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医院防护管理制度汇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130109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92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务人员医院防护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医务人员医院防护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医务人员医院防护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医务人员医院防护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医务人员医院防护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医务人员医院防护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5页
医务人员医院防护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5页
医务人员医院防护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5页
医务人员医院防护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5页
医务人员医院防护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5页
医务人员医院防护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5页
医务人员医院防护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5页
医务人员医院防护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5页
医务人员医院防护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5页
医务人员医院防护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5页
医务人员医院防护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5页
医务人员医院防护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5页
医务人员医院防护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5页
医务人员医院防护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5页
医务人员医院防护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务人员医院防护管理制度汇编.docx

《医务人员医院防护管理制度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务人员医院防护管理制度汇编.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务人员医院防护管理制度汇编.docx

医务人员医院防护管理制度汇编

医务人员医院防护管理制度

一、医院为医务人员提高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可靠的防护用品。

二、采用多种形式定期对全院职工进行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将职业暴露防护

纳入新员工、实习生、进修生岗前培训内容,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和防止职业暴

露作为医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严格落实。

三、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操作常规、服务流程和防护措施,防止因违规操作或

防护不当造成的人身伤害以及医院感染的发生。

科主任护士长认真进行日常安全

工作督导,及时发现、纠正各种违规现象。

对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职业暴露者,

给予处罚。

四、院感办制定严格、规范和可行性强的职业暴露保护制度以及处理流程。

五、院感办负责职工职业暴露登记表的汇总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院领

导和各级质量控制中心。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一、工作人员发现职业伤害和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办公

室。

二、医务人员应定期体检,进行必要的免疫接种。

三、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

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1)热力灭菌、干热灭菌时应防止烧伤或灼伤。

压力蒸汽灭菌应防止发生

爆炸事故及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的灼伤事故。

(2)采用紫外线、微波消毒时应避免对人体的直接照射。

(3)采用气体化学消毒时应防止有毒、有害气体的泄露,经常检测消毒环

境中该类气体的浓度,确保在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

(4)使用液体化学消毒剂时应防止过敏和可能对皮肤、黏膜的损伤。

(5)处理锐利器械和用具时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以避免可能对人体的刺、

割伤害。

四、各科为医务人员备齐并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

五、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完

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时应及时摘手套,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

六、医护人员预防艾滋病等经血传播性疾病的职业防护见流程。

七、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见流程。

标准预防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

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

采取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措施

一、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被这些物体污染的物品时需戴清洁手

套,接触粘膜和破损皮肤时戴手套。

使用后,在接触污染环境物品和环境表面前,

在接触另一个病人前,立即脱去手套。

二、在操作或治疗活动中,当容易被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溅到,

或容易被这些物质浸湿工作服时,需穿隔离衣。

三、在操作或治疗活动中有可能被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溅到或

喷到,需戴上口罩、眼罩。

四、小心处理针头及利器,不要套回使用过的针头,针头用完后立即分类收

集。

五、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和分泌物、粘膜、伤口或取下手套后应

立即洗手。

六、做好可重复使用设备的消毒。

七、一次性使用物品不得重复使用。

八、保证环境卫生。

九、正确使用和放置锐器,防止误伤。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一、隔离原则

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疾病的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

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2.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

的隔离与预防。

3.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

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现在将传播途径分为三种:

空气传播、

飞沫传播、接触传播)。

4.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

5.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6.建筑布局符合第5章中相应的规定。

二、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患者,在

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1.患者的隔离

(1)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2)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2.医务人员的防护

(1)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

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

手上有伤口时应

戴双层手套。

(2)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三、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症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1.患者的隔离

(1)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

(2)当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

(3)应严格空气消毒。

2.医务人员的防护

(1)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具体流程与操作见7.9.2.3。

(2)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

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防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3)防护用品使用的具体要求应遵循相关的规定。

四、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

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

1.患者的隔离

(1)遵循隔离原则的要求对患者进行隔离与预防。

(2)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动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

(3)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

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4)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1m以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

(5)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

2.医务人员的防护

(1)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具体流程与操作见7.9.2.3。

(2)与患者近距离(1m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

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防护用品使用的具体要求应遵循第6

章的规定。

五、其他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应根据疾病的特性,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防护措施。

六、常见传染病潜伏期、隔离期和观察期,参见下表。

七、常见传染病潜伏期、隔离期和观察期,参见下表。

八、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

应按照接触传播的隔离措施,常见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的隔离要求,参见无菌

手套的戴脱办法。

九、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隔离。

1.患者的隔离

(1)将口才安置于有效通风的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内,必要时置于负压病房隔离。

(2)严格限制探视者;如需探视,探视者应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并遵守手卫生规定。

(3)限制患者活动范围,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时,应戴外科口罩。

(4)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

2.医务人员防护

(1)医务人员应经过专门的培训,掌握正确的防护技术,方可进入隔离病区工作。

(2)应严格按防护规定着装。

不同区域应穿不同服装,且服装颜色应有区别或有明显标志。

(3)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穿脱程序

①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a)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

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

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b)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

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

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c)为患者进行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可能被患者的分泌物及体内物质喷溅的诊疗护理工作前,应戴防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②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a)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浴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日镜/防护面屏→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

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b)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

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

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离开清洁区。

离开清洁区:

沐浴、更衣c).

