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市区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海学习考察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1219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期市区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海学习考察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一期市区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海学习考察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一期市区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海学习考察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一期市区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海学习考察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一期市区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海学习考察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一期市区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海学习考察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一期市区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海学习考察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一期市区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海学习考察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一期市区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海学习考察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一期市区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海学习考察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第一期市区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海学习考察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第一期市区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海学习考察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第一期市区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海学习考察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第一期市区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海学习考察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第一期市区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海学习考察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第一期市区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海学习考察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第一期市区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海学习考察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第一期市区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海学习考察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第一期市区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海学习考察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第一期市区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海学习考察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期市区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海学习考察报告.docx

《第一期市区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海学习考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期市区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海学习考察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期市区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海学习考察报告.docx

第一期市区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海学习考察报告

第一期市区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海学习考察报告

市教育局考察团

2004年5月20日上午10:

00,我们和市区近70位校长乘火车抵达上海。

午饭后未及休息,即开始了为期六天的学习与考察。

期间,我们聆听了建平中学校长程红兵、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北郊学校校长郑杰、实验小学校长杨荣、向明中学校长许建苗、金山平乐学校校长吴金瑜,以及华东师大的专家赵中建、郑金洲、熊川武、冯大鸣和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傅禄建的报告,实地考察了建平中学、实验小学、向明中学等三处学校。

学习与考察中,震撼与冲击、惊异与感叹一直伴随着我们,我们被上海先进的教育发展水平所震撼,被上海六位专家型校长独特的办学思路和创新做法所冲击;我们惊异于上海的发展速度之快,感叹于上海全面确立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学成归来,我们即着手撰写学习考察报告,因为感受实在太多,需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所以当我们用传统的撰写考查报告的形式完成第一稿后,我们发现,这一稿无法表达出我们内心受到的强烈震撼与冲击。

于是,改用随感的形式,记录下感触最深的点点滴滴,力图透过点点滴滴,感受上海教育的变化,展现我们内心的冲击。

走进上海二期课改

感受上海的课程设置

88年,上海在全国率先进行了本地域范围的课程改革,谓之“一期课改”;98年,在总结十年课改经验的基础上,启动了二期课改。

二期课改明确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将课程设置为三大板块: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各学校结合实际进行的创新性的课程设置,给我们以很大启发。

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根据“学生最佳发展期”设置课程,大胆实行基础型课程的两个重心移位:

即在小学低年级这个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加大语文和英语学科的开课量,强化语言教育;逻辑性强的数学学科往上移动,甚至小学一、二年级数学不上必修课。

张人利校长说,小学低年级学数学,是用学语文的方法学,是用记忆的办法学,费力大而实效小。

上海市实验小学则是将上海市规定的三类课程重新整合,设置为规定性课程(基础型课程)、套餐课程(研究型和拓展型课程)和社团,套餐课程自愿选择全员参与,列入课程计划;社团活动根据兴趣爱好自愿参加。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执行上级的课程计划,在课程建设上没有了自己的思考,也因此不再思考。

这次课改给了学校一定的课程自主权,但因为我们少有思考,所以多数学校拿到这个权力不知如何使用,或者根本不会使用:

学校课程成了学科教学的延伸,成了人手一本的小册子;校本课程建设紧紧盯着学校课程开发,而忽视了国家课程的校本实施。

附属学校能够根据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打破常规,敢于将多年以来人们一贯奉行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真正为学生负责,这种勇气值得我们学习;上海市实验小学大力发展学生社团,将其作为课程开设,这种创新做法也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课程建设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没有好的课程,其它的一切都会落空,课程改革就不会取得真正的实效。

因此,真正根据学校和社区实际,开发独具特色的学校课程;按照学科的认知规律,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应该是我们当前着力抓好的一项重点工作。

而只要我们真正将学生发展放在首位,按规律办事,为学生负责,我们一定会有自己独创的课程建设经验。

静安的“新德育课”

2001年7月1日,是建党80周年纪念日。

静安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没有像其他学校那样在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而是召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表彰大会,表彰在“飘扬吧,鲜红的党旗”系列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师生和先进班组。

