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物 质 的 溶 解 性.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42048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 物 质 的 溶 解 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教案 物 质 的 溶 解 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教案 物 质 的 溶 解 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教案 物 质 的 溶 解 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教案 物 质 的 溶 解 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教案 物 质 的 溶 解 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教案 物 质 的 溶 解 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教案 物 质 的 溶 解 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教案 物 质 的 溶 解 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教案 物 质 的 溶 解 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教案 物 质 的 溶 解 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教案 物 质 的 溶 解 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教案 物 质 的 溶 解 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教案 物 质 的 溶 解 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教案 物 质 的 溶 解 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教案 物 质 的 溶 解 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教案 物 质 的 溶 解 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教案 物 质 的 溶 解 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教案 物 质 的 溶 解 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教案 物 质 的 溶 解 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案 物 质 的 溶 解 性.docx

《教案 物 质 的 溶 解 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 物 质 的 溶 解 性.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案 物 质 的 溶 解 性.docx

教案物质的溶解性

《物 质 的 溶 解 性》

【教学分析】:

一、《科学》课程标准中“物质的溶解”的相关具体内容目标与活动建议

1、具体内容目标

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了解溶解度意义并会查阅溶解度表;了解外界条件能够影响物质的性质;了解水及其其它常见溶剂;区别悬浊液、溶液和乳浊液;

2、活动建议

探究物质的溶解性;研究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二、“物质的溶解”知识体系

三、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教材中有关“物质的溶解”相关内容与活动编排:

第一册第四章第五节:

物质的溶解性(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溶解,溶解的吸热与放热,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探究)

第三册第一章第六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

第三册第一章第七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因素探究,溶质的质量分数)

四、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教材中第一册第四章第五节“物质的溶解性”主要教学目标分析

1、以食盐和蔗糖在水中溶解为例,了解物质溶解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同的物质,溶解的能力并不相同;物质溶解的能力与温度有关。

2、以油漆在水中和在香蕉水中所呈现的现象为例,确认在一种物质中不能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可能会溶解。

以汽水为例,确认气体也能够溶解在液体中,并说出液体的温度越高,气体溶解的能力越弱。

3、以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在水中的溶解为例,确认物质溶解时可能放出热量,也可能吸收热量。

4、通过探究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及对实验条件的控制。

五、“物质的溶解性”教学建议

物质的溶解性学习是学生认识物质性质的初步,因此,教学中教师:

1、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蔗糖、盐、咖啡、洗衣粉、食用油等)激发学生探究溶解的兴趣;

2、注重发展学生从一般现象中发现和产生问题的意识;

3、让学生明确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4、有条件学校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实验并通过观察现象培养学生进行初步分析与推断的能力;

5、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探究是本册教材中的第二个探究活动,因此教学中要注意教

师引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通过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及对实验条件的控制;条件允许的话,还可增加学生探究活动,如:

食盐和蔗糖在水中溶解能力比较,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等。

  6、《科学》课程标准中“了解水及其其它常见溶剂”,在本教材中缺乏较好体现,教师可适当增加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或以作业形式布置学生自行收集常见溶剂资料。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重视实验的科学态度和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

3、了解外界条件能够影响物质的性质;

过程、方法与能力:

1、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及透过实验现象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

2、通过探究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及对实验条件的控制。

知识与技能:

1、以食盐和蔗糖在水中溶解为例,了解物质溶解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同的物质,溶解的能力并不相同;物质溶解的能力与温度有关。

2、以油漆在水中和在香蕉水中所呈现的现象为例,确认在一种物质中不能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可能会溶解。

以汽水为例,确认气体也能够溶解在液体中,并说出液体的温度越高,气体溶解的能力越弱。

3、以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在水中的溶解为例,确认物质溶解时可能放出热量也可能吸收热量。

【教学重难点】:

1、透过实验现象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

2、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及对实验条件的控制;

【教学方法】:

