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CRH380A型动车组车底装置一级检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16984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2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CRH380A型动车组车底装置一级检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完整版CRH380A型动车组车底装置一级检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完整版CRH380A型动车组车底装置一级检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完整版CRH380A型动车组车底装置一级检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完整版CRH380A型动车组车底装置一级检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完整版CRH380A型动车组车底装置一级检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完整版CRH380A型动车组车底装置一级检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完整版CRH380A型动车组车底装置一级检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完整版CRH380A型动车组车底装置一级检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完整版CRH380A型动车组车底装置一级检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完整版CRH380A型动车组车底装置一级检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完整版CRH380A型动车组车底装置一级检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完整版CRH380A型动车组车底装置一级检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完整版CRH380A型动车组车底装置一级检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完整版CRH380A型动车组车底装置一级检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完整版CRH380A型动车组车底装置一级检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完整版CRH380A型动车组车底装置一级检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完整版CRH380A型动车组车底装置一级检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完整版CRH380A型动车组车底装置一级检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完整版CRH380A型动车组车底装置一级检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CRH380A型动车组车底装置一级检修.docx

《完整版CRH380A型动车组车底装置一级检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CRH380A型动车组车底装置一级检修.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CRH380A型动车组车底装置一级检修.docx

完整版CRH380A型动车组车底装置一级检修

摘要

随着高速动车组在我国铁路运输中所占比例不断增长,对动车组的运用维修已经成为当前铁路运输中,急待攻关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并且将对我国铁路迈向高速时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毕业设计通过对国内的高速列车的一级检修方式的介绍,分析了高速列车一级检修的主要内容。

同时以CRH380A型动车组为对象,对其车底一级检修作业方法进行论述,总结现有不足,最后提出优化改进方案。

关键词:

CRH380A型动车组;一级检修;作业方法;改进设计

CRH380A型动车组车底装置一级检修作业方法及改进设计

第1章CRH系列动车组检修方式与修程修制

1.1检修方式

通常的检修是指在一定的维修思想指导下,制定出一套规定和制度(维修计划、维修类型、维修方式、维修等级、维修组织、维修考核指标体系等)。

目前常用的维修思想和制度可以分为两大体系:

(1)在“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指导下,以磨损理论为基础的计划预防维修制;

(2)在“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指导下,以故障统计理论为基础的预防维修制度。

维修方式是指对设备维修时机的控制.也就是说对维修时机的掌握是通过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来实现的。

目前的维修方式有3种:

定期维修、状态修、故障修。

选择维修方式应该从设备发生故障后对安全和经济性的影响来考虑。

定期维修和状态修均属于预防性维修,可以预防渐进性故障的发生;故障修则是非预防性的,多用于偶然故障或用于预防维修不经济的机件。

定期维修是按时间标准送修,状态修是按实际状况标准送修,而故障修则不控制维修时间。

3种维修方式各有其适用范围。

目前在动车组检修中往往3种维修方式并存,相互配合使用,以充分利用各个机件的固有可靠性。

1.2CRH系列动车组修程修制

我国将CRH系列动车组修程修制统一划分为一至五级,其中一至二级为运用检修,三级以上为定期检修。

运用检修在运用所内进行,定期检修在动车段内进行。

而且,动车组出厂后的各级修程都安排在检修基地进行,一般情况下动车组不再返厂检修.

1。

一级检修

⑴完成动车组易损易耗部件的更换、调整和补充。

⑵通过人工目视和车载故障诊断系统对动车组技术状态和部分技术性能进行例行检查检测,特别是对车下悬吊件的安装情况和转向架工作状况进行重点检查,主要包括以下检查内容:

①转向架及车底检查。

转向架及轮对的状态检查:

车体支承装置和减震器状态检查;基础制动装置状态检查,空气压缩机状态检查。

②车体检查.车内设备(灯具,门、窗、座椅和电子设备等)状态检查,密集式车钩的连接状态及漏气状态检查。

③车内整备.车载信息采集,转储及处理;上水排水、车厢内部清站,密闭式厕所系统地面接收及处理;车内垃圾收集及转运等。

④司机室(控制装置)检查。

可机室各种仪表,刮雨容等检奋,

⑤车顶设备检查.受电弓状况及动作检查。

⑶处理临时发生的故障。

2.二级检修

⑴在一级检修的基础上,增加部分检修项目,同时提高检修积度,并通过车载故障诊断系统对车上所有设备进行检测和性能试验,主要包括以下检查内容:

