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数子化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6111399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500数子化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1:500数子化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1:500数子化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1:500数子化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1:500数子化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1:500数子化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1:500数子化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1:500数子化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1:500数子化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1:500数子化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1:500数子化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1:500数子化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500数子化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doc

《1:500数子化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00数子化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500数子化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doc

湖南软件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

毕业选题

灰山港工业园1:

500数字测图测设方案实施

学生姓名

王杰

院系名称

测绘工程系

所学专业

工程测量与监理

所在班级

1201班

学生学号

201205020136

提交日期

2015年3月22日

摘要

数字制图技术的计算机在现场数据采集系统和计算机使用情况调查工作的辅助行业内的绘图系统,其目标相结合,是实现信息采集和处理,自动化,信息技术数字化。

数字制图,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

数字制图系统主要由,数字制图试验的最广泛使用的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和数据的三个组成部分,数字地图的运作模式输出。

随着测绘与传统的模拟,数字制图的关键质量控制点更丰富的内容和方法更为复杂。

现代测绘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现代测绘技术基础的数字测图技术也是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

目前,以现代测绘设备和计算机应用软件为主体的数字测图技术已广泛适应于生产,地形测量已从传统的白纸测图转变为数字测图。

关键词:

图根控制测量、碎部测量、地形测量、数字测图

1

目录

摘要 II

一、已有资料分析 4

1.2作业依据 4

三、 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 5

a)、平面坐标系:

1954年北京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4° 6

b)、高程系统:

1985国家高程基准 6

c)、基本等高距:

0.5米 6

d)、大气折光系数K=0.11,地球曲率半径R=6363411m 6

四、 平面控制点的布设 6

a)、首级控制 6

利用耙头山、旱塘南二个国家III等三角点和GPS四等点为起算数据,用全站仪布设了5〞、8〞导线网。

6

5〞、8〞导线选点按有关规范要求执行,5〞导线观测用2〞级全站仪进行,其精度指标按表一执行。

气象数据直接输入全站仪内。

6

5〞、8〞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精度应满足点位中误差不大于±5CM。

6

参考文献 12

一、已有资料分析

为了加强土地管理和满足城市规划建设需要,建立现代化的、科学的、规范的数字化地理管理数据库,惠州市国土资源局决定在城区已有150平方公里1:

500数字化地形图的基础上,对城区外围分批开展1:

500数字化地形测量。

本期测区面积约28平方公里,具体位置及范围已由惠州市国土资源局在1:

10000地形图上划定。

1.1测区概况

惠州市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南临南海,毗邻香港、深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市区和郊县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甚多,是一个集湖、海、山、泉、瀑布之大全的旅游胜地,惠州西湖更是广东省的名湖之一,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曾在此留下不少历史文化遗产。

惠州市是广东省著名的开发区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十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初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现已有建成区60平方公里。

区内经济发达,三资企业星罗棋布,TCL集团、富绅集团、麦科特集团生产的产品闻名国内外。

惠州市交通十分发达。

市内有广梅汕铁路、惠深高速公路、广汕公路、惠博一级公路、惠淡公路以及惠澳大道通过。

加上正在建设的广惠高速公路、惠河高速公路,将形成一个十分便利的公路网。

水路交通则有东江贯穿市区。

本测区位于惠州市三栋镇。

第一测区:

惠澳大道4-11公里处的东面,测区成带状,北起沙澳沙场,南到鹿颈村。

第二测区:

惠澳大道西侧,北起陶岗村,南到莲塘村;西至惠淡公路,东至惠澳大道。

第一测区部分为低山丘陵,其余为较平坦地形为主,第二测区以山地为主,测区内有三栋镇区,房子较多,另每个小村庄房屋、鱼塘周围竹林、灌木丛生,非常隐蔽,给测绘带来一定困难。

1.2作业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GJJ8—9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标准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2001—92)国家测绘局制定

3、《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局颁发;

4、《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发;

5、《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12898—94)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发;

6、本技术书。

上述规范与设计书有矛盾时,以本设计书为准。

一、已有资料

摘要 II

一、已有资料分析 4

1.2作业依据 4

三、 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 5

a)、平面坐标系:

1954年北京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4° 6

b)、高程系统:

1985国家高程基准 6

c)、基本等高距:

0.5米 6

d)、大气折光系数K=0.11,地球曲率半径R=6363411m 6

四、 平面控制点的布设 6

a)、首级控制 6

利用耙头山、旱塘南二个国家III等三角点和GPS四等点为起算数据,用全站仪布设了5〞、8〞导线网。

6

5〞、8〞导线选点按有关规范要求执行,5〞导线观测用2〞级全站仪进行,其精度指标按表一执行。

气象数据直接输入全站仪内。

6

5〞、8〞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精度应满足点位中误差不大于±5CM。

6

参考文献 12

二、

a)、歪髻(III等)、大山嶂(III等)、耙头山(III等)、旱塘南(IV四个三、四等边角网点,广东省国土厅一队1987年施测。

b)、国家I等水准点惠普34、I等赤湾支1—1。

c)、1:

10000地形图,广东省测绘局1979年版。

三、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

a)、平面坐标系:

1954年北京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4°

b)、高程系统:

1985国家高程基准

c)、基本等高距:

0.5米

d)、大气折光系数K=0.11,地球曲率半径R=6363411m

四、平面控制点的布设

a)、首级控制

利用耙头山、旱塘南二个国家III等三角点和GPS四等点为起算数据,用全站仪布设了5〞、8〞导线网。

5〞、8〞导线选点按有关规范要求执行,5〞导线观测用2〞级全站仪进行,其精度指标按表一执行。

气象数据直接输入全站仪内。

5〞、8〞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精度应满足点位中误差不大于±5CM。

表一

等级

导线

长度

(KM)

平均边长(m)

测距

测回

测角

中误差

(〞)

测角

测回

方位角

闭合差

(〞)

导线全

长相对

闭合差

5〞

3.6

300

2

5

2

±10√n

1/14000

8〞

2.4

200

1

8

1

±16√n

1/10000

注:

n为折角数。

结点与结点之间、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长度应小于规定导线长度的0.7倍。

b)、图根控制

图根点在上述各级点的基础上进行加密,图根点的密度可根据野外采集数据的实际需要而设定。

平均每幅图埋石点的数量(含各级点)建成区3个,非建成区2个。

图根点用动态GPS(RTK)施测。

五、各等级控制点埋石规格和石面整饰

5〞、8〞点规格为上底12CM×12CM,下底为20CM×20CM,高50CM。

图根埋石点规格为上底12CM×12CM,下底为18CM×18CM,高40CM。

埋石点也可采用在水泥面上凿石或楼顶标形式。

楼顶标上底20CM×20CM,下底为30CM×30CM,高15CM;凿石规格为20CM×20CM,且需在中心位置打入特定的钢钉。

六、高程控制

本测区以I等水准点惠普34、I赤湾支1—1为高程起算,采用四等水准联测30%左右的5〞、8〞、GPS点,然后采用测距高程导线成果。

四等水准、等外水准测量主要技术参数按下表执行:

等级

附(闭)合水准路线长

视距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累积差

红黑面读数差

红黑面高差之差

路线闭合差(mm)

四等

15Km

100m

3m

10m

3mm

5mm

±20√L

等外

8Km

100m

——

——

4mm

6mm

±30√L

注:

L为路线长,以公里为单位,

测距高程导线主要技术指标按下表执行:

项目

等级

平均

边长

(m)

边数

垂直角

测回数

垂直角较差指标差之差

往返测高差之差(m)

路线闭合差(m)

DJ2

DJ6

DJ2

DJ6

8〞

200

12

1

2

15”

25”

±0.02S

±0.07√n

一级图根

100

12

1

2

25”

25”

±0.04S

±0.1H√n

二级图根

100

8

1

1

25”

25”

±0.04S

±0.1H√n

注:

S为路线长,以百米为单位,不足百米时以百米计。

N为边数,H为基本等高距。

八、地形图测绘

a)、地形图的精度:

i地形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和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得超过下表规定:

地区分类

点位中误差

领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

城镇、工业建筑区和平地、丘陵地

±0.15m

±0.12m

困难和隐蔽地区

±0.23m

±0.18

ii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点的高程中误差不超过基本等高距的1/3。

iii、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

平地不超过1/3等高距,丘陵地不超过1/2等高距,山地不超过2/3等高距。

b)、地形图采用40cm×50cm矩形分幅,编号按图幅西南角标数编码,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X、Y坐标取整公里数最后两位数,小数点后取到0.01KM,中间以短线相连。

