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护理计划管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34025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34 大小:3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内科护理计划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心内科护理计划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心内科护理计划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心内科护理计划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心内科护理计划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心内科护理计划管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4页
心内科护理计划管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4页
心内科护理计划管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4页
心内科护理计划管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4页
心内科护理计划管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4页
心内科护理计划管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4页
心内科护理计划管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4页
心内科护理计划管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4页
心内科护理计划管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4页
心内科护理计划管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4页
心内科护理计划管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4页
心内科护理计划管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4页
心内科护理计划管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4页
心内科护理计划管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4页
心内科护理计划管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4页
亲,该文档总共1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内科护理计划管理.docx

《心内科护理计划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内科护理计划管理.docx(1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内科护理计划管理.docx

心内科护理计划管理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护理计划

姓名:

住院病历号:

科别:

床号:

诊断:

日期

时间

护理问题

护理措施

预期结果

签名

效果评价

签名

压榨性胸痛、胸闷

1、评估疼痛的位置、性质、持续时间。

2、持续高流量吸氧3~5L/MIN。

3、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降低耗氧量、并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

4、解释本次发作的诱发因素。

5、教授病人疼痛发作时,自我护理的方法。

6、遵医嘱给予杜冷丁、硝酸甘油等药物。

7、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评估疼痛的程度。

1、病人能叙述疼痛的诱发因素。

2、病人的胸痛在同()小时内能得到有效控制。

3、在护士的指导下病人能掌握疼痛发作时自我护理的方法。

焦虑

1、向病人及家属介绍负责的医生及护士做好入院宣教。

2、加强与病人沟通,态度和蔼,取得病人信赖。

3、鼓励指导病人说出恐惧、焦虑的心理感受,评估病人恐惧、焦虑的程度。

4、知道病人进行自我心理调整,以减轻恐惧、焦虑。

5、鼓励病人及家属提出有关疾病与康复问题,给予解释,使其获得有关知识和信息。

6、解释说明有关疾病的基本知识及方式措施、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7、遵医嘱应用镇静剂。

8、观察病人的情绪变化,并给予指导与帮助。

1、在护士的指导下病人能说出:

(1)焦虑的心理感受。

(2)提出有关疾病及治疗方面的问题。

(3)焦虑对疾病的不良影响。

2、病人在()天内焦虑明显减少。

3、病人在()天内熟悉病区环境。

4、病人能主动配合医疗护理

自恃心理

1、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

2、向病人介绍病情的程度及配合治疗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

3、观察病人与医护配合的密切程度,并及时予以指导。

1、病人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

2、病人能主动配合医护工作

心输出量减少

1、评估病人血压,脉搏,心率,心律,尿量及意识状态。

2、限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输液量每天不超过1000ml,速度不超过30滴/min。

3遵医嘱给予多巴酚丁胺或硝普钠静点。

4、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

1、病人在()天内血压、脉搏、心率、心律、尿量能恢复到正常范围。

活动耐力下降

1、根据病人心功能状态,为病人指定休息——活动计划。

2、入院1~2天,指导卧床休息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

3、入院3~4天,鼓励病人在床上坐起,协助活动肢体,并解释早期活动对促进心脏侧肢循环的形成和心脏代偿功能的恢复的作用。

4、入院5~7天,协助病人在室内散步,严密观察心脏代偿功能情况。

5、第二周协助病人开始短时间的室外散步(每次10~20分钟),严密观察心脏代偿功能情况。

1、病人能接受休息——活动计划,能理解促进康复的作用。

2、病人能做到

(1)入院后()天卧床休息。

(2)()天床上活动肢体。

(3)()天室内散步(心脏代偿功能正常)

(4)第()周在护士或家属的协助下开始室外散步(心脏功能代偿正常)