①转向架及车底检查。

转向型构架及车体支承装置的安装状态检查;轴箱及轴箱支承装置的安装状态检查;轮对踏面状态检查;弹簧安装状态检查,减震器状态检查;齿轮箱安装状态检查;弹性联轴节安装状态检查;牵引电机安装状态检查;接地保护开关状态检查;基础制动装置(制动盘、制动到)等状态检查;蓄电池引出线的状态检查;空气压缩机状态检查;储气气缸、管路等安装状态检查;空压机充风状态检查;空气管路安装状态检查。

②车体检查。

车内设备(灯具,门,窗,座椅和电子设备等)状态检查:

密集式车钩的连接状态及漏气状态检查,主交流装置安装状态检查:

真空断路器安装状态及动作状态检查;车内电器的动作状态检查;控制电源电压及电源发生装置电压状态检查:

主变压器安装状态检查;车端减振器及车体间横问减振器状态检查;调压器压力调整;电气回路绝缘测试。

③车内整备作业,与一级修程内容相同.

④司机室(控制装置)检查,司机室各种仪表,信号、指示灯,广播设备和刮雨器等工作状态检查:

制动手柄动作状态检查。

⑤车顶设备检查,受电弓安装状况及动作状态检查:

绝缘子状态检查;受电弓滑板污损及损伤状态检查。

⑵按相应检修周期,进行车轴超声波探伤、踏面修形、电气回路地缘检测、牵引电机绝缘检测和车下电器过滤器类部件清扫除尘等专项检修.

二级检修是“全面检修+专项检修”的模式.确定这个模式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①有利于作业计划的管理和作业标准的实现,避免漏检漏修.②有利于劳动力与岗位的有效组织和安排、符合专业化检修的总体要求。

③欧系动车组采用的以部件为基本单元,分段,分散型的运用检修方式,不适合国内动车组运用检修的需要。

3。

三级检修

在完成二级检修项目的基础上,更换转向架,并对更换下来的转向架及其主要零部件分解检修。

4.四级检修

对动车组各主系统进行分解检修,特性试验,并进行车体的涂漆.

5。

五级检修

在完成四级检修项目的基础上,对动车组全车进行分解检修,较大范围地更新零部件,进行车体的涂漆。

第2章CRH380A型动车组简介及车底检查装置

2.1CRH380A型动车组简介

CRH380A型动车组为动力分散交流传动动车组,最高运行速度350km/h,可在我国新建300km/h速度级客运专线(300线)上运营,也可在新建200km/h速度级客运专线上以200km/h速度正常运行.

动车组组以CRH2型时速300km动车组为基础,通过速度提升和优化设计,完成自主研制,动车组由6辆动车2辆拖车共8辆车构成编组,编组配置如图l所示,另外,两列动车组可连挂运行.

2。

2CRH380A型动车组车底检查装置

车下地沟检查装置:

车体(全列)、裙板(全列)、上水口、吸污口(单号车)、门总侧盖板(单号车)、车号、目的地显示器及车门指示灯(全列)、转向架构架(全列)、轴箱及定位装置(全列)、车轮及轮盘(全列)、制动装置(全列)、空气弹簧及减振装置(全列)、车端连接部(全列)、自动过分相传感器(4、6号车)。

车体两侧检查装置:

车头(1、0号车)、头车底部(1、0号车)、列控装置天线(1、0号车)、制动装置(全列)、转向架构架(全列)、轮轴(全列)、驱动装置(2、3、4、5、6、7号车)各型底板、端板、骨架、防雪板(全列)、底板、端板及防雪板安装螺栓紧固扭矩、密接车钩(全列)、内风挡(全列)、踏面清扫装置(全列)、半主动控制装置(1、0车)、防滑阀。

第3章CRH380A型动车组一级检修作业方法

3.1检修周期与检修工具

检修周期:

CRH380A型动车组检修周期为48h。

检修工具:

安全帽、手电筒、对讲机、钢板尺、棉布、粉笔、塞尺、扳手。

3。

2一级修检修分工及人员配备

1.地面一级修作业小组(4名作业人员)负责车顶高压设备、司机室设备、客室配电柜、车体两侧及车底部设备等维护检查。

其中①、②号负责司机室设备、客室配电柜、车顶设备检查及相关性能试验。

③、④号负责车体、裙板、底板、转向架、钩缓连接、制动、车端连接等下部检查。

③、④号车底作业时,前后须间隔3米左右,以车体中心线为界每人检查各一侧,与齿轮箱连接的牵引电机归齿轮箱检查侧作业人员检查,车底中央设备、底板安装状态两人均需检查。

