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设计与编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119521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图设计与编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地图设计与编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地图设计与编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地图设计与编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地图设计与编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地图设计与编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地图设计与编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地图设计与编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地图设计与编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地图设计与编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地图设计与编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地图设计与编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地图设计与编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地图设计与编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地图设计与编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地图设计与编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地图设计与编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地图设计与编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图设计与编绘.docx

《地图设计与编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图设计与编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图设计与编绘.docx

地图设计与编绘

第五章

1.地理变量可以分为四类:

1)点位数据:

以单独的位置存在的事物用点位数

据来描述。

2)线性数据:

赌徒上表达的只具有一维特性的数

据,他们是线性的。

3)面积数据:

面积数据研究现象的区域范围,它

是二维的,是把宽度和长度作为同等概念看待。

4)体积数据:

体积是三位的概念,地图上是在面

积数据的基础上加上第三维的值来表达体积数

据的。

2.量表系统(按精度排序):

1)定名量表:

在众多事物中只根据固有特征进行

区分时,可采用定名量表,即在区分制图现象

时只根据定性关系,而不涉及定量关系。

2)顺序量表:

按某种标志把制图物体或现象排序,

表现为一种相对的等级,称为顺序量表。

3)间隔量表:

如果给顺序量表赋予一定的量的概

念,即利用某种单位对顺序增加距离信息,就

成了间隔量表。

4)比率量表:

这是一种完整的定量化的方法,不

但有计量单位,而且有起始点,可以描述客体

的绝对量。

3.使用数据进行制图时对数据进行的加工处理:

1)把来源不同的数据换算为可比的数据:

这项工

作通常被称为对制图数据的预处理;

2)将地理数据转换为制图数据;

3)数据的分级表示:

数据分级是对数据的进一步

加工。

①分级数量的确定:

分级后的数据用符号表

达在地图上应使读者能很顺利地辨认出它们的大

小。

符号表示时,一种艺术符号或线状符号分3级,几何符号5-7级。

分级统计图用颜色表示时,同一颜色最多5级,两个色版7-8级。

分区统计图表,粗略分为3级,最多不超过7级。

②标定分级界限的方法:

设定左闭右开或右

闭左开的形式。

③分级系统的种类:

根据分级系统的数字特

征,分为四个系统:

①等间隔分级,②其间隔有系

统的向量表的高端变大或变小的分级,③按某种变

量系统确定间隔的分级,④按需要自由的分级。

④分级结果的检验:

一般用两种标志来衡量

分级的优劣:

①各级中样本数呈正态分布或均匀分

布,②同级区域的连通度。

4.图形设计:

基本图形变量构成地图符号设计的理论

基础,但地图符号仅仅是构成地图的语言,给地图

符号赋予定性或定量的含义并在平面上配置他们,

使之相互配合,他们就有了地理意义,这个过程构

成地图图形设计的主体。

5.其他地图图形:

图名、图廓、坐标网、比例尺、图

例、附图等。

6.图形感受:

1)视觉平衡:

按一定的原则确定各图形要素的位

置,使之看起来觉得合理。

影响因素:

①视觉中心

②视觉重量:

图形位置、图形尺寸、图

形颜色、图形结构、图形背景

③视觉方向:

左上角进入,右下角退出。

2)图形和背景:

原则:

①差别:

为了使一个区域作为图形出现,

就必须使他同周围环境有差别。

②封闭形状:

一般来说,被封闭的较小

面积容易被视为图形。

③明亮度:

亮度差别能促进图形的出现。

④良好轮廓:

格式塔理论认为,简单、

规则、对称、连续、相似和接近的图形被视为

良好轮廓。

3)层次结构

三种结构:

①延伸结构:

指的是用不同等级的符号

描述的同类要素的网络结构。

②细分结构:

描述层次的内部结构。

③立体结构:

希望突出地图的某一部分

内容或一些特殊关系,使读者的视线能很快聚

焦到这些图形上,而把其余的置于次要地位,

这就要使用立体结构。

7.地图注记的设计:

1)字体:

明显性、差异性和习惯性是地图注记字

体设计的基本要求。

2)字色:

强化分类效果和区分层次是注记颜色设

计的基本原则。

3)字号:

其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被注对象的

重要性和数量等级。

4)字隔:

在某种程度上隐含了所注对象的分布特

征。

5)字位:

字位的选择是以明确显示被注对象为原

则。

6)布置:

主要有四种:

水平字列、垂直字列、雁

行字列、屈曲字列。

8.色彩的利用:

1)色彩三属性的利用:

①色相(色别):

色彩的相貌即类别。

在地图上

多用于表达类别差异。

②亮度,又叫明度:

指色彩本身的明暗程度,

多运用不同的明度来表现对象的数量差异。

同一色

相不同明度能明显表达数量的增减

③纯度(色度或饱和度):

指色彩接近标准色

的纯净程度。

越接近,纯度越大,越鲜艳。

绘制及

印制地图时,运用这一属性来调配色彩,能收到好

的效果。

2)色彩感觉的利用:

①冷暖感:

主要由于人们对自然现象色彩的

联想所致。

在图面各要素配置时,不仅注意位置的

安排和组合关系,更应注意各要素色彩冷暖感的应

用,以使图面配置均衡。

②兴奋与沉静感:

暖色给人兴奋感,冷色给

人沉静感,地图设计中,常根据不同的年龄对象而

选择用色。

③远近感:

人眼观察地图时,处于同一平面

上的各种颜色给人不同远近的感觉。

地图设计中,

利用远近感以区分内容的主次。

④轻重感:

由明度引起的感受。

地图设计中,

进行图面各要素配置是,不仅注意位置的安排和组

合关系,更应注意各要素色彩轻重感的应用,以使

图面配置均衡。

3)色彩象征意义的利用:

地图上,利用色彩的自

然景色象征和政治意义象征,丰富地图信息,

加强传输效果。

9.色彩选择:

色彩的合理配置是建立客观世界形象化

模型不可缺少的措施

1)点状色彩:

表示点位数据的点状符号色彩。

①利用不同色相表示质量差异

②利用色彩渐变表示现象动态变化

③点状色彩尽量同表示对象的固有色彩相似

或有某种联系

④同地图用途,符号本身的图形大小,技术

条件,印制成本联系

⑤单点符号多用对比色组合,提高识别度

2)线状色彩:

线状符号的用色

①各类界限的色彩:

界线是非实体符号,有

主次之分,用色相表示质量,类型差异,用粗细浓

淡表示等级及重要性

②线状物体符号色彩:

同界线,用色相表示

质量,类型差异,用粗细浓淡表示等级及重要性

③各类运动线色彩:

可采用平涂法,装饰法,

渐变法,色带衬影法

3)面状色彩:

一定面积范围内的设色

①质别底色:

用不同颜色,晕线,花纹填充

在面状符号边界范围内,区分区域的不同类型

②区域底色:

用不同颜色,晕线,花纹显示

区域范围,不表示任何质量和数量意义

③色级底色:

按色彩渐变表示数量关系

④衬托底色:

为了衬托和强调图面上的其他

要素,使图面形成不同层次,有助读者对主要内容

阅读第六章

1.制图综合的两种基本处理:

选取、概括

2.选取方法:

资格法、定额法

3.概括包括

a)制图物体的形状概括(删除、合并、夸大实现)

b)制图物体数量特征的概括

c)制图物体质量特征的概括

4.处理符号的占位矛盾:

舍弃、移位、压盖

5.影响制图综合的基本因素

a)地图用途

b)地图比例尺

c)景观条件

d)图解限制

e)数据质量

6.地图载负量分为两种形式

a)面积载负量(地图上所有符号和注记的面积与

图幅总面积之比)

b)数值载负量(单位面积里的个数。

对于线状物

体,通常指1范围内平均拥有的长度,称为密

度系数)

相关概念

极限载负量(地图可能达到的最高容量)

适宜载负量(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景观条件确定)

7.制图物体选取基本规律

a)制图物体的密度越大,其选取标准越低,但被

舍弃目标的绝对数量越大。

b)选取遵守从主要到次要,从大到小的顺序,在

任何情况下舍弃的都应是较小的、次要目标,

而把大的、重要的目标保留在地图上,使地图

能保持地区基本面貌。

c)物体密度系数损失的绝对值和相对量都应从高

密度区向低密度区逐渐减少,即选取后的密度

曲线与原始的密度曲线间是一个漏斗的形状。

d)在保持各密度区之间有最小的辨认系数的前提

下保持个地区间的密度对比关系。

8.制图物体形状概括的基本规律

a)舍去小于规定尺度的弯曲,夸大特征弯曲,保

持图形的基本特征。

b)保持各线段上的曲折系数和单位长度上弯曲个

数的对比。

c)保持弯曲图形的类型特征。

d)保持制图对象的结构对比。

e)保持面状物体的面积平衡。

9.制图综合引起的误差包括:

描绘误差、移位误差、由

形状概括引起的误差

10.海岸线图形的概括(P150没有画重点,让自己看)

11.岛屿的选取

a)根据选取标准进行选取

b)根据重要意义选取

c)根据分布范围和密度进行选取

12.河流的制图综合(P155,没有画重点,让自己看)

第七章

1.地图设计是对新编地图的规划,它的任务主要包括:

确定地图生产的规划与组织,根据使用地图的要求

确定地图的内容,各种地理现象和物体在地图上的

表示方法和使用符号的设计,制图资料的选择,分

析,加工。

制图数据的处理,制图综合原则和指标

的确定,地图的数学基础设计,图面设计和整饰设

计。

最终成果为地图设计书。

2.编绘规范:

国家层次地图设计,全国统一。

包括:

总则,编辑准备工作,编绘技术方法,地图内容各要素的编绘,印刷原图的制作,附录。

3.图式:

地图符号样式和描绘规则的规范。

是测制和

绘制地图及各部门使用地图进行规划设计和科学研

究的基本依据

包括:

技术规定,各要素符号,注记,图廓整饰及样式,附录。

4.编辑计划:

结合具体的制图区域和资料特点来应用

编绘规范的设计文件,是区域局面的大纲。

包括:

任务说明,制图区域的地理说明,制图资料说明,作业方案,各要素制图综合的指示,附录

5.编图大纲:

工作过程中累积了大量资料,经过编排,

对比,相互协调,构成的最后设计文件。

普通地图

和大部分专题地图,由于没有同意的规范和图式,

一般需要制定这种作为地图全部作业过程依据的编

辑文件。

6.普通地图编图大纲内容:

1)概述:

地图名称,类型,比例尺,制图区域,

行政归属,图幅数量,地图用途及地图基本要

求。

2)地图的数学基础:

地图投影的种类和基本性质,

标准线的位置,投影区域范围变形的分布规律

和最大变形值;经纬线网的密度;投影成果表

及其说明;建立地图数学基础的方法和精度要

求;经纬线网的变现形式的描绘方法等。

3)分幅与图面设计:

根据地图的类型,确定分幅

的方法和各图幅的尺寸、拼接方式和有关拼接

的具体规定。

图名的位置、大小和字体,花边的宽度,内外图廓的配置方法、附图、图例等的位置、大小等。

4)制图区域的地理说明:

地理说明是区域地理情

况的高度概括,目的在于使作业员对制图区域

有一个总的了解。

它必须扼要地阐明制图区域

的地理位置,制图区域和范围,行政区划,该

区在全国地理分区中所处的位置。

并按该地区

的自然或经济情况划分为若干区,分要素简要

地综合性地说明。

至于各要素的具体特点,则

放到制图综合部分的前面去叙述。

地理说明还应附一些重要的略图,如河系类型图和河网密度图等,以加强地理说明的效果。

这些附图也可以作为各要素制图综合指标图的地理基础。

5)制图资料

制图资料部分应说明共收集到哪些资料,并确定基本资料、补充资料和参考资料。

对于基本资料,应当先介绍它们的“身份”,然后,就其数学基础的精度、内容的完备性、与客观现实的相应性和现势性等方面加以说明,指出该资料的缺点,用什么资料补充和修正。

还要明确指出该资料使用的方法和程度。

如果涉及国界或其他政治上敏感的方面,要加以特别说明。

对于补充资料和参考资料,则不需要进行全面的说明,重点是指出使用该资料的哪个部分用于解决什么问题,如何去解决。

6)制图工艺方案

制图工艺方案应包括两部分:

原图编绘和地图出版准备。

如资料的加工和转绘方法、原图编绘的程序和方法、各要素编绘的顺序和用色规定、出版准备的工艺方案和要求等。

工艺方案可以用框图的形式加以说明。

7)地图内容的选择和符号、图例设计

地图上应表示什么内容,它们的分类和分级,表示方法,设计符号的基本原则,完整的符号表作为附件放在大纲的后面或制作成地图符号库供调用。

关于图例设计,仅提出图例的编排原则和方法。

8)各要素的制图综合

要素的地理特点,选取指标和选取方法,概括的原则和概括程度,典型特征的描绘和特殊符号的使用,注记的定名、选取、字体、字号和配置方法,如何使用补充资料,同其他要素的协调关系等。

