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国小说发展史课件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17345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中国小说发展史课件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完整版中国小说发展史课件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完整版中国小说发展史课件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完整版中国小说发展史课件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完整版中国小说发展史课件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完整版中国小说发展史课件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完整版中国小说发展史课件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完整版中国小说发展史课件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完整版中国小说发展史课件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完整版中国小说发展史课件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完整版中国小说发展史课件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中国小说发展史课件资料.docx

《完整版中国小说发展史课件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中国小说发展史课件资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中国小说发展史课件资料.docx

完整版中国小说发展史课件资料

中国小说发展史

一、中国小说发展史线索

源头

雏形期

定型期

发展期

高潮期

先秦两汉

远古神话

魏晋南北朝

志人志怪小说

传奇

宋元

话本

明清

章回小说

二、小说的起源

(1)源头:

神话诸子史传

(2)影响:

①题材、幻想的方式、情节结构

②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对小说叙事方式的影响十分深刻。

三、古代小说发展史概述

(一)先秦——古代小说的萌芽期

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宗教故事等都孕育着小说的艺术因素,为小说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同时也露出小说雏形时期形成志人志怪两大类的端倪。

神话:

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的内容涉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包括世界的起源,又包括人类的命运,努力向人们展示“自然与人类命运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意象”。

如《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

神话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和有一定个性的人物形象,这正是萌芽时期的小说艺术要素。

寓言故事是一种短小精悍而又富于讽刺力量的文学样式,其特点是通过假托的故事,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

先秦寓言,它敢于干预生活,有助于中国古代小说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它的讽刺艺术,直接为后世小说继承和借鉴。

后世的讽刺小说的小说中的讽刺艺术,无不受到寓言的积极影响;它是最早的叙事文学之一,又开创了自觉地虚构故事的先河,在叙事、写人、拟人、状物、夸张等多方面的艺术经验,为小说家所汲取。

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迷信传说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它们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致形成了古小说中语怪与纪异两大类别。

先秦时代的宗教形式主要表现为巫教。

先秦诸子重道而菲薄小说,对后世小说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二)汉代——地位略有提升

(1)桓谭《新论》:

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2)班固《汉书•艺文志》列九流十家,小说家附列于诸子之末。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

”“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

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诸子之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3)汉代小说有:

①无名氏《燕丹子》,叙荆轲刺秦王之事;

②刘安等《淮南子》,神话传说;

③刘向《列女传》、《新序》、《说苑》,民间传说、历史故事集;

④赵晔《吴越春秋》,叙吴、越两国史事;

⑤袁康《越绝书》,叙吴越史地及伍子胥、范蠡等人活动;

⑥司马迁《史记》,有些情节描写可当小说来读。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它改变了以往以编年体或国别体记叙史事的传统,以人物为中心,通过人物的历史性的活动来说明历史。

就对小说的影响而论,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外,还在于曲折细致地描写妙趣横生的故事场面,惟妙惟肖地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

故事生动、人物逼真,富于戏剧性和小说意味,不仅为后来的小说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更重要的是为小说文体的形成直接提供了编写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经验。

(三)魏晋南北朝──古代小说的雏形期。

此时出现了“志人”“志怪”小说,合称笔记小说。

这一时期,我国小说初具规模,刘义庆《世说新语》(志人)干宝《搜神记》(志怪),这些小说在艺术上还不够成熟,只是“粗陈梗概”:

描写人物不能写出一个完整的形象,所写故事,大多是实录性质,缺乏艺术上的虚构,作者们只是搜奇记轶,而不是有意识地进行小说创作,但它对后世小说戏剧的影响是巨大的。

(1)志怪小说

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佛法灵异之事,有一些宗教迷信思想。

但也有积极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①宗教迷信②神仙方术

如:

干宝《搜神记》(三王墓、韩凭妻、董永、宋定伯捉鬼)

(2)志人小说

①其兴盛与士族文人之间品评人物和崇尚清淡的风气有很大关系。

②刘义庆《世说新语》

A.俭啬:

王戎B.忿狷:

王蓝田C.王子遒雪夜访戴安道

(四)唐代──古代小说的定型期。

唐代出现了唐传奇。

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定型。

较之雏形期的作品,唐人小说有长足的进步,有意识地做小说,从鬼神灵异、奇闻逸事走向现实生活,在艺术上有了很大的创造和提高。

(1)唐传奇特点

①有意识的作小说

②从鬼神灵异、奇闻逸事走向现实生活

③在艺术上有了很大的创造和提高

④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

(2)著名的唐传奇

①蒋防《霍小玉传》

②元稹《莺莺传》》(“惩尤物,善悔过”)

③李朝威《柳毅传》

④白行简《李娃传》

⑤张鹜《游仙窟》(自叙)

⑥沈既济《枕中记》(黄梁一梦,卢生)

⑦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南柯一梦,汾于棼)

(五)宋元──古代小说的发展期。

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也称“话本小说”。

从此以文言短篇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逐渐转为以白话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

