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1753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场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广场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广场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广场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广场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广场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广场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广场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广场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广场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广场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广场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广场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广场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广场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广场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广场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广场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广场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广场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场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广场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场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场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广场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场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概述

一、项目名称

**广场工程建设项目

二、项目组织实施与建设单位

1、项目组织实施单位:

******股份有限公司

2、项目建设单位:

**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

司。

三、项目建设的背景

****区位于市的西南部,是1991年3月经国务院首批批

准的国家级****区。

一个代表与西部****科技产业前沿的领

地,以其众多的“第一”成为****和最强劲的经济增长极和对外

开放的窗口。

20年来,****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迅猛,综合指

标位于全国56个国家级****区前列。

如今,****区已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中最大的经济增长

极、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好、市场化程度高、经济发展最为活

跃的区域之一,是国家确定要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六个

****区之一,是我国发展****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

2007年8月、2008年8月,市委、市政府,****省政府

分别出台了关于把****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若干意

见。

对此,****区实施三步走战略,在该战略中提出到2015

年,进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示范区行列,使****区自主创

新能力、规模经济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新

的突破。

到2020年,力争成为高端人才荟萃、创新创业活

跃、产业集群发达、新兴业态兴旺的创新之城,成为具有一流

机制、一流环境、一流要素、一流绩效的世界一流科技园区。

****区“十二五”发展规划与目标(2011)中也提出:

“十

二五”末,把****区建设成为经济发展快速、创新动力强劲、

人居环境优美、社会发展和谐安定的国际化现代化科技产业新

城,成为国家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世

界一流科技园区示范区。

在产业形态上,重点发展研发及处于价值链高端、技术含

量高、具有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创新型服务业和总部经

济;在产业类别上,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

和现代服务业,尤其要培育通讯、光伏与LED、新型电子元

器件、汽车、电力设备、能源技术、软件与服务外包、创新型

服务业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

****技术开发区作为我国非沿海地区规模最大、层次最高

的****技术开发区,是西北地区乃至中国内陆地区最有影响

力、最具投资吸引力的“经济特区”。

四、项目编制依据

1、《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

2、《****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3、国家

发改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4、建筑

科技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关于《**广场》建筑设计方案5、建

设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五、项目选址

项目地点位于****区****三路与****四路之间,****三路与

光夏路交叉口西北角。

该区域是****区一期用地改造范围内的现代商业聚集区

内,是一期产业用地改造五大规划片区中重点打造的金融中

心。

而随着****区新一轮的整体产业升级,本项目用地正处在

未来规划“商业聚集区”CCD的核心地段。

在商业聚集区的未

来规划中,本项目用地东侧将建成大型城市中央绿地,地下配

臵大规模停车库,并以该广场为核心打造中央商务圈,是该区

域未来的城市门户和中轴线。

项目用地坐阵金融街轴线的终

点,扮演着中央绿地的形象地标和景观中心的重要角色。

是未

来该区域城市天际线的支撑点。

地理位臵平坦,环境优越,交通方便,无地质灾害,符合

建设要求,是合适的建设地点。

六、建设规模

本工程总用地面积7836.2㎡(11.75亩),总建筑面积

131192㎡,其中地上108378㎡,地下22814㎡。

地上主体五

十二层,其中裙楼七层,功能为商业(含1层设备/避难

层),8-49层为办公(含2层设备/避难层),50-52层为会

所,地下四层,设有人防、设备用房和汽车库。

建筑总高

234.15m。

七、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经估算,该建设项目总投资60574.85万元,其中工程费