知识缺乏

1、评估病人饮食情况(食欲、种类营养素成分及饮食习惯等)。

2、指导病人进食清淡、易消化、低脂、营养丰富含纤维素的半流质食物。

3、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制定合理化的食谱。

4、指导病人少量多餐、避免过饱,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1、病人及家属能说出饮食的种类,营养素的搭配及注意事项。

2、病人能按机体的需要合理进食。

失眠

1、评估病人睡眠情况。

2、解释说明良好的睡眠对疾病康复作用。

3、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入眠时间:

安静、舒适、光线柔和,尽量减少对病人的干扰。

4、帮助病人分析导致失眠的原因并协助解决。

5、指导病人放松,保持稳定的情绪教授病人促进入眠的方法:

如热水泡脚、按摩背部、听轻音乐、喝热牛奶等。

6、必要时遵医嘱应用催眠药物。

7、观察病人的睡眠情况,包括睡眠时间和质量。

1、病人能保证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8小时。

2、病人睡眠过后感觉舒适。

有便秘的危险

1、评估病人的排便形态,包括大便次数、性状及排便的难易。

2、解释便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3、指导病人吃含纤维素的蔬菜及水果。

4、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鼓励病人早期活动。

5、遵医嘱应用缓泻剂,果导2片每晚服,预防便秘。

6、若发生便秘,给予开塞露、低压灌肠,必要时戴手套抠出干硬粪便,切忌排便时用力,以免发生意外情况。

1、病人能够说出发生便秘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2、病人不发生便秘。

有家庭作用改变的危险

1、评估病人与家属间的情感及关系状况。

2、向病人家属说明探视和陪床有利于满足病人情感的需要和疾病的康复。

3、鼓励家属按时来探视病人,主动满足病人心理需求。

1、病人能获得家庭成员的关心、体贴和照顾。

2、病人的心理需求能得到满足。

潜在并发症:

心律失常。

1、监测脉搏、心律的变化,做好心电监护。

2、向病人说明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及感受。

3、备好除颤器及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4、遵医嘱应用利多卡因,纠正心律失常。

潜在并发症:

心力衰竭。

1、严密观察心率、脉搏。

呼吸。

2、向病人解释说明心衰的诱发因素(如上感、劳累、情绪激动、感染不适当的活动等)及预防措施。

3、限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同心输出量减少的护理措施)。

4、必要时遵医嘱应用强心剂,并做好配合抢救的准备。

潜在并发症:

心源性休克。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包括神志、意识、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并做好记录。

2、观察末梢循环情况,如皮肤温度颜色等。

高血压病人护理计划

姓名:

住院病历号:

科别:

床号:

诊断:

日期时间

护理问题

护理措施

预期

结果

签名

效果评价

签名

血压过高

1、监测血压变化、评估病情的程度。

2、解释高血压病的发病原因、如长期精神紧张、过度脑力劳动、吸烟、酗酒、高钠饮食、肥胖等,以及治疗方法和预后。

3、指导病人生活要有规律,正确处理好工作和休息的关系,做到劳逸结合,避免过于紧张劳累。

4、劝其戒烟酒。

5、指导病人进低脂、低钠饮食。

6、指导病人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绪激动养成胸怀宽大、性格豁达的良好心理素质,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

7、遵医嘱应用降压药,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8、观察病人血压变化,若出现血压突然急剧升高或大幅度下降,应即使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1、病人能够叙述高血压病的原因、治疗及预后、2、病人在()天/周内,血压恢复正常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3、病人表示愿意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不良健康行为。

焦虑

1、评估病人焦虑的程度及原因。

2、向病人介绍主管医生、护士、病区环境和有关规章制度,消除病人的陌生感,尽快适应病房环境。

3、加强与病人沟通取得病人信赖,鼓励和引导病人说出焦虑的心理感受和原因,并进行指导和帮助。

4、向病人、家属介绍有关疾病的基本知识及预防措施,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5、解释焦虑对健康的不良影响。

6、指导病人、家属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学会使用减轻焦虑的方法,如放松疗法、分散注意力,听音乐、读书、看电视及进行有益的娱乐活动。

