的量程一般选用R×100或R×1K挡,对于PNP管,黑表管接e极,红表笔接c极,对于NPN型三极管,黑表笔接c极,红表笔接e极。

要求测得的电阻越大越好。

e-c间的阻值越大,说明管子的ICEO越小;反之,所测阻值越小,说明被测管的ICEO越大。

一般说来,中、小功率硅管、锗材料低频管,其阻值应分别在几百千欧、几十千欧及十几千欧以上,如果阻值很小或测试时万用表指针来回晃动,则表明ICEO很大,管子的性能不稳定。

  

(c)测量放大能力(β):

目前有些型号的万用表具有测量三极管hFE的刻度线及其测试插座,可以很方便地测量三极管的放大倍数。

先将万用表量程开关拨到ADJ位置,把红、黑表笔短接,调整调零旋钮,使万用表指针指示为零,然后将量程开关拨到hFE位置,并使两短接的表笔分开,把被测三极管插入测试插座,即可从hFE刻度线上读出管子的放大倍数。

  另外:

有此型号的中、小功率三极管,生产厂家直接在其管壳顶部标示出不同色点来表明管子的放大倍数β值,其颜色和β值的对应关系如表所示,但要注意,各厂家所用色标并不一定完全相同。

国产三极管用颜色表示放大倍数时,一般颜色与放大倍数对应关系如下:

颜色

绿

hFE

7-15

15-25

25-40

40-55

55-80

80-120

 

B检测判别电极

  (a)判定基极:

用万用表R×100或R×1k挡测量三极管三个电极中每两个极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值。

当用第一根表笔接某一电极,而第二表笔先后接触另外两个电极均测得低阻值时,则第一根表笔所接的那个电极即为基极b。

这时,要注意万用表表笔的极性,如果红表笔接的是基极b。

黑表笔分别接在其他两极时,测得的阻值都较小,则可判定被测三极管为PNP型管;如果黑表笔接的是基极b,红表笔分别接触其他两极时,测得的阻值较小,则被测三极管为NPN型管。

  (b)判定集电极c和发射极e:

(以PNP为例)将万用表置于R×100或R×1K挡,红表笔基极b,用黑表笔分别接触另外两个管脚时,所测得的两个电阻值会是一个大一些,一个小一些。

在阻值小的一次测量中,黑表笔所接管脚为集电极;在阻值较大的一次测量中,黑表笔所接管脚为发射极。

  

C判别高频管与低频管

  高频管的截止频率大于3MHz,而低频管的截止频率则小于3MHz,一般情况下,二者是不能互换的。

  

D在路电压检测判断法

  在实际应用中、小功率三极管多直接焊接在印刷电路板上,由于元件的安装密度大,拆卸比较麻烦,所以在检测时常常通过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挡,去测量被测三极管各引脚的电压值,来推断其工作是否正常,进而判断其好坏。

2大功率晶体三极管的检测

  利用万用表检测中、小功率三极管的极性、管型及性能的各种方法,对检测大功率三极管来说基本上适用。

但是,由于大功率三极管的工作电流比较大,因而其PN结的面积也较大。

PN结较大,其反向饱和电流也必然增大。

所以,若像测量中、小功率三极管极间电阻那样,使用万用表的R×1k挡测量,必然测得的电阻值很小,好像极间短路一样,所以通常使用R×10或R×1挡检测大功率三极管。

3普通达林顿管的检测

  用万用表对普通达林顿管的检测包括识别电极、区分PNP和NPN类型、估测放大能力等项内容。

因为达林顿管的E-B极之间包含多个发射结,所以应该使用万用表能提供较高电压的R×10K挡进行测量。

4大功率达林顿管的检测

  检测大功率达林顿管的方法与检测普通达林顿管基本相同。

但由于大功率达林顿管内部设置了V3、R1、R2等保护和泄放漏电流元件,所以在检测量应将这些元件对测量数据的影响加以区分,以免造成误判。

具体可按下述几个步骤进行:

  A用万用表R×10K挡测量B、C之间PN结电阻值,应明显测出具有单向导电性能。

正、反向电阻值应有较大差异。

  B在大功率达林顿管B-E之间有两个PN结,并且接有电阻R1和R2。

用万用表电阻挡检测时,当正向测量时,测到的阻值是B-E结正向电阻与R1、R2阻值并联的结果;当反向测量时,发射结截止,测出的则是(R1+R2)电阻之和,大约为几百欧,且阻值固定,不随电阻挡位的变换而改变。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大功率达林顿管在R1、R2、上还并有二极管,此时所测得的则不是(R1+R2)之和,而是(R1+R2)与两只二极管正向电阻之和的并联电阻值。

5带阻尼行输出三极管的检测

  将万用表置于R×1挡,通过单独测量带阻尼行输出三极管各电极之间的电阻值,即可判断其是否正常。

具体测试原理,方法及步骤如下:

  A将红表笔接E,黑表笔接B,此时相当于测量大功率管B-E结的等效二极管与保护电阻R并联后的阻值,由于等效二极管的正向电阻较小,而保护电阻R的阻值一般也仅有20~50,所以,二者并联后的阻值也较小;反之,将表笔对调,即红表笔接B,黑表笔接E,则测得的是大功率管B-E结等效二极管的反向电阻值与保护电阻R的并联阻值,由于等效二极管反向电阻值较大,所以,此时测得的阻值即是保护电阻R的值,此值仍然较小。

  B将红表笔接C,黑表笔接B,此时相当于测量管内大功率管B-C结等效二极管的正向电阻,一般测得的阻值也较小;将红、黑表笔对调,即将红表笔接B,黑表笔接C,则相当于测量管内大功率管B-C结等效二极管的反向电阻,测得的阻值通常为无穷大。

  C将红表笔接E,黑表笔接C,相当于测量管内阻尼二极管的反向电阻,测得的阻值一般都较大,约300~∞;将红、黑表笔对调,即红表笔接C,黑表笔接E,则相当于测量管内阻尼二极管的正向电阻,测得的阻值一般都较小,约几欧至几十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