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讨论.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117918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例讨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病例讨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病例讨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病例讨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病例讨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病例讨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病例讨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病例讨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病例讨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例讨论.docx

《病例讨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例讨论.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病例讨论.docx

病例讨论

前言

在病理学实习中,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形态学印象,并加强与临床知识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网络课程适当安排临床病例讨论(CPC),为了做好临床病例讨论,请注意以下问题:

1、课前预习:

课前应抽出一定时间预习病例,熟悉病例内容并了解讨论要求,温习有关理论知识,讨论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2、归纳分析:

在详细阅读了病例资料后,应首先将有关资料按系统归纳分类,按病程划分阶段,明确病变在何系统,如患有多系统疾病应分清主次,看哪种疾病为主要疾病和原发性疾病,哪种疾病为继发性病变,哪种为合并症。

对于复杂病例,需联系病理与临床、大体与镜下、经过与进展等多方面资料进行归纳、综合分析,比较鉴别。

3、初步诊断:

经过上述归纳分析最后做出初步诊断。

对于疾病的诊断,除确定疾病名称外,还应进一步分型,即确定疾病的类型、阶段,以提示病变的特征(类型)和进展(分期)。

如患者已死亡,还应对死因进行分析。

综上所述,可将临床病例讨论方法归纳为“归系统、抓重点、找联系、看发展、细鉴定、定诊断”,最后还要听老师的讲解与分析,以修正和充实自已的认识,积累经验,为以后临床诊断打下良好的基础。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病例讨论

病例1

A.3171男性42岁

因骑车不慎跌倒,右小腿肿痛,急诊诊断为右小腿胫腓骨骨折,长靴形石膏固定后,回家卧床休息。

此后小腿肿痛无明显缓解。

于伤后2周右下肢肿痛明显加重,去医院复查,拆除原石膏并重新固定包扎,但肿胀仍进行性发展至大腿,因胀痛难忍,再次急诊,未得明确诊断。

留察4天后坐起吃饭时突然高叫一声,当即心跳呼吸停止,抢救无效死亡。

讨论题:

1.此病员骨折后第二次小腿肿胀,且进行性加重,为什么?

2.病人突然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尸检时可能有何重要发现?

3.本例的临床处理上有哪些是应该引以为戒的?

病例二

病历摘要

徐某,女,38岁。

因孕5产3孕39+6周于某年4月13日下午12时20分步行入院。

体检T36.4℃,P80,R20,BP13/7kPa,神智清楚,心肺检查无异常。

产科检查:

腹部隆起,宫高32cm,腹围93cm,宫缩有规律,25秒/2~4分,头先露;胎心率140,律整,阴道通畅,宫颈中度糜烂,胎膜未破,宫口开约1cm。

产妇入院后一般情况好,产程进展顺利,宫缩规则,胎心音波动在136~144次/分,律整。

下午15时20分自然破膜,羊水轻度混浊,但产妇神志清,无咳嗽、咳痰,无发绀,无呼吸困难。

于下午16时,产妇诉腹阵痛加重,阵发性宫缩明显增强,有排便感,即由护士及其丈夫扶持进入产房并上产床临产。

约16时09分,产妇突然出现寒战,呼吸浅促,双肺闻及湿性啰音,即拟以"急性羊水栓塞"进行抢救,约6分钟后,产妇口吐血性白沫,心跳呼吸停止。

于16时40分经抢救无效宣告死亡。

二、尸体解剖结果

㈠体外观察:

头面部呈紫红色腐败外观,口唇青紫,口鼻腔有血性液体流出;上胸部及双上肢、双季肋部见有腐败静脉网,呈紫红色,尸僵存在,尸僵呈暗紫色,位于尸体后侧未受压部位,指压稍褪色,下腹部尸绿存在,脐周腹围96cm。

尸体皮下水肿。

㈡体内观察

⒈胸腹腔:

双胸腔有少量积液;心包腔内约有50ml血性液体。

腹腔肠胀气,宫底高30cm,宫内见女婴一个,胎头已入盆,胎长47cm;头围30cm,胎头头发上附有绿色胎粪。

羊水呈褐色,胎盘未剥离。

盆腔右侧见有大片状出血,呈凝血块改变。

⒉各脏器主要病变

⑴肺:

表面光滑,切面暗红色,双肺明显水肿,压之有捻发感。

主气管内壁光滑无异物。

镜下两侧肺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不明显,但肺泡腔内充满大量水肿液;部分肺动脉分支、肺小静脉及毛细血管内见到由羊水成分构成的栓子,其主要成份是脱落的鳞状上皮细胞、角化物、淡蓝色的粘液、褐色/浅黄色的物质(胎粪)等。

诊断:

⑵心脏:

心脏大小为12cm×8cm×6cm,沿左心冠状动脉切开心脏。

左心室壁厚1.3cm二尖瓣光滑,有弹性,腱索及乳头肌未见粘连。

右心室壁厚0.8cm,各心腔无扩大,右心房内见血凝块,内膜光滑;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三尖瓣均未见异常。

镜下部分心肌细胞呈波浪状(死后自溶),间质无明显水肿。

冠状动脉内膜无增厚,管腔无狭窄,心瓣膜未见明显的纤维组织增生。

心肌间质血管内见以上描述的羊水成份。

诊断:

⑶肾:

肾表面光滑,切面皮、髓质分界清楚,皮质纹理清晰。

肾盂、肾盏黏膜光滑。

镜下肾小球结构正常,大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已发生坏死(死后自溶),皮质与髓质中小叶间动脉、入球小动脉均见到由羊水成分构成的栓子。

诊断:

⑷肝、脾:

肝表面光滑,暗红色;切面疏松(固定不佳),暗红色。

镜下肝小叶结构清晰,小叶中央静脉及肝窦无扩张充血。

肝细胞索呈放射状排列,肝细胞轻度肿大,胞浆见均匀红染的细小粒,部分肝细胞胞浆见脂滴空泡。

脾组织死后自溶,部分脾小体结构尚能辨认,脾小体的中央动脉可见到羊水栓子。

诊断:

⑸子宫:

带双侧附件子宫一个;子宫颈外口光滑,未见明显肥厚。

子宫内壁无胎盘滞留,宫壁厚1.5cm,无结节。

镜下子宫内膜增厚,腺体肥大,肌层明显增厚,肌层静脉内可见羊水栓子,双侧卵巢结构正常,可见退化的黄体,双侧输卵管结构正常。

诊断:

讨论题:

⒈尸解所见各脏器病变的病理诊断。

栓子的来源及其运行途径。

⒉根据尸解结果分析临床症状。

⒊讨论患者的主要病症及死亡原因。

炎症病例讨论

病例分析

张某,男性,12岁,两周前左面部生一疮疖,红肿、疼痛,数天后被其母用针扎穿并挤出脓性血液,两天后发生寒战、高热,头痛、呕吐。

经治疗未见好转且病情加重,昏迷抽搐而入院。

体检:

营养不良,发育较差,神志不清,T39℃,脉搏140次/分,呼吸35次/分,面部有一2cm×3cm的红肿区,有波动感。

化验:

白细胞总数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血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经抢救治疗无效死亡。

尸检摘要:

面部肿胀区切开有黄色粘稠脓液流出。

颅腔:

大脑左额区局部肿胀饱满,切面脑组织液化坏死,有一4cm×4cm×5cm的脓腔,组织切片观察脑组织有坏死,,周围脑组织充血水肿,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及少量肉芽组织增生。

请问:

1、本例的病理诊断是什么?

2、脑部病变是怎样引起的?

3、死亡原因是什么?

