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综合检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34975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综合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综合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综合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综合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综合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综合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综合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综合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综合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综合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综合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综合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综合检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综合检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综合检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综合检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综合检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综合检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综合检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综合检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综合检测.docx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综合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综合检测.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综合检测.docx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综合检测

第一章综合检测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化反应是(  )

A.组织液中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B.碳酸氢盐的形成

C.麦芽糖的水解

D.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答案] B

[解析] A、D项发生的场所为细胞内;C项发生的场所为消化道内;只有B项合题意。

2.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

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C.人体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

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交换物质

[答案] C

[解析] 人体的某些液体如:

消化道中的液体、胆汁、泪液、汗液等属于外界环境,不能称为细胞外液。

3.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的示意图。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丙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3中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与体液调节

C.人发生过敏反应,1结构的通透性会升高

D.某人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会引起丙液减少

[答案] D

4.除哪项外,均为内环境概念的要素(  )

A.细胞液

B.主要组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细胞外液

D.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答案] A

[解析] 考查内环境的概念。

A项中的细胞液存在于植物细胞的液泡中。

5.地震发生时,灾民们面对的困难不仅仅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有食物缺乏和各种疾病。

例如,许多人都出现了全身浮肿的现象。

这时造成浮肿的原因主要是(  )

A.寄生虫感染      B.体内严重缺少蛋白质

C.肾小球发炎D.体内严重缺少无机盐

[答案] B

[解析] 由于食物缺乏,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大量的水进入组织液,出现组织水肿。

6.组织液生成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

下列各项中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D.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

[答案] C

[解析] 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则组织液向血浆渗入量增多,组织液减少。

7.(2013·烟台高二检测)在抗震救灾中,发现有些在废墟下由于肌肉受到挤压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但仍保持清醒的幸存者,当移开重物被救出后,却因肌肉大量释放的肌红素、钾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液,结果救出来后最终因心肾功能衰竭而不幸去世。

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移开重物前,应先为伤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

B.有些刚被救出的伤者,其内环境稳态已经遭到破坏,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

C.因严重缺水,幸存者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

D.心肾功能衰竭是由于伤者血浆渗透压过低所致

[答案] D

[解析] 本题是信息题,考查机体内环境稳态方面的知识。

被困者由于长时间没有饮水,机体缺水,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进而导致体内的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使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

对于获救人员,应该及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使内环境渗透压降低,这有助于毒素等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

8.内环境稳态被打破后,细胞代谢会紊乱的根本原因是(  )

A.温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代谢的正常要求

B.渗透压条件不能满足细胞代谢的正常需要

C.酸碱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代谢的正常范围

D.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受到严重影响

[答案] D

[解析] 内环境稳态是细胞代谢的各种酶促反应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温度、渗透压、酸碱度等都是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故内环境稳态被打破后,细胞代谢会紊乱的根本原因是D。

9.癌症患者腹部积水后,为了利尿排水应静脉输送的主要成分是(  )

A.复合氨基酸B.葡萄糖和维生素

C.无机盐D.血浆蛋白

[答案] D

[解析] 腹部组织积水,要使此处的水分排出体外,则应提高血浆渗透压,吸收此处水分,然后随血液运输到肾脏排出体外。

能够提高血浆渗透压的方法为加入血浆蛋白这种大分子物质,而无机盐、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全为小分子物质,可以在组织液和血浆中相互交流,故不能单独提高血浆渗透压。

10.人体小肠中的氨基酸进入骨骼肌细胞的正确途径是(  )

A.血液→组织液→肌细胞

B.淋巴→血液→组织液→肌细胞

C.血液→淋巴→组织液→肌细胞

D.淋巴→组织液→肌细胞

[答案] A

[解析] 血浆中的氨基酸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周围,由毛细血管经主动运输进入组织液,再由组织液经主动运输进入肌肉细胞。

11.高等动物细胞内产生的CO2排出体外的途径是(  )

A.细胞→内环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外

B.细胞→内环境→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体外

C.细胞→循环系统→内环境→呼吸系统→体外

D.细胞→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环境→体外

[答案] A

[解析] CO2是由线粒体产生,先排出细胞进入组织液,通过组织液进入血浆,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12.人体红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  )

A.血浆  B.淋巴  C.组织液  D.血液

[答案] A

[解析] 红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直接从血浆中吸收葡萄糖。

13.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答案] D

[解析]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也是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

14.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如图所示,指出该图中哪一个箭头表示的物质是错误的(  )

A.①白细胞

B.②组织液

C.③水

D.④红细胞

[答案] D

[解析] 红细胞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中。

15.人体剧烈运动后,血浆的pH会略微下降,这是因为(  )

A.血浆中的水分减少了

B.血浆中的乳酸增多了

C.血浆中的酒精增多了

D.血浆中的K+减少了

[答案] B

[解析] 人在剧烈运动后,为了获得足够的能量,主要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在此过程中产生乳酸渗透进入血浆,能引起血浆的pH略有下降,但因为血浆中有大量对酸碱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因此pH下降不很明显。