“慢慢长征路,红星永向党”网页制作,“党是阳光我是花,少年成长全靠党”黑板报创作,“火红党旗映春秋”征文比赛,以及书法、油画、国画创作比赛,讲故事和演讲比赛,考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春游,烈士陵园里举行入团仪式等等,围绕建党八十周年设计的主题系列活动从学期初就开始了,贯穿了一个学期始终,分别落实到相关部门,语文、历史、音乐、美术、计算机等学科也围绕活动设计教学,活动置于课程中,在实施课程中完成了纪念活动。

在静安附属学校,思想品德课不再用教科书,学校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的要求,确定不同的课程标准;没有单设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由班主任老师负责;每学期初设计主题活动,各学科全员参与;学校给教师提供一个包括音像、文本资料在内的资料包,活动用什么材料,完全由老师根据具体情境确定;德育评价实行自我制定方案、计划,与学校签约,按方案、计划评价的办法。

学校将现在的德育课称之为“新德育课”。

“新德育课”把德育、心理教育融入了学校每一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实现了德育、心理教育课程与团队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融合。

“新德育课”还将非典、载人飞船等时效性很强的热点问题呈现给学生,贴近学生生活,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反思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我们仍然在用教语文、数学的方法教德育,学生仍然在用背诵公式、定理的方式背德育的内容,评价仍然是用纸笔测验的方式。

由于很多思想品德课教材中的事实材料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而我们的老师还停留在“教教材”上,产生不了共鸣,没有了体验,有的只是对思想品德课的厌烦和学习政治课的无奈。

我们组织的很多活动,往往游离于课程之外,甚至单单定位于爱国主义教育,或者集体主义教育,或者科教兴国教育,把本不该割裂的主题教育活动人为地割裂开来。

因此,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今天,借鉴上海经验,进行德育课的改革试点,增强德育工作的时效性、针对性,确是我们近期应该做的工作。

走进迪斯尼乐园

上海二期课改的四年级《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迪斯尼乐园》。

恰巧,音乐教材中有一首欣赏歌曲《迪斯尼主题歌》,美术课本中也有卡通人物形象的相关知识。

于是,上海市实验小学的老师们,大胆地对教材进行了整合,设计了“走进迪斯尼乐园”系列活动。

将各学科授课时间调整为一个时间段,先作《迪斯尼乐园》讲座,欣赏主题歌;然后是美术课学画动物卡通;再由语文课具体讲解;最后在体育活动时间学生做卡通模仿操。

通过系列活动,学生在一个时间段内形成兴趣点,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节约了教育资源,提高了教学效益,而且易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还有可能由此产生兴趣,形成今后发展的长久动力。

对各学科交叉出现的知识或情境进行学科之间的整合,能够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整合教材,需要有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需要教师之间的密切合作,需要学校建立教师合作的机制,因为,整合教材本身并不难。

上海实验小学能够这样做,就是因为学校有教师合作的优良传统,有学校全面确立的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因此,打破教师之间封闭的格局,建立同伴互助机制,把学生发展时刻放在首位,应该是我们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校长都要思考的问题。

73个网络专题讲座

上海市实验小学在二期课改中,结合学校具有丰富的网络资源的实际,在三个板块的课程中均推出了各色网络专题讲座,并将其作为学校的特色课程。

有基于课程资源开发的讲座,如数学、自然、语文学科的拓展;有迁延性知识的讲座,如围绕神州五号上天举办的“太空,我们来了”、“宇宙奥秘,我们探索”、“七大行星的故事”等系列讲座;有基于教师的兴趣爱好举办的讲座,如邮票收藏、球赛等。

根据内容,讲座采取不同形式,有欣赏加研究的讲座,有大量信息量撞击的浏览性讲座,有适宜于中低年级的动手加研究讲座,有适宜于中高年级的注重思维型讲座,目前已开设讲座73个。

专题讲座不仅解决了书本知识的滞后性问题,将最新的知识介绍给学生;而且易于培育学生的个人爱好。

而在实施过程中,并不需要教师创新教育资源,只是根据开发的教育主题,利用、整合现有网络资源,因此实施起来并不难。

尽管不难,但我们真正做到的却很有限。

实践中,我们很多学校也搞讲座,如美术欣赏、文学欣赏,但我们很多都不成体系,形不成我们的校本课程;既做不到面向全体,也很少有时效性在里面。

神州五号上天,我们也搞庆祝活动,但很少想到和延伸学生知识结合起来。

上海实验小学的做法告诉我们,在课程建设上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向明中学《异想天开》

每年的2月份,中央电视台《异想天开》栏目组都要到上海向明中学拍摄学生的创造性活动,每次3-5天,已经形成惯例。

是什么原因使向明中学有如此大的魅力?