肿瘤病例讨论

病例一

女,68岁。

主诉:

5个月前胃疼,逐渐加重,服胃舒平、去痛片等稍见缓解。

3个月前持续胃痛、胃胀、呕吐,并有便血和呕血。

入院后体检发现锁骨上多个淋巴结肿大变硬,肝脏肿大。

胃肠透视发现胃小弯近幽门处有充盈缺损,B超显示肝脏有多个大小不等的强回声团。

临床采用化疗和营养支持疗法。

以后患者逐渐消瘦、贫血,腹胀及腹水,并出现咳血、咳脓痰及呼吸困难等症状。

X线显示肺部多发散在、界限清楚的圆形病灶,多靠近胸膜,之间可见少年在模糊片状阴影。

经抗感染治疗无效,入院后2个月死亡。

尸解所见(摘要)

身体极度消瘦,体重30kg。

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腹水2500ml,橙红、半透明状。

胃:

胃小弯近幽门处有一椭圆形肿瘤,中央有一4cmX3cm之溃疡,溃疡边缘不规则隆起,质硬,切面呈灰白色,溃疡底部凹凸不平,有出血坏死。

镜下见大量腺样细胞巢侵入粘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

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多见。

肝脏:

体积增大,表面及切面可见大小不一的灰白色结节,境界清楚。

镜下见结节内为不规则腺样残暴巢,细胞异型性明显,多见核分裂像。

肺脏:

表面及切面可见多发散在的灰白色结节,境界清楚。

镜下病变与肝脏内结节相同。

双肺上下叶还可见散在黄白色1cm左右实变病灶。

镜下见病灶内细支气管腔内大量中性粒细胞及坏死渗出物,上皮细胞有坏死脱落,细支气管周围肺泡腔有中性粒细胞及液体渗出。

淋巴结:

肠系膜、大网膜、纵隔、肝门、肺门及胃周边等处淋巴结肿大、变硬;切面灰白色。

镜下病变与肝脏内结节相同。

卵巢:

双侧均有多数灰白色大小不等的结节,镜下所见与肝脏内结节相同。

【讨论题】

1、此患者的临床诊断、病理诊断和死亡原因是什么?

2、通过此例如何判断肿瘤的良、恶性?

3、肿瘤对机体的危害有哪些表现?

4、肿瘤的转移方式有哪些?

此例表现如何?

病例二

病历摘要

患者黄××,男性,52岁。

1962年5月21日死亡。

主诉:

腹痛、便频、里急后重1年,咳嗽、胸闷8个月。

现病史:

1961年4月开始腹痛、便频、里急后重。

大便初为4~5次/日,量少,呈粘液血性,以后次数渐增至10~20次/日,呈暗黑色或鲜红色。

1961年10月开始咳嗽,胸闷,午后微热,曾一度咯痰带少量血丝。

过去史:

20年前曾患阿米巴痢疾,否认其它疾病史。

体查:

体温不规律,下午微热。

P80~100,BP110~130/70~90mmHg。

胸部听诊,两肺呼吸音增粗。

左下腹部不定时出现索状物,质中等,有移动性。

肝在右肋缘下1.5~2.0cm。

X光检查:

两肺见少数点状阴影,纵隔加宽,边缘不清楚。

直肠镜检查:

乙状结肠发现溃疡面。

实验室检查:

未见异常。

临床诊断:

⒈结肠癌;⒉纵隔肿瘤。

住院经过:

入院后经抗阿米巴、抗癌治疗,病情未见好转。

1962年5月19日上午4时腹痛加剧,呈持续性,腹壁紧张,满腹触压痛,腹壁反射消失,后腹胀逐渐增加。

5月21日下午7时,患者烦操,脉搏、血压测不到,呼吸困难,颜面轻度紫绀,10时出现潮式呼吸,继而呼吸、心跳停止死亡。

尸体解剖结果

㈠体外观察:

52岁男性尸体,营养欠佳,面部、颈部及双上肢浮肿,腹部凸起,腹壁紧张,其余未见异常。

㈡体内观察

⒈胸腹腔:

腹腔内有黄绿色混浊液体约400毫升,以盆腔及二侧髂窝处为多,肠道浆膜面有灰黄色渗出物披复,使肠壁互相粘连,但易于剥离。

肝右叶在肋下1cm,左叶在胸骨剑突下7cm。

双侧胸腔内均有黄色澄清液体,左约300ml,右约500ml,肺被挤向内侧。

⒉各脏器病变(主要病变)

⑴结肠:

乙状结肠下段距直肠约10cm处,粘膜面见数个息肉样突起肿物,由绿豆至小指头大小,色灰红或暗红,肿物表面部分坏死脱落,息肉之间见肠壁坏死凹陷,并有一绿豆大小穿孔;肠浆膜表面披覆一层灰黄色的膜。

镜下见肿瘤细胞侵及粘膜下层、肌层,瘤细胞排列成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腺体样结构,瘤细胞多为柱形,核大,深染,少数瘤细胞分泌粘液。

肠浆膜表面可见纤维素及中性粒细胞附着,浆膜充血、水肿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诊断:

⑵肺及心脏:

两肺体积稍缩小,被膜皱缩,右肺上叶尖部有一直径约4cm的球形肿瘤,质硬,切面灰白色,与周围织织分界不明显,并向肺门部蔓延,使右肺上叶内缘与周围软组织紧密相连,形成一灰白色实性肿块;肺门、气管支气管淋巴结肿大,切面见黑色淋巴组织中有灰白色病灶;肿瘤侵入上腔静脉,并将管腔完全阻塞,一直伸向右心房,肿瘤与管壁紧密粘着不易分离,右无名静脉与上腔静脉连接的入口处亦为肿瘤阻塞(标本未显示),其上段静脉扩张。

此外,右肺上叶内侧面及下叶底部,各见一黄豆及指头大灰白色瘤结节,其余肺部组织呈暗红色。

镜下:

①肺、肺门及气管、支气管淋巴结、大血管内,肿瘤细胞具明显异型性,部分排列成不规则腺腔样结构。

②肺泡壁毛细血管及间质小静脉扩张充血。

诊断:

⑶肝:

较正常稍缩小,包膜表面有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披覆,易于剥离,镜下包膜表面披覆网状纤维素,其中散在中性粒细胞。

肝窦扩张充血,肝细胞萎缩。

诊断:

讨论提纲:

⒈作出各脏器病变的病理诊断,并分析结肠肿瘤和肺肿瘤之间的可能关系。

⒉根据尸解结果分析临床症状。

⒊讨论患者的主要病症及死亡原因。

病例分析题答案

问题1:

临床诊断:

进展期(晚期)胃癌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和腹水,

肺炎

病理诊断:

溃疡型进展期(晚期)胃腺癌(浸润胃壁全层,中低分化),肝、肺、淋巴结、卵巢转移,

小叶性肺炎

死亡原因:

晚期恶性肿瘤(胃癌)导致机体恶病质---主要死因

并发感染(小叶性肺炎)----直接死因

问题2

本病例判断肿瘤良恶性的依据:

a.病史:

病人68岁(癌多见于老年人),病情进展快(恶性肿瘤生长速度迅速,5个月前发病,3个月后病重)

b.眼观:

胃溃疡病灶质硬,切面呈灰白色(癌切面灰白色),溃疡大,边缘不规则隆起。

底部凹凸不平,有出血坏死等表现多为恶性溃疡的特点;

c.从生长方式来看:

它呈浸润性生长侵犯胃壁全层(镜下见大量腺样细胞巢侵入粘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

d.从组织分化程度来看:

它分化差、异型性大,与原有组织的形态不相似(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多见,并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

e.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确凿证据:

本例它广泛转移至肝、肺、淋巴结等

f.对机体的影响:

恶性肿瘤对机体影响大,它不仅局部阻塞、破坏脏器的功能,并发出血,,溃疡等,还引起顽固性疼痛,晚期造成恶病质甚至机体死亡。

问题3

恶性肿瘤:

对机体影响严重,本病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局部压迫、阻塞症状,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并发症:

出血,坏死,溃疡等)

(3)顽固性疼痛。

(4)恶病质:

指机体严重消瘦、无力、贫血和全身衰竭的状态。

(5)机体死亡。

问题4

肿瘤的转移方式有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性转移3种。

本病例有上述3种转移方式:

淋巴道转移:

是其主要的转移途径,本病例一般首先转移至局部淋巴结如幽门下淋巴结,晚期转移到远处淋巴结如锁骨上淋巴结。

血道转移:

如本病例转移到肝、肺。

种植性转移:

本病例转移到卵巢形成krukenberg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