16.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D.⑥可表述为:

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 C

[解析] 

(1)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有关系统为:

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图中①、②、③依次需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完成。

在物质交换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有: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2)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3)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⑤为CO2及H2O、无机盐、尿素等代谢废物。

(4)⑥可用简明短语表述为:

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17.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运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艾滋病患者出现病症与内环境稳态的失衡有关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答案] D

[解析] 机体的新陈代谢是由细胞内很复杂的酶促反应组成的,而酶促反应要求的理化条件是比较严格的,即温度、酸碱度和某些离子等化学物质的浓度必须保持在较小的范围内变动,所以稳态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免疫调节能清除异物和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发生疾病并不一定是血液成分不稳定引起的,如人类白化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血液是红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

C.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毛细淋巴管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答案] D

[解析] 血浆和红细胞同是血液的成分,红细胞生活在血浆中。

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2/3,细胞外液约占1/3。

有些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也有的生活在血浆和淋巴中。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19.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

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  )

A.碳酸氢钠B.碳酸

C.三磷酸腺苷D.钾离子

[答案] A

[解析] 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中的HCO

与乳酸发生反应,缓冲pH的变化。

20.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体的组织细胞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人的血浆pH<7,主要是由于血浆中有HCO

和HPO

C.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要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等共同完成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依赖于蛋白质

[答案] A

[解析] 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和物质交换进行综合考查。

A项正确,组织细胞可以与内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B项错误,人体血浆的pH近中性;C项错误,组织细胞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主要与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有关;D项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依赖于Na+和Cl-。

21.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B、C依次为消化道、血浆、尿液

B.A、B、C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尿液

C.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D.A、B、C依次为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

[答案] C

[解析] 根据内环境各种成分的关系判定,A应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细胞内液,D是淋巴。

2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肝脏细胞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和细胞内液,其都属于内环境

B.任何生物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C.人体表皮细胞直接与外界接触,但不能直接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

D.口服药物进入胃就进入了内环境

[答案] C

[解析] 肝脏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细胞内液是肝脏细胞内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

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即使是人表皮细胞,也不能直接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

胃通过口腔和肛门与外界直接连通,因而胃内环境属于外环境。

23.下列各物质中,通过循环系统的运送与外界环境交换的有(  )

①葡萄糖 ②血浆蛋白 ③氧气 ④二氧化碳 ⑤尿素 ⑥氨 ⑦激素 ⑧水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⑧

C.②④⑤⑦⑧D.④⑥⑦⑧

[答案] B

[解析] 消化道中的葡萄糖和水经血液运输到各个组织细胞,氧气由外界到达肺泡,再通过血液运输到达各组织细胞,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血液运至呼吸系统排出体外,细胞产生的尿素通过血液循环,主要运至肾脏排出体外。

24.下列关于细胞或生物体完成正常生命活动所处环境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艾滋病病毒只要侵入人体内环境就能进行旺盛的新陈代谢,增殖后代

B.单细胞的原生动物、细菌等往往直接生存于水环境等外界环境中,可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C.鱼的心肌细胞处于内环境中

D.SARS病毒只有侵入宿主细胞才能完成增殖

[答案] A

[解析] 艾滋病病毒是不具有独立代谢能力的一种生物,只有寄生在细胞内才能够增殖,内环境只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25.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10

140

2.5

10.35

25

47

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①的理化性质是稳定不变的

[答案] D

[解析] 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高很多。

可以判断出②和③属于细胞外液,②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属于血浆。

④含有较多的K+,并且有较多蛋白质,因此属于细胞内液。

26.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液、B液和C液分别是组织液、血液和淋巴

B.A液、B液和C液组成人体细胞的体内生活环境——内环境

C.A液、B液和C液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D.体液包括A液、B液和C液以及细胞内液

[答案] A

[解析] B为血浆而非血液。

27.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内环境是(  )

A.血液和组织液B.组织液和淋巴

C.淋巴和血液D.血浆

[答案] D

[解析]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了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环境称为人体的内环境。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统称为血细胞,是血液中的细胞成分,它们生活在血浆这个液体环境中进行各自的生理功能。

因此血浆是血细胞的内环境。

28.下列关于内环境各成分之间转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血浆中的许多物质能渗出毛细血管壁成为组织液

B.组织液中的代谢产物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的组成成分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壁就成为组织液

[答案] D

[解析] 内环境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出,淋巴不能渗出毛细淋巴管壁成为组织液。

29.下列关于渗透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B.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微粒数目无关,而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各溶质微粒的体积

D.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答案] C

[解析] 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与溶质的体积无关。

30.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绝对稳定状态

②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③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

④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很强的,即使外界环境剧变,人体也能保持稳态的平衡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 B

[解析] 任何稳态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实现的。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发生剧变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受到破坏。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55分)