7、若病人焦虑影响睡眠,遵医嘱应用镇静剂,并观察药物疗效。

1、病人能够描述

(1)焦虑的心理感受及原因。

(2)焦虑对疾病的不良影响。

2、病人能适应病房环境。

3、病人能提供有关疾病及治疗方面的问题。

缺乏有关饮食和活动方面的知识

1、评估病人饮食情况(食物种类、营养成分及饮食习惯等)。

2、指导病人、家属饮食清淡、易消化、低热量、低脂、低盐、低胆固醇、少吃肥食、油炸食品、鱼子、蛋黄、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

以免使血脂升高,造成动脉硬化。

3、热量供应每日公斤体重126~210KJ(30~50千卡)。

4、向病人、家属解释适当休息和活动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

5、根据病人的病情与病人、家属共同制定活动计划。

(1)轻度高血压,可坚持工作,适当参加体力活动,但要注意生活有规律,避免劳累紧张。

(2)轻度高血压,应增加休息,保证充分的睡眠。

(3)严重高血压,尤其舒张压在16.4kp以上者应卧床休息。

(4)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并发症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6、指导病人体位变动时,动作要慢,尤其是坐位、卧位或下蹲起立时应缓慢以防晕倒发生意外。

1、病人能够提供有关饮食和活动方面方面的问题。

2、病人表示愿意接受为期规定的饮食要求和活动计划。

睡眠形态的紊乱(失眠)

1、评估病人睡眠情况并记录,包括睡眠时间和质量。

2、指导病人进食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蔬菜、水果。

3、帮助病人分析失眠的原因,协助解决。

4、指导病人使用促进睡眠的方法,如睡前热水泡脚、洗漱、看书、听轻音乐、喝热牛奶等。

5、为病人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安静、舒适、光线柔和尽量减少干扰。

6.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镇静药,以保证病人充足睡眠。

1、病人、家属能够叙述保证充足睡眠的重要性及促进睡眠的方法。

2、病人保证每天睡眠不少于8小时。

有发生便秘的危险

1、解释便秘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2、指导病人进食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蔬菜、水果。

3、根据病情指导病人适当活动,以增加肠蠕动,预防便秘。

4、指导病人家属腹部按结肠走形方向做环形按摩,以刺激肠蠕动,顺序是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

5、遵医嘱应用缓泻剂,预防便秘,如果导、通便灵、番泻叶等。

6、观察病人的排便情况,若出现便秘要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以免因病人用力排便而加重病情。

1、病人、家属能够说出便秘的危险性及预防措施。

2、病人不发生便秘。

潜在并发症:

脑出血

1、向病人、家属解释引起的脑出血的诱发因素及注意事项。

2、监测血压变化,每2小时1次测量并记录。

3、指导病人适当活动,注意休息,避免做用力屏气、负重、攀登等动作。

4、指导病人保证充足睡眠,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生气和情绪激动。

5、遵医嘱应用降压药物,并记录观察疗效和副作用。

6、观察血压、神志、意识、瞳孔、肢体活动情况及有无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协助抢救。

潜在并发症:

心力衰竭

1、解释发生心力衰竭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

2、观察病人心率、脉搏、呼吸并记录。

3、指导病人卧床休息以降低机体耗氧量,减轻心脏负担。

4、指导病人进低盐饮食,每日钠的摄入量少于5克,少食多餐,避免过饱,以免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

5、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输液速度每分钟不超过40滴,输液量每日少于1000ml。

6、遵医嘱应用强心药物,以增加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

7、观察病人心率、脉搏、呼吸、血压,若发现心衰先兆症状如心慌、胸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计划

姓名:

住院病历号:

科别:

床号:

诊断:

日期时间

护理问题

护理措施

预期结果

签名

效果评价

签名

焦虑、恐惧

1、鼓励病人说出焦虑、恐惧的心理感受,分析其原因,评估病人焦虑的程度。

2、向病人家属介绍主管医生,护士及病区的环境(包括监护室及一些特殊仪器)消除陌生感。

3、加强与病人沟通,取得病人的依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4、给病人吸氧,减轻呼吸困难及其他自觉症状,减轻焦虑、恐惧感。

5、鼓励病人提出有关疾病及治疗方面的问题,向病人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及预后,说明心律失常的可治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6、向病人说明保持情绪稳定对防治疾病的重要意义。

指导病人进行心理自我调整,减轻焦虑。

如放松疗法,分散注意力等,保持积极乐观,轻松愉悦的心情。

7、遵医嘱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防止复发而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

8、观察病人的情绪反应,并给予帮助和指导。

1、病人能够说出焦虑、恐惧的原因及心理感受。

2、病人能尽快适应环境。

3、病人家属能够提出有关基本及治疗方面的问题。

4、病人在()天内减轻或消除焦虑、恐惧情绪,保持情绪稳定。

心输出量减少

1、评估病人血压、脉搏、心率、心律、呼吸、尿量及意识状态。

2、向病人家属解释心输出量减少的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预后。

3、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剂抗心律失常药物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4、限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输液量每天不超过1000ml,输液速度不超过30滴/分。

5、指导病人家属饮食要宜消化、少量多餐,并要限制钠盐的摄入,正确测量并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

6、观察心功能改善情况。

1、病人家属能够叙述心输出量减少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

2、病人在()天内血压、脉搏、心率、心律及尿量恢复到正常范围。

知识缺乏

1、帮助病人保持稳定情绪,避免精神过度兴奋或抑郁,积极预防原发病。

2、教授病人适当休息和活动,注意劳逸结合。

1)对功能性心律失常病人,应鼓励其正常工作和生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调节植物神经功能。

2)频发早搏,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或第二度Ⅱ型及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和避免各种不良刺激,促进身心健康。

(3)指导病人、家属选择低脂、易消化、清淡、富营养饮食,少量多餐,合并心衰时限制钠盐,忌饱食刺激性饮料,吸烟、酗酒等不良饮食习惯。

(4)严格按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加、减撤换药物,如有不良反应及时就医。

(5)定期随访,经常复查心电图,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1、病人家属能说出预防心律失常发作的方法。

2、病人家属能说出自我护理方法。

潜在并发症:

晕厥、心绞痛、心脏骤停。

(1)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及意识变化,做好心电监护。

(2)向病人,家属解释发生晕厥、心绞痛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

(3)遵医嘱应用抗心律失常及改善心、脑血供的药物,并给氧气吸入。

(4)备好急救药品及器材,当病人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发生晕厥的心绞痛时,应紧急处理。

潜在的并发症:

药物副作用及特殊诊疗有关问题。

(1)严密观察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及副反应。

(2)向病人、家属讲解药物副作用的原理,临床表现及服药注意事项。

(3)指导病人家属严格按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增减或撤换药物。

如有不良反应及时通知医生。

(4)向病人家属讲述一些特殊的治疗技术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并教授其自我护理方法。

如动态心电图、经食管心脏调搏术、插入行导管消融技术等。

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护理计划

姓名:

住院病历号:

科别:

床号:

诊断:

日期时间

护理问题

护理措施

预期

结果

签名

效果评价

签名

气体交换受损

1、评估病人呼吸困难的程度并记录。

2、向病人、家属解释引起呼吸困难的原因及治疗措施。

3、协助病人取半坐卧位以增加肺通气量,减轻呼吸困难。

4、吸氧3~4L/min,肺水肿时用50%酒精湿化并观察用氧的有效指征。

5、根据医嘱给予强心、利尿、解痉、平喘等药物,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

6、观察病人呼吸困难的改善情况,包括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及伴随症状,若病人突然出现极度呼吸困难、端坐呼吸、胸闷、恐惧、烦躁不安、大汗淋漓、伴咳嗽,咳出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为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抢救处理。