1、演示实验――引导讨论模式;

2、实验探究模式;

【教学用具】:

仪器:

天平、砝码、量筒、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石棉网、铁架、温度计、火柴、放大镜。

药品:

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蔗糖、色拉油(油漆)、汽油(香蕉水)、蒸馏水。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讲解】在日常生活中,你可能看到过把蔗糖溶解在水中的现象,或者曾经亲自做过把蔗糖溶解在水中。

回忆

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中引入新课

【演示】在一盛有开水的玻璃杯中教师往其中加入一小汤匙蔗糖,再加入一小汤匙蔗糖,又加入一小汤匙蔗糖,停顿片刻,往其中加入一小汤匙蔗糖,再加入一小汤匙蔗糖……

观察、注意

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好奇心

【提问】你产生什么了想研究的问题?

可以研究的问题?

思考:

发现问题或形成问题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交流】在一杯水里能否无限地溶解蔗糖?

(蔗糖溶解有没有极限?

一杯水中能否让蔗糖溶解的更浓些?

(一定量的水能溶解蔗糖的最在量是多少?

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

改变外界条件物质的溶解能力会否改变或溶解能力与外界条件有无关系?

蔗糖在汽油、酒精中与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

有些物质能溶解水,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为什么?

有没有能把铁、塑料等物质溶解的液体?

……

概述、整理

榜样示范

培养形成问题能力

【提问】你对物质的溶解是怎样猜想的?

思考

回顾自己原有认知

【假设】物质的溶解能力是有限度的;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不同的物质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搅拌能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想、概述、说出假设及为什么

发挥学生猜想或假设能力

【讲解】下面我们先来研究物质溶解的量是有否有限的?

明确研究目标

【引导】引导学生讨论,形成方案

学生讨论、提出实验方案、明确实验器材和步骤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条件控制。

【实验】方案一:

量取10亳升水于大试管中,另(称量)22克在蔗糖于小烧杯中,每次取用一钥匙于玻璃杯中,搅拌,直至蔗糖不能溶解,并估计溶解质量。

方案二:

取10克蔗糖于小烧杯中,加入5亳升水,搅拌,蔗糖不能完全溶解,再加入5亳升水,搅拌,蔗糖能完全溶解。

(学生)实验,观察溶解现象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实验的能力。

【小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溶解的量是有限的。

(水越多能溶解物质的质量越大)

讨论,报告,得出在一定条件下,溶质溶解的量是有限的。

使学生从量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溶解性,认识只要条件一定,物质不会无限溶解。

【提问】能否用其它物质(食盐)以证明你们的结论?

建立迁移

结论需要证实或证伪

【实验】方案一:

量取10亳升水于大试管中,另(称量)22克在食盐于小烧杯中,每次取用一钥匙于玻璃杯中,搅拌,直至食盐不能溶解,并估计溶解质量。

方案二:

取10克食盐于小烧杯中,加入5亳升水,搅拌,食盐不能完全溶解,再加入5亳升水,搅拌,不能完全溶解,直至加入约30亳升水食盐才完全溶解。

(学生)实验,观察溶解现象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实验的能力。

【提问】经过以食盐溶解于水的实验是进一步证明了你的结论?

还是否定了你们原来的结论?

甚至你们又得出了进一步的新的结论?

思考、讨论得出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溶解的量是不同的。

启发学生思维

【小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溶解的量是有限的。

而且,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报告结论,建构新知

使学生从条件的角度认识比较物质的溶解性,需要相同的条件。

【讲解】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别溶解糖和食盐,是难以判断糖和盐的溶解性大小的,如果都用同量的一杯水观察能溶解糖和食盐的最大质量,或以同质量的糖和食盐需加入多少质量的水才能溶解,却较易比较糖和盐的溶解性。

思考讲解内容,进一步理解条件控制概念

进一步建立条件控制概念

【提问】已经不能溶解蔗糖的这一试管溶液,我们能否通过改变外界条件使蔗糖继续溶解呢?

