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自考新闻采访写作模拟试卷.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6113034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全国自考新闻采访写作模拟试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年全国自考新闻采访写作模拟试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年全国自考新闻采访写作模拟试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年全国自考新闻采访写作模拟试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年全国自考新闻采访写作模拟试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1年全国自考新闻采访写作模拟试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1年全国自考新闻采访写作模拟试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1年全国自考新闻采访写作模拟试卷.docx

《2011年全国自考新闻采访写作模拟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全国自考新闻采访写作模拟试卷.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11年全国自考新闻采访写作模拟试卷.docx

2011年全国自考新闻采访写作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报告文学在写作上讲究()

A.生动性

B.真实性

C.典型性

D.文学性

答案:

D

2.采访的“透视法”,也叫()

A.抓特点

B.抓问题

C.抓特色

D.抓本质

答案:

D

3.记者发现与捕捉新闻,要有一把判断的“尺子”,这就是()

A.新闻敏感

B.宣传政策

C.新闻价值

D.新闻观念

答案:

C

4.“据新华社今天报道,北京已建议台北就恢复台湾与大陆间的邮电业务问题进行商谈。

”这条导语突出的要素是()

A.何时

B.何事

C.何故

D.何地

答案:

B

5.《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作者是()

A.史沫特莱

B.范长江

C.斯诺

D.邹韬奋

答案:

C

6.材料加工中最优先、最重要的一环是()

A.整理记录

B.材料核实

C.语言加工

D.结构调整

答案:

B

7.在记者的知识修养中,最重要的是()

A.新闻学专业知识

B.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C.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D.政治理论知识

答案:

D

8.批评、表扬性的稿件一般适合用()

A.巡回采访

B.易地采访

C.隐性采访

D.交叉采访

答案:

C

9.在采访的平时准备中,记者积累知识的主要途径是:

读书看报,广采博取;无字“天书”,不可忽视;以及()

A.结合工作,重点攻关

B.点点滴滴,积少成多

C.长期坚持,锲而不舍

D.勤于动手,随时积累

答案:

A

10.通讯集《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以典型生动的细节、恳切优美的笔调为读者所喜爱,其作者是()

A.邵飘萍

B.范长江

C.邹韬奋

D.张季鸾

答案:

C

11.人物通讯要写得深刻,就应当抓住有关矛盾线索逐层展开,使人物置身于()

A.矛盾冲突之中

B.人与人的矛盾之中

C.人、自然与社会冲突之中

D.社会矛盾之中

答案:

A

12.“一张报纸,一个记者,其基础在群众,前途也在群众”,此经验的总结者是()

A.刘少奇

B.周恩来

C.范长江

D.邵飘萍

答案:

C

13.工作通讯的写作主要具有()

A.形象性

B.可读性

C.指导性

D.思想性

答案:

C

14.传统的访问记录形式主要是()

A.笔录

B.录音机

C.心记

D.画草图

答案:

A

15.我国纪实文体的传统是()

A.文约事丰

B.行文简练

C.语言精确

D.褒贬客观

答案:

B

16.采写目击式新闻,记者一般采用()

A.侧面观察

B.事前观察

C.同步观察

D.非闯入式观察

答案:

C

17.“北京特别通信”的作者是()

A.黄远生

B.邵飘萍

C.邹韬奋

D.范长江

答案:

B

18.记者要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

当前,在“讲究文德,反对以稿谋私”方面,首先要坚决反对()

A.采写人情稿

B.拿原则做交易

C.见利忘义

D.有偿新闻

答案:

D

19.间接性导语尤其适宜运用于时效要求较为宽松的()

A.事件性新闻

B.非事件性新闻

C.经验消息

D.人物消息

答案:

B

20.()是报告文学的生命线。

A.形象性

B.真实性

C.文学性

D.新闻性

答案:

B

21.迂回式提问方法,西方人叫()

A.脑力激荡法

B.漂近法

C.脑力风暴法

D.侧面问法

答案:

B

22.《人民日报》记者曾采写过一篇令人振聋发聩的新闻述评《水,让我们重新认识你》。

这次采访的成功,主要是因为()

A.时机抓得好

B.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C.新闻敏感性强

D.写作能力强

答案:

B

23.记者为了立体报道小浪底工程的建设进程,长时间住在工地,这种采访方式是()

A.蹲点采访

B.易地采访

C.隐性采访

D.交叉采访

答案:

A

24.记者写作消息最见功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写好()

A.标题

B.导语

C.主体

D.结尾

答案:

B

25.融合多种语言成分而相对独立的新闻语言,其最基础的构成部分是()

A.文学语言

B.事务语言

C.评论语言

D.群众语言

答案:

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根据报道手段的不同,记者分为()

A.文字记者

B.摄影记者

C.网络记者

D.广播记者

E.电视记者

答案:

A^B^D^E^

2.抓有积极意义和重大影响的材料,需要经常注意的动向有()

A.社会动向

B.政治动向

C.思想动向

D.问题动向

E.经济动向

答案:

B^C^E^

3.综合消息一般离不开如下材料()

A.面的材料

B.概括性材料

C.点的材料

D.统计性材料

E.典型材料

答案:

B^D^E^

4.主体中按逻辑顺序来表现事实安排层次段落,可以依据事实之间的()

A.主次关系

B.因果关系

C.对比关系

D.并列关系

E.递进关系

答案:

A^B^C^D^

5.记者对事实的思考,除要求把握其特点、性质外,还包括()

A.政策思考

B.理论思考

C.群众心理思考

D.社会心理思考

E.社会传播意义思考

答案:

A^C^E^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目击新闻

答案:

目击新闻,着重强调“目击”,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即通过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及时报道新闻事件。

2.特派记者

答案:

是指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特别任务派遣的记者。

又是对业务能力较强的记者的称呼,也是作为记者中高一级的级别称谓。

3.无意注意

答案:

当人们注意一个对象时,既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加任何努力,自然而然地注意到了,这是无意注意。

采访对象的无意注意是指那种自然发生的,如外来干扰所引起的注意。

4.背景

答案:

是指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环境和主客观条件。

是一篇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材料。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调查报告有何特点?

答案:

调查报告作为调查研究成果形诸文字的书面报告,实际上也是一种新闻边缘文体。

它一般具有信息性、动态性、全面性和具体性等特征。

2.新闻的结构规律如何?

答案:

新闻结构有其自身规律,总的要从体现新闻事实的意义及其传播价值考虑。

具体要求是:

一要反映事实的内在联系;二要有利于表现主题;三要适应受众心理;四要紧凑又富于变化;五要符合体裁的特点。

3.新闻写作怎样用事实说话?

答案:

新闻用事实说话,简单讲,就是写出事实并把事实说清楚,即“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而不是“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

它包括以下几项要求:

(1)直接陈述事实,切忌“大帽子底下开小差”;

(2)不能以抽象的概念和议论代替事实的报道;(3)实事求是,按事实本身的逻辑展开新闻;(4)采取第三人称和注明消息来源。

五、简单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8分,共18分)

1.围绕1998年10月河南建业足球队主场以2∶1战胜重庆红岩队后仍遭降级的命运,访问建业队主教练丁三石。

请拟定采访计划。

答案:

明确采访目的;确定采访方式、采访周期、写作体裁;寻找访问时机;制订访问策略——首先,肯定教练的工作能力及取得的成绩,然后通过对他带职业队前后差异的讨教,引发他的感慨,由此再提升到中国足球的大话题,并请他对中国足球进行评价和预测;最后是访问提纲。

2.今夏,台风“海棠”从河南经过,据郑州市民政局统计,暴雨给郑州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3亿元。

如果,你受报社的委派前去采访,请在出发前列出一份访问提纲。

答案:

第一个方面的问题,了解基本情况(台风到达的时间,受灾面积,损失情况,城市受害状况,农田被淹的数字,对城市管理、铁路、交通、通讯、水利等方面的影响,防汛面临的任务,救灾抢险投入的情况,采取的具体措施,灾民被安置的情况)。

第二个方面的问题,抗击此次台风所采取的对策与以往有何不同,救灾物资有没有到位,卫生防疫工作做得如何,社会反响怎样。

第三个方面的问题,对台风的预测,总结教训,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

六、综合应用题(20分)

1.根据以下通讯,遵循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改写成消息。

字数在650-700字。

王帅:

搏击洪魔一少年

2004年7月17日早晨5点左右,由于连日骤降暴雨,致使社旗县环城河潘河、赵河水位暴涨,达到峰值,相当于百年一遇洪水。

洪水造成城内积水无法排出,积涝成灾。

险情就是命令,在中共社旗县团委书记方明洋的带领下,全县万余名共青团员“奋不顾身,舍生忘死”,谱写了一曲曲“众志成城,抗击洪魔”的战斗之歌,在赊店古镇广为传颂。

抗击洪魔一少年。

县城内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所袭击,湍急的洪水如万马奔腾一般涌向大街小巷,县城红旗路口防洪墙处,情况更是万分危急。

一刹那间,人们聚集到红旗路口,抄起铁锹,灌起沙袋,堵起防洪墙,可洪水实在是太猛烈了,丢下的沙袋瞬间即被冲走,在肆虐的洪水面前每一位抢险人员都以忘我的献身精神投入地工作着。

在众多的抢险人员中有一个瘦弱的身影十分惹眼,他又是灌沙袋,又是拉麻袋,又是在直属库中帮人灌麦包。

在洪水面前他无任何畏惧之情。

他就是社旗镇中学初一

(1)班学生13岁的共青团员王帅。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共青团员的身影。

肆虐的洪水卷着旋涡无情地狂奔着,所到之处房倒屋塌。

社旗县城地势低洼,险情迫在眉睫,这时洪水已将城区团团围困,翻滚的洪水越来越猛,丢下的沙袋麦包已阻止不住洪水的冲击,此时唯一的办法是用大型机械装上物品才能堵住洪水,可大型机械那里去找?

情况迅速在抢险人员中传开。

王帅知道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家停放在粮食局直属库院内的大型平板拖拉机,于是他就说:

“走,开我家的拖拉机去!

”当时,事不凑巧,王帅没有钥匙,车门怎么也打不开,这时,社旗镇党委书记王德麟急中生智,把车窗的玻璃砸碎

,将王帅同学抱起,王帅义无反顾地爬了进去,在众人的帮助下发动了拖拉机。

家庭困难的他过早地熟悉了驾驶技术。

就这样他驾驶着拖拉机往返于抢险现场,前后四趟共运送了200多袋小麦,以自己的行动深深影响着并带动了所有参加抢险的共青团员,齐心协力阻止了洪水的泛滥。

洪水消退了,这时,有人问他当时怎么想的,王帅同学腼腆地说:

“当时什么也没考虑,只是想到县城内还有8万多居民,得赶紧把洪水堵住,让居民少受点损失。

”多么朴实而简单的话语啊,令我深深地震撼了,就是这种精神激励着全县60多万干群战胜了一次又一次困难。

据该县民政部门介绍,这次暴雨袭击受灾人口27万人,成灾人口15.6万人,倒塌房屋514间,240户,损坏房屋2943间;农作物受灾面积55万亩,成灾面积31万亩,绝收8万亩,水浸粮食128万公斤,直接

经济损失1.6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9500万元。

该县警民先后救出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就有85人。

目前,该县尚未有人员伤亡的报告,生产自救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之中。

答案:

新闻标题符合要求;导语要突出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主体按照事实重要性、受众关注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事实材料,或是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事实材料;分段合理;恰当运用有关背景材料(不能罗列过多的背景材料);表达准确、通顺;没有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字数符合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