2.随车机械师负责一级修范围内的车内客室、餐车设备设施检查。

3.辅助人员(2名)负责动车组进库接车、出库送车检查。

在动车组出、入库时,辅助人员分别在动车所入库的库门两侧接车,听取轮对及车下设备运转有无异音,检查车号、目的地显示器、侧门指示灯、车下散热风机等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发现故障及时向调度报告。

3.3作业步骤及检修流程

(1)接触网供电前检修

步骤一:

①、②、③、④号共同到值班室接受作业计划、掌握运行故障及维修重点,领取主控钥匙及IC卡,检查检修工具后列队出发,在检查库等待动车组到达。

步骤二:

①、②号共同办理接触网断电;确认已断电、接地保护已设置.

步骤三:

③、④号插设安全标志。

步骤四:

①、②号进人司机室,升起受电弓,按下EGCS放电。

步骤五:

①、②、③、④号会合,准备开始作业。

步骤六:

①、②号进行车顶设备检修,③④号进行车下地沟检修。

步骤七:

①号确认②、③、④号供电前作业完成。

步骤八:

①、②号断开EGS,降下受电号,确认接地保护撤除,申请接触网供电。

(2)接触网供电后检修

步骤九:

①、②号升起受电弓,合上VCB,确认供电正常.

步骤十:

①、②号对司机室设备检修和车内设备检修;③④号对车体两侧检修。

步骤十一:

作业完毕后,①、②号在司机室断开VGB,降下受电弓;③、④号撤除安全标志。

步骤十二:

①、②、③、④号会合后共同到值班室,交还主控钥匙及IC卡,报告作业情况,等待下次作业。

(3)一级检修流程图

3.4③、④号作业流程及作业路线

③、④号负责车体、裙板、底板、转向架、钩缓连接、制动、车端连接等下部检查。

③、④号车底作业时,前后须间隔3米左右,以车体中心线为界每人检查各一侧,与齿轮箱连接的牵引电机归齿轮箱检查侧作业人员检查,车底中央设备、底板安装状态两人均需检查。

作业流程及作业路线图如下图3、图4、图5所示。

1、③、④作业流程图

 

2、③、④车底作业路线图

(1)地沟作业:

 

(2)车体两侧作业

图5车体两侧作业线路图

3.5CRH380A型动车组车底检修范围

转向架及车底检查。

转向架及轮对的状态检查;车体支承装置和减震器状态检查;基础制动装置状态检查,空气压缩机状态检查.

3.6CRH380A型动车组车底装置一级检修作业方法

检修作业人员应对动车组的车型结构、各部件的名称、正常安装位置及状态非常熟悉掌握车型的运用特点以及容易出现故障及关键的部位,充分合理地利用检查作业时间,在检查的过程中以有条不紊的顺序、正确的姿势和适当的方法进行,要求做到:

顺序检查不错不漏,姿态正确步伐不乱;

检查全面目标明确,耳听目视仔细周到;

测试工具运用自如,手触鼻嗅灵活熟悉。

在检查过程中,根据声音、颜色、状态、温度、气味等现象,准确及时地判断故障处所和故障程度,并采用适当的措施.

检查顺序原则上:

应由上而下、由内向外;以检查部位为“点”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连成“线”,使检查部位都包括在检查顺序中,做到熟练掌握检查顺序,且检查全面不漏项。

检查方法6种:

(一)手检法 

手检法分为手动、手触。

1.手动:

手动包括:

晃、拍、握、拧。

针对于较细小的螺钉、管接头、各种阀门及仪表、电器端子等等。

采用“晃动看安装,手拧看松漏”的方法,检查是否松缓、漏泄、安装是否牢固等现象,判断油、水、风管路阀门的正确位置.