又是什么原因使学校赢得了若干个第一:

第一个哲学小组,第一个法律资讯网站?

第一个……?

到学校考察以后,我们找到了答案,是创造,是不竭的创造力,使学校有了非同寻常的地位。

创造是向明教育的主旋律。

许建苗校长认为,每个个体都蕴含着创造和成功,让每一个学生在创造实践中成长,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是学校的不懈追求。

学校始终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为前提,以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形成为核心,以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创造性的人格养成为最终结果,创造活动在向明全面展开、全面渗透,面向全体教师、全部学科。

进行课堂教学的再设计,将创造教育融入所有的学科教学中;设立自主课堂,鼓励学生创造;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围绕创造主题展开。

学校有2000多名高中生,只有32亩土地,却专门为学生设立了一栋协会楼,为学生创造发展提供空间。

23日下午4:

00,我们听完许校长的报告后到协会楼考察,物理社团、化学社团、生物社团等各种社团都在组织相应的活动,物理社团的老师把课本中的原理、定理建成模型,指导学生“做科学”。

老师说,学生每天下午3:

30放学,都自愿来到社团这个自主性课堂进行创造性学习;创造教育不仅是技能性的学习与训练,更重要的是心智的开放、意志的锤炼、心理的成熟和人格的完善。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向明中学不仅喊在口上,而且做在行动上,在实践中解读着“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

而我们的高中学生有多少空间“做科学”?

有多少时间能够自由支配?

今年高考结束后一位考生的话值得我们深思,他说,在最后自由复习的一周时间里,他才真正学会了学习。

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在即将实施高中课程改革的前夕,向明中学的做法和这位考生的话,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行路也是学习

对学生来说,“读书是学习,行路也是学习”,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的常识。

近几年,这一常识却难以在实践中落实,因为我们怕耽误学生学习,因为我们更怕出事。

越怕,我们越不敢,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怪圈”。

走近建平后,我们知道了什么叫胆识和魄力。

2003年11月,已经是高二的2002级学生,组织了“高一南京行”活动,几百名学生集体乘船,在船上举行升旗仪式,学科教师沿途讲解风土人情;到南京后,集体参观雨花台、中山陵、大屠杀纪念馆,并举行献花、宣誓等活动;最后一天,放学生在南京城自由玩耍,进行生存锻炼。

这本是每年五月份高一学生举行的固定活动,因为“非典”学校在11月为这些学生补了课。

作为学校的传统项目,建平中学的“行万里路”已经连续搞了十几年了,高一学生的“南京行”,高二学生的“万里长江做课堂”,高三学生的“丝绸之路”,都成了年级的必修课,成为课程开放性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们想,学生在边看、边听,或者边听、边看中,知识在脑海中会印得更牢;学生在献花、宣誓中,定会油然生出爱国之心、强国之志;学生在生存锻炼中,定会学会合作,学会尊重。

体验,对每一个成长中的学生来说太重要了。

比如,爱国,不是说在嘴上,而应刻在每一个学生的骨子里,唯一的途径就是体验。

让学生多一些体验,多一些真实的感受,这是否是我们应该经常思考而且付诸实施的问题?

