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第一期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1170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第一期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第一期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第一期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第一期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第一期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第一期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第一期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第一期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第一期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第一期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第一期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第一期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第一期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第一期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第一期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第一期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第一期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第一期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第一期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第一期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第一期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书.docx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第一期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第一期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书.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第一期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书.docx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第一期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书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1.1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1.1.1主管部门的批文及设计规范

1、《国家林业局关于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第二期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2、《国家林业局关于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第二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3、《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第二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评审意见

4、《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专家评审意见》

5、国家颁布的有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建筑设计规范》《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及其他有关标准和规范。

1.1.2气象资料

最冷月(一月)平均温度-10.2℃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8℃

最热月(七月)平均温度26.1℃

绝对最高温度41.5℃

绝对最低温度-14.5℃

年平均降雨量800mm

全年主导风向(北风)N

夏季主导风向(东南风)SE

平均风速2.7M/S

全年平均相对湿度70%

冻土深度37cm

全年无霜期180天

最大积雪深度20cm

年平均日照时间2679小时

基本雪压0.25KN/㎡

基本风压0.35KN/㎡

1.2工程设计的规模和设计范围

1.2.1工程设计的规模及项目组成

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工程总建筑面积为3017.2㎡,再加上变配电工程、水暖工程、通讯环卫工程、科研宣教设备购置,标本制做等,总投资1007.6万元。

由以下项目组成:

1、科研办公楼建筑面积为1920㎡。

2、保护站用房共三处,分别为历山保护站、云蒙保护站、梁王角保护站,建筑面积分别为历山226㎡,云蒙236㎡,梁王角121㎡。

3、动物救护站建筑面积为297㎡

4、附属用房199㎡

5、了望塔三座

6、输电线路17.3km

7、水暖工程:

供暖管道600m,供水管道1800m,锅炉一台。

8、通讯线路25.6km

9、防火道维修29.3km

10、界桩、界碑1574块

11、沼气池56个

12、院区建设配套工程(大门、围墙、绿化等)20万。

1.2.2工程设计范围

我院承担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单项设计,具体内容包括:

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配电等室内外装修设计。

1.3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1.3.1设计思想

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历山的森林生态环境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认真贯彻“全面保护自然环境,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本着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的建设原则,以科技为先导,以保护为重点,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将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有机结合。

因为风景区建筑设计除满足使用功能外,还必须具有文化的美观的环境设计,景区建筑不是简单的传统符号的复制和变形,而是传统文化精华与当代文化最优成果相结合。

经对现状、地形、地貌、人文环境的调研,形成尊重、保护、适当整合,如道路结构、周边自然环境、历史、文脉肌理的概念,使设计由此着入,挖掘本地的特征,营造一个与本地域自然景观相连续、流畅完整的场所。

1.3.2环境保护、防火安全、综合利用及抗震设防

1、环境保护:

尽量保护现有植被。

对无法回避的植被破坏,待土建完成后,应及时补植、补种,对建筑物的废水,应与城市管网接通,统一进行污水处理。

垃圾要统一堆放,统一处理。

2、建筑设计执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根据使用及防火疏散要求设置建筑物的出入口及楼梯间。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为二级。

3、建筑项目均执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本项目建设地点在沁水、翼城、垣曲和阳城四县交界处,所以抗震设计裂度为7度。

第二章总平面设计

2.1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一、由建设单位提供的《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现状图》。

二、由建设单位提供的《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二期工程建设总平面位置图》。

2.2场地概述

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南部、中条山脉的东段,地处运城、晋城、临汾三个地市的垣曲、阳城、沁水、翼城四县毗邻地界。

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1′10″至112°5′35″,北纬35°16′30″至35°27′20″。

保护区四至界限为:

西至流经翼城县、垣曲县的大河,南至垣曲锯齿山、十里坡、李家河,东至沁水后松甲、老镖山及阳城县河东附近,北至沁水县下川乡。

历山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东西绵延长约23㎞,南北最宽达20㎞,总面积24200h㎡,海拔650-2321m。

保护区系中低山石质山地,峰峦迭嶂,簇拥着中条山主峰舜王坪,属山西高原中条山的隆起部分,系燕山运动褶皱而成,地层和岩石组成情复杂,主要是结晶岩和变质岩组成。

2.3总平面布置

根据项目布设原则,结合保护区场地的有关具体情况,合理进行布置,充分满足保护、生产、安全的要求,从而发挥其效能。

科研办公楼及附属用房布设于局机关内,在办公楼内设公安科、科研监测室、档案室、宣教中心(包括两间面积分别为80㎡和160㎡的宣教室),库房等,并配备相应的设备。

保护站建设在保护区主要出入口的咽喉地段。

历山保护站布设在历山。

云蒙保护站布设于云蒙。

梁王角保护站布设于梁王角。

动物救护站选址在历山,是为了救护失散、病弱和群众送来的野生动物。

防火道路维修:

为了防火、巡护的方便,需要在西峡、文堂、刘家渠、人参垠、云蒙、舜王坪之间改善造、维修29.3km的道路。

输电线路:

在君子地—梁王角站、马家河—历山、斩鬼—云蒙之间架设供电线路,共17.3km,并进行配套。

通讯线路:

在同善—梁王角站、马家河—历山、斩鬼—云蒙之间架设通讯线路,共需建设25.6km通讯线路,并进行设备配套。

了望塔:

在舜王坪、皇姑曼和云蒙各修建一座了望塔。

2.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保护区总面积:

24200hm2

2、建筑物占地面积:

1406.4㎡

3、总建筑面积:

3017.2㎡

4、输电管线:

17.3km

5、水暖工程:

供暖管道600m,供水管道1800m,锅炉二台。

6、通讯线路:

25.6km

7、沼气池:

56个

8:

了望塔:

3座

9:

防火道维修:

29.3km

10、界桩、界碑:

1574块

11、院区配套工程:

大门、围墙、绿化等。

 

第三章建筑专业设计

3.1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

3.1.1设计依据

参见《设计总说明》第一节

3.1.2设计要求

1、建筑等级:

二级

2、建筑耐火等级:

二级

3、建筑抗震设防裂度:

7度

3.2建筑设计

3.2.1建筑的平面布局与空间布置

1、科研办公楼:

根据功能要求结合总平面布置,该建筑共四层。

一层为办公区,中部为主入口及门厅,门厅两侧均为办公用房,二层中间为会议室,左侧为科研实验室和办公室,右侧为实验室和宣教室,三层为动植物标本陈列室,四层为多功能厅和小会议室,层高均为3.6m。

2、历山保护站:

根据使用要求平面布局为内院式,北侧设计为二层,二层均为保护站办公用房。

南侧为单层平房,用作值班室和管理用房。

东侧为三间畜养室。

层高为3.3m。

云蒙保护站:

平面设计为庭院式,南北两侧均为办公室,中间为院落。

层高为3.3m。

梁王角保护站:

设计为平房,满足保护站办公、生活用。

层高为3.3m。

3、动物救护站:

根据环境和使用功能要求设计为二层楼,一层为急救处置室、化验室、药品室、办公室,二层为治疗室、管理间等,层高为3.3m。

4、附属用房:

平面布局为“L”形,设有库房、阅览室、消防器材室。

层高为3.3m。

3.2.2建筑物立面造型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由于景区建筑设计不同于城市公园的设计,它是一个全景的、多维的环境设计,因此力求将山体、建筑、树木融为一体,与自然山水同生共长,共同组成一幅优美的画卷。

在建筑的体量处理上,充分考虑从各个角度的景观效果,特别是从高处俯视“第五立面”的景观效果,适应环境,贴近自然,建筑细部处理把握住形式、色彩和材质三者的变化和对比,既满足使用功能及采光要求,又使立面自然大方。

根据每幢建筑物在保护区的地理位置的不同,将每一幢建筑建成保护区的一个人文景观。

科研办公楼的建筑形象抛弃了繁琐的装饰,以简洁求得统一,以对比求变化,建筑造型充分发挥建筑要素自身的表现力,以水平向优美流畅的檐口线为主,浅黄色的外墙与入口处的玻璃幕墙形成虚实对比,结合主入口外挑雨蓬,通过高低、虚实、色彩的对比,来塑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整体形象。

历山、云蒙、梁王角保护站,庭院式设计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自然,立面形式简洁、大方,色彩明快,与山体结合贴切交融。

附属用房结合局办公楼院的建筑风格,采用四坡屋顶,整个建筑采用白墙红瓦,在保护区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显得非常和谐自然。

动物救护站立面形式凹凸有致、虚实得当、色彩明快,为保护区的建设又添一景。

3.2.3装修标准

1、所有建筑外墙面均采用外墙涂料喷涂,其颜色主墙面为白色或乳黄色,屋顶和檐口用红色和棕色,窗户为银白色铝合金窗。

2、顶棚抹灰刷乳胶膝。

3、内墙面为乳胶膝。

3.2.4附件

1、建、构筑物顶目主要特征表是J-01

2、科研办公楼首层平面图、二层平面图J-01、三层平面图、四层平面图J-02,正立面图、剖面图、门窗表J-03。

3、历山保护站平、立、剖、门窗表J-01

4、云蒙保护站平、立、剖、门窗表J-01

5、梁王角保护站平、立、剖、门窗表J-01

6、动物救护站平、立、剖、门窗表J-01

7、附属用房平、立、剖、门窗表J-01

8、了望塔平面、立面图J-01

9、厕所平、立、剖面图,大门

(一)、大门

(二)立面图J-01

 

