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真题分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118596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02 大小:3.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真题分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高考地理真题分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高考地理真题分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高考地理真题分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高考地理真题分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高考地理真题分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2页
高考地理真题分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2页
高考地理真题分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2页
高考地理真题分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2页
高考地理真题分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2页
高考地理真题分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2页
高考地理真题分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2页
高考地理真题分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2页
高考地理真题分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2页
高考地理真题分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2页
高考地理真题分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2页
高考地理真题分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2页
高考地理真题分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2页
高考地理真题分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2页
高考地理真题分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2页
亲,该文档总共10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真题分类.docx

《高考地理真题分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真题分类.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真题分类.docx

高考地理真题分类

专题1宇宙中的地球

【2017全国卷Ⅱ】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

芬兰伊瓦洛(位置见图2)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

据此完成4—5题。

图2

4.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是

A.冰雪路面 B.湿滑路面

C.松软路面 D.干燥路面

5.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A.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C.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 D.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

【答案】4.A 5.B

【解析】

4.由题中芬兰瓦洛的纬度位置,可知纬度高,位于北极极圈内,而且最佳测试时间是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最佳测试期即冬半年,气候寒冷,积雪结冰期长,故路面多为冰雪路面。

5.题中测试时间是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该地纬度高达68°以上,冬至日前后出现极夜现象,所以会出现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故选B选项。

冬半年北半球日出东南,但极夜期没有日出,不会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白昼时长最大差值超过12小时;由于该地纬度高,气候寒冷,该地冷空气向南移动,位于西伯利亚西北方,不会遭受东方寒潮侵袭。

考点:

区域不同时期的天气状况、太阳直射点移动及昼夜长短、日出方位。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最佳测试期内,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太阳直射点先向南回归线移动,后由南回归线向北移动,一直移动到赤道以北的北半球,由此可知该地在此过程中的昼夜长短及日出方位的变化,进而可以顺利获取正确答案。

 【2017全国卷Ⅲ】 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

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

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

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

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完成10~11题。

10.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

11.当天可能是

A.4月28日 B.6月28日

C.9月2日 D.11月2日

【答案】10.B 11.D

10.根据丁的描述判断,向北望去,小城上空有极光,则可知丁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

而甲逐渐由春到夏,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而乙地将由秋进入冬,说明乙位于北半球,且较丁纬度低,丙地入秋失败,说明处于由夏至秋的阶段,应位于北半球,且较乙纬度低,所以综合判断从北向南依次为丁乙丙甲,故选B。

11.由上题判断,丁地出现极夜现象,且位于北半球,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结合四个选项,4月28日、6月28日和9月2日太阳直射点都是位学#科&网于北半球,故选D。

11.由上题判断,丁地出现极夜现象,且位于北半球,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结合选项,4月28日、6月28日和9月2日太阳直射点都是位于北半球,故选D。

考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四季变化规律。

【点睛】该题难度较大,关键是找到突破口,根据丁地“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可以判断丁地位于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该日为北半球的冬半年,然后在以丁地的纬度为参照,依此判断其他三地的纬度位置。

【2017天津卷】我国A市某中学(图5所示)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

08为一天中最短。

冬至前后,师生们能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

00)看到日出。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6—7题。

6.A市位于天津市(39°N,117°E)的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学生发现,日落时旗杆影子的指向随日期而移动。

7.下列时段中,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的是

A.惊蛰到立夏 B.立夏到小暑 C.白露到立冬 D.立冬到小寒

【答案】6.C 7.A

【解析】

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最短时,应该是当地12:

00的时候,而此时北京时间为14:

08,则根据地方时原理和计算方法可得:

当地的经度为120°E-(14:

08-12:

00)×15°/h=88°E,由材料可知,天津市经度为117°E,则该地位于天津市以西,排除A、B;冬至日时,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日出时间越迟,根据北京10:

00时该地日出,根据其经度为88°E,则可以计算出该地日出地方时为为7:

52分,根据日出时间=12:

00-昼长的一半,则可以判断该地昼长为8个小时左右,而天津一年中昼长最短也应该长于8小时,因此该地位于天津以北,综上所述,该市位于天津的西北,故本题选C。

7.日落时旗杆的影子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即由东北逐渐移向东南,说明日落太阳方位由西南方向西北方移动。

根据一年中太阳的日出日落方位的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全球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春秋分时,太阳正东升、正西落;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地的日落方位由西南移向正西,再移向西北,说明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北移到赤道,再北移到北半球。