 

学校的产品是服务

北郊学校的“信息室”

2001年,北郊学校在机构调整中新设立了一个部门:

信息室。

信息室负责市场调查,了解学校的服务客户是哪些群体,家长和学生需要什么,对学校和老师的满意程度如何。

学校根据信息室提供的资料,比如教师配备上需要男的还是女的,主科还是副科,严厉的还是宽松的,在师资配备、学校管理、教学活动中,尽量符合家长的需求。

家长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对这所学校的认识由此改变,满意度由2002年的78.6%提高到今年的93%。

这所学校由原来招生人数不足一个班,到今天区教育局限定招生四个班。

学校在服务中学会了服务,在服务中赢得了家长,在服务中提升了学生的生活质量。

信息室的设立来自于郑杰校长对教育的另类思考。

他认为,学校是服务业,是特殊的服务业,其特殊性在于,学校服务要通过课程产品(服务途径),促进学生发展(服务功能),并令其愉悦(服务的基本要求),学生和家长是服务对象。

因此,学校发展的真正动力不是上级教育部门的推动,而是来自于更多更好地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

学校为此构建了教育服务质量诚信体系,制作了学校、教师对家长和学生的承诺书,并根据承诺内容制作了学校质量管理手册,设立了包括信息室在内的四大质量部门,以确保服务质量。

我们也有质量部门,我们的质量部门更多的关注着教学质量,研究重点更多的是教学。

我们很少研究服务,很少研究家长和学生的需求。

而事实上,如果校长和教师有了服务意识,时刻绷紧服务的弦,一切工作围绕服务展开,哪有不提高教学质量的道理?

北郊学校从构建服务体系的三年中,升学率年年增高,一年一个大变化,就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实例。

正如郑杰所说,学校质量提升,不是老师们干得多了,而是会服务了。

“服务”的分量多重啊!

希望我们的学校、校长、教师都能有服务意识,都学会服务,懂得服务,那我们的教育质量定会有更大的提高。

满意度调查

北郊学校在实施教育服务质量诚信体系过程中,改革对教师的评价办法,衡量教师不再用教学成绩、获奖情况,而是将每月一次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调查”作为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

学生家长的“满意度调查”覆盖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的全体教职工都围绕提升“满意度”而努力工作。

把原来考核的硬性指标变成了有活性的“满意度”,真正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思想。

学生和家长是学校的客户,是学校服务的终端,提供让学生和家长满意的教育服务,无疑是在竞争中获得成功的重要法宝。

不用担心进行满意度调查教师会把精力放到讨好学生上,调查结果显示,凡是迁就学生、讨好学生的,满意度都不高;凡满意度排名在前50位的,无一例外都是教学业绩好的;那些通过延长学习时间、增加学习强度,侵占了学生太多的生命成本而把学习成绩搞上去的老师,也没有获得很高的满意度。

这就促使教师努力研究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满意度调查还包括学生和家长喜欢学校的十大理由、学生喜欢教师的理由、学生反感教师的理由等,学校会根据调查的结果确定工作目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年终岁末,我们很多学校也进行“你最喜欢的老师”评选活动,但这个评选往往是单项的,与教师的奖励、推优不挂钩或者占有很小的比例,评价教师更看重教学成绩,更看重获奖论文。

我们认识的市区的一位教师,通过放学后留下整班学生补课、学习的方式,使班级的学业成绩比其他班级有所提高,但学生的满意度却很有限,甚至有的家长写信反映到市教育局,但学校却认为这是一个好老师。

这里实际反映了两种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还是以学科发展为本。

所以,“以人为本”要在实践中解读明白,确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进办公会的校长助理

在建平,每一个周五下午的行政办公会,第一个事项照例是听取学生校长助理一周管理工作情况的汇报。

建平是最早实行校长助理的学校,和我们某些学校不同的是,建平中学的助理者是整个班级,负责从早上迎接师生入学、早餐、早操,到下午的自习课、活动课,甚至老师办公室的巡查、劳动的安排等所有学校事务的管理,实行周轮换制。

为便于协调,班长和团支部书记被称为校长助理。

校长助理参加办公会,不是汇报自己的工作如何,让学校干部点评;而是汇报在一周管理工作中发现的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和漏洞,对学校管理提出建议和要求;对有些问题,校长助理会不留情面的提出批评。

程红兵校长说,曾经有一次,学生制作了录像片《建平焦点访谈—聚焦学校小卖部》,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询问、采访,包括电话采访物价局,反映小卖部同一商品卖价不一的现象,并分析是垄断造成的;还有一次,学生通过问卷、观察、计算,用大量的数据反映学校澡堂开放时间短、水龙头少,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的问题。