图幅内有明显地名的,应加注图名。

c)、野外数据采集使用全站仪进行。

测绘地形点、地物点时测距仪读数一次;当经维仪2C小于40”时,水平角可读半测回。

每一测站搬站之前应归零检查,归零差不应大于40”。

测站至碎部点的距离在建成区一般不超过150米,最长不超过200米,地形点间隔一般不大于15米。

d)、房屋测绘以墙基为准,应逐间测绘表示其建筑结构和层次(一层的房屋只表示结构);混成一体的建筑物,层次比较清楚的应尽量分别测绘表示,分层表示有困难时,以主体建筑物层次表示;对综合性的大楼和裙楼,建筑物与地面的交线用实线表示,最外飘出部分在地面的投影线以及主体与裙楼交线用虚线表示;取楼层数以面积最大的注记,主体楼层以最高层次注记。

房屋结构采用文字注记,“砼”表示钢筋混合结构的坚固房屋,“砖”表示砖木结构的普通房屋,简单房屋、棚房根据图式规定表示。

建筑中房屋和破坏性房屋分别标注“建”和“破”,不注层次。

落地阳台综合进房屋表示,悬空阳台和飘檐,在实地宽度小于1米的不表示,1米以上的用虚线表示。

在宾馆、医院或厂矿、行政单位门前有车通道的雨蓬(罩),均应测出。

农村居住区及单位住宅区内的小间房屋(砖墙、瓦顶或钢筋混凝土顶盖),实地面积小于2平方米的不表示;临时性建筑不表示,但当实地比较空旷,如不表示将影响图面判别时,则应表示。

建筑物以外的公共厕所加注“厕”字,简陋的则不表示。

桥梁应加注建筑材料;道路应加注铺面材料;等级公路应表示铺面宽度、路基宽和路肩宽度,路肩宽度图上大于1mm时应依比例表示,小于1mm时以1mm绘出。

电力、通讯电杆应实地测绘,按其分类绘出其走向和杆与杆之间的连线。

鱼塘在图上分别注“鱼”或“塘”,有名称的水库、山塘、养殖场应加注名称。

河流、水库、较大的塘的水面高程应标注测量时间。

地形图上高程注记应均匀。

山地、丘陵地注记点的间距为图上3厘米,建成区内,平坦及地形简单的地方可适当放宽,地貌变化较大的山地应适当加密。

在街道交叉口、道路路面、桥面、广场、双线水沟底等位置适当测出高程点。

高程注记至厘米。

建成区和其它建筑物内及其它不便绘出等高线的地方,可不绘等高线。

九、等级成果的取位

5〞、8〞点的坐标在平差过程中取至毫米,成果表中也取至毫米。

图根点的坐标平差过程中至毫米,成果取至厘米。

四等水准、等外水准成果取位至毫米,成果表中也取位于毫米。

仪高和镜高均量取至毫米。

第四章总结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这就是工科的特点。

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

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

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

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

测量学的分类有很多种,如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

作为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要学习测量的各个方面。

测绘学基础就是这些专业知识的基础。

通过这次实习,锻炼了很多测绘的基本能力。

首先,是熟悉了全站仪的用途,熟练了全站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

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

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

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作到:

(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

(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

(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

距离测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少误差。

第三,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

“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

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

通过工程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练,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

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

而这些,就是在测量之外所收获的了。

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的进度。

对于测量来说,确实没有一个人的英雄,只有做好合作——包括本小组内部和各小组之间,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还有对数字化成图软件的使用感受。

我们所用的是南方测绘公司的CASS7.1软件。

这是一款以AutoCAD2000为基础开发的专业测绘成图软件,使用方法简单,成图速度快,功能方面也足以满足实际需要。

但软件稳定性稍有不足,成图错误较多,可能在成图时为追求速度而简化了计算过程。

通过内业实习的数据整理和作图,将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到了一起,又一次感受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数字测图的原理与方法》,武汉大学出版社,主编:

潘正风,杨正尧,程效军

《数字测图的原理与方法》,解放军出版社,主编:

郝向阳,赵夫来

《数字测图》,测绘出版社,杨晓明,王军德

《数字化测图(测量工程技术专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主编:

范国雄

《摄影测量数字测图系统》,吉林大学,主编:

谭美景

《谈大比例数字测图系统的发展与应用》,测绘通报,主编:

黄炎梁

1:

500、1:

1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17160-1997),中国标准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