1、病人能说出呼吸困难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

2、病人在()天内呼吸困难减轻。

3、病人能平卧入睡。

焦虑

1、鼓励病人说出焦虑的心理感受,分析其原因,评估病人焦虑的程度。

2、向病人、家属介绍主管医生、护士及病区的环境和所在的规章制度,使病人尽快适应新环境。

3、加强与病人沟通,取得病人信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4、给病人吸氧,解除呼吸困难,减轻焦虑。

5、鼓励病人提出有关疾病及治疗方面的问题,向病人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防治措施及预后,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6、指导病人进行心理自我调整,减轻焦虑,如放松疗法、分散注意力等,保持积极乐观,轻松愉悦的心情。

1、病人能够说出焦虑的心理感受及原因。

2、病人能适应病区环境。

3、病人、家属能够提出有关疾病及治疗方面的问题。

4、病人在()天内减轻或消除焦虑情绪,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

活动耐力下降

1、向病人解释活动耐力下降的原因及提高活动耐力的方法。

2、评估病人心功能及对活动的耐受水平。

(1)心功能一级(心力衰竭0度):

体力劳动不受限制,为心功能代偿期,只有心脏病体征而无任何症状。

(2)心功能二级(心力衰竭Ⅰ度):

轻度活动无症状,中等度活动出现气短、心脏轻度扩大,无脏器淤血表现。

(3)心功能三级(心力衰竭Ⅱ度):

体力活动明显受限,稍从事活动即可出现症状,休息时无症状,心脏中度扩大,脏器轻度淤血。

(4)心功能四级(心力衰竭Ⅲ度):

休息时即有心悸、气短、呼吸困难、心脏重度扩大,脏器明显淤血。

3、向病人家属解释休息与适当活动的重要性,并与病人家属共同制定活动计划。

(1)心功能一级:

可离床活动,避免重体力劳动,增加休息。

(2)心功能三级:

可在室内、室外适当散步,活动量要小,但不必绝对卧床休息。

(3)心功能四级:

指导病人绝对卧床休息,生活护理由护士或家属帮助,待症状控制后逐渐增加活动量,原则上以不出现症状为宜(胸闷、心悸、气短、疲乏等),可在床上做肢体伸展运动、肌肉节律性舒缩或由家属协助按摩活动肢体,以防肌肉萎缩,血栓形成。

4、观察病人活动时脉搏、呼吸、血压、面色的变化,若出现心慌、胸闷、呼吸困难、心率加快、应告诉病人停止活动,卧床休息,并告诉医生,给予必要的处理。

1、病人、家属能够叙述活动耐力下降的原因及提高活动耐力的方法。

2、病人表示愿意接受为期制定的活动计划。

3、病人在适度活动时不出现心慌、胸闷、呼吸困难、疲乏等出现。

心输出量减少

1、监测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每2小时测1次并记录。

2、向病人家属解释心输出量减少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预后。

3、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等药物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4、指导病人家属正确测量出入液量、记录出入量。

5、指导病人家属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限制钠盐的摄入。

6、限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输液速度每分钟不超过30滴,输液量每天不超过1000ml。

7、解释服用洋地黄目的及副作用,指导病人一旦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绿视、心跳不齐、心率变快或变慢,要及时报告医务人员。

8、密切观察病人心力衰竭症状的改善情况。

1、病人、家属能叙述出心输出量减少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

2、病人在()天/周内显示出。

(1)正常的脉搏、呼吸、血压。

(2)血气分析值在正常范围。

(3)尿量正常。

(3)水肿消退。

体液过多

1、评估病人水肿的部位、程度及范围。

2、向病人、家属解释引起水肿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

3、指导病人、家属低盐饮食,盐的摄入量:

重度心衰者每日在1克以下,中度心衰者每日3克,轻度心衰者每日5克。

4、协助病人更换体位,保持床褥平整、舒适,预防褥疮的发生。

5、指导病人家属正确测量出入液量,入量包括饮水量、进食物的含水量。

出量包括尿量、大便含水量、呕吐量。

6、记录出入液量,每日测量体重。

7、根据医嘱给予强心、利尿药,并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

8、观察病人水肿消退的情况。

1、病人、家属能够叙述引起水肿的原因、部位及治疗、护理措施。

2、病人在()天/周水肿消退。

3、病人、家属能够争取测量出液量。

睡眠形态紊乱(失眠)

1、评估睡眠情况并记录。

2、和病人分析失眠的原因,并帮忙解决。

3、指导病人、家属促进睡眠的发放,如思想放松,保持情绪稳定,用热水泡脚,睡前喝热饮料、听轻音乐,看书看杂志等。

4、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入眠环境:

安静、舒适、光线柔和,尽量减少干扰。

5、遵医嘱应用镇静剂,如安定/水合氯醛等。

6、观察病人的睡眠情况及质量。

1、病人、家属能够叙述促进睡眠的方法。

2、病人能够保证每天睡眠不少于8小时。

家庭作用的改变

1、评估病人与家属成员的关系或理解程度。

2、向病人家属解释探视和陪住能满足病人情感需要,有利于疾病康复。

3、鼓励家属在探视时间尽量来探望病人,创造良好的病人与家属情感交流与沟通的环境。

4、鼓励家属参与病人的护理工作。

5、指导病人、家属相互理解、支持,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

6、指导家属主动照顾和帮助病人,尽量满足病人合理要求。

1、病人能获得家庭成员的关心、体贴和照顾。

2、病人心理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3、家庭成员能进行有效地应对。

有便秘的危险

1、向病人、家属解释引起便秘的原因、表现及预防措施。

2、观察记录病人排便的次数、性质及质量。

3、指导病人多食含有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菠菜、韭菜、香蕉、蜂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

4、指导病人适当增加活动量,以增加肠蠕动,促进排便。

5、指导病人若超过3天未排便、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或大便干硬、排便费力,要及时报告医护人员,不可过度用力排便,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发生意外。

6、指导病人家属腹部按结肠走形方向做环形按摩,以刺激肠蠕动,顺序是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

7、遵医嘱应用缓泻剂,预防便秘,如通便灵、果导、开塞露、番泻叶等。

8、观察病人的排便形态,若病人发生便秘,要及时与医生讨论,采取措施,解除便秘,如低压灌肠或戴手套将大便抠出。

1、病人、家属能够描述便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2、病人不发生便秘。

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

1、向病人、家属解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早期表现及预防护理措施。

2、指导病人、家属如果发现下肢肿胀、疼痛,立即报告医生。

3、解释更换体位及活动的重要性。

4、鼓励病人床上活动下肢,每日做下肢伸展运动,并教会家属做下肢体按摩,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钟。

5、观察病人下肢的温度及活动情况,如果有麻木、肿胀、疼痛要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1、病人、家属能够叙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早期表现及预防护理。

潜在并发症:

肺部感染

1、向病人解释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对病情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2、保持病室适宜的温度、湿度,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温度18~22度,湿度50~60%。

3、解释上呼吸道感染对病情的不良影响,避免受凉和感冒。

4、对老年人及卧床病人勤翻身,拍背,促进排痰,预防坠积性肺炎。

5、指导病人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6、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治疗肺部感染。

7、监测病人体温变化,每4小时测量1次并记录。

8、观察病人咳嗽、咳痰及肺部呼吸音的变化,若病人出现咳嗽,吐脓痰,腹部出现干湿性罗音可能肺部感染,要及时报告医生。

冠心病病人的护理计划

姓名:

住院病历号:

科别:

床号:

诊断:

日期时间

护理问题

护理措施

预期

结果

签名

效果评价

签名

恐惧、焦虑

1、评估病人焦虑、恐惧的原因及程度。

2、向病人家属介绍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