(3)穿脱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

①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6h~8h,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②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

③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防护服可连续应用。

④接触疑似患者,防护服应每个患者之间进行更换。

⑤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⑦⑧

⑥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

3.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两次,体温超过37.5℃及时就诊。

4.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区域划分的流程,按程序做好个人防护,方可进入病区,

下班前应沐浴、更衣后,方可离开隔离区。

5.空气与物体表面的消毒应遵循《消毒技术规范》。

常见传染病潜伏期、隔离期和观察期

常见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隔离预防

传播途径隔离预防

生物防隔防疾病名称鞋源传染接触空气飞沫帽子手套护离护口罩套媒介服衣镜

潜伏期末期和急病毒甲型、戊型+±±++性期患者性肝乙型、丙型、急性和慢性病人+±炎±#及病毒携带者丁型

麻疹麻疹患者++++++++

早期患者和隐性

流行性腮腺炎++++

感染者

患者和病毒携带

脊髓灰质炎+++苍蝇、蟑螂++++

啮齿类动物、

流行性出血热猫、猪、狗、家++++++±±

患病或隐性感染

狂犬病+++的犬、猫、家畜+±+

和野兽

伤寒、副伤寒患者和带菌者+±±++

细菌性痢疾患者和带菌者++±+

霍乱患者和带菌者++++++

猩红热患者和带菌者+++++++

患者、恢复期或

白喉+++++++

健康带菌者

百日咳++患者+±+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患者和脑膜++++++

炎双球菌携带者

感染了鼠疫杆菌

+++鼠蚤+++±+肺鼠疫的啮齿类动物和

患者

鼠疫

感染了鼠疫杆菌

+鼠蚤±±腺鼠疫的啮齿类动物和+±+

患者

患病的食草类动

炭疽+物++++±+

和患者

患者和隐性感染

流行性感冒+++++

+开放性肺结核患

肺结核+++±+++者

患者++++++±++SARS

患者和病毒携带

●++HIV

患者和隐性感染

手足口病+++++±+

梅毒螺旋体感染

梅毒●++

淋病淋球菌感染者■++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病禽、健康带毒+++++±++的禽流感

注1:

在传播途径一列中,“+”:

其中传播途径之一;“++”:

主要传播途径。

注2:

在隔离预防一列中,“+”:

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工作需要可采取的防护措施;

“#”:

为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而传播;“●”:

为性接触或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而传播;

“■”:

为性接触或接触患者分泌物污染的物品而传播。

PPE制度(PersonalProtectiveEquipment)

个人防护用具的使用

A口罩的佩戴方法

A.1外科口罩的佩戴方法

A.1.1将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

如图A.l。

A.1.2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宣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

两侧移动,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

A.1.3调整系带的松紧度。

医用防护口罩的佩戴方法A.2

A.2.1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如图A.2。

A.3。

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如图A.2.2

A.4。

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如图A.2.3

如图A.5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A.2.4

A.2.5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

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如图A.6。

A.3注意事项

A.3.1不应一只手捏鼻夹。

A.3.2医用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

A.3.3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

A.3.4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之前,应进行密合性检查。

检查方

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护口罩,快速的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按A.2.5调整

鼻夹,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

A.4摘口罩方法

A.4.1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

如图A.7。

再解开上面的系带,先解开下面的系带,A.4.2

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如图A.8。

A.4.3

B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

B.1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方

B.1,如图戴上护自镜或防护面罩,调节舒适度,

摘护目镜或面罩的方B.2

B.2捏住靠近头部或耳朵的一边摘掉,放入回收或医疗废物容器内,如图

WS/T311-2009

C无菌手套戴脱办法

C.1戴无菌手套方法

C.1.1打开手套包,一手掀起口袋的开口处,如图C.1。

C.1.2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对准五指戴上,如图

C.2。

C.1.3掀起另一只袋口,以戴着无菌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翻边内面,

将手套戴好。

然后将手套的翻转处套在工作衣袖外面,如图C.3、C.4。

C.2脱手套的方法

C.2.1用戴着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污染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如图C.5。

C.2.2戴着手套的手握住脱下的手套,用脱下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清洁

面(内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如图C.6。

C.2.3用手捏住手套的里面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如图。

.C7

C.3注意事项

C.3.1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

C.3.2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

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C.3.3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

C.3.4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

隔离衣与防护服穿脱方法D.