31.(11分)下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a表示________系统,b表示________系统,c表示________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________系统。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________,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_____

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____的调节下进行。

(5)外界环境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至少需穿过______层生物膜。

[答案] 

(1)呼吸 消化 排泄 循环 

(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 (3)降低 NaHCO3 (4)神经—体液—免疫系统 (5)5

32.(11分)有一类疾病属于呼吸性酸中毒,是由于呼吸道阻塞,肺膨胀不全或肺炎等导致体内CO2排出受阻。

请运用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血液的pH通常在__________之间,当血液中CO2大量积累时,它就与水反应形成____________,该物质在血液中的积累会使血液pH低于________,但总的影响不会太大,因为该物质又会很快被分解成________。

(2)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________,但乳酸可与血液中的________发生反应,生成________,这样,血液pH就相对稳定。

(3)病人从水果中摄入的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碳酸反应,生成______,该物质通过________排出体外,因此血液pH不会升高。

(4)由上述看出,血液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一对重要的缓冲物质,它对于维持血液__________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答案] 

(1)7.35~7.45 H2CO3 7.35 水和CO2

(2)下降 NaHCO3 乳酸钠、水和CO2

(3)NaHCO3 肾脏 (4)H2CO3 NaHCO3 pH

33.(11分)英国老年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脑梗死病人脑中有新生神经元存在,这为治疗包括脑梗死在内的脑猝死提供了可能。

(1)脑部神经元的直接生活环境是________,血管阻塞使相关部位的内环境中化学组成和__________等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神经元代谢________,最终导致细胞坏死,由此可知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大脑中的兴奋产生与传递与体液中K+、Na+有关。

尝试构建人体内Na+、K+的动态平衡模型(在图中用箭头表示,不考虑红细胞、毛细血管壁等特殊细胞)

(3)除图中所示的系统外,Na+、K+的动态平衡有________系统参与调节,还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系统直接参与Na+、K+的排出,由此可知_______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答案] 

(1)组织液 酸碱度、渗透压 紊乱 内环境稳态

(2)

(3)内分泌 泌尿 内环境

[解析] 

(1)脑部神经元是组织细胞的一种,生活在组织液中,血管阻塞是一种病理反应,会影响内环境的稳定,会使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酸碱度、渗透压等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发生变化会导致细胞代谢活动发生紊乱,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血浆中的无机盐离子与组织液可进行相互交换,组织细胞浸在组织液中,组织液中的无机盐离子可以进入细胞内,细胞内的无机盐离子也可以运出细胞进入到组织液中。

(3)

(2)图示中的消化道属于消化系统,多余Na+、K+的排出还需通过泌尿系统,当然Na+、K+动态平衡的维持还需体液调节,内分泌系统参与。

34.(11分)原尿中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的浓度与血浆中的基本相同。

原尿经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选择性重吸收和分泌作用后形成尿液。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组织液。

下图为肾小管壁及相关结构示意图。

回答问题:

(1)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________(高于、低于、等于)组织液中的。

(2)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需要________的参与。

(3)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分的原理是__________,原尿中葡萄糖未能被完全重吸收从而导致尿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 

(1)高于

(2)主动运输 载体、能量(ATP)

(3)渗透吸水 原尿中渗透压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渗透压差值减小,重吸收水分减少,进而导致尿量增加

[解析] 

(1)根据题意可知,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组织液,而被动运输的特点是物质由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运输,因此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

(2)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ATP)参与。

(3)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分的原理是渗透吸水。

肾小管上皮细胞因重吸收各种离子、小分子有机物而导致渗透压升高,水分子由渗透压低处流至渗透压高处。

原尿中的葡萄糖未完全重吸收会导致原尿中渗透压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渗透压差值减小,重吸收水分减少,进而导致尿量增加。

35.(11分)请根据下列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回答相关问题: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

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Na2CO3溶液、乳酸、pH试纸。

二、实验流程

(1)步骤①中向A组和B组的1号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向B组3支试管中滴加______________。

(3)预测结果:

A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等量蒸馏水

(2)等量的乳酸

(3)1号试管pH明显上升,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

1号试管pH明显下降,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

(4)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为对照组;人工配制的缓冲液具有缓冲作用;动物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

[解析] 

(1)A组和B组的1号试管分别为各自实验的对照组,因此均加入与缓冲液和血浆等量的蒸馏水。

(2)步骤②控制了本实验的影响因素,A组中加入了碱性物质,B组中加入等量的酸性物质,本实验提供的是乳酸。

(3)由于缓冲液和血浆具有缓冲作用,因此2号和3号试管中在加入了碱性或酸性物质后,pH变化不明显;而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在加入碱性物质后,pH明显上升,在加入了酸性物质后,pH明显下降。

(4)实验结论的得出依据于实验结果,本实验主要验证蒸馏水、人工配制的缓冲液和血浆是否具有缓冲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