思考外界条件对物质溶解的可能影响

引入新问题

【假设】升高温度?

加入更多的水?

继续搅拌?

加入某种物质?

……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假设、说出

发挥学生猜想或假设能力

【实验】加热已经不能溶解蔗糖并还有少量蔗糖剩余的一试管溶液。

观察并得出结论。

让学生得出:

改变温度物质的水中的溶解能力也会改变

【小结】升高温度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变大(温度改变物质的水中的溶解能力也会改变的;物质的溶解能力与外界条件有关)。

交流与巩固结论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推断和能用自己的语言交流,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推理能力

【提问】水是最常见的一种用来溶解物质的试剂,有没有其它可以用来溶解物质的试剂?

各种物质在汽油、酒精中的溶解与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

进一步思考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

引入问题,促进猜想

【实验】向两个盛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适量的蔗糖和色拉油(油漆)。

向两个盛汽油(香蕉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适量蔗糖的色拉油(油漆)。

(学生分组实验)仔细观察溶解情况并得出结论。

巩固: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不同的结论。

让学生得出:

不同的物质在汽油中溶解能力不同的结论

【小结】色拉油(油漆)容易溶解在汽油(香蕉水)中不溶于水中;蔗糖容易溶解在水中不溶于汽油(香蕉水)中。

(不同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汽油(香蕉水)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溶剂)。

交流、分享认知

明确实验结论和同一现象可以得出不同推论

【演示】教师出示一瓶雪碧汽水,举起,只要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对这瓶汽水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

打开瓶盖,倒入一杯汽水,盖紧,振荡雪碧瓶汽水。

观察,思考

创设学习情境,引出问题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可以做出什么推论?

思考气体能否溶解水?

气体的溶解有何规律?

进一步促进思考,猜想。

【小结】你想研究什么问题:

我想研究汽水为什么会冒汽泡?

我想研究汽水为什么振荡后汽泡会增多?

我想研究盛汽水瓶盖为什么要盖紧?

我想研究为什么喝了汽水要打嗝?

我想知道人们为什么管它叫汽水?

为什么瓶里的汽水不装满,差那么一截?

……

交流、分享

引导学生发言,形成问题。

【推论】气体能溶解于水中;升高温度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变小;振荡或搅拌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变小(气体的溶解能力与外界条件有关)

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想、概述、交流

引导学生作出推论(有关气体溶解)。

【提问】是否真有气体从水中逸出而形成的气泡?

能否证实?

思考如何验证

引导学生推论需证实或证伪

【演示】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实验(实验步骤附后)

观察并得出结论

激发兴趣并让学生得出:

气体溶解的有关结论

【小结】CO2气体能溶于水;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随升高温度而变小(减小压强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变小)(气体的溶解能力与外界条件有关)

概述、交流

明确实验结论,欣赏学生

【讨论】为什么洗洁精很容易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一些工厂向河里排放热水,造成河里的鱼缺氧死亡。

你能解释这现象吗?

思考,解释、汇报

增强迁移和保持,提供反馈

【讲解】物质的溶解还有许多特性和规律,下面我们再来探究物质溶解与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关系?

明确问题

【演示】“硝酸铵物质溶于水使烧杯底外的水结冰”兴趣实验

观察,形成问题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与好奇心

【实验】取两只烧杯,装入部分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在其中一只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并使之溶解,在另一只烧杯中加入硝酸铵并使之溶解,再分别用温度测量水溶液的温度。

学生(实验)观察、测量

让学生得出物质溶解于水过程中伴随有吸热与放热现象

【小结】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物质溶解过程中,有的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有的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

根据刚才的实验讨论出结果并概述整理。

交流结论,巩固认知

【反思】通过以上有关物质的溶解的学习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今后学习中要注意什么?