结合选项可知,惊蛰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春分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立夏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该过程符合题意。

故选A。

考点:

地理位置的判断、太阳日落方位的变化规律。

【点睛】本题以某中学旗杆影子的变化和我国的24节气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地理位置的判断和太阳日落方位的变化规律,意在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第6题,要能够利用时间、昼长的相关计算判断出该地的经度和昼长,并且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根据该地与天津的昼长的比较结果,得出该地与天津的南北方位;第7题,一是要明白题意,二是要掌握太阳日落方位的年变化规律,三是要根据24节气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2017北京卷】大数据显示,城市机动车流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城市的生活节奏。

机动车流量百分比是指某时段机动车流量占当日机动车总流量的比例。

图1为甲城市工作日机动车流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第1题。

                                                   图1

1.甲城市所处时区是

A.西二区 B.西十区 C.东十区 D.东二区

【答案】1.B

【解析】城市工作时间是一般按照当地区时8点到18点,这和图中北京时间的工作时间相差6小时,北京时间是北京时间8时上班,而甲城市是北京时间2时上班,比北京早6小时上班,说明甲城市所处时区比北京早晚6小时,北京时间位于东8区,即往东加6个时区,为西十区。

考点:

地方时和区时计算、城市交通。

【点睛】解答该题关键是理解城市工作时间和城市日机动车流量变化的关系,然后根据甲城市工作时间的北京时间与甲城市当地区时的关系,判断甲城市所处的时区。

注意甲城市是北京时间2时上班,说明甲城市的时区比北京(东8区)早6小时,而不是晚6小时。

 【2017北京卷】图3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第3~5题。

图3

3.据图可知,

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 B.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

C.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 D.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

4.该区域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 B.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

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 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5.芒种至小暑期间,

A.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大 B.塔里木河蒸发量大,出现断流

C.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长 D.“雪龙号”科考船抵达南极大陆

【答案】3.B 4.A 5. C

3.春分(3月21日)之后为一个节气清明,读图可知清明节之前30°N以北地区为多晴朗天气,降水少,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35°N以北地区秋高气爽,伏旱位于35°N以南地区长江中游地区。

4.根据该区域的降水集中在夏季,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绝大部分属于外流区,主要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东部降水主要受东南季风影响大;人口密度南部大于北部。

5.根据二十四节气先后顺序,芒种→夏至→小暑,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则可知芒种至小暑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夏至前后,我国普遍气温高,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小;塔里木河蒸发量大,气温高,高山冰雪融化量也大,不会出现断流;北京纬度高于上海,所以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大;此时南极出现极夜,不适合科考。

考点:

二十四节气、我国降水和中国区域地理。

【点睛】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

在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反映温度变化的有: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

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则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速记诗: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017江苏地理卷】 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

图2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

读图回答3~4题。

 3.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

A.12点 B.15点 C.18点 D.21点

4.该日悉尼和广州

A.日出同为东南方向 B.正午树影朝向相同

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昼夜长短状况相同

【答案】3.C4.A

【解析】

3.根据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可知起飞时,赤道上75°E的地方位于晨线上,地方时为6时,北京时间则为9时,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则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18时。

4.读图可知,该日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上,该日悉尼和广州日出同为东南方向,北半球广州是昼短夜长,南半球悉尼是昼长夜短;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悉尼和广州之间,则该日正午树影朝向不相同;正午太阳高度也不相同。

考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点睛】根据图中昼夜分布规律,判断出晨昏线的位置,晨线和赤道的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从而可以计算出北京时间。

【2017海南地理卷】  某岛国面积700多平方千米,由170多个岛屿组成,某首都是全球最早迎接新年的城市,尽管可能遭遇飓风,但美丽的珊瑚,大片的椰林和新年第一缕阳光,仍吸引了各地游客来此迎接新年。

据此完成12~14题。

12.该国首都的位置可能是

  A.21︒8'N,175︒12'E     B.42︒10'N,170︒22'W

  C.21︒8'S,175︒12'W     D.42︒10'S,170︒22'E

13.当该国首都迎来新年第一缕阳光时,北京时间最接近 

  A.1:

00             B.6:

00             C.11:

00              D.20:

00 

14.该国首都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为 

  A.1月              B.2月               C.7月                D.8月 

【答案】12.C   13.A   14.B

【解析】

12、根据该国首都是全球最早迎接新年的城市,结合选项可知该国首都的经度为175°12′E或175°22′E,A、D符合条件,又根据该地有美丽的珊瑚、大片的椰林,可知该首都位于热带低纬度地区,可能遭受飓风,则该国首都位于南半球,即南太平洋地区,即纬度为21°8′S,即选C。

13、当该国首都迎来新年第一缕阳光时,即日出时,低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差距较小,日出的区时约为6时,该国为12区,即北京时间(东8区)的时间为2时,结合四个选项最接近的是A。

14.根据上题结论,该国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由170多个岛屿组成,受海洋影响大,所以该国首都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为与海洋最高月份一致为2月份。

考点:

经纬度和区时计算、气温判断。

【点睛】本题以某岛国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和区域地理知识.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区时的计算公式是:

未知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注意,东加西减,并且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

从春分到秋分,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其中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从秋分到春分,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其中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冬至到春分,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

专题2地球上的大气

【2017全国卷I】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9—11题。

图3

9.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11.该地可能位于

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答案】9.B 10.C 11.D

【解析】

9.四条曲线分别是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首先膜内有保温作用,应高于当地的实际温度。

排除③④。

枯雪年,降水少,总体温度低,昼夜温差大。

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温差小,所以选②。

10.由上题判断可知,①表示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②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③表示丰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④表示枯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

由图可知,①②两曲线上下差异大,③④两曲线上下差异小,故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

材料给的是平均气温,不是最低气温。

11.由图表可知,该地寒冷期最低气温可以接近-16℃,说明地理位置上较靠北,可能为华北北部、东北或西北;该地达到一日之内温度最高的时间是北京时间16时左右,而当地时间应为14时左右,且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的日平均气温达到-16℃左右,所以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即该地可能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考点:

影响气温日变化和日较差大小的因素;经度与地方时。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经度的确定,地方时的计算,一天中气温最高一般位于午后2点左右,当地地方时14点,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北京时间为16点左右,可知该地与北京的经度差30°,即该地大致位于东经90°,由此可以大致确定该地的地理位置。

【2017全国卷Ⅱ】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

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

据此完成6—8题。

6.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

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用水便利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植被缺失

7.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8.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

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

【答案】6.D 7.A 8.B

【解析】

6、首先是对刀耕火种的耕种方式的理解,刀耕火种,先放火烧荒直接的目的是为了在没有植被的土地上播种,尼罗河定期泛滥,肥沃的淤泥覆盖,没有其他植被,故可以直接在沉积物上种植。

7、尼罗河下游沉积物主要来自于上游源地,而其上游源地东非高原的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而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8.从题中可知,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则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在11月到第二年5月,即冬季为植物生长期,故地中海气候区符合植物从周边地区引入的、生长期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的条件。

故选B。

考点:

气候,农作物生长状况

【点睛】解答此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重要信息:

植物是从周边区域引入的,其生长期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该地周边的气候区有热带草原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等,而尼罗河泛滥区耕种期为冬季,由此即可排除热带草原区,得出正确答案。

【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8—9题。

8.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图7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

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 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

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 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

9.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图7所示浮尘天气的是

【答案】8.C 9.D

【解析】

8.读图分析可知,乙地高空气流是下沉,风速减小,浮尘沉积,A项与图示相符;甲地扬沙通过高层气流吹向乙地高空,后下沉形成浮尘,所以乙地浮尘来自高空气流,B项与图示相符;由上面分析可知,乙地为下沉气流,C图示不符;甲地的扬沙主要是大风的作用,D项与图示相符;故与图示不相符的为C,故答案选C。

9.根据上题结论,浮尘天气主要与下沉气流有关,读A、B、C三图可知,图示主要受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故ABC错误;D图中,亚欧大陆主要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与浮尘天气的形成有关,D正确;故选D。

 

考点:

等压线的判断,天气系统与天气。

【点睛】本题以浮尘天气形成过程为背景材料,考查浮尘天气的形成过程和相关的天气系统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第8题,要仔细阅读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示意图,结合图示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结合选项进行判断;第9题,首先要明确浮尘天气与高压天气系统有关,其次要对选项中的等压线图进行判读、分析并加以判断。

【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第10题。

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

地理小组的学生将图8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

10.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图8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 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

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 D.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