同时,文言小说依然存在,至此,才以小说作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

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从文言到白话,既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又扩大了读者面,提高了小说的社会功能;作品描写的对象由封建士子转向平民,作品的思想观点、美学情趣发生了变化;奠定了白话短篇和长篇的基础。

代表作有《错斩崔宁》、《三国志平话》。

(1)“说话”的本义是口传故事,口传故事的传统,可远溯至上古神话传说,那时尚未产生文字,神话及传说只能靠口耳相传。

(2)四家

小说,说经,讲史,合声(生)

①小说:

以讲烟粉、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为主。

②说经:

即演说佛经;

③讲史:

则说前代兴废争战之事。

④合声:

以演出者的敏捷见长,与叙事取胜的前三类有所区别。

A.讲史类以宣讲长篇历史故事为主,只讲不唱,这是白话长篇小说的源头;

而其他三类则有讲有唱,而且主要讲唱短篇故事,这便是白话短篇小说的初祖。

B.话本最早作为底本,粗略记录,故事梗概。

C.话本小说有民间讲唱文学的痕迹:

结构上包括散文、韵文两部分,散文叙述故事情节,韵文写景、状物、抒情;开头一般有“入话”,有诗,有词,有短小故事,内容多与正文相近,也有相反的;结尾多用诗词概括全篇,点明主题。

D.叙事粗略文字粗糙的说话艺人的底本,《三国志平话》

E.说话艺人口述故事为主要内容的记录整理本,文字通顺,《错斩崔宁》《碾玉观音》

F.文人依据史书、野史笔记、文言小说等改编而成的通俗故事读本,《大宋宣和遗事》

(3)特点

①从文言到白话,既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又扩大了读者面,提高了小说的社会功能;

②作品描写的对象由封建士子转向平民,作品的思想观点、美学情趣发生了变化;

③奠定了白话短篇和长篇的基础。

(六)明清──白话小说的高潮期。

明、清时期,长篇的章回小说、短篇的白话小说、文言小说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历来被封建正统文人认为不登大雅之堂的小说取代了诗、词、文、赋等文学样式的正统地位,成为了明清文学的主流。

A.就体制而言,西方小说分短篇、中篇、长篇;但对中国古典小说来说,则不大适宜,中国小说分志怪、志人、传奇、话本、章回五类。

B.从宏观上看是两类,志怪、志人、传奇为文言小说,而话本、章回则为白话小说。

C.文言小说多为短篇,而白话中的话本与拟话本也主要指短篇。

章回小说则指长篇白话小说。

1.明代小说

(1)短篇小说(拟话本)

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体制、形式创作的小说

A.“三言”:

《喻世明言》(《古今小说》)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B.“二拍”

《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在三言、二拍中有不少借历史故事,以阐发作者善恶伦理观念的作品,但其主要篇幅和精彩部分,则是写世俗的人情百态的。

在传统的观念中,“士、农、工、商”,商居末。

在三言中,经商买卖已被视为正当的职业,商人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李甲、孙富、柳遇春);《卖油郎独占花魁》(秦重、王美娘);《满少卿饥附饱飏焦文姬生仇死报》

(2)章回小说

其特点是分回标目,常取一个或两个中心事件为一回,每回篇幅大致相等,情节前后衔接,开头、结尾常用“话说”“且听下回分解”等口头语,中间穿插诗词韵文,结尾故设悬念吸引读者。

明初,《三国演义》(罗贯中)和《水浒传》(施耐庵)的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此,中国小说以短篇小说为主转入以章回小说为主。

“四大奇书”在所属的各类题材的小说中独占鳌头:

A.《三国演义》是小说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历史小说的典范;

B.《水浒传》既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作品,也是一部英雄传奇的典范;

C.《西游记》(吴承恩)既是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也是一部神魔小说的典范;

D.《金瓶梅》既是第一部写世情的小说,也是第一部由文人独力创作的小说。

2.清代小说

四大类别:

1.拟古派:

所谓拟古,是指模拟六朝的志怪小说,或模拟唐朝的传奇小说。

2.讽刺派:

在小说中寄寓讥讽。

3.人情派:

叙述的是些风流放纵的故事,在悲欢离合之中,写炎凉的世态。

4.侠义派:

一般是叙侠义之士,除盗平叛的故事。

而书中又以名臣大官,总领一切。

1.拟古派

A.瞿佑《剪灯新话》

B.蒲松龄《聊斋志异》

书中所叙,多是神仙,狐鬼,精魅等故事。

其优点在于描写详细而委曲,用笔变幻而熟达。

说妖鬼多具人情,通世故,使人觉得可亲。

C.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完全模仿六朝志怪小说,尚质黜华,叙述简古,力避唐人的作法。

他的材料大多自编,多借狐鬼的话,来攻击社会。

2.讽刺派

代表作:

吴敬梓《儒林外史》

(1)内容

书中描写士林形形色色的人物,有劣绅,贪官迂儒,斗方名士,自命不凡的贵公子。

当然也有作者赞扬的人,一类是士林中为数不多的贤者,一类是市井小民。

(2)结构

《儒林外史》有明确的中心主题,有大致清楚时间线索,但全书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连环套(它首先时科举大力抨击,所触及到一个意义的问题是:

只有摆脱政治权力的体制,人们才可能保持自身的人格尊严。

(3)写法

《儒林外史》具有写实性,有不少夸张和漫画的成份,完全排除传奇色彩,语言是高度纯熟的白话文。

简炼、准确、生动、传神。

(4)评价

它的出现,标志了中国小说艺术的大发展,出于对社会的真切认识,包含了一种忧患之心。

《儒林外史》体现了讽刺小说的最高成就。

3.人情派

代表作:

曹雪芹《红楼梦》

(1)内容

以爱情故事为中心线索,在贾府这一世代高贵之家从繁盛到衰败的过程中,写出以贾宝玉和一群红楼女子为中心的许多人物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具有一定觉醒意识的青年男女在封建体制和封建家族遏制下的历史宿命。

(2)写法

是一部天才的、精心构撰的巨作。

它达到中国小说前所未有的成就。

它具有很强的写实性,情节自然,人物形象塑造表现出人性丰富含蕴及其不同生活状态中的复杂情形。

上百个人物,各具个性,自有一种特别的精神光彩。

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男性,女性各有千秋。

(3)语言

有很高的造诣,叙事文字,既是成熟白话,又简洁而略显文雅,或明朗暗示,对话符合人物身份。

4.四大谴责小说

A.李宝嘉《官场现形记》B.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C.曾朴《孽海花》D.刘鹗《老残游记》

附上:

1.中国古典名著诗

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

三言二拍赞今古,聊斋史书西厢镜。

即:

东——(清)蔡元放《东周列国志》;

西——(明)吴承恩《西游记》;

三——(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水——(明)施耐庵《水浒传》;

桃花——(清)孔尚任《桃花扇》;

红——(清)曹雪芹《红楼梦》;

官场——(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儒林——(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金瓶——(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三言——(明)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二拍——(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今古——抱瓮老人辑的明代话本选集《今古奇观》;

聊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史书——(西汉)司马迁《史记》;

西厢——(元)王实甫《西厢记》;

镜——(清)李汝珍《镜花缘》。

2.中国古典小说发展路线图

先秦寓言→汉代杂记、史传→魏晋志人志怪小说

→唐传奇→宋元话本→明清长篇章回体小说

(七)现当代小说的发展

1.“五四”-------抗战时期

①鲁迅:

《狂人日记》《呐喊》《彷徨》

②“文学研究会”:

主张为人生的文学,倾向于现实主义,有成就的小说作家有冰心、叶圣陶、王统照等

③“创造社”:

走上另一条创作道路,其中郁达夫成就最高,代表作《沉沦》

④“左联”:

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体现了中国现代小说反映现实的深广度和艺术的成熟程度,是这一时期最出色的创作成果。

丁玲、张天翼、柔石、沙汀、艾芜、萧军等也在这一时期初露锋芒。

⑤其他:

巴金的《家》、《春》、《秋》;老舍的《骆驼祥子》;叶圣陶的《倪焕之》;沈从文的《边城》。

2.抗战时期

沦陷区和国统区小说创作闪耀出光彩,张天翼的《华威先生》,沙汀的《淘金记》,艾芜的《山野》,茅盾的《腐蚀》,老舍的《四世同堂》,巴金的《寒夜》等,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揭露了反动统治的黑暗腐朽。

在抗战根据地和解放区,作家深入生活,创作出的中长篇小说,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农村天翻地覆的变革,着力刻画工农兵新人形象,著名的有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孙犁的小说集《白洋淀纪事》等。

3.建国初期

由于工作重心是政治运动,因而许多作品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令人满意。

作家作品:

马烽《结婚》

4.1956年

我国文坛提出了“干预生活”的口号。

扩大了作品的题材和主题的范围。

作家作品: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李易《办公室主任》;宗璞《红豆》;陆文夫《小巷深处》;邓友梅《在悬崖上》;高晓声《不幸》;刘绍棠《西苑草》

5.50年代

(1)特点

长篇小说创作获得了丰收。

很多反映党领导下各个时期艰苦卓绝的斗争,真实地展现了半个世纪以来我国人民走过的艰难历程。

(2)作家作品

吴强《红日》曲波《林海雪原》;梁斌《红旗谱》杨沫《青春之歌》;欧阳山《三家巷》冯德英《苦菜花》;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6.新时期作家群

总体特色是庞大的作家群。

作家队伍的老中青构成,是中国当代小说血脉绵延、后继有人的有力保证。

A.老作家:

冰心、孙犁、姚雪垠、周而复

B.中年作家:

张洁、冯骥才、程乃姗、刘心武、蒋子龙

C.青年作家:

李杭育、梁晓声、张承志、刘震云、池莉、方方、余华、苏童、格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