反思、回忆、汇报

促进学生反思和归纳,提高学生成就感与认知策略

【提问】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或者说我们的结论怎样进一步研究与修正才能更具广泛的意义或更严密?

例如:

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20℃,100毫升水中能溶解食盐的最大质量是多少?

物质溶解能力是否任何物质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有没有能在水中无限溶解的物质?

……

学生思考:

是否能把原结论推广到任何物质,能否定量描述,能否从生活实际继续产生新的溶解问题,交流

引导学生从定量角度、从条件与结论关系角度进一步产生新的问题,并去思考探究

【作业】1,课本中的问题(略)

2、探究:

测量100毫升水中能溶解食盐的最大质量是多少?

或比较洗衣粉与食盐在水中与在色拉油中的溶解性?

3请你介绍一种工业上常见的溶剂(用途、制法、产量、特性等)。

完成练习

巩固、提高与反馈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播放录像:

在音乐声中,一人悠闲地在冲泡咖啡并搅拌的过程。

观察

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中引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

【提问】如果我现在给每2位同学10克砂糖和水,比赛哪一组使砂糖在水中溶解的更快?

比赛前,你们会怎样准备?

为什么这样准备?

你们是怎样考虑影响物质溶解快慢因素的?

从学生原有生活事例或间接经验中形成假设、讨论

引导学生要密切合作,引导学生做出猜想或假设:

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交流】假设1:

搅拌能加快蔗糖溶解的速度(搅拌越快蔗糖溶解的速度越快)

假设2:

水的温度越高蔗糖溶解的速度越快(蔗糖温度高溶解的速度越快;温度越高溶解的速度越快)

假设3蔗糖颗粒越小蔗糖溶解的速度越快(蔗糖颗粒越大蔗糖溶解的速度越慢)

假设4:

水越多蔗糖溶解的速度越快(水越少同样的蔗糖溶解的速度越慢)

思考、整理、叙述假设及为什么

培养形成假设能力,

【观察】学生观察实验课桌上已称好的放在试管(纸)中6份方糖(冰糖)、6份砂糖(粒糖)、热水、仪器、实验记录表

观察、二人一组讨论实验方案设计

指导学生形成实验方案

【交流】选三、四组方案交流,让学生明确需要控制的条件因素有:

1、容器

2、水的取量、水温

3、是否搅拌、搅拌速度

4、糖颗粒大小、质量多少

交流、修正方案

引导学生明确如何控制条件――不同因素条件下的单一变量对照实验。

【实验】学生完成实验方案:

方案一、

(1)取20mL常温的水于二只50mL烧杯中,同时加入3克粒糖,一杯进行搅拌,一杯不搅拌,观察哪杯粒糖先完全溶解。

(2)用3克方糖重复上步操作。

方案二、

(1)分别取20mL热水与冷水于二只50mL烧杯中,同时加入3克粒糖,同时进行同速搅拌,观察哪杯粒糖先完全溶解。

(2)不搅拌重复上步操作。

方案三:

(1)分取20mL冷水于50mL烧杯中,两边同时加入3克粒糖和3克方糖,同时进行同速搅拌,观察哪杯糖先全溶解。

      

(2)改20mL热水重复上个步骤。

学生实验,观察溶解现象,互相配合,及时记录观察结果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体验实验乐趣、学会合作。

【指导】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步骤时要注意:

  选举一个伙伴当“搅拌者”。

搅拌者如果同时搅拌两个杯子里的水,不搅拌的伙伴应该使杯子保持在原地不动。

  为了公平的测试,把全部砂糖从试管或纸中倒入两杯水中,并尽量同时倒入。

为了避免学生们之间的竞争,提醒他们,不是他们自己在进行比赛,他们是在做一种形状的糖同另一种形状的糖之间的比赛,高温与低温的比赛,检验它们之间哪一个首先溶解

实验、观察:

搅拌时,糖发生了什么情况?