用45918.66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2326.39万元,预备

费2329.80万元。

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资金由建设单位自

筹。

八、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九、项目的进度安排

本项目建设期为3年,计划2013年03月前完成可研项

目编制、项目前期立项及施工图设计等前期工作,2013年6

月开工,至2016年6月完工。

第二章需求分析、建设的必要性

一、需求分析

1、现状分析

近年来,****区全力发展****技术产业,形成了电子信

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和通信、

光伏与半导体照明、电力设备与能源技术、电子元器件、汽

车、软件与服务外包、生物制药、创新型服务业等八大产业集

群。

相继被列为国家通信****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生物医药

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技术产品出口创新基地。

2011年****区实现营业收入5222.33亿元,四大主导产

业收入占园区总收入超过80%。

经过20年的发展,雄厚的产

业基础、完善的配套设施、良好的投资环境、优质的贴心服务

使****区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而面向全球资源配臵能力不

断提升的****区,再次凸现****区产业实力、规模和产业集群

优势。

据快报统计,2011年****区实现营业收入5222.33亿

元,同比增长

30.3%;实现工业总产值3425.56亿元,同比增长

30.05%;实现工业增加值1086.12亿元,同比增长

30.10%。

****区企业实现利润222.49亿元,同比增长

30.26%。

实现大口径财政收入146.54.亿元,同比增长

23.70%。

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3.57亿元,同比增长

31.8%。

其中,营业收入、工业增加值、税收总额三项指标排

名全国前三位。

2011年****区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

企业11家;过50

亿的19家;过10亿的64家;过亿元的267家。

数量居

全国****区前列。

成为全省龙头企业聚集地。

这些都充分展现

了****区培育高科技企业快速成长的强大活力。

以集成电路、通讯、软件服务外包、半导体、光伏、电子

元器件为核心的

电子信息产业优势突出,发展强劲,已形成了一批具有高

成长性、高竞争力的

产业集群。

以华为、中兴、神州数码、上海龙旗、展讯通

信、摩比天线、研祥科技、诺基亚、西门子、海天天线、西电

捷通、宇龙等为代表的通信类企业300多家;拥有应用材

料、华新丽华、华晶电子、理工晶科等80多家企业;软件与

服务外包企业1021家;聚集了比亚迪、法士特、陕鼓、西电

等在内的先进制造类企业2000余家及300余家生物医药企

业;新增孵化企业82家,培育毕业企业30家,目前已累计

孵化毕业企业405家。

近几年****区平均每个工作日成立企业16家,平均每天

引资1.46

亿元。

****区有多栋5A级智能办公写字楼,商务办公环境一

流。

****路商

业一条街、世纪金花购物中心、金鹰国际购物中心、国美

电器、华润万家等购物中心,使****区人在工作之余生活丰富

多彩。

2、未来发展趋势

据****区“十二五”总部经济发展规划揭示:

未来的****区

发展

的指导思想是:

以“总部经济规划布局工程”、“主导产业

总部企业培育工程”和“研发中心聚集工程”为抓手,以电子信

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为依托,

以“一期”、“唐延路总部经济聚集区”和“中国()国际研发中

心聚集区”为载体,重点引进世界知名企业研发设计总部、跨

国公司、中央企业在西部的分支机构和区域总部、西部地区相

关骨干企业的总部以及省内大型企业总部,吸引制造业、高科

技企业、专业职能性金融、采购、结算等服务性企业区域性总

部,培育创新型服务业总部,形成和发展多层次的总部经济,

建设西部最大的总部经济聚集区。

“十二五”期间****区总部经济将以“创新体制、改善环

境、突出特色、服务总部”为主题,逐渐扩大总部经济规模和

提升总部经济的贡献;发展总部经济关联程度较大的金融中

心、物流中心、楼宇经济、交通枢纽和高端服务业等等。

凸现

总部经济发展基础要素优势,努力把****区初步建设成为“最

具适应性、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总部经济基地”。

形成以先进制

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技术产业集

群。

提高总部经济贡献率,使总部经济成为****区的新经济增

长点,形成较为明显的聚集和辐射效应。

到2015年,新增过

百亿的总部类企业达到10家,过十亿的总部类企业达到300

家;吸引全球五百强区域性总部或区域性总部达到50家,成

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总部经济聚集区。

为达到以上既定战略目标,****区制定了一些列的优惠产

业政策:

对认定的总部企业,根据其地方财政贡献环比增长额,自

开业之日起实行3年期的财政奖励。

根据注册资金的不同,

实行30%-40%的财政奖励。

符合产业导向,进入总部经济聚

集区建设总部大楼、租赁购买写字楼的总部,视其对地方财政

贡献能力给予适当补贴。

经认定的****技术企业总部、研发性

总部将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对其新增上缴税收实现的地方收

入部分,三年内给予50%的补贴。

重点发展金融、信息、文

化、创意、会展、中介等现代服务产业,为总部企业提供专业

化的服务支撑体系,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现代经营

方式,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壮大等等重大优惠政策引国内外

优秀企业。

通过以上资料可以充分看到,****区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

的区域,项

目建设适合市场需求,前景看好。

二、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顺应市场需求,满足****区未来发展需要

项目的建设顺应了市场需求,形成以混合性用地为主体,

以发展商业、商

务类为主要职能,这不但更利于增强土地二次开发的可操

作性,适应片区未来的发展,为****区整体产业的更新换代、

升级发展带来的新的契机,而且是立足于挖掘市场潜力的土地

再开发,更易于激发片区的活力与人气,进而带动相关产业的

全面发展。

2、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区整合资源进行土地二次潜力

开发,提升整体

形象。

项目建设地位于****区一期范围内,****区一期用地北临

南二

环,西接****四路,南靠科技路,东依****路用地面积约

1k㎡。

现状用地沿南二环以办公职能为主,沿****路、科技路

以商业职能为主,内部则以产业职能为主,其沿街已形成多个

小型商业设施,随着片区的进一步发展,由一期用地原有职能

引致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显露:

①功能臵换问题。

****区一期

内现有产业用地总面积为22.66h㎡,占一期总用地的

23.34%。

现有产业集中分布在一期用地的核心地带四周沿路

的金边地带的市场自发行为的改造下,已形成以商业、商务功

能为主的片区,该片区初具规模并且显现出良好的市场发展潜

力。

市场的自发调整行为说明,原有的用地性质已经无法满足

市场需求,不能充分展现现有片区的价值,因此合理的功能臵

换不仅是产业升级的必然诉求,更是****区整合资源进行土地

二次潜力开发的重要机遇与挑战。

②形象提升问题。

一期用地

的区位特征决定了它是****区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并在一定

意义上代表着商新区的整体形象。

然而,原有以产业为主导的

城市景观、

绿化格局,已经明显不能适应这个片区的持续发展,加之

由于20世纪90年代初建设的厂房维护欠缺,也显得沧桑陈

旧;同样,厂区式的绿化种植环境也不能满足人的参与需求及

新功能要求下的城市景观需要。

因此,改善环境、提高形象已

经迫在眉睫。

③交通组织问题。

一期用地原有道路交通系统主

要按照产业交通要求设计,其道路红线大多为20米—30米人

行道宽度也较窄,随着土地再开发的进一步推进,片区车流、

人流将大幅度增加。

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组织引导,

切实保障发行车安全与行人安全,并充分发挥道路周边商业服

务设施的功能,是一期用地在开发过程中需解决的又一重大问

题。

从表象上看,土地再开发对于****区一期用地而言,也许

只是增加了

一些新建筑和进行了适度的环境改造,但是由其内涵更新

所带来的土地资源的集约、经济效益的提升却不容忽视。

项目的建设符合区域总体规划,解决用地结构不合理、土

地利用效率低下

等问题,并顺应市场需求,提高现有办公条件,满足物资

需求,加速****区发展,提升****区整体形等方面都具有重要

战略意义。

第三章场址选择

一、场址现状

1、地点与地理条件

拟建场址位于位于****区****三路与****四路之间,****三

路与光夏

路交叉口西北角,此处地理位臵平坦,环境优越,出行方

便,周围无地质灾害,符合建设要求。

2、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本项目的建设用地属于国有土地,共11.75亩,规划土地