2。

手触:

主要适用于检查相关部件的温度,手触应用手指感觉温度,再用手背判断温度。

手背触及部件表面的持续时间与相应的温度可参考下表:

表1手背触及部件表面的持续时间与相应温度参考表

热别

相应温度℃

判别方法

平热

40℃上下

能长时间触手

微热

70℃上下

手触能持续3秒

强热

90℃上下

不能手触

激热

150℃上下

变色

烧热

150℃以上

生烟

(二)目视法

在手检的同时也要进行目视,做到手、眼、手电配合协调,动作一致,对各仪表指针的位置,检验日期的确认,电器元件、电线及接线端子的状态,各紧固件螺栓平垫及弹簧垫片的状态,油水管路的漏泄程度,各油位的确认。

(三)测量法

使用塞尺、直尺、卷尺及专用工具测量有关部件正常间隙、距离、行程等各限度尺寸。

(四)测试法

使用万用表测试电压、电阻、电流的数值,使用试灯测试电路中的断路、虚接等故障。

(五)耳听法

通过倾听检查运动设备在运转中发出的声音判断是否有异常情况及空气管路泄漏等故障。

(六)闻嗅法

通过鼻嗅方法检查电器设备、部件是否有焦糊味和车厢内的异味,判断电器设备、部件、车内设施和给水卫生系统是否存在故障。

第4章一级检修方法的改进设计

4.1改进型动车组一级检修方式

为提高检修作业质量,强调一体化整体作业,缩短了动车组车底一级检修的工作时间,提高检修效率,从而提出以下改进方法.

一、检修班组设置和检修分工:

地面一级修作业小组(8名作业人员)负责车顶高压设备、司机室设备、客室配电柜、车体两侧及车底部设备等维护检查。

其中①、②号负责司机室设备、客室配电柜,③、④号负责车顶设备检查及相关性能试验。

⑤、⑥号负责转向架、钩缓连接、制动、车端连接等走行部、车底设备检查。

⑦、⑧号负责车体两侧裙板、底板等车底两侧检查。

⑤、⑥号车底作业时,前后须间隔3米左右,以车体中心线为界每人检查各一侧,与齿轮箱连接的牵引电机归齿轮箱检查侧作业人员检查,车底中央设备由两人检查。

下图6、图7、图8为改进型⑤、⑥、⑦、⑧车底装置作业程序框图、及作业路线图。

接触网断电接外接电源

图6改进型车底作业流程图

 

二、改进型CRH380A车底作业路线

⑤、⑥、⑦、⑧号同时从地沟、车体两侧以车体中心线为界每人检查一侧。

具体作业路线如下图所示。

(1)地沟作业

图7改进型地沟作业路线

(2)车体两侧作业

图8改进型车体两侧作业路线

4.2改进型作业方式的优点

本改进方式的优点是作业方式分工明确,强调一体化整体作业,缩短了动车组车底一级检修的工作时间,通过地沟检查与车体两侧检查各两人的检修方式,可以对车底进行更仔细的检查,以防由遗漏的故障。

也使车底检修时间节省了将近一半的时间,从而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

4。

3改进型检查诊断方法

在满足维修限定时间的情况下,决策时应综合考虑如下因素:

①诊断能力和技术:

②使用效率和工作可靠性;③对寿命周期费用的影响。

选择以下的检查诊断方法。

1.自动检查

通过触摸MON显示器,来实现控制指令的传送、了解车辆实时运行状态,也可通过对显示器的触摸实现动车组的自诊断功能,使检查自动化,通过车上操作发现实时故障和部分故障履历,并指导故障的处理。

2.涂料渗透检查

将有色试剂喷涂在检查部位,根据其染色变化进行判断

3。

化学检查

进行化学试验,根据反应变化进行判断

4。

超声波探伤

对检查部位施加超声波,根据反射回波判断有无裂纹

4。

4总结

通过改进现有的动车组车底一级检修方式加强了一体化作业管理,对提高动车组一级检修整体作业效率大有好处。

使用先进技术与智能化、集成化诊断设备的检查方法提升了动车组车底装置的检修质量、提高了作业效率。

第5章车底装置一级检修作业项目及质量标准

5。

1接车及作业准备

1、动车组入库时,2名辅助人员分别在动车组入库的库门两侧蹲式接车,听轮对几车下设备运转有无异音,检查车号和目的地显示器显示、侧门关闭、指示灯显示和风机运转等动车组设备工作状态,并向①号报告。

2、动车组在检查库房内停妥后,①、②号到调度室了解动车组运行的重点故障,申请断电作业,领取动车组主控钥匙及司机室钥匙。

3、①、②号确认接触网断电、接地杆设置情况,辅助人员设置外接电源后进入01号车司机室确认动车组降弓断电,检查动车组停放制动施加到位。

4、①、②号挂上禁动牌,③、④号在01号车插设安全号志,①、②、③、④号相互联系并确认后开始进行作业。

5、在检修作业过程中,①、②、③、④号按照“四必"(即:

必呼、必看、必指、必画)的检修作业办法,对动车组的重点作业部位加强检查,保证动车组检修质量。

5.2供电前车底装置检查作业

(一)注意事项:

(1)入库后,制动盘、闸片可能还处于高温状态,因此不要用手直接触摸。

(2)工作时必须穿戴绝缘鞋、绝缘手套和安全帽。

(二)检查项目及作业质量标准:

1、车头(1、0号车)

车头前罩、前挡风玻璃状态良好。

2、头车底部(1、0号车)

(1)车体排障器底部、辅助排障器外观及安装状态良好。

(2)车端下部外露底架、支架梁、无裂缝、安装螺栓紧固。

3、列控装置天线(1、0号车)

头车车下TCR天线、BTM天线及测速雷达的外观及安装状态良好.

4、制动装置(全列)

(1)悬吊螺栓紧固,各部件无裂纹。

(2)制动夹钳外观良好,管路无泄漏。

(3)闸片外观状态良好,厚度符合规定(动车≥7mm,拖车≥7mm,闸片到限时同夹钳两闸片同时更换。

同一夹钳闸片厚度差≤3mm)。

(3)制动盘外观状态良好,盘内无垃圾.

5、转向架构架(全列)

(1)转向架构架无裂纹。

(2)转向架排障器安装牢固,橡胶板下部距轨面距离5~13mm。

(3)转向架各安装管线状态良好。

(4)横向油压减振器外观状态良好,无漏油,安装牢固。

减振器座无裂纹。

(5)牵引拉杆、胶止档外观状态良好,安装牢固.

6、轮轴(全列)

(1)轮轴外观状态良好,各部位无裂纹.轴身打痕、碰伤、擦伤深度符合限度要求。

(2)制动轮盘外观状态良好,无贯穿裂纹,各部安装螺栓无松动。

制动盘偏磨、凹形磨耗小于0。

8。

7、驱动装置(2、3、4、5、6、7号车)

(1)齿轮箱油量在油窗标线下刻度以上范围,无漏油;悬吊部件配件齐全,安装牢固(齿轮箱安全托螺栓无松动、防松标记清晰无错位);橡胶垫无老化,齿轮箱温度传感器、呼吸器、注油孔盖、排油堵等安装紧固。

齿轮箱温度传感器及引线没有损伤.

(2)挠性轴接头外观及安装状态良好,无漏油联轴节挡水板橡胶无破损,连接螺栓无松动,防松标记清晰无错位。

轴毂与外筒张口处无杂物。

(3)牵引电动机外观良好,电机电源线、传感器及配线无破损,安装螺栓无松动、防松标记清晰无错位、各部无裂纹,电机注油孔堵安装良好。

(4)牵引电机冷却风道无破损,安装牢固,排风口良好。

(5)接地装置和碳刷外观及安装状态良好,接地线无松动。

通过观察窗检查碳刷磨耗和压紧状态:

电刷长度在25mm以上。

编导线的芯线缺损量在15%以下。

(6)速度传感器外观及安装状态良好,配线无损伤。

 

8、各型底板、端板、骨架、防雪板(全列)

各底板、端板、骨架、防雪板无变形、裂纹、缺损,安装螺栓紧固(弹垫开口不大于2mm)无缺失,端板检查门无异常,底板各密封胶条无缺失。

9、底板、端板及防雪板安装螺栓紧固扭矩

底板、端板及防雪板安装螺栓紧固扭矩表:

表2安装螺栓紧固扭矩表

序号

名称

扭矩

备注

1

底板安装螺栓M10X30

25N·M

扭力扳手

2

端板安装螺栓M10X35

36N·M

扭力扳手

4

防雪板安装螺栓M10X35

36N·M

扭力扳手

10、密接车钩(全列)

密接车钩及电气连接器下部连接状态良好,密接钩、缓冲器托板安装螺栓无松动,车钩接头、接头缓冲器、底架框架支架、支座、支座弹簧箱、滑板、释放手柄没有弯曲、裂缝、损伤。

 

11、内风挡(全列)

内风挡下部无损伤,锁闭良好。

防雪风挡下部状态良好,无破损,安装牢固.

12、踏面清扫装置(全列)

踏面清扫装置外观良好,空气管路无漏泄,安装无松动。

厚度≥13mm。

13、半主动控制装置(1、0车)

油压减振器外观状态良好,无漏油,安装不松动;减振器座无裂纹,接线无破损。

14、防滑阀

(1)防滑阀安装牢固,接线无松动、破损.