使学生实验操作更规范、严密,从而使结论更科学。

【交流】1:

搅拌能加快蔗糖溶解的速度(搅拌越快物质溶解的速度越快)

2:

水的温度越高蔗糖溶解的速度越快(物质溶解的速度与温度高低成正比)

3:

蔗糖颗粒越小蔗糖溶解的速度越快(物质颗粒越小其在水中溶解的速度越快)

4:

水的多少与蔗糖溶解的速度无关(同样的蔗糖溶解,水越多溶解速度不变)

整理实验报告、交流结论、同学评议实验方案与结论科学性。

分享探究成果、同时明确实验结论需要验证

【讨论】实验结论的局限性或进一步需要验证的问题:

搅拌是否能加快任何物质的溶解速度?

(溶解少的物质通过快速搅拌能否溶解的更多?

为什么搅拌是否能加快任何物质的溶解速度?

是否任何物质都随温度升高而物质溶解速度越快(氢氧化钠溶于水是放热的,是否还有这种关系)

颗粒越小溶解的速度越快则颗粒无限小时是否立即溶解于水?

是否任何物质都能溶解于水?

不同的搅拌方式是否会影响物质的溶解速度?

……

推理、提出问题交流、进一步猜想或作出假设

引导学生可以从普适性角度思考探究是无止境的;让学生明确结论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不断发展的;培养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提问】通过今天的实验探究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今后学习中要注意什么?

反思、回忆、汇报

促进学生反思和归纳,提高学生成就感与认知策略

【反思】1、科学实验探究的主要步骤:

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交流评价。

2、可溶解性固体在水中溶解的速度依赖于三个主要的因素:

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怎样搅动,固体的尺寸大小和水的温度。

交流体会

学生明确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实验条件控制、合作

【作业】1、课本中的基本问题(略)

2、写一篇海水中盐的由来的故事

记录需完成作业,实验整理

巩固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实验记录表】

实验一

实验一

实验一

目的

检验蔗糖溶解的快慢是否与搅拌有关

条件控制

1、取20mL常温的水于二只50mL烧杯中,同时加入3克粒糖,一杯进行搅拌,一杯不搅拌,观察哪杯粒糖先完全溶解,并记录时间。

2、

 

3、

 

实验数据

 

结论

 

 

          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实验(I)

  1.实验步骤

  

(1)按装置图如下所示,连接好装置,检验其气密性。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满一烧瓶气体。

(3)塞紧烧瓶塞(注意:

小气球囊内不留空气)。

向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冷水,然后打开分液漏斗上的活塞,向烧瓶内注入一定量的冷水,待小气球刚鼓起时,关闭活塞,振荡烧瓶。

(4)加热圆底烧瓶,小气球鼓起,冷却并振荡,关闭活塞,鼓起的小气球收缩。

  2实验现象及原理

当由分液漏斗向烧瓶内注入一定量的冷水时,因只有极少

量的溶于水,烧瓶内气体的压强增大,小气球囊鼓起。

再振荡烧瓶,使烧瓶内的气体与水充分接触,在该条件下,最大限度的溶于水,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少,鼓起的小气球囊收缩。

升高温度,气体溶解能力减弱,气体从水中逸出,小气球又鼓起。

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实验(II)

1.实验步骤

(1)取一支规格为20mL的一次性注射器(要求注射的润滑性好),拨出针头,然

后在安针头处套上2cm长的细的软胶管。

(2)先抽取10的水(最好刚凉的冷开水。

注意不要让针管内的水面上和软胶管

里留有空气);再从盛有CO2的集气瓶里抽取10mL的CO2(此时活塞处于20mL刻度处),

立即把弹簧夹夹在软胶管上。

(3)用力振荡针管内的水7-8下,停止振荡后,活塞会自行向前慢慢推进;活塞停下后,用手去轻轻推动活塞一下(因为活塞与针管内壁之间的摩擦力较大,使得活塞在接近“针管内外气压相等的平衡位置”时停了),然后观察活塞所处的位置,约在12.5mL刻度处。