说明的详简程度要视要素本身的情况而定,而且要与地理研究、资料分析的结论结合起来。

9)抄接边的规定

地图的拼接形式、抄接边的部位、宽度、方法等的具体规定。

在计算机制图中,可以省去抄边,但接边仍是需要的(在制图区域外围)。

10)地图的出版准备及对出版图的要求

在常规制图条件下,地图的出版准备是一个单独的环节,应指明出版原图的

的制作方法、比例尺、介质、分版数量、分色参考图的制作方法等。

在计算机制图中,通常使用一体化的方法,省去清绘、分色等印前过程,在数据处理后形成绘图文件,直接调用符号库中的符号在照排机上输出分色的挂网胶片,完成出版准备工作。

对于出版图的要求则指出使用纸张的规格,

印刷用色的数量和套印精度的要求。

11)检查验收的规定

根据资料、技术力量、设备及使用的工艺等条件,提出可能达到的质量标准,从而确定检查验

收的要求和基本程序。

12)附件

根据地图设计情况而定,包括:

色标,符号表,新旧符号对照表,分幅和图面设计略图,投影

成果表,资料配置略图,各要素分区和制图综合指

标图,典型地区的综合样图,各种统计表格,成本

及材料预算。

7.专题地图编图大纲与普通地图编图大纲对比:

1)有一个或一组明确的主题,编图大纲内容围绕

主题展开

2)有地理地图,对地图主题内容起定位作用

3)彩色设计为一个主要部分,色彩对表达主题有

重要作用

4)制图工艺相对复杂。

8.专题地图编图大纲内容:

1)主要内容:

地图名称,基本形式,比例尺,主

题,制图区域范围和行政归属,图幅数量,题

图用途,基本要求,图面尺寸及配置。

2)制图资料的收集,分类,处理:

收集的途径方

法,资料的分类和可靠程度分析,资料的加工

处理等

3)地理基础地图:

内容选择和综合程度取决于主

题内容,比例尺和区域特点。

4)专题内容及其表示方法:

围绕主题选择专题内

容,根据地图内容选择图型和表示方法。

5)色彩设计:

该图使用的色标,对选择颜色的数

量及编号,符号,线画,注记,面积,图表色

彩的选色原则和用色规定。

6)原图编绘:

编绘程序,内容转绘方法,草图制

作方法以及最后成果的形式和要求

7)出版准备:

制作出版原图的方法,出版准备成

果的种类,数量和形式,对出版准备成果的要

求等(计算机制图则省略此项)

8)附件:

同普通地理图编图大纲。

第八章地面的图面设计

1.分幅设计:

确定地图开幅(地图的总尺寸)大小的过程

2.经纬线分幅地图的分幅设计:

合幅;破图廓或设计补充图幅;设置重叠边带

3.内分幅地图的分幅设计:

分幅原则:

1.顾及纸张规格;2.顾及印刷条件;3.主区在图廓内基本对称,同时照顾到与周围地区的联系;

4.各图幅的印刷面积尽可能平衡;

5.照顾主区内重要地物的完整;

6.照顾图面配置的要求;

7.大幅地图的内分幅,应考虑局部地区组合成新的完整图幅

分幅的方法步骤:

1.在工作底图上量取区域范围的尺寸;2.换算成新编地图上的长度并与纸张和印刷机的规格相比较;3.确定分幅线的位置和每幅图的尺寸

4.图面配置:

对于分幅地图指的是图名、图廓、图例、附图及各种说明的位置、范围大小及其形式的设计;对于具有主区的地图,还包括主区范围在图面上摆放位置的问题

5.图面配置要考虑:

地图用途和地图内容;地图使用条件;经济效益要求;艺术上要求

内分幅地图图面配置的项目:

图名、图廓、附图、图例、图表和文字说明

6.图例设计原则:

完备性;一致性;对标志说明的明确性、单一性和艺术性;编排的逻辑性

地图拼接两种形式:

图廓拼接、重叠拼接

第九章制图区域与制图资料

1.研究制图区域的目的:

1、鉴定资料的质量;2、正确选定地图内容并进行要素的分类与分级;3、有助于设计地图的表示方法和符号系统;4、指导选取指标的确定;

5、正确使用制图综合的原则和方法;

6、正确使用地名;

7、制作各种略图

2.研究制图区域的方法:

1.室内研究(分要素阅读;量算;比较);2.实地调查

3.研究制图区域所用资料:

1.地图资料(包括:

较小比例尺的地图;大比例尺地形图;各种专题地图;全国性的各种指标图);2.像片资料(航空像片、地面摄影像片、卫星像片);3.文字资料

4.基本资料分析评价的方面:

1.地图的政治性(国界和其他境界线、地名使用、涉及国家主权的其它要素);2.地图内容的完备性(地图内容的分类、分级是否与新编图适应;各要素表达的数量是否满足新编图的要求;图形概括程度是否能满足新编图的详细性);3.地理内容与客观实际的相应性(分级是否和实地相符;各要素的图形能否反映地区的类型特征和典型特点;各地区之间的密度对比是否正确);4.地图内容的现势性(地图成图时间;编图时是否经过现势修正;实地要素变化情况);

5.地图的精确性(地图数学基础;地图内容的位置精度);

6.复制的可能性

5.遥感资料的应用:

1、制作影像地图;2.制作各种专题地图;3.利用遥感图像更新小比例尺普通地图;4.利用遥感图像指导编图

6.制图资料加工:

1.为转换地图内容进行的加工;2.在使用扫面数字化时,则主要是椭球体和坐标系统的转换;

3.制作新旧符号对照表;

4.统计资料的加工;

5.过渡标描

第十章地图的原图编绘和出版准备

专题地图的原图编绘概念:

专题地图的原图编绘是指在地理底图的基础上编绘专题内容要素,从而得到专题地图的编绘原图。

主题地图编绘的主要步骤:

与普通地图的编绘步骤类似,编绘前的准备工作,编制程序,编绘用色,比例尺,抄接边,编绘原图整饰,图历簿的填写等

计算机制图系统流程见图10.6。

(P235)

第十一章地集的设计与生产

地图集概念:

为了相同的用途和服务对象,依据统一的编制原则而系统汇集并编制成册的一组地图。

地图集不是各种地图的机械组合和简单拼凑,而是有机关联的,互相补充的完整的地图系统。

它是根据一定的制图目的和用途而形成的地图集合体。

地图集的特点:

有统一的结构思想;共同的,协调而完整的表示方法;图幅编排的先后顺序,各类地图的比重,各图间的相互协调配合,都符合与逻辑性和系统性;图幅的配置和图例的表示有着统一的规定;地图集内各地图的投影和比例尺都经过详细的研究,选择使用,是地图集内各地图相互可比,相互补充又相互配合。

地图集的编辑文件包括:

编辑大纲,总设计书,图组和图幅设计书

地图的统一协调:

是指地图集内各个地图的统一性,互补性,协调性和可比性

为实现地图的统一协调应采取的措施:

1,在地图集的总体设计方面,要贯彻统一的整体观点2,采用统一的原则来设计地图内容

3,对同现象采用共同的表示方式及统一规定的指标

4,采用统一和协调的制图综合原则

5,采用统一协调的整饰方法

6,统一协调的基础底图

7,编图的先后顺序

第十二章普通地图

1.普通地图按比例尺、用途及详细程度,可区分为地

形图、地形一览图和一览图三类。

2.地形图是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地物、地貌平面位

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高斯投影)

3.地形一览图(也称为地理图)的比例尺较小(≤1:

100

万),综合程度比较高。

地理图上很多时候都是用的

晕渲法表示;反映地貌用等高线加分层设色法、高

程带表示法、晕渲法等表示。

4.地形一览图与地形图有所差异的是:

考虑用做挂图,

符号尺寸作了适当放大;居民地按其图上面积大小

用街区(套色)或轮廓图形(套色)或不同大小、

不同图形的圈形符号表示(区分行政意义和人口数

量);地貌虽采用等高线表示,但等高距适当加大了,并规定有的可以采用变距等高距来显示等。

第十三章自然地图

1.自然地图按其反映内容的不同,主要有地下资源图、

地质图、地貌图、气候图、地表水图、土壤图、植

被图、动物图、景观图等。

常见自然地图有地质图

(用颜色表示地质年代,质底法表示),地貌图(由气候划分,先分为平原、高平原、丘陵,质底法表示)和土壤图

2.最常见且应用最广的地貌图及它们的编制如下:

1)地标切割密度图

2)地表切割深度图

有两种形式,即网格形式的相对地势图和切割深度等值线形式的等值线图。

等值线表示的切割深度图多以地形图为基础,先标出谷底线和分水线。

由谷底线和等高线各交点出发,向上到分水线引出最大斜坡线等。

可用分层设色形式以使地图清晰易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