用途为办公及商

业用地。

二、场址条件

1、地理位臵

市位于黄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北纬33°42′~34°44'30

″,东经

107°40'~109°49′。

城区中心位臵北纬34°15'24″,

东经108°55'45″,辖境面积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

1066平方公里。

****区位于市南郊著名的科教文化区,规划

面积107平方公里,扩区控制范围新增200平方公里,现已

开发配套面积达45平方公里,距离市中心7公里,距火车站

11公里,距飞机场35公里。

项目建设地位于****区一期范围

内,****区一期用地北临南二环,西接****四路,南靠科技

路,东依****路用地面积约1k㎡。

2、气象条件

属于暖温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区,雨量适中,四季分明。

无霜期平均

为219~233天。

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0.5℃~1.3℃;7

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6.4℃~26.9℃;年平均气温13.3℃。

降水量平均为507.7毫米~719.8毫米。

年平均湿度为69.6%。

年平均降雪日为13.8天。

3、城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震情况

⑴城市工程地质

城市地形宽展平坦,坡度和缓,高出渭河河床20~40

米。

由于整体

向北倾斜,位于城市以北的渭河河床缓慢北蚀侵移,即使

汛期也不致对城市构成威胁。

城市地质构造属沉降凹陷区,基底片岩及花岗岩上覆盖

5500~6000米厚

度的新生界沉积,其中第四系沉积厚914~1095米。

表上部有3~12米风积黄土,其中部分具有较强湿陷性。

局部封闭低洼地区水位较高区域,黄土浸湿后结构软化地基下

沉,易导致建筑物发生不均匀沉陷,在这些地域建造高层建筑

需采取特殊结构和施工措施。

此外,由于长期人类活动,城区

广泛分布人工填土,结构不均,规律性差。

分布于塬边坡脚处

的晚近堆积黄土结构松软,压缩性高,承载力低,对湿陷敏

感。

因新构造运动依然继续,城区分布多条地裂缝带,建造高

层建筑时应注意避开。

项目区位于市西南部,地表上部覆盖5~12米黄土,其

中湿陷性土层

约3~5米,湿陷等级Ⅰ~Ⅱ级,属非自重湿陷性场地,

地基承载力一般12~18吨/平方米。

下部为水位下饱和黄土,

承载力8~12吨/平方米。

再往下为亚粘土与砂砾层。

⑵水文地质

地表水文特征:

境内河网密集,共有54条河流。

其中,

渭河、泾河

及石川河系过境河流,其余河流均发源于秦岭山地或骊东

南丘陵,绝大多数河流由南向北流经渭河平原注入渭河。

黄河

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8.46%。

径流时空分布不均匀是境内河流共同的显著特点。

丰水年

与枯水年径流量相差4~7倍,一些山区支流年径流量相差达

10倍,有的河流下游枯水年甚至基本断流。

河流的年内径流

量变化也较大,每年2月份枯水期,径流量仅为全年总量的2

%,时有断流现象,而7~10月汛期径流量占全年总量的45

%~56%。

地下水文特征:

市的地下水总补给量约14.47亿立方米/

年。

境内秦

岭山地、骊东南丘陵、黄土台塬与渭河平原构成一个较完

整的水文地质单元。

地下水文特征由单元内自然地理和地质构

造特点决定。

⑶地震烈度

市位于汾渭断陷地震带西南端,历史上属中、强地震活动

带,自1568

二.结构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33-2008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GB50009-2001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5、《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GB50007-2011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8、《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

GB50045-95

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111号超限高层建筑工程

抗震设防管理规定》

10、其它相关规范:

从略

三.主要设计参数

1、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2、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3、结构设计基准期:

50年

4、结构重要性系数:

γ0=1.0

5、建筑抗震设防分类:

上部常用人数小于8000人,按

丙类设防

6、下部商业建筑面积超过17000平米,按乙类设防

7、多遇地震下阻尼比:

0.04

8、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甲级

9、风荷载重现期:

100年

10、建筑结构构件耐火等级:

一级,一类高层建筑

11、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物分类:

甲类

12、地下室防水设计等级:

二级

13、抗震设防烈度:

8度;设计地震分组:

第一组

四.建筑材料

1、混凝土

2、钢筋

直径d=6时,采用HPB300级热轧钢筋,用于构造(分

布)钢筋、梁箍筋;直径d≥8时,采用HRB400级热轧钢

筋,用于基础底板、梁、柱、剪力墙分布筋;直径d≥8时,

梁、柱及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箍筋、楼板受力钢筋采用

HRB400级热轧钢筋。

3.钢材

主要采用Q345GJ钢材。

五、地基及基础工程

本工程共设四层地下室,最深基底标高约为-22.800。

据其它工程经验,主楼基础拟采用桩筏基础,基桩采用混凝土

灌注桩,裙房拟采用梁筏基础。

六、上部结构

1、结构体系

采用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核心筒为钢筋混凝土结

构,地下框架部分主体结构为型钢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

裙楼为钢筋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地上裙楼标高以下主楼

框架部分为型钢混凝土柱+工字型钢梁(局部为型钢混凝土柱

+工字型钢梁),裙房框架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

梁;裙楼标高以上框架部分为型钢(或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工

字型钢梁(顶层局部为型钢柱+工字型钢梁)。

在层高较大避

难层周边框架设臵斜向支撑,以提高结构刚度。

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承担绝大部分倾覆力矩和楼层剪力,核

心筒为主要的抗侧力结构,为抗震设防的第一道防线,框架为

第二道防线。

在核心筒的连梁设计中,对主要连梁通过合理控

制其截面跨高比及配臵交叉暗撑或型钢,使其既具有足够的承

载力,又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从而可以耗散更多的地震能

量,减轻或延缓墙肢的破坏。

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与框架随着立

面的收进渐次收进。

2、楼板

地下室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地下四层顶板厚

200mm,地下三~地下二层顶板拟采用无梁楼盖体系,板厚

约300mm,地下一层顶板厚为180mm。

楼板采用钢筋桁架模板和钢梁共同组合形成组合楼板。

钢筋桁架模板相比压型钢板楼承板系统,造价低约40%,且

节省层高。

地上部分楼板厚度一般为100mm,局部转换层上

下及平面变化较大处楼板加厚为150mm。

第五章总图布臵

便性,有利于维护与计量。

建筑设备加强了建筑节能措施,并

注重节能环保。

3、项目设计主要依据

⑴设计范围:

建筑方案设计(目前)

⑵工程设计有关文件

①建设方提供的建筑设计任务书

②建设方提供的市勘察测绘院征地成果表

③建设方提供的****区道路红线及建筑红线管理办法

④建设方提供的地块划分图

⑤建设方提供的地块总图,包括总指标,停车配比说明及

建筑退红线要求⑶主要应执行的国家规范及相关的国家、行

业、地方法规、标准:

①《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②《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③《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J556-2006

④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⑤《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⑥《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⑦《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

⑧其它相关规范:

从略

二、总平面设计

1、总体布局

**广场用地较为规则,地势平坦,用地东面、南面紧临城

市主要道路,地理位臵优越,交通便利。

总平面布局根据地形

条件,主体建筑采用“一”字型,南北朝向,主楼位于用地西端

以减少对城市道路的压迫感,东、南两侧临城市道路均退用地

红线退18米,作为广场以满足人流集散及景观需求。

在建筑北侧和西侧留有地下车库出入口,均可由城市道路

直接进出,交通便捷,建筑周边设有环形消防通道。

2、交通组织及出入口布臵

**广场车流和不同人流均有明确的交通流线。

商业人流由

东侧****三路的

广场方向进出,办公出入口设在建筑西南侧,与商业人流

不交叉,车流由建筑北侧和西侧出入口进出,不穿越广场,与

人流无交叉。

3、消防道路设计

本工程为超高层建筑及裙房,超高部分有三面直接落地可

作为消防扑救面,建筑周边设环形消防通道,且距建筑外墙

5米,满足规范要求。

二、设计特点

1、平面功能设计

本项目为一超高层建筑,建筑耐久年限50年,建筑类别

为一类,耐火等级地上一级,地下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

建筑由52层主楼和7层裙楼组成,1-7层主楼和裙楼为

一体,主楼主入口面临基地南侧的光夏路,商业主入口面临城

市干道****三路。

建筑-4层设有人防、设备用房和汽车库,-3层设有设备

用房和汽车库,-2层和-1层为汽车库,建筑1-7层主要为商

业用房,其中主楼部分的1层为办公大堂,7层为设备间和避

难层,8-49层为高端办公用房,其中含2层设备/避难层,50-

52层为会所,设有游泳池等设施,会所顶部为水箱间、电梯

机房,标高254.3m处设有直升机平台。

2、竖向交通及层高

⑴竖向交通

①主楼:

主楼共设有19部电梯,其中低区(8-22层)5部,中区

(23-38层)5部,高区(39-49层)5部,会所(50-52层)

专用2部,货梯2部兼做消防电梯;2部防烟楼梯。

②裙楼:

裙楼设有10部自动扶梯,三部防烟楼梯。

⑵剖面设计

地下四层层高3.6m,地下三层层高5.1m,地下二层层

高5.4m,地下层层高5.7m,一层6m,二-六层均为5.1m,

七层6m,塔楼二十三和三十九层为设备/避难层,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