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8章成本管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127701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2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8章成本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8章成本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8章成本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8章成本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8章成本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8章成本管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8章成本管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8章成本管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8章成本管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8章成本管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8章成本管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8章成本管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8章成本管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8章成本管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8章成本管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8章成本管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8章成本管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8章成本管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8章成本管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8章成本管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8章成本管理.docx

《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8章成本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8章成本管理.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8章成本管理.docx

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8章成本管理

第八章成本管理

第一节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成本管理的意义:

1、降低成本—扩大再生产

2、增加企业利润—效益

3、获得竞争优势

二、成本管理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取决于企业的竞争战略

1、成本领先战略:

追求成本绝对降低

2、差异化战略:

成本的持续降低

(二)具体目标:

1、成本计算的目标

2、成本控制的目标

(三)成本计算的目标:

1、确定存货的价值、计算盈亏

2、提供成本信息—提高成本管理意识

3、评价经营业绩

(四)成本控制的目标:

降低成本水平

1、保证质量下降低成本

2、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

三、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

1、成本规划

2、成本核算

3、成本控制

4、成本分析

5、成本考核

(一)成本规划:

成本管理战略的制定

1、确定成本管理的重点

2、规划成本控制的途径

3、提出成本计算的精度

4、确定业绩评价的目的标准

(二)成本核算:

1、财务成本核算——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品种法及辅助法

2、管理成本核算——历史成本、现在成本、未来成本;

利用财务成本结果,或采用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

(三)成本控制:

是成本管理的核心,是指企业采取经济、技术、组织等手段降低成本或改善成本的活动

1、关键:

找到适合本企业成本控制的方法——决定成本控制的效果

(1)传统:

经济手段,运用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差异分析,如标准成本法

(2)现代:

突破经济手段限制,运用了包括技术和组织手段,如作业成本法、责任成本法

2、原则:

(1)全面控制原则:

全部控制—全部费用

全程控制——产品设计、制造,销售全流程进行控制

全员控制——发动全体员工树立成本意识,参与成本控制

(2)经济效益原则:

以较少的消耗取得更多的成果,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3)例外管理原则:

注意力集中在非正常例外因素,并及时反馈

(四)成本分析:

贯穿成本管理全过程

1、成本分析意义:

可以深入了解成本变动的规律,寻求成本降低的途径,为有关人员进行成本规划和

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成本分析方法:

(1)对比分析法:

成本指标在不同时期(或不同情况)的数据进行对比。

具体包括:

绝对数比较、增减数比较、指数比较。

(2)连环替代法:

确定引起某经济指标变动的各个因素影响程序的一种方法。

(3)相关分析法:

利用数学方法对具有依存关系的各种指标进行分析——找出规律

(五)成本考核:

1、评价指标

2、激励措施

第二节量本利分析与应用

一、量本利分析:

(业务量、成本、利润)

(一)定义:

也叫本量利分析,它是在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计算模式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为企业预测、决策、规划和业绩考评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二)三者的关系:

1、保本分析

2、安全边际分析

3、多品种量本利分析

4、目标利润分析

5、利润的敏感度分析

(三)四大基本假设:

1、总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组成

2、销售收入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

3、产销平衡假设

4、品种结构不变假设

(四)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原理:

1、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公式:

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

2、边际贡献:

为产品的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

单位产品的贡献毛益=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全部产品的贡献毛益=全部产品的销售收入-全部产品的变动成本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销售收入

单位边际贡献率=单位边际贡献÷销售单价

例1:

某企业4月份的销售量为1000件,每件产品售价4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8元,固定成本总额20000元。

则:

边际贡献率=(40-18)/40=55%

变动成本率=18/40=45%

边际贡献率=1–变动成本率

3、利润的计算:

量本利基本方程式变为:

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利润=单位边际贡献*销量-固定成本

=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

例2:

某企业3月份的销售量为2500件,每件产品售价5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0元,固定成本总额50000元。

该企业3月份的损益情况如下:

销售收入125000元

减:

变动成本50000元

边际贡献75000元

减:

固定成本50000元

利润25000元

二、单一品种的分析:

(一)保本分析:

所谓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经营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

即边际贡献正好抵偿固定成本时,或全部销售收入等于全部成本。

单一产品保本点表现形式:

(1)、保本销售量——以实物量来表现

(2)、保本销售额——以货币单位表示

1、保本点的基本计算模型:

(1)基本计算模型:

盈亏临界点销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单价/(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产品贡献毛益

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

(2)保本作业率:

——辅助性指标(也叫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保本作业率=保本点销售量/正常经营销售量

=保本销售额/正常经营销售额

例1:

某自行车厂生产一种自行车,每辆售价300元,耗用的原材料、人工等变动成本为180元,固定成

本为600000元,共生产销售了10000辆。

则:

单位贡献毛益为:

300-180=120元,

全部贡献毛益为:

(300-180)*10000=120万元

贡献毛益率为:

(300-180)/300*100%=40%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600000÷120=5000(辆)

盈亏临界点销售额=600000÷40%=150(万元)

例2:

某企业销售甲产品6000件,单价为10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50元,固定成本为130000元,要

求计算甲产品的边际贡献率、保本销售量及保本销售额,假定正常经营条件下销售量为5000件,求保本

作业率。

边际贡献率=(100-50)/100*100%=50%

保本销售量=130000/(100-50)=2600件

保本销售额=130000/50%=60000元或保本销售额=2600*100=260000元

保本作业率=2600/5000*100%=52%

2、与保本点有关的指标:

(1)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指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占企业正常销售量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为: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正常销售量×100%

(2)安全边际:

A、安全边际是产品预计销售量(或金额)与保本点销售量(或金额)之间的差额。

反映了该产品盈利的安全幅度,即安全边际越大,盈利的安全性越高,反之则越低。

B、安全边际率是安全边际与预计销售量(或金额)之间的比率。

反映了该产品盈利的安全程度

即安全边际率越高,盈利的安全系数越大,反之则越小。

C、计算公式:

安全边际=预计销售量(金额)-保本点销售量(金额)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预计销售量(或金额)

D、安全性检验标准:

安全边际率40%以上30%-40%20%-30%10%-20%10%以下

安全等级很安全安全较安全值得注意危险

(3)销售利润率:

销售利润率=(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收入

销售利润率=利润/销售收入

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贡献毛益率

例:

某企业某月的销量为5000件,产品单位售价5元,单位变动成本3元,固定成本为6000元,则该企业的

销售利润率=(5*5000-3*5000-6000)/5*5000=16%

也可以这样计算:

盈亏临界点销量=6000/(5-3)=3000

安全边际率=(5000-3000)/5000=40%

边际贡献率=(5-3)/5=40%

销售利润率=40%*40%=16%

(二)相关因素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

1、固定成本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

固定成本的增加会导致盈亏临界点的升高,固定成本的减少会导致盈亏临界点的降低;

2、变动成本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

单位变动成本的增加会导致盈亏临界点的升高,单位变动成本的减少会导致盈亏临界点的降低;

3、销售价格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

销售价格的上升会导致盈亏临界点的降低,销售价格的下降会导致盈亏临界点的升高;

三、多品种的本量利分析:

多品种盈亏临界点分析模型:

五种

(一)加权平均模型:

1、定义:

是指在各种产品边际贡献的基础上,以各种产品的预计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权数,确定企

业加权平均的边际贡献率,进而分析多品种条件下保本点销售额的一种方法。

2、公式:

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固定成本/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各种产品的贡献毛益率×各种产品的销售比重)

3、计算步骤:

第一步:

预计全部产品的销售总额

第二步:

计算各种产品的销售比重

第三步:

计算各种产品的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

第四步:

计算综合的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

第五步:

分别计算每种产品保本销售额和销售量

注意:

先求保本销售额、再求保本销售量,如题目不说,总的和单个产品的都要求

(二)联合单位法:

1、定义:

将多种产品折算成一种联合产品计算保本销售额和保本销售量的方法

2、公式:

联合保本量=固定成本总额/(联合单价-联合单位变动成本)

某产品保本量=联合保本量*一个联合单位中包含的该产品的数量

3、计算步骤:

第一步:

计算折算比(按实际销售量)

第二步:

计算折算的单价

第三步:

计算折算的单位变动成本

第四步:

计算联合保本销售量

第五步:

按折算比分别计算各产品的保本销售量

注意:

每个产品保本销售量*每个产品销售单位即保本销售额

(三)分算法:

(实际中应用比较多)

1、定义:

将固定成本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各种产品中去,然后计算各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量和保本销售额的方法。

2、计算步骤:

第一步:

确定固定成本分配的依据(边际贡献、销售额、工时)

第二步:

分配固定成本

第三步:

分别计算每一种产品的保本点

注意:

(1)核心是固定成本分配的合理性

(2)固定成本的分配方法:

A、专属固定成本——不用分摊,直接计入

B、共同固定成本——按比例分配

C、可以用边际贡献、销售额、工时来分配(实际中通常用边际贡献,但选择的话,都是)

(四)顺序法:

1、定义:

按事先确定的顺序,依次用边际贡献补偿固定成本,从而确定保本点的方法

——核心是顺序的确定。

2、顺序的确定方法:

(1)依据:

按边际贡献率高低顺序

(2)乐观排序:

从高到低

(3)悲观排序:

从低到高

3、计算顺序:

第一步:

给产品排序

第二步:

按顺序补偿固定成本的产品

第三步:

确定保本点的相关产品

第四步:

计算相关产品的保本销售点

(五)主要产品法:

1、定义:

在企业产品品种较多的情况下,如果存在一种产品是主要产品,它提供的边际贡献占企业边际贡

献总额的比重较大,代表了企业产品的主导方向,则可以按该主要品种的有关资料进行量本利分

析,视同于单一品种。

——确定主要品种应以边际贡献为标志,并只能选择一种主要产品

——主要产品必须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

2、计算方法与单一品种的量本利分析相同

例:

某企业生产销售A、B、C三种产品,假定产销平衡,固定成本总额为200000元,其他有关资料如下:

A

B

C

产销量(件)

10000

20000

30000

单位售价(元)

20

30

40

单位变动成本(元)

18

15

24

 

分别用加权平均法、联合单位法、分算法(另外还有12000元固定成本属于A产品)、顺序法(乐观+悲观)

来求A、B、C三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额及保本销售量

加权平均法:

(1)求三种产品的销售总额=10000*20+20000*30+30000*40=2000000

(2)求三种产品各自占的销售比重:

A=200000/2000000=10%

B=600000/2000000=30%

C=1200000/2000000=60%

(3)先分别求三种产品边际贡献率:

A=(20-18)/20=10%

B=(30-15)/30=50%

C=(40-24)/40=40%

求三种产品的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10%*10%+30%*50%+60%*40%=40%

(4)求三种产品总的保本销售额=200000/40%=500000元

(5)求每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额及销售量

A产品保本销售额=500000*10%=50000元保本销售量=50000/20=2500件

B产品保本销售额=500000*30%=150000元保本销售量=150000/30=5000件

C产品保本销售额=500000*60%=300000元保本销售量=300000/40=7500件

联合单位法:

(1)三种产品的折算比:

A:

B:

C=10000:

20000:

30000=1:

2:

3

(2)三种产品的联合单价=1*20+2*30+3*40=200元

(3)三种产品的联合单位变动成本=1*18+2*15+3*24=120元

(4)三种产品的联合保本销售量=200000/(200-120)=2500件

(5)分别求三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量及保本销售额

A产品保本销售量=2500*1=2500件,保本销售额=2500*20=50000元

B产品保本销售量=2500*2=5000件,保本销售额=5000*30=150000元

C产品保本销售量=2500*3=7500件,保本销售额=7500*40=300000元

分算法:

(1)假定按边际贡献的比重来分配固定资产

A产品边际贡献=(20-18)*10000=20000元

B产品边际贡献=(30-15)*20000=300000元

C产品边际贡献=(40-24)*30000=480000元

固定成本分配率=200000/(20000+300000+480000)=25%

(2)分配固定成本:

分配A的固定成本=20000*25%=5000元

分配B的固定成本=300000*25%=75000元

分配C的固定成本=480000*25%=120000元

(3)分别求三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量和保本销售额

A产品的保本销售量=(12000+5000)/(20-18)=8500件,保本销售额=8500*20=170000元

B产品的保本销售量=75000/(30-15)=5000件,保本销售额=5000*30=150000元

C产品的保本销售量=120000/(40-24)=7500件,保本销售额=7500*40=300000元

顺序法:

乐观法:

按边际贡献率从高到低排序

B产品边际贡献率=(30-15)/30=50%B产品边际贡献=(30-15)*20000=300000元

C产品边际贡献率=(40-24)/40=40%C产品边际贡献=(40-24)*30000=480000元

A产品边际贡献率=(20-18)/20=10%A产品边际贡献=(20-18)*10000=20000元

按边际贡献弥补固定成本,可以看出B产品边际贡献为300000元,固定成本可全部由B产

品来补偿:

B产品的保本销售额=200000/50%=400000元,保本销售量=400000/20=20000件

所以,当B产品销售额达到400000元,销售量达到20000件时,企业保本,企业的保本状态与

A、C产品无关

悲观法:

按边际贡献率从低到高排序

A产品边际贡献率=(20-18)/20=10%A产品边际贡献=(20-18)*10000=20000元

C产品边际贡献率=(40-24)/40=40%C产品边际贡献=(40-24)*30000=480000元

B产品边际贡献率=(30-15)/30=50%B产品边际贡献=(30-15)*20000=300000元

按边际贡献弥补固定成本,可以看出A产品可以弥补20000元,C产品可以弥补180000元

则A产品保本销售额=20000/10%=200000元,保本销售量=200000/20=10000件

C产品保本销售额=180000/40%=450000元,保本销售量=450000/30=15000件

所以,当A产品销售额达到200000元,销售量10000件;C产品销售额达到450000元,销

售量15000件时,企业保本。

企业的保本状态与B产品无关.

四、目标利润分析——息税前利润

1、实现税前目标利润模型(可以自己推导,不用背)

目标利润=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

目标利润销售量=(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位边际贡献

目标利润销售额=(固定成本+目标利润)/边际贡献率

或目标利润销售额=目标利润销售量*单价

2、实现税后目标利润模型

息税前利润=税后利润/(1-25%)+利息

税后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1-25%)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固定成本+税后利润/(1-25%)+利息)/单位边际贡献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固定成本+税后利润/(1-25%)+利息)/边际贡献率

例1:

某企业只生产一种B产品,单价100元,单位变动成本60元,固定成本80000元。

要求:

(1)如果要实现目标利润40000元,其销售量应达到多少?

(2)如果要实现税后利润67000元,其销售额应达到多少(所得税率33%)

(1)设销售量应达到X,目标利润为40000,则100X-60X-80000=40000,解X=3000件

如用公式,目标销售量=(80000+40000)/(100-60)=3000件

(2)设销售量应达到X,税后目标利润为33500,则100X-60X-80000=67000/(1-33%)=4500件

销售额=4500*100=450000元

如用公式,目标销售额=(80000+67000/(1-33%))/(100-60)/100=450000元

例2:

公司本年度发生变动成本20000元,贡献毛益率为60%,销售利润率为20%。

要求:

(1)、计算本年度的利润。

(2)、计算本年度的安全边际额。

(3)、假定下年度各项条件不变,其销售额达到多少才能实现40000元的利润。

(1)、设收入为X,则,(x-20000)/X=60%,解得X=50000元

本年度利润=50000*20%=10000元

(2)、固定成本=收入-变动成本-利润=50000-20000-10000=20000元

本年度保本销售额=20000/60%=33333元

本年度的安全边际额=50000-33333=16667元

(3)、利润率为20%,则要达到40000元的利润,收入为40000/20%=200000元

3、相关因素变动对实现目标利润的影响(教材255页例8-7)

(1)单因素变动对利润影响的分析

(2)各因素综合变动对利润影响的分析

五、敏感性分析:

(一)定义:

就是研究量本利分析的假设前提中的诸因素发生微小变化时,对利润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二)敏感性分析主要研究两个方面的问题:

1、是有关因素变化对利润变化的影响程度

敏感系数=利润变动百分比/因素值变动百分比

例:

假设销售量10000件,单价100元,变动单位成本60元,固定成本200000元

利润=(100-60)*10000-200000=200000

(1)其他不变,销售量涨10%,11000件,则利润=(100-60)*11000-200000=240000元,涨20%

利润变动百分比=(240000-200000)/200000=20%

销售量的敏感系数=20%/10%=2,只要销售增长10%,利润就增长20%——实际就是经营杠杆系数

(2)其他不变,单价涨10%,则利润=(110-60)*10000-200000=300000元,涨50%

利润变动百分比=(300000-200000)/200000=50%

单价的敏感系数=50%/10%=5,只要单价增长10%,利润就会增长50%——下降也一样降低

(3)其他不变,单位变动成本上升10%,则利润=(100-66)*10000-200000=140000元,跌30%

利润变动百分比=(140000-200000)/200000=-30%

单位变动成本敏感系数=-30%/10%=-3,只要单位变动成本增长10%,利润就减少30%

(4)其他不变,固定成本上升10%,则利润=(100-60)*10000-220000=180000元,跌10%

利润变动百分比=(180000-200000)/200000=-10%

固定成本敏感系数=-10%/10%=-1,只要固定成本增长10%,利润就会减少10%

可以看出,影响利润各因素的敏感程度从高到低排列: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

2、当目标利润变化时允许个因素的升降幅度:

当目标利润有所变化时,只有通过调整各因素现有水平才能达到目标利润变动的要求。

实质上是各因素对

利润影响分析的反向运算,在计算上表现为敏感系数的倒数

6、量本利分析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关键在于确定“成本分界点”——即两个备选方案预期成本相同情况下的业务量

(一)生产工艺设备的选择——平衡点产量计算(无差别点法)

例:

某公司在原有生产线使用年限到期之后,面临着更换生产的选择。

可以选择购买与原来一样的生产线,也

可以购买一条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线。

原有生产线的价格150000元,而新的生产线的价格为300000元,两

种生产线的使用年限均为5年,无残值。

两种生产线生产出来的产品型号、质量相同,市场售价为50元/件。

有关数据如下:

项目

原来生产线

新生产线

直接材料

15

15

直接人工

12

10

变动制造费用

10

10

固定制造费用

30000

60000

年销售费用

固定部分

10000

变动部分

5

年管理费用(假设全为固定费用)

10000

教材做法:

原来生产线:

单价:

50元/件

单位变动成本:

15+12+10+5=42

固定成本:

30000+10000+10000=50000

保本点销售量=50000/(50-42)=6250

新生产线:

单价:

50元/件

单位变动成本:

15+10+10+5=40

固定成本:

60000+10000+10000=80000

保本点销售量=80000/(50-40)=8000

设年销售为X时,两者利润相等(无差别点)

则:

(50-42)X-50000=(50-40)X-80000,得X=15000

说明,当年销售量为15000件时,两者利润相等,当年销量低于15000件时,原来的生产线获得利

润较多,高于15000件时,新的生产线获得利润较多。

因此,如何选择取决于对产销量的估计。

陶老师做法:

只考虑不同的地方

设年销量为X时,两者利润相等

则(15+12+10)X+30000=(15+10+10)X-60000,得X=15000

后面分析相同

注意:

1、前提是生产线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