(2)防滑阀电线与防滑阀体连接正确,一一对应.(一位侧为1,3轴;二位侧为2,4轴)。

(3)空气管路无损伤、漏泄。

橡胶空气软管无老化、鼓泡、漏气。

橡胶空气软管与其他部件无相磨现象。

5。

2供电后车底装置检查作业

(一)注意事项:

③、④号车体两侧检查作业时,不得直接用手触摸、插拔车端连接线。

(二)车体两侧检查作业检查项目及作业质量标准:

1、车体(全列)

外墙板、玻璃、侧门及裙板、侧盖板无变形、损坏;油漆划痕不超限。

2、裙板(全列)

裙板安装状态良好,安装螺栓无松动;设备通风装置格栅无变形、破损,活动格栅门锁闭装置锁闭良好.

3、上水口、吸污口(单号车)

上水口、吸污口合页、固定金属件无损伤、安装松弛,作用良好,内部各塞门正位无泄漏。

吸污口下拉板外观状态良好,安装紧固.

4、门总侧盖板(单号车)

门总侧盖板合页、固定金属件无损伤、安装松弛,作用良好,门总阀门正位无漏气。

5、车号、目的地显示器及车门指示灯(全列)

车号、目的地显示器及车门指示灯外观良好,显示正常。

6、转向架构架(全列)

(1)侧架无裂纹.

(2)各安装管线状态良好,无抗磨.

7、轴箱及定位装置(全列)

(1)轴箱油压减振器无漏油,外观状态良好;减振器座无裂纹,安装螺栓无松动,防松铁丝无断裂。

(2)轴箱弹簧无断裂,橡胶护套无破损。

(3)轴箱外观状态良好,无漏油,螺栓无松动,防松铁丝无断裂。

橡胶防尘盖无破损安装不松动;轴箱盖、呼吸器、链配置齐全。

(4)传感器安装牢固,接线无松动、破损.

(5)轴箱定位装置外观状态良好,橡胶节点无开裂,螺栓无松动,防松铁丝无断裂.

 

图12轴箱定位装置

8车轮及轮盘(全列)

(1)轮对擦伤,剥离,硌伤不过限

(2)轮缘无缺损,磨耗不过限。

(3)轮对各部尺寸不过限

(4)制动轮盘螺栓安装牢固,防松铁丝无断裂,盘面裂纹不过限。

 

9、制动装置(全列)

(1)夹钳装置配件齐全,状态良好;悬吊部件无裂纹。

(2)踏面清扫装置状态良好,配件齐全,悬吊部件无裂纹,研磨块无偏磨。

10、空气弹簧及减振装置(全列)

(1)空气弹簧外观状态良好,无漏风。

(2)高度调整阀无漏风,调整杆无变形,配件无缺失;锁紧装置紧固,塞门正位,管路无漏泄.

(3)抗蛇形油压减振器无漏油及外观状态良好,安装不松动;减振器座无裂纹;橡胶套无破损,卡子无松动.

(4)各阀门无漏风、位置正确,安装牢固。

 

11、车端连接部(全列)

(1)密接车钩及连接器连接良好,各车钩封连线状态良好。

空气管路无损伤,橡胶空气软管无老化、鼓泡、漏气。

(2)车体各跨接连接线连接良好,外观无异状。

(3)内、外风挡及防雪风挡状态良好,安装牢固,无破损,锁紧装置锁闭良好。

(4)两车端各线卡、管卡及各部状态良好无异常。

(5)车端减振器外观状态良好,无漏油,安装牢固。

减振器座无裂纹。

(6)车端换气装置新风滤网安装牢固,固定螺栓无松动、缺失。

12、自动过分相传感器(4、6号车)

自动过分相仪天线外观状态良好,安装牢固

参考文献

[1]郑州铁路局。

高速铁路动车组[M]。

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2]上海铁路局。

上海铁路局CRH380A型动车组一级修作业标准[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3]权毅.关于动车组一级检修作业方式的探讨[J].铁道车辆。

2014.

[4]王伯铭。

动车组运用与检修[M]。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1.

[5]焦风川,王斌杰.动车组运用与维修[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2.

[6]林建辉.动车组检修技术与设备[M]。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0。

致谢

在本毕业设计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

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

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感谢这篇论文所及到的各位学者。

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机电系

毕业设计成果报告书

设计题目

CRH380A型动车组车底装置一级检修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