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专业课自测试题四及答案之教育心理学.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6113035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专业课自测试题四及答案之教育心理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考研专业课自测试题四及答案之教育心理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考研专业课自测试题四及答案之教育心理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考研专业课自测试题四及答案之教育心理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考研专业课自测试题四及答案之教育心理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考研专业课自测试题四及答案之教育心理学.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专业课自测试题四及答案之教育心理学.doc

《考研专业课自测试题四及答案之教育心理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专业课自测试题四及答案之教育心理学.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研专业课自测试题四及答案之教育心理学.doc

2012年考研专业课自测试题四及答案之教育学

来源:

海文考研

  教育心理学

  一、填空题

  1.信息加工心理学家一般把解决问题分为

(1)问题表征、

(2)设计解题计划、(3)、(4)几个过程。

  2.实验教育学派产生于,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

  3.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三种灵魂分别是

(1)____

(2)____(3)____。

  4.行为主义心理学把“学习”定义为经过练习产生的____变化。

  5.我们从一个人会陈述什么,推测他具有____知识;从他会做什么推测他具有____知识。

  二、选择题

  1.根据近100年来迁移研究的结果,下面说法更有科学依据的是。

(1)如数学、计算机之类的学科能更有效地开发儿童的智力;

(2)汉字比其他文字更适合开发儿童的智力;(3)单独设思维训练课是发展智力的捷径;(4)通过广义知识教学可以全面发展认知能力。

  2.根据学生原有知识进行教学的依据是。

(1)行为主义;

(2)社会认知论;(3)认知结构论;(4)信息加工论。

  3.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教学目标是传递“言语信息”,在有现成的文字教材条件下,对中学生而言,最适当的方法是。

(1)自学;

(2)讲授法;(3)指导发现法;(4)听说法。

  4.如果教学目标是程序性知识,在有现成的文字教材条件下,对中学生而言,最适当的教学方法是。

(1)自学;

(2)讲授法;(3)指导发现法;(4)精讲加变式练习。

  5.根据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观点,下述论断错误的是。

  

(1)小学生不会使用记忆策略来帮助记忆;

(2)在复述故事时,年幼儿童比年长的儿童更善于添枝加叶;(3)教给儿童一些学习方法可以促进其知发展;(4)幼儿园儿童还不会使用精加工策略。

  6.科学取向教学论把学习目标界定为。

(1)学生学习的结果;

(2)学生学习的结果和过程;(3)学生学习的结果和价值观;(4)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三个维度

  三、名词解释

  1.五段教学法

  2.需要层次论

  3.生成学习理论

  4.归因论

  5.形式训练说

  四、简答题

  1.简述动作技能遗忘的特点及其原因。

  2.为什么简单地利用奖或惩不能解决儿童的品德不良行为?

  3.简述学习的试误说与顿悟说各自合理和欠缺的方面。

  4.指出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中使用“惩罚”的确切含义以及如何正确和适当地使用这一手段。

  5.根据媒体报道,电视剧《还珠格格》上演以后,有小孩模仿小燕子,从楼上往下跳。

按班杜拉视为学习论,这种学习属于亲历学习还是观察学习?

据班杜拉的替代强化理论,可以消除媒体展示的“榜样”行为(此处是小燕子的行为)的不良影响,你能提出适当建议?

  教育心理学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执行解题计划,监控

  2.欧洲,实验

  3.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人类的灵魂

  4.行为的

  5.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二、选择题

  1.(4)2.(3)3.

(1)4.(4)5.

(1);

(2)6.

(1)

  三、名词解释

  1.五段教学法:

在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基础上,他的门徒将这四个阶段加以改造,发展为五阶段教学法,即1.预备——唤起学生的原有有关观念和吸引学生的注意;2.呈现——教师清晰地讲授新教材;3.联系——使新旧知识形成联系;4.统合——帮助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形成新的统觉团;5.应用——以适当方法应用新知识。

  2.需要层次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按其满足的先后,可由低级到高级排成一个需要层次:

基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满足这七种需要是推动人的各种行为的动力的基本源泉。

  3.生成学习理论:

维特罗克运用学习的信息加工观和认知建构观指导学科学习与教学的研究,经过长期理论与应用研究而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

所谓的生成学习包括四个主要成分,即生成、动机、注意和先前的知识经验。

生成指形成新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新知识与已有经验之间的联系。

动机指积极生成这两种联系的愿望,并且把生成联系的成效归因于自己努力的程度。

注意是指引生成过程的方向的因素,它使生成过程指向有关的课文、相关的原有知识和经验。

先前的知识经验包括已有的概念、反省认知、抽象知识和具体经验。

此外,维特罗克还开发了一系列生成技术,生成学习的进行。

  4.归因论:

维纳提出的一种动机理论,个体对其行为原因的看法会影响其进一步行动的动机。

维纳提出了三个归因的维度:

(1)内外维度。

据此可把导致成败的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即个人自身的原因,如个人的能力、努力等;外部原因即个人自身之外的原因,如任务难度、运气等。

(2)稳定性维度。

据此可以把内部和外部原因再分为稳定的原因和不稳定的原因。

(3)可控制维度。

根据稳定和不稳定的原因还可再细分为个人自身能控制的原因和个人自身不能控制的原因。

  5.形式训练说:

基于官能心理学的一种迁移理论,认为迁移是通过对组成心的各种官能的训练,以提高各种能力如注意力、记忆力、推理力、想象力等而实现的。

而且,迁移的产生将是自动的。

  四、简答题

  1.简述动作技能遗忘的特点及其原因。

  答:

动作技能一经学会,便不易遗忘。

原因如下:

动作技能是经过大量的练习之后获得的,经过过度学习的任务是不易遗忘的。

许多动作技能是以连续任务的形式出现的,连续的任务相对简单,故不易遗忘。

动作技能不同于言语知识,它的保持高度依赖小脑和脑低级中枢,而这些中枢可能比脑的其他部位有更大的保持动作痕迹的能量

  2.为什么简单地利用奖或惩不能解决儿童的品德不良行为?

  答:

品德的形成涉及内在的道德信念,这需要儿童对自己行为及其后果思考基础上才能逐渐形成。

单纯奖励和惩罚而不注意引导儿童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思考,是难以形成品德的。

  3.简述学习的试误说与顿悟说各自合理和欠缺的方面。

  答:

试误说适用于解释机械学习,即问题解决者不具备相关的原有知识情况下的解决方式。

顿悟说适用于解释理解性的问题,问题解决者具备解决问题的相关经验。

这两种理论是从不同角度对同一现象的解释,二者其实是统一的(见迁移的学习定势说)。

他们的不合理之处在于将其理论解释泛化成普遍适用的理论。

  4.指出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中使用“惩罚”的确切含义以及如何正确和适当地使用这一手段。

  答:

惩罚是指施加给学生讨厌的刺激(如隔离)或移去学生喜欢的刺激(如自由活动时间)。

惩罚要有针对性,即针对学生的具体明确的行为,此外惩罚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使教师认为的惩罚在学生看来也是惩罚。

  5.根据媒体报道,电视剧《还珠格格》上演以后,有小孩模仿小燕子,从楼上往下跳。

按班杜拉视为学习论,这种学习属于亲历学习还是观察学习?

据班杜拉的替代强化理论,可以消除媒体展示的“榜样”行为(此处是小燕子的行为)的不良影响,你能提出适当建议?

  答:

属于观察学习,通过观察榜样(小燕子)的行为而习得了一定行为。

根据班杜拉的理论,要消除这一行为,需要电视剧制作者向观众展示小燕子表现出上述行为的后果,如被摔成重伤,痛苦不已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