第四章结构专业设计

4.1设计依据

1、各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条件图

2、现行设计规范,其中主要有:

(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3、自然条件

(1)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的基本风压0.4KN/㎡,基本雪压为0.25KN/㎡。

(2)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抗震设防裂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3)冻结深度为1300mm。

(4)由于时间关系新建项目未来得及岩土工程勘察,为此地质情况及地基承载力按中等要求考虑。

建设单位应尽快提供详勘资料。

4.2结构设计

1、结构选型

该工程建设项目均为三层以下的建筑,功能要求不复杂,所以均采用砖混结构。

所有建筑外墙均为370mm,内墙均为240mm,楼板全部采用现浇钢筋砼板,板厚均为100mm,坡顶采用木结构挂瓦屋面,所有现浇部分均采用C20砼,Ф-Ⅰ级钢筋,Ф-Ⅱ级钢筋。

2、地基处理及基础形式

在初步设计阶段没有工程地质详勘资料,对地基处理无法确定,因此在初步设计阶段不考虑地基处理,假定地基承载力为120Kpa(待有详勘资料再做调整)。

基础埋深为室外地坪下1.2m。

各建筑项目基础形式及宽度如下:

项目名称

基础形式

基础底标高

内墙基础

外墙基础

柱基础

科研办公楼

钢筋砼条形基

础厚350

-1.65m

2100mm

1800mm

历山保护站

灰土基础灰土300

厚上为砖放脚

-1.35m

一层部分500mm

二层部分1000mm

一层部分500mm

二层部分900mm

云蒙保护站

灰土基础灰土300

厚上为砖放脚

-1.35m

一层部分500mm

二层部分1000mm

一层部分500mm

二层部分900mm

梁望角保护站

灰土基础灰土300

厚上为砖放脚

-1.35m

500mm

500mm

附属用房

灰土基础灰土300

厚上为砖放脚

-1.35m

800mm

800mm

动物救护站

灰土基础灰土300

厚上为砖放脚

-1.65m

1100mm

900mm

了望塔

钢筋砼条形基

础厚350

-2.40m

2800mm

厕所

灰土基础灰土300

厚上为砖放脚

-1.35m

600mm

600mm

大门

(一)

钢筋砼独立基

础厚350

-1.50m

1500*1500mm

大门

(二)

钢筋砼独立基

础厚350

-1.50m

1750*1000mm

1500*1000mm

3、主要结构材料的选用:

(1)混凝土:

梁、板、柱均为C20砼。

(2)钢筋:

Ф-为一级钢筋,Ф-为二级钢筋。

(3)砖墙:

均采用不低于MU10机砖,M7.5的水泥砂浆(±0.00以下)或混合砂浆(±0.00以上)。

 

第五章给水与排水设计

5.1设计依据

1、《国家林业局关于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第二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2、建筑专业提供的初步设计图纸及其它有关资料;

3、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规定;

5.2设计范围

该项目单项工程的内容、给排水、消防工程,局址室外配套工程。

5.3设计内容

该项目单工程较分散,建设在四个县区内的四个乡镇,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室内给排水、消防工程以及部分配套工程的设计。

主要包括历山科研综合楼、历山保护站、云蒙保护站、梁王角保护站、动物救护站、局址附属用房。

(1)室外给排水工程

根据设计用水量标准,以上工程设计均为办公生活用水。

根据不同使用需要,室内设置不同的卫生设施。

科研综合楼内设有坐便、蹲便、洗脸盆、小便斗、化验盆等。

其它保护站及附属用房配备一定数量的洗涤盆、化验盆。

给水管道材料均采用热浸镀锌管、排水管道均采用UPVC塑料管排水。

(2)根据防火设计规范要求,本项目只对科研综合楼室内进行消防工程设计设计采用消火栓灭火系统,动物救护站、其它保护站及附属用房根据要求,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

(3)局址院内配套工程

根据局址综合设计考虑,需打井1眼,新建水塔1座,供水管网1800米。

 

第六章暖通工程设计

6.1设计依据

1、《国家林业局关于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第二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2、建筑专业提供的初步设计图纸、有关文字说明、技术要求;

3、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规定;

