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公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13633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58.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公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公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公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公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公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公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7页
《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公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7页
《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公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7页
《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公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7页
《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公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7页
《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公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7页
《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公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7页
《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公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7页
《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公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7页
《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公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7页
《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公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7页
《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公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7页
《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公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7页
《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公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7页
《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公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公管.docx

《《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公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公管.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公管.docx

《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公管

《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本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使用)

Ⅰ前言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核心学科,它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学科,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其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

内科学课程,分为系统学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

系统学习包括按照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课堂系统讲课和与其相结合的临床见习;毕业实习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作临床诊疗实践,要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用于临床实践,来解决临床上的实际问题,并从临床实践中检验书本知识的正确性。

内科学是二级学科,包括呼吸病学、循环病学、消化病学、泌尿系统疾病学、血液病学、内分泌代谢病学、风湿免疫病学,本大纲参照普通高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内科学》课程基本要求及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科学》第六版而制订的。

按大纲要求掌握、熟悉或了解各系统常见疾病和重点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结合诊断学时学习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的意义,加深对疾病重要特征的认识和理解,以及疾病间的鉴别诊断要点。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及授课时数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

三总理论授课102学时。

四教材:

《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叶任高、陆再英,6版,2005年10月。

Ⅱ正文

第一篇绪论

一教学目的

学习内科学的学习方法、诊断、进展,了解内科学的范围、内容。

二教学要求

了解内科学的范围、内容、进展,以及学习要求与方法。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

(二)内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内科学的诊断

(四)内科学的进展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章总论

一教学目的

在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相关因素基础上,熟悉呼吸系统结构与疾病的关系,掌握呼吸系统疾病基本病史、常见症状、体征,最终到达根治疾病的目的。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呼吸系统疾病病史、常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的诊断分析。

(二)熟悉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三)了解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相关因素。

三教学内容

(一)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

(二)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1肺通过呼吸道对外开放:

―――对外开发的器官:

总呼吸面积,呼吸道的防御功能,防御功能受损的原因

2循环(pulmonarycirculation,lessercirculation)特点:

肺动脉解剖结构特点

3为双重血供:

肺动静脉(肺循环)、支气管动静脉(体循环)

4肺循环与体循环(全身各组织、器官的血液、淋巴循环)相通:

全身的皮肤、组织、器官的菌栓、血栓、癌栓均可导致肺病变。

5其他系统的疾病和其他疾病也可累及肺

(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

病史、常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的诊断分析。

第三章肺部感染性疾病

一教学目的

掌握各型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熟悉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构成及诊断和治疗,并了解肺炎相关方面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肺炎球菌肺炎、非典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与病理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

(二)熟悉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构成、诊断和治疗。

(三)了解肺炎的流行病学、病因以及病原学演变和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构成、诊断和治疗原则。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

1肺炎的病因及流行病学

(1)肺炎的病因:

微生物学、理化因素、过敏等

(2)细菌性肺炎的流行病学

2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特点:

病原学构成、临床特征、治疗原则及预后。

(二)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1病因及流行病学

2CAP的临床特征、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3CAP的病原学诊断方法

(1)痰的病原学检查:

合格痰标本的概念;涂片革兰染色、痰培养+药敏

(2)体液的病原学检查:

血培养、胸水培养等

(3)血清学检查:

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

(4)其他:

PCR等

4CAP的经验性治疗原则

5初始治疗的评价和处理

(三)肺炎球菌肺炎

1病因

(1)肺炎球菌的致病性、流行病学和耐药机制(PBP结构异常)

(2)感染途径、机体抵抗力和诱发因素

2病理与病理生理

(1)复习病理分期及特征:

无肺泡结构损害

(2)肺实变引起通气/血流比例失衡,导致缺氧

3临床表现

(1)发热、咳嗽、咳痰

(2)肺实变

4辅助检查

(1)血常规:

WBC增加

(2)X线表现:

大叶性肺炎

(3)痰涂片+痰培养

5并发症:

少见。

感染中毒性休克。

6诊断与鉴别诊断:

(1)临床表现+病原学诊断

(2)鉴别诊断:

胸膜炎、肺结核、肺癌、肺栓塞、急腹症等

7治疗:

(1)首选青霉素

(2)耐青霉素肺炎球菌的治疗:

新型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头孢三嗪、头孢噻肟等

(3)并发症的治疗

8预防:

多价肺炎球菌疫苗的适应证

(四)非典型肺炎

1病因:

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军团菌。

2肺炎支原体肺炎:

(1)病理改变:

间质性肺炎

(2)临床表现:

干咳、低热。

可有小流行。

(3)辅助检查:

WBC正常或略增高,冷凝集试验、支原体抗体。

(4)治疗:

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

第五章肺结核

一教学目的

了解肺结核治疗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副作用和常用化疗方案,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病原学特征和病理表现及辅助检查手段,重点掌握肺结核的分型、特征及其预防和治疗原则。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肺结核的临床分型及其特征、预防和治疗原则。

(二)熟悉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病原学特征和病理表现、辅助检查手段、诊断及鉴别诊断。

(三)了解肺结核治疗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副作用和常用化疗方案。

三教学内容

(一)结核病概述

1流行病学

(1)结核病的发病呈上升趋势:

HIV流行等因素

(2)耐药结核的流行

2结核杆菌的生物学特征

(1)类型、生物特征、培养

(2)致病性:

(3)耐药表型及其遗传学基础

3肺结核的发病机制

(1)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痰菌阳性者是最重要的传染源;呼吸道传染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

(2)原发型肺结核和继发型肺结核的发病机制:

原发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继发性肺结核病因、发病过程:

“复染”与“再染”,Koch现象

(3)宿主的免疫应答:

T细胞介导的巨噬细胞细胞免疫反应,变态反应

(4)易感人群:

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

4结核病的病理学:

不同病理表现和机体免疫反应之间的联系

(1)渗出性病变:

(2)增殖性病变:

结核结节的特征

(3)干酪样坏死

(4)钙化

(5)纤维化

(二)肺结核的临床特征

1结核病的分型

(1)1978年肺结核分类:

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及结核性胸膜炎

(2)1999年国家标准:

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及其它肺外结核

2原发性肺结核

(1)定义及分类:

原发综合征、胸内淋巴结核

(2)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征

(3)转归

3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1)定义及分类: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亚急性及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2)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征

4继发性肺结核

(1)定义及分类:

浸润型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2)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征

5结核性胸膜炎:

见相关章节

(三)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X线、CT

2痰菌检查:

痰涂片抗酸染色、痰结核菌培养

3PPD试验:

试剂、阳性判断标准、临床意义

4活检:

经纤维支气管镜、开胸肺活检等

5其他:

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1)病史、胸部X线表现及痰结核菌检查。

痰菌检查非常重要

(2)其他辅助检查的选择

(3)试验性抗结核治疗

2鉴别诊断

(1)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的鉴别:

肺癌、淋巴瘤、结节病

(2)空洞性病变:

肺脓肿、囊肿感染、肺癌、肉牙肿性疾病

(3)粟粒性病变:

转移瘤、矽肺、肺泡癌等

(4)团块状阴影(结核瘤):

肺癌、良性肿瘤等

(5)浸润型阴影:

肺炎等

(五)治疗

1基本抗结核药物的作用机制、抗菌特点和副作用:

异烟肼(INH,H)、利福平(RFP,R)、吡嗪酰胺(PZA,Z)、链霉素(SM,S)、乙胺丁醇(EMB,E)

2抗结核治疗的原则及依据:

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及全程

3常用治疗方案:

提倡短程化疗;DOTS的概念和意义

4耐多药结核概念、发生机制及处理原则

(六)预防

1建立全国防治系统

2早期发现、彻底治愈

3推行DOTS策略

4接种卡介苗

5化学预防:

适应证、方法

第六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一教学目的

懂得COPD的病因、临床表现、概念和分型,阻塞性肺气肿的病理改变和病理生理特征及COPD的防治措施。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COPD的临床表现、概念和分型。

(二)熟悉COPD的病因,阻塞性肺气肿的病理改变和病理生理特征及COPD的防治措施。

(三)了解COPD患者的健康教育、控烟措施。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

COPD的概念和组成。

(二)病因学

1吸烟、大气污染、感染、过敏因素等

2遗传易感性

(三)类型及临床表现

1慢性支气管炎

(1)慢性咳、痰、喘病史

(2)分期

急性加重期:

临床表现、常见致病菌;慢性迁延期;临床缓解期

2阻塞性肺气肿

(1)病理:

肺气肿的病理概念和分型(小叶中心性型、全小叶型、混合型)

(2)病理生理

①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缺氧。

②肺泡通气不足。

③弥散功能损害。

④肺动脉高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四)辅助检查

1肺功能改变:

吸入支气管舒张药物后FEV1/FVC<70%,FEV1%<80%预计值者,可确定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

2血气分析

3胸片

(五)诊断与严重程度分级

(六)并发症:

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气胸

(七)防治

1预防:

戒烟、体育锻炼、肺炎球菌及流感疫苗的使用

2治疗:

(1)COPD急性加重期:

祛痰、平喘、抗炎对症、抗感染、治疗并发症

(2)缓解期:

戒烟、呼吸操及其他康复训练

第七章支气管哮喘

一教学目的

了解支气管哮喘的基本病情,熟悉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理,掌握哮喘的临床表现,分型和病情分级,诊断、鉴别诊断及并发症和治疗原则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哮喘的临床表现、分型和病情分级,诊断、鉴别诊断及并发症,哮喘的治疗原则。

(二)熟悉哮喘的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理。

各种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

(三)了解哮喘患者的健康教育。

三教学内容

(一)哮喘的流行病学:

1我国的基本情况

2世界范围的流行病学资料

(二)哮喘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

1病因

(1)遗传因素:

多基因遗传。

特异质与哮喘

(2)激发因素:

过敏原、感染、运动、理化因素等

2发病机制

(1)变态反应:

速发型哮喘反应(IAR)和迟发型哮喘反应(LAR)的概念和机制

(2)气道慢性炎症:

病理特征、参与的炎症细胞、介质(LT、PAF等)和细胞因子。

(3)气道高反应性(AHR):

哮喘的共同特征、发生机制。

但非哮喘特有。

(4)神经机制

3病理:

气道慢性炎症(变应性)、气道重构

(三)临床表现

1体征

(1)典型表现:

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或咳嗽,有一定的激发因素。

(2)发作时双肺哮鸣音。

重症患者:

“静肺”、奇脉、矛盾呼吸、休克等

2实验室检查

(1)血液、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2)血气分析:

轻度可为低氧血症+呼碱,病情加重后可出现Ⅱ型呼吸衰竭

(3)X线:

发作时肺充气征

(4)肺功能检查(复习有关内容):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发作时):

支气管舒张试验的判断标准及意义;支气管激发试验的适应证和意义

(5)过敏原的检测:

皮试、特异性IgE检测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症状、体征、肺功能检查

2严重程度分级:

非急性发作期分级、急性发作期分度

3鉴别诊断:

心源性哮喘、大气道狭窄、支气管肺癌、嗜酸性粒细胞肺浸润症

4并发症:

气胸、纵隔气肿;肺气肿、肺心病

(五)治疗

1治疗目标

2脱离变应原

3药物治疗

(1)控制炎症药物:

糖皮质激素(吸入、口服、静脉):

作用机制、不同剂型的适应证及使用方法;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作用机制、适应证

(2)缓解症状药物:

β2受体激动剂:

作用机制、剂型;

茶碱类:

作用机制、剂型;

抗胆碱药:

作用机制、剂型

4GINA(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方案—阶梯治疗

5急性重症哮喘的处理

(1)去除诱因:

过敏原、抗感染等

(2)氧疗

(3)早期使用静脉糖皮质激素

(4)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

(5)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6)机械通气治疗

(六)哮喘的教育与管理:

提高哮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

第八章肺血栓栓塞症

一教学目的

了解肺栓塞的基本知识,熟悉他它的病因、发病机制和和临床特征以及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掌握肺栓塞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措施及其应用价值。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肺栓塞的概念、病因,常见临床表现,诊断措施及其应用价值。

(二)熟悉肺栓塞的发病机制,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

(三)了解常用的抗凝和溶栓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疗效监测,肺栓塞患者的健康教育。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

肺栓塞的定义和流行病学概况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体循环血栓脱落:

下肢、盆腔深静脉血栓脱落最常见

2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1)静脉血流淤滞:

长期卧床

(2)血管内皮损伤:

败血症

(3)高凝状态:

创伤、肿瘤、大手术(尤其是骨科大手术);口服避孕药

(三)病理及病理生理

1病理

(1)血栓栓塞、机化、血管再通

(2)肺出血、肺梗死、肺不张、胸腔积液等

(3)右心扩大、肥厚

2病理生理

(1)V/Q比例失衡:

低氧

(2)心排血量下降:

休克、缺血性胸痛

(3)释放炎性因子:

气道痉挛

(4)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肺不张

(四)临床表现:

多样性(和栓子的大小及基础疾病有关):

1症状

(1)小血栓:

胸膜性胸痛、咯血

(2)中等血栓:

典型表现(肺梗死三联征)多见,即呼吸困难、咯血、胸痛

(3)大块肺栓塞:

中心性胸痛、呼吸困难、咯血、休克、猝死

2体征

(1)一般检查:

紫绀、呼吸频数、心动过速

(2)心脏体检:

P2亢进、分裂,三尖瓣听诊区SM

(3)右心衰竭体征

(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表现:

单侧肢体红、肿、痛,浅表静脉曲张

(五)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

(2)UCG:

肺动脉高压、右室扩大、室间隔移位等

(3)放射性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

无创、敏感性高

(4)CT肺动脉成像(CTPA):

敏感性及特异性接近肺动脉造影,无创

(5)肺动脉造影:

诊断肺栓塞的金标准

2ECG:

右束支传导阻滞、肺型P波等。

3血液检查

(1)血气分析:

低氧血症,PaCO2下降

(2)D-二聚体:

敏感性高,特异性低,具有一定的除外诊断价值。

4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检查

(1)静脉造影

(2)同位素显像

(3)超声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表现多样,应提高警惕,根据临床表现选择适当的辅助检查诊断。

2鉴别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炎等

(七)治疗及预防

1一般治疗:

卧床,氧疗,镇痛等对症治疗

2抗凝治疗

(1)适应证

(2)药物及用法:

首选肝素,长期治疗口服华法林

3溶栓治疗

(1)适应证:

大面积、尤其合并血液动力学异常。

目的在于迅速减轻右心负荷。

(2)禁忌证

(3)药物及用法:

链激酶、尿激酶、rt-PA等

(4)溶栓的并发症:

出血

4手术治疗

5预防:

主要是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1)抗凝:

肝素、低分子肝素、口服抗凝药

(2)防止静脉淤滞:

增加下肢活动

(3)复发性肺血栓栓塞的预防:

抗凝、滤网

第九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

一教学目的

了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的基本病情,熟悉其失代偿期的临床特点,肺心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

1肺心病的概念和主要发病机制。

2肺心病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的临床特点。

3肺心病的诊断、鉴别诊断。

(二)熟悉

1肺心病失代偿期的治疗。

2肺心病缓解期的治疗和健康教育。

(三)了解

肺心病失代偿期常见的酸碱失衡及其处理。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

定义及概况。

(二)病因

1支气管肺病变:

COPD最常见

2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

3肺血管疾病

4其他。

(三)发病机制、病理及病理生理

1发病机制:

不同病因的肺部疾病引起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后负荷长期增加,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和右心衰竭。

2产生肺动脉高压的原因

(1)肺小动脉痉挛收缩:

由缺氧、酸中毒所致的功能性改变,是最重要的原因。

(2)肺血管重构

(3)毛细血管床减少

(4)血容量增多及血黏度增加

3心脏病变:

右心室肥大、扩张,右心衰竭

4肺、心功能不全而引起全身多系统病变:

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损害及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等

(五)临床表现

1肺、心功能代偿期:

(1)原发病的临床表现

(2)肺动脉高压体征,无右心衰竭表现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1)呼吸衰竭的表现:

呼吸道感染为最常见的诱因

(2)心力衰竭的表现和体征

(六)辅助检查

1肺功能的评价:

血气分析、肺功能

2肺动脉高压及右室扩大的检查:

(1)X线胸片

(2)心电图

(3)UCG

3其他:

原发病、诱因等的相关检查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原发病的临床表现、肺动脉高压以及右心室扩大(或右心衰竭)的证据,除外其他原因所致肺动脉高压者可诊断

2鉴别诊断:

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

(八)治疗

1急性发作期:

(1)呼吸衰竭的治疗(见相关章节)

(2)心功能不全的治疗:

原发病和诱因的治疗;改善呼吸衰竭是降低肺动脉高压的关键;利尿剂的适应证、注意事项;洋地黄的适应证;血管扩张剂的使用

(3)其他:

预防及纠正酸碱平衡失调与电解质紊乱;并发症的处理:

上消化道出血、心律失常、休克、DIC及肾功能衰竭。

2缓解期

(1)重点治疗原发病

(2)长期家庭氧疗

(3)预防并及时控制呼吸道感染

(4)康复训练

第十一章胸膜疾病

第一节胸腔积液

一教学目的

了解胸腔积液的基本知识,熟悉其发生机制、治疗和处理方法,掌握胸腔积液的常见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

1胸腔积液的常见病因。

2胸腔积液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渗出液和漏出液)。

3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和胸液特征分析。

(二)熟悉

1胸腔积液的发生机制。

2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和处理方法。

(三)了解

恶性胸水的发生机制和处理。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

1胸腔积液的定义

2胸腔积液的分类和发生机制:

漏出液、渗出液

3胸腔积液的影像学检查:

X线胸片、B超、胸部CT

4渗出液和漏出液的胸水特点

5胸腔积液的常见病因

(二)结核性胸膜炎

1病因和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发热、胸痛、呼吸困难

3辅助检查

(1)胸腔积液的特点:

常规、生化、ADA、其他

(2)胸水找结核菌、胸水结核菌培养

(3)胸膜活检

4鉴别诊断

(1)漏出液:

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营养不良

(2)渗出液:

恶性胸水、脓胸、结缔组织病性胸水

5治疗

(1)抗结核治疗

(2)反复穿刺抽液、防止胸膜粘连

(三)恶性胸水

1病因和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胸痛、呼吸困难,胸水常迅速增长

3辅助检查

(1)胸腔积液的特点:

常规、生化、ADA、胸水肿瘤标志物、其他

(2)胸水肿瘤细胞

(3)胸膜活检

4治疗

(1)原发病的治疗

(2)局部使用化疗药物

(3)胸膜固定术

第十二章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一教学目的

熟悉支气管肺癌的基本病理特点和分期,掌握支气管肺癌的概念、常见病理类型及早期症状、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则。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支气管肺癌的概念、支气管肺癌的早期症状、诊断和治疗原则。

(二)熟悉支气管肺癌的病理特点。

(三)了解SCLC和NSCLC的分期,肺癌治疗的常用药物和常用化疗方案。

三教学内容

(一)肺癌的现状和病因:

1流行病学现状:

肺癌呈逐渐上升趋势

2病因

(1)吸烟

(2)其他因素:

大气污染、致癌因子等

3肺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二)肺癌的病理及分型:

1病理分型及生物学特征:

恶性度、生长速度、浸润性生长和远隔转移的特点

(1)鳞状上皮细胞癌

(2)腺癌

(3)小细胞肺癌

(4)细支气管肺泡癌

(5)大细胞肺癌

2影像学分型

(1)中心型肺癌:

小细胞未分化癌和鳞癌多见

(2)周围型肺癌:

腺癌多见

(三)肺癌的临床表现(重点讲授内容)

1症状及体征

(1)肺癌直接引起的症状:

中心型肺癌:

症状出现较早,刺激性干咳、咯血、阻塞所致呼吸困难;周围型肺癌:

症状出现较晚,咳嗽、胸腔积液所致呼吸困难

(2)肺癌转移所致的症状:

局部转移:

胸痛、呼吸困难、声嘶、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Horner's征等;远隔转移:

骨、脑、肝、淋巴结等

(3)肺癌的非转移性肺外表现(副癌综合征):

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异位激素分泌等

2X线表现

(1)肺癌本身的征象:

(2)肺癌的间接征象或肺癌转移的征象:

(四)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临床症状:

刺激性干咳、咯血、同一部位反复肺炎、副癌综合征等

(2)影像学:

X线胸片、CT

(3)细胞学检查:

痰、支气管分泌物、支气管粘膜刷片、支气管肺泡灌洗、胸腔积液

(4)组织学检查:

支气管粘膜或透支气管壁肺活检、经皮B超或CT引导肺穿刺、经胸腔镜或开胸肺活检、淋巴结活检

(5)血清肿瘤标志物

2鉴别诊断

(1)周围型肺癌:

结核瘤、良性肿瘤、肺真菌病、肺脓肿

(2)中心型肺癌:

纵隔淋巴瘤、纵隔肿瘤

(五)肺癌的分期和治疗原则

1非小细胞肺癌

(1)分期:

TNM分期

(2)治疗方案:

Ⅰ、Ⅱ、Ⅲa手术+化疗;Ⅲb、IV首选化疗

2小细胞肺癌

(1)分期

(2)治疗方案:

首选化疗、手术

3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

手术、化疗、放疗和生物治疗相结合。

(六)预后:

早期发现及早期手术可延长生存期

(七)预防:

戒烟、改善环境卫生和大气污染

第十四章呼吸衰竭

一教学目的

了解呼吸衰竭的基本知识,熟悉一些治疗方面的一些知识,掌握呼吸衰竭的概念、分型和主要发病机理和并发症的处理原则。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呼吸衰竭的概念、分型和主要发病机理,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重要器官的影响及其主要临床表现,呼吸衰竭处理原则。

(二)熟悉氧疗的适应证和措施的选择,呼吸兴奋剂的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三)了解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

三教学内容

(一)定义及分型

1定义

2分型

(1)根据血气分析分为:

Ⅰ型呼吸衰竭和Ⅱ型呼吸衰竭。

(2)根据起病缓急:

急性和慢性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

(1)气道阻塞性病变:

哮喘和COPD为代表

(2)肺组织病变

(3)肺血管病变

(4)胸廓与胸膜病变

(5)神经肌肉病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