D.1隔离衣穿脱方法

穿隔离衣方法D.1.1

D.1.1.1右手提衣领,左手伸入袖内,右手将衣领向上拉,露出左手,如图D.1,

,换左手持衣领,右手伸入袖内,露出右手,勿触及西部,如图D.2D.1.1.2

D.1.1.3两手持衣领,由领子中央顺着边缘向后系好颈带,如图D.3。

再扎好袖口,如图D.4,4D.1.1.

将隔离衣一边(约在腰下5cm)处渐向前拉,见到边缘捏住,如图,D.55D.1.1.

,D.6同法捏住另一侧边缘,如图6D.1.1.

D.7双手在背后将衣边对齐,如图7D.1.1.

D.1.1.8向一侧折叠,一手按住折叠处,另一手将腰带拉至背后折叠处,如图

D.8。

D.1.1.9将腰带在背后交叉,回到前面将带子系好如图D.9,

D.1.2脱隔离衣方法

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如图D.10D.1.2.1

D.1.2.2解开袖带,塞人袖拌内,充分暴露双手,进行手消毒,如图D.ll。

D.12,D.1.2.3解开颈后带子,如图

D.13,右手伸入左手腕部袖内,拉下袖子过手,如图D.1.2.4

拉下右侧袖子,如图D.14用遮盖着的左手握住右手隔离衣袖子的外面,D.1.2.5

D.15。

双手转换逐渐从袖管中退出,脱下隔离衣,如图D.1.2.6

;如果左手握住领子,右手将隔离衣两边对齐,污染面向外悬挂污染区D.1.2.7

悬挂污染区外,则污染面向里。

D.1.2.8不再使用时,将脱下的隔离衣,污染面向内,卷成包裹状,丢至医疗

废物容器内或放入回收袋中,如图D.16。

D.2防护服穿脱方法

D.2.1穿防护服联体或分体防护服,应遵循先穿下衣,再穿上衣,然后戴

好帽子,最后拉上拉锁的顺序。

D.2.2脱防护服

D.2.2.1脱分体防护服时应先将拉链拉开(图D.17)。

向上提拉帽子,使帽子脱

离头部(图D.18)。

脱袖子、上衣,将污染面向里放入医疗废物袋(图D.19)。

脱下衣,由上向下边脱边卷,污染面向里,脱下后置于医疗废物袋(图D.20、

图D.21)。

D.2.2.2脱联体防护服时,先将拉链拉到底(图D.22)。

向上提拉帽子,使帽子

脱离头部,脱袖子(图0.23、图D.24);由上向下边脱边卷(图D.25),污染面向

里直至全部脱下后放入医疗废物袋内(图D.26)。

D.3注意事项

D.3.1隔离衣和防护服只限在规定区域内穿脱。

D.3.2穿前应检查隔离衣和防护服有无破损;穿时勿使衣袖触及面部及衣领.发

现有渗漏或破损应及时更换;脱时应注意避免污染。

D.3.3隔离衣使用一次后即更换的穿脱方法

D.3.3.1穿法同D.1.1。

D.3.3.2脱法按D.1.2.1和D.1.2.2的操作后,消毒双手,解开颈后带子,双

手持带将隔离衣从胸前向下拉。

右手捏住左衣领内侧清洁面脱去左袖。

左手握住

放右侧衣领内侧下拉脱下右袖,将隔离衣污染面向里,衣领及衣边卷至中央,

入污衣袋清洗消毒后备用。

D.3.4隔离衣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遇污染随时更换。

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和血源性疾病的卫生管理标准

一、在以下情况时小心防止外伤:

当使用针头、刀片或其它锐器时,当操作

后整理锐器时,当清洗使用后的器械时,当丢弃用后的针头时。

二、不得套上用过的针头,不得对用过的针头做任何处理,无论用手还是任

何器具,不得将用过的针头指向身体的任何部位。

三、如果必须套上用过的针头,使用单手“上挑”的动作,或用专门持针头

的器具。

不得用手从用过的注射器上取下针头,不得用手折断、毁坏、或处理用

过的针头。

四、将用过的锐器放入防刺的容器内,此容器应尽量靠近操作的位置。

罗湖区中医院手卫生管理制度

预防和控制一、医务人员必须自觉遵守手卫生管理制度和手卫生实施规范,

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二、医务人员应当加强无菌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掌握必要的手卫生

知识,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三、各科室必须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医务人员执行手卫

生措施提供必要条件。

重点部门必须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

四、取消肥皂块洗手,改为洗手液洗手。

禁止将洗手液直接添加到未使用完

的洗手液容器中或在洗手液中添加水。

洗手液和手消毒剂、干手纸巾等手卫生用

品必须由医院统一购买,保证产品合格。

五、手消毒剂的包装和洗手后的干手物品(毛巾)或设施应避免造成二次污

染。

六、院感办每月对重点部门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流行爆发与

医务人员手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

七、院感办负责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