4、有关设备产品说明书

5、有关地区的采暖设计计算参数。

6.2设计范围

该项目单项工程的室内采暖工程设计以及局址的配套工程。

6.3设计内容

该项目单工程较分散,建设在四个县区内的四个乡镇,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室内采暖工程以及部分配套工程的设计。

主要包括历山科研综合楼、历山、云蒙、梁王角保护站、动物救护站。

(1)室内采暖设计

采暖热源除历山科研综合楼按机械循环考虑外,其余保护站、动物救护站均按民用供暖炉自然循环考虑,机械循环供水温度为95℃,回水温度为70℃,室内采暖均采用上供下回单管系统,除科研综合楼室内设有地沟,其余均为管道明敷,管道材料均为焊接钢管,开关均为板阀,散热器为铸铁760型,系统排气采用自动排气阀,地沟内管道进行保温,保温材料为岩棉管壳,厚度为50mm,外缠玻璃丝布保护层,然后刷沥清柒二道。

(2)室外配套工程

根据综合设计考虑,为满足局址生活用热要求,需对原旧管网进行改造,对原锅炉设备进行更新。

 

第七章电力电气工程设计

7.1设计依据

1、《国家林业局关于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第二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2、建筑专业提供的初步设计图纸及其它有关资料;

3、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规定;

7.2设计范围

该项目可研报告批复范围内的输电、通讯线路工程以及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电气照明工程。

7.3设计内容

(1)输电、通讯线路工程

输电线路:

根据项目建设要求,现新架设输电线路17.3km,其中君子地—梁王角9.0km,马家河—历山站3.0km,斩鬼—云蒙5.3km.。

通讯线路:

根据项目建设要求,现设计程控交换机一部,新建通讯网络25.6km,其中:

同善—梁王角17.3km,马家河—历山站3.0km,斩鬼—云蒙5.3km。

(3)室内电气照明工程

依据项目单工程用电要求,电源按380V三相四线制设计,小型建筑按220V考虑,根据不同房间的使用要求,科研综合楼用单日光灯,走廊、楼梯采用半园吸顶灯,卫生间、厕所采用防水防潮灯,门厅采用装饰吊灯,开关采用板式暗开关,插座均为三相五孔暗插座,电线采用BX—500V导线。

(3)防雷接地

新建建筑物在屋顶设避雷带,了望塔设避雷针,其它建筑物电源为380V均需在入户处重复接地,接地电阻小于4Ω。

 

第八章其它配套工程

8.1防火道路维修设计

为了防火、巡护的便利,设计在西峡、文堂、刘家渠、人参垠、云蒙、瞬王坪之间改造、维修29.3公里的道路,路面设计宽度为6m,双向排水,设计标准为林区二级公路。

8.2监测样地设计

为了对动、植物生长、繁殖、栖息、流动进行有效监测,在历山保护区范围内设置植物监测样地30块,规格为0.067公顷,动物监测样带8条,每条25公顷。

8.3沼气池设计

为了满足社区共管工程的需要,设计在区内人口居住区,建设沼气池56处,规格3×4×4m3。

8.4界桩、界碑设计

为了满足人们识别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的需要,设计制作界桩1130根、规格0.5×0.5×1.6m3,界原地44块,规格为1×2m2和2×4m2。

8.5科研宣传牌设计

为了向人们宣传动、植物保护知识,森林防火知识,在区内设计制作400块宣传牌,规格3×4m2。

8.6展台、展板设计

为了满足科研宣传需要,在保护区局址内设计设置沙盘1个,规格2×4m2,展台20个,1×3m2,展板80块,规格1×2m2,以及标本柜140个。

8.7院区配套设计

为了满足机关美化、绿化需要,设计建造大门1个,围墙230m,规格2×0.3m2,绿化绿地面积0.5公顷,内容有草坪和灌木。

 

第九章设备、仪器设置

9.1局址设备设置

更新取暖锅炉2台,规格5吨。

设置深井电机1台,规格3000W,深井泵、六联扬程120m。

9.2通讯线路设置

程控交换机2部,电话机48部,规格HA168(4)/TSDL—LCD。

9.3保护站、了望塔设置

手持机12套,规格大N,望远镜6架,规格20×15倍;

两轮摩托15辆,规格250型上,巡逻车1辆,BG213;

消防车1辆140型,灭火机40台,规格JSO—100,消防服40套。

9.4科研宣教设备

全球定位仪4套,规格GPS12XLC,微软地理信息系统1套,电视机4台,规格长虹DP—2988,摄像机1台,规格SONYDSXVX9000E,投影仪YOKOGAWAD,照相机4台,规格OLMPVSE—10LSK,放像机2台。