这些问题很快在办公会上得到了解决。

由于有了学生的参与,建平的管理效能提高了。

因为始终把学生置于被服务的地位,经常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不断改进服务工作,使服务工作做得更好,学校因此赢得了越来越高的社会信誉。

对于学生来说,也由此弘扬了一种责任精神,一种民主意识,一种主人翁意识。

我们想,真正的民主,真诚的服务,一定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学校管理真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每一个学生都来关心学校,每一个班级都能贡献各自的力量,学校的管理工作肯定会上一个大台阶。

学校的管理工作上去了,教学工作也一定会出现飞跃。

听证会与述职会

建平中学的服务和民主,体现在若干细节问题上。

学期初召开的“听证会”,学期末举行的“述职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听证会”不多,但“述职会”在年终时是必须举行的。

我们的述职,一般是下级向上级述职,教师向校长、校长向局长汇报工作职责的履行情况。

这种汇报,使我们的教师、校长,越来越会做表面文章,越来越流于形式,对促进工作毫无意义。

但建平中学的“述职会”,却是上级向下级“述职”,目的不是为了投票,而是为了改进工作。

学期一结束,各部门中层干部就要把一学期的工作职责履行情况,向教职工、学生述职,接受教职工、学生的质疑,听取教职工、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还有一开学召开的“听证会”,听证中层部门一学期的工作安排,由教职工、学生对部门工作提出质疑或质询,在更大程度上促使各管理部门树立起服务意识,为教职工服务,为学生服务。

看来,很多做法的根源,就是个理念问题。

只要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服务,心中有教师,我们也不难想出好的做法。

以学生、教师为本

未封严的一封信(韩光福)

谁都知道,转化后进生工作非常难做。

但上海人却有一种契而不舍的精神。

有一个平常调皮捣蛋的学生,是学校里有名的后进生。

他还有一个坏毛病,就是经常好“榨油”,今天要这个同学3元,明天要那个同学5块,同学们迫于他的“淫威”,只好顺从。

老师们为了转化这个后进生,费尽了心机,虽有好转,但仍没有改掉他“榨油”的坏毛病。

一天,这名同学在操场上捡到了5元钱,他没有揣进自己的腰包,而是良心发现,交给了老师。

这无疑是他的一大进步。

老师抓住这个教育他的良机,没有当面表扬他,而是给他的家长写了封信,在信中充分肯定了这个学生的心地善良以及明显的转变,并说明相信这个学生今后一定能控制住自己做一个好学生,希望家长相信他、鼓励他。

在把这封信交给学生让其带给他的父母的时候,老师也没有说明为什么给他的父母写信,只是在封这封信的时候,故意没有封严,使学生能很自然的偷偷的浏览信的内容。

放学回家的路上,学生肯定要偷看信的内容。

但过后,老师却从来没有提起此事。

渐渐地,这个学生变好了,后来还考入了一所重点大学。

这是上海市正在搞的“理解教育”的一个事例。

为了转化后进学生,上海的专家和学校的老师们一起,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他们设计了转化后进学生的30多个策略,包括向学生的兴趣融合,给学生点钥匙扣、小吊坠等特殊奖励、校内“留学”、委以“重任”、“甜言蜜语”等。

关键要有感情、有恒心、有耐心,转化后进学生实际就是老师和学生比毅力,只要老师坚持到最后,就一定会胜利。

你有软暴力行为吗?

北郊学校在进行“你最反感的教师的理由是什么”的调查中,学生反映最多的是教师对学生实施软暴力行为。

北郊调查显示,教师的软暴力手段位居第一的是罗嗦,而且成为学生反感教师的第一大理由;第二是监视,特别是教师偷偷的监视、班干部替代教师的监视,或者某些学生戴罪立功的监视;第三是威胁,即比较多地使用威胁性语言,调查了解到,反问句式和祈使句式的语言中80%是带威胁性的;第四是冷漠。

软暴力的四大手段影响了学生心理的安全感,造成了学生对教师的反感,降低了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

身体安全重要,心理得到精心呵护更重要,北郊学校据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营造互相尊重的氛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也要勿施于人;鼓励教师赞美自己赞美别人,学校召开的每一次教职工大会都会由抽到签的教职工,2分钟赞美自己,3分钟赞美别人,把赞美的文化植根在学校;要求教师在教育学生中,清除反问句和祈使句等。

软暴力行为逐渐减少,学校的满意度迅速提高。

我们的教师是否也有这样的软暴力行为?