【答案】B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海洋表面增温速度加快,海平面仍在上升,A错误;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B正确;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仍在上升,但不是加速上升,C错误;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先降低后增加,D错误。

故选B。

考点:

全球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点睛】本题以全球变暖相关数据变化趋势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对图示信息的获取、解读和应用能力。

能够准确获取图示信息并加以分析判断是解题的关键。

【2017北京卷】图2为影响我国的某台风海面风力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2题。

图2

2.该台风

A.夏季生成于我国黄海海面 B.小于6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

C.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大 D.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

【答案】2.D

【解析】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形成在热带、副热带海区,台风是热带气旋形成的,台风中心为低压,北半球的台风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台风中心为台风眼气压值最低,该处为下沉气流、无风;黄海纬度较高,位于温带海区,台风生成于热带、副热带海区;台风中心附近狂风暴雨,读图可知8-12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

考点:

台风、天气系统。

【点睛】该题主要考查对台风的理解,台风是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的热带气旋,其中心附近风速在12级以上称为台风。

【2017北京卷】41.(24分)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

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

读图,回答第

(1)题。

(1)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1月和7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

(10分)

图17

【答案】

(1)热带草原带。

1月植物繁茂,为热带草原的湿季。

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多。

7月草木枯黄,为热带草原的干季。

受信风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少。

【解析】据图可知:

该国大部分地区地处10°S-15°S之间的区域,结合降水柱状图不难判断,该地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这种气候条件下发育了典型的热带草原景观。

每年1月份,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南移,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这里,因此气体盛行上升运动,降水多,因此到处稀树高草,呈现一派草木葱绿的景象,斑马、长颈鹿等无忧无虑的生活在这里。

7月,信风带控制这里,受信风的影响,风从陆地吹响海洋,降水少,形成干季,到处草莓枯萎,呈现一派萧瑟的景象。

考点:

自然带类型和成因。

【点睛】自然带的类型和气候类型对应,自然带的类型可以根据气候类型判断,根据经纬网和降水柱状图,可以判断出该地位于南半球,属于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

【2017江苏地理卷】2017年5月5—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

图4为“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7~8题。

7.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来源:

学科网ZXXK]

A.甲 B.乙 C.丙 D.丁

8.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

A.晴, B.阴,西北风 C.晴,东南风 D.阴,东北风

【答案】7.A 8.C

【解析】

7.立夏之后罕降暴雪,说明受到冷锋影响,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位于气旋中心附近,形成锋面气旋天气系统,甲地位于冷锋锋后,所以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甲地;乙地位于冷锋的锋前;丁地为暖锋锋后天晴晴朗,丙地受暖气团控制,天晴晴朗。

8.读图可知,我国南方戊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5月6日我国南方夏季风逐步增强,即该地吹东南风;根据图中戊地位于高压中心的西侧,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可知形成东南方向的风。

考点:

天气和天气系统。

【点睛】锋面类型的判读步骤:

①找槽线:

图中PM、PN为两条槽线;

②定半球:

图中气旋是一个按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漩涡,即是北半球;

③定冷暖气流:

判断出是北半球后,则从偏北方吹来的是冷气流(冷气团),从偏南方吹来的是暖气流(暖气团);

④结合旋转方向判出锋面类型:

从图中可知A是冷气团主动向南运动,即PM为冷锋,则PN为暖锋。

【2017江苏地理卷】中央气象台2017年5月5日6时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

图10为运用3S技术生成的“5月5日8时至6日8时全国沙尘落区预报图”。

读图回答19~20题。

19.本次沙尘暴的沙源主要为

A.甲 B.乙 C.丙 D.丁

20.扬尘、沙尘暴天气造成的影响主要有

A.传播流感病毒,诱发呼吸道疾病 B.增加PM10含量,加重大气污染

C.加重大气的酸性,腐蚀文物古迹 D.影响大气能见度,引发交通事故

【答案】19.AC 20.BD

【解析】

19.读图可知本次沙尘暴主要位于华北北部和内蒙古交界地区,沙源来自于西北方向的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西部地区,即选AC。

20.扬尘、沙尘暴天气,导致空气中尘土飞扬,能见度降低,增加PM10含量,加重大气污染,影响大气能见度,引发交通事故。

考点:

沙尘暴和气象灾害。

【2017海南地理卷】 21. (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之称,图7示意惠灵顿的位置。

   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

专题3地球上的水

【2017全国卷I】 图2示意我国西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