9.5动物救护站设备

动物救护站仪器设置15件,其中组织切片机1台,规格LKB—V型,微量分析天平1架,规格WT2A,恒温水浴槽1台,六联单式,万用电炉1台(千瓦可调式),电烘箱1台,冰箱1台,恒温箱1台,超净工作台1台,恒温库1台,孵化箱1台,多用途植物培养箱1台,氧弹式热量计1台(GK—3500型),自动控制发酵罐1套。

9.6办公科研设备设置

办公科研设备设置15件,其中电脑3台,规格联想开天400025640DSN,打印机3台,规格HPlaserjet22000L,复印机1台,规格美达DC—2250,扫描仪1台,规格方正A3Z310,速印机1台,规格RJSDGRAPHGR17目,传真机1台,松下208CN,光盘刻录机索尼WJD3000,保险柜1个,数码相机1架,OLMPUS、E—10SLR,笔记本电脑2台。

 

第十章 环境保护

10.1森林保护

10.1.1森林防火的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实施细则》。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16-87。

(4)《山西省实施<森林防火条例>办法》。

(5)《山西省林区野外用火管理办法》。

10.1.2森林防火的主要措施

自然保护区建设应把防火放在突出地位,大力加强防火教育宣传,实行联防联治,建立社会消防网络,订立防火公约,并依托当地各级政府、部队、基干民兵、骨干群众、青年职工等组建改造公约的专业灭火队,为此本项目建设2座了望塔,同时配套高倍望远镜和无线电设备,并配备森林防火指挥车和巡逻摩托车以及灭火机具。

在日常工作中,保护区要认真贯彻“以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消防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参照全国森林火险区等级,划分森林火险区,逐步形成以自然地形阻隔(如河流、山脊等);林业行政区划隔阻;防火林道阻隔;耐火树种阻隔等组成的生物防火体系,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在保护区的管理中逐步建成自然阻隔、工程阻隔、生物阻隔,整体优化配置,并兼顾防火功效和多种效益的森林防火网络。

10.1.3森林病、虫、鼠害防治措施

森林病虫鼠害防治一直是自然保护区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近年来出现在我省保护区的油松大小橐虫、油松毛虫等虫害一直威胁着森林体系的健康发育,通过综合防治,灾情有所缓解,但从整体上看,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仍十分严峻,因此防治工作一定要按照《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管理办法》积极开展预测预报,查清主要森林病虫鼠害种类、发生的面积、危害程度等,同时抓好检疫工作,严格履行引种、进苗的检疫检查。

贯彻以生物防治措施为主要内容的防治措施,尽量不用化学药剂,避免给森林生态系统造成新的危害。

通过建立测报、检疫哨卡和增添防治机械,消灭或削弱病虫鼠害的蔓延和发生。

房屋建设装璜一定要严格执行“消法”的有关规定,高层建筑和烟囱设避雷针,室内设消火栓,火源近处设灭火器。

施工建设装饰,尽可能选用耐火材料,杜绝可能发生的火灾隐患。

10.2环境保护

10.2.1 项目区环境现状评价

历山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率达到80.9%,水土流失面积较少,区内人口居住密度小,地势偏僻,交通欠发达,使该区的生态环境受人为破坏和干扰的程度低,加之该区域没有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以该区域的空气质量优,水质无污染,也没有噪声污染和光源污染现象产生。

研究办公楼、仓库等选址地处沁水县中村镇张马村,为县交界地,当地有一座小铁矿,大气排放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悬浮颗粒物与本区域的广大山区面积相比,污染微小,按照废气排放标准,可达到优良标准,且当地河流清澈,为当地百姓生活饮水来源。

10.2.2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分析

(1)经营活动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利用自然及其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的基地,是保护物种生境和遗传多样性的储蓄地,保护的意义就在于人类按照自然规律的要求,支配资源,享受资源,同时考虑人类的子孙万代,因此,就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方法和手段而言,它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反而会普及和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协相处。

但就历山保护区本身来说,因其兼有部分旅游功能,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游人随意丢弃的垃圾、对野生植物的攀折、践踏、地表植被破坏等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2)周边人类活动

由于保护区范围内有周边村镇集体经营的土地,老百姓的各种经营活动,如耕作方式、放牧、采药、农药施撒、生活垃圾、污水排放、能源获取以及建筑等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3)项目建设

土建工程、输电、通讯工程会动用大量土石方,如选址选线不当,在作业过程中势必会造成地表植被的破坏和水土流失问题。

科研办公楼、仓库的建设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