答案是肯定的。

但我们从没有关注过,也就从没有反思过。

了解了北郊学校的做法,我们可否也进行一次这样的调查?

也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的话,那我们一定会构建一个更加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新课程的理念就不仅仅是挂在口头上了。

“教育沙龙”与“头脑风暴小组”

2004年2月26日晚上,建平中学会议室聚集了105位建平人和关心建平发展的非建平人,他们都是自愿参加学校的“教育沙龙”活动的。

这次沙龙主要讨论计算机网络向学生开放的问题。

按照学校原先设定的方案,高一到高三学生的课桌全面改装,全部配置微机,网络向高中学生全面开放。

但沙龙认为,改革的步子要小,可先从高一确定两个班作为试点,然后逐步铺开,学校最终采纳了沙龙的意见。

建平中学的“教育沙龙”,是一个吸收教师智慧、丰富改革设想、凝聚目标、建立共同愿景的组织,学校所有的改革设想,都会放到“教育沙龙”中讨论和完善,自愿参加沙龙的建平人或非建平人,都会在每个月最后一个礼拜的周四晚上,聚集到学校,奉献自己的智慧。

像建平中学一样,北郊学校也有一个一月活动一次的组织—“头脑风暴小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职工每月一次围绕一个问题进行头脑风暴,在思想的互相碰撞中,产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学校鼓励教师善于打破原有的制度规范,勇于创新;教师们也因为有了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创新意识被激发,很多创新做法和改革举措由此诞生。

一个教师如何做才有个人价值?

如何帮助教师在一所学校里实现个人价值?

建平中学和北郊学校的实践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学说,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不管是“教育沙龙”,还是“头脑风暴小组”,都是因为为教师提供了激发创新意识、发挥创造力的平台,使教师有了个人价值的实现感,有了学校主人翁的尊重感,所以才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才有了“教育沙龙”和“头脑风暴小组”的持续发展,才有了“教育沙龙”由最初的20人发展到如今的105人。

当教师的创新性的想法变成学校的实际行动时,他内心的满足感绝对不是物质或精神鼓励所能代替的。

而成立这样的组织,构建这样一个平台,对任何一个学校来说,实在不难;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这样的胸怀,容忍教师打破已有常规?

有没有这种意识,关心教师的最高需要?

有没有这种勇气,帮助教师实现其个人价值!

让压力和负担有良好的理由

北郊学校在2001年人事制度改革时,60%的工作岗位包括中层干部的位置都由教师自己选择,竞争上岗。

因为是教师自己喜欢、自己选择的,因此教职工对工作赋予了百倍的热情。

这是郑杰校长关注教师生命质量的一个重大举措。

关注教师的生命质量,一直是郑杰校长努力做的。

他引导教师努力创造自己的幸福,同时帮助教师尽量消除不幸福的原因。

在他看来,沉重的负担和工作压力本身不会导致教师的不幸福,压力和负担缺乏良好的理由才是教师不幸福的原因之一。

人恐慌的不是惧怕压力,而是没有了压力;如同人走在地面上,最恐慌的不是走不了路,而是没有了摩擦力。

所以不管多大的负担,多重的压力,只要他有了承受负担的良好理由,再大的压力和负担都不会影响他内心的幸福感。

当前,我们校长们无法做到减少或者消除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负担,相反,随着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增加,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课程的实施,我们教师的负担和工作压力会越来越重。

近些日子,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的文章不断见诸报端,这从一个层面反映出我们教师当下的生存状况。

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校长首先要有“员工第一”的思想,关注教师,关注教师的精神生活,不断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

既然校长不能消除教师的负担,那就给教师的负担一个良好的理由吧,让教师在承担压力的同时,能够产生幸福感和满足感。

办公楼里的“咖啡屋”

5月23日,我们在实验小学用完午餐即赶往下一考察地:

上海市向明中学。

因为约定的时间未到,所以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