(4)振荡针管内的CO2溶液3-4下,随即竖起注射器(前端在上),并猛地下拉活塞,可以看到溶液中有大量的小气泡冒出;重复该操作,现象依旧。

2.现象分析

活塞从20mL自行推进12.5mL刻度处,说明10mL水中溶解了7.5mL的CO2,这比理论值(在101Kpa、20℃时,10mL水里最多能溶解了8.8mL的CO2)略小。

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CO2中混有少量的不易溶于水的N2、O2。

活塞猛地下拉,有大量的小气泡从溶液中冒出,说明:

减小压强CO2在水中溶解的量会减少,从而推知,增大压强CO2在水中溶解的量会增多。

3、实验拓展

如果把水改为已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的水溶液做此实验,就可将“CO2溶于水”、“CO2溶于水与水化合生成酸”二个实验合二为一。

附:

探究食盐和糖对水的溶解性大小

[教学步骤]

1、食盐和糖是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它们都能溶于水,它们对水的溶解能力有没有区别?

请你猜想一下哪种物质的能力较强。

2、你打算用什么样的实验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区别?

与同座位的同学讨论,提出实验方案,写出实验的器材和步骤。

3、进行实验,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4、通过实验你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5、你认为外界因素是否会影响食盐和糖对水的溶解能力,根据你的经验提出一种可能影响的因素,并用实验来证实你的猜想。

6、你通过实验得到什么结论?

(案例评价:

该案例选用了两种学生熟悉的物质溶解性,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而且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有助于探究活动的展开。

另外,该方案给学生留有较大的自主空间,让学生自己来确定实验方案、器材和步骤。

为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能力。

必须控制一个变量而改变另一变量。

可以取相同质量的两杯水,看哪种物质达到溶解饱和时的质量多,也可以取相同质量的食盐和糖,看哪种物质达到溶解饱和时水的质量(体积)少,由此可以有助于学生今后更好地理解“溶解度”的意义,并感悟其中的思想方法。

通过探究也使学生证实了温度对物质的溶解能力的影响。

探究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教学目标]

l.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初步探究活动,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实验

3.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并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及实验探究。

[教学难点]物质在水中溶解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教学用具]多媒体、实验。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1、实验引入:

演示:

“硝酸铵物质溶于水使烧杯底水结冰”趣味实验。

让同学们观察并猜想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物质溶于水是否都是这样的呢?

2、活动与探究:

分组实验:

用烧杯、温度计、玻璃棒等仪器来探究氢氧化钠(NaOH)、氯化钠(NaCl)、硝酸按(NH4NO3)三种固体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实验探究并观察记录:

水中加入溶质

氢氧化钠(NaOH)

硝酸铵(NH4NO3)

氯化钠(NaCl)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溶解现象

 

 

 

结论

 

 

 

3、展示与交流:

展示交流实验探究情况

4、演示与分析:

多媒体演示分析溶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5、设计再探究:

如果没有温度计,你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

(方案可直接用实验简图表示)

可供选择的某些用品有:

NaCl、NaOH、NH4NO3、浓硫酸……(你还可选用其他一些仪器或药品)

6、交流与展示:

同学讨论交流再探究方案。

7、活动再探究:

实验探究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8、反思与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今后学习中要注意什么?

原文已完。

下文为附加的原创公文,如不需要,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

副县长在2016年县政府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今年分管工作简要讲5个方面:

一、强化调度管理,着力抓好项目建设。

一方面,要着力抓好全县项目调度管理。

每季度召开一次经济运行分析、项目调度会议,及时查改问题,抓好宏观经济运行调控管理和主要经济指标月度监测预警,确保全县经济运行健康有序,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要抓争取。

紧盯争取项目资金增长10%、谋划储备项目150项、向上申报80项以上、争取到位60项以上的目标,继续严格落实责任目标考核制,深谋细研国家、省市的战略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