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42721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docx

新版精编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测试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

2020年中国古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158题(名词解释、论述)[含参考答案]

一、论述题

1.宋代中期的欧阳修等人是如何改革宋初诗风的?

参考答案:

宋仁宗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以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为代表的诗人,对诗歌进行了改革,将诗歌引入了新的方向。

他们的改革主要表现在多写古体诗,拉近诗歌与政治与社会的距离,在艺术上进行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等新的尝试。

2.宋词发展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

宋词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时期。

北宋初中期的词沿袭了唐五代词的特点,在形式上以小令为主,内容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艺术上多用白描手法。

代表词人主要有柳永、张先、欧阳修、晏殊、晏几道等,其中成就最高的是柳永。

北宋后期的词,最大的特色是词的诗化,主要词人有苏轼、秦观、周邦彦、贺铸等。

南宋前期的词强烈地表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主要词人有李清照、张孝祥、张元干等。

南宋后期的词分为两派:

一派以辛弃疾及其追随者为代表,多表现爱国精神;一派以姜夔、吴文英等为代表,主要在艺术上精雕细刻。

3.建安时期有哪些著名的诗人?

他们的诗歌创作有何共同特征?

参考答案:

建安时期著名的诗人有“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和女诗人蔡琰。

其诗歌创作的共同特征是:

都致力于五言诗的创作,表现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现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理想精神,情调慷慨激昂,语言刚健爽朗,“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形成所谓“建安风骨”。

4.谈谈《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

《离骚》是屈原充满爱国激情的抒忧发愤之作。

全诗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三点:

一是表达了诗人政治革新的要求和对“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的美政理想的追求;二是表达了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生疾苦的强烈爱国激情;三是展示了诗人坚持正义、反对奸邪的高尚情操和九死未悔的斗争精神。

《离骚》的艺术成就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屈原的自我形象。

其二,继承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将喻体和本体水乳交融,创造出了优美、奇丽、新颖、灿烂的艺术境界,甚至出现了由一系列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组成的象征体系。

其三,大量运用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

其四,大量运用了楚国的地名、物称、方言、口语等,使全诗具有鲜明浓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

其五,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式,汲取南地楚歌的韵调和句式,采用散文化的长句,以六言为主,长短相间,灵活多变,创造出一种比较自由灵活的新诗体,扩大了诗歌的表现力。

在结构形式上,它把《诗经》整齐短小的重章迭句扩大为长篇巨制,幻想与现实交织,抒情与叙事结合,大气磅礴,完美生动地反映了丰富复杂地社会生活。

5.宋代小说话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主要的代表作是什么?

参考答案:

宋代小说话本一般为短篇故事,多表现现实生活,其中爱情和公案题材比较多。

作品人物多为下层百姓中的平凡人物,形象鲜明,颇具个性色彩,善于通过行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

女性形象塑造尤为成功,如《快嘴李翠莲》中的李翠莲、《碾玉观音》中的璩秀秀等。

情节安排曲折生动,脉络清晰,引人入胜。

基本运用白话,通俗简明,生动活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代表作有《错斩崔宁》、《碾玉观音》、《志诚张主管》、《闹樊楼多情周胜仙》等。

6.欧阳修散文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其创作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参考答案:

理论上,欧阳修一方面主张道胜文至,认为“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自至也”(《答吴充秀才书》),“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承认“道”对文的决定作用。

另一方面又认为,文章之“道”并不仅仅局限于古圣贤之道,而是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列入“道”中,反对“弃百事不关于心”的行为。

同时,认为文章的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反对韩愈等人的奇险怪诞,主张平易。

创作上,他的散文内容充实,题材丰富。

既有政论文,如《五代史伶官传序》、《朋党论》、《与高司谏书》;也有写景抒情之作,如《秋声赋》、《醉翁亭记》;又有叙事怀人的作品,如《苏氏文集序》、《祭尹师鲁文》。

艺术上也有鲜明的独创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风格平易流畅。

第二,艺术手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且颇多创新。

第三,无论写景、抒情还是说理,都能引人入胜,极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7.陆游诗歌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从内容来说,陆游的诗主要有两类,一类表现民族意识和爱国感情,一类写景物和日常生活。

这两类作品在艺术上也有不同的特色。

第一类是陆游诗歌的主旋律。

这类作品主要由两方面的主题构成,一方面是表现许身报国、恢复中原、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一方面是表现壮志难酬的苦闷、报国无门的悲愤。

这两方面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

这一类作品具有浪漫主义的突出特点,表现在:

第一,往往借助于梦境的描写来表达恢复中原的愿望。

第二,往往不对某一事物作静态细致的描绘,而是注重自我情感的宣泄。

第三,语多豪壮。

这些特点构成了陆游诗豪放浪漫的风格,接近唐代诗人李白,陆游也因此有了“小李白”之称。

第二类诗以描写日常生活及景物为主,往往从平常的景象中体悟出特别的意味,因此写得意境优美,耐人寻味,在平淡自然的风格中,时常可见对语言的精心锤炼。

8.黄庭坚能在宋代产生重要影响的原因是什么?

他的诗歌理论与创作有何特色?

参考答案:

黄庭坚之所以能在宋代诗坛上占据重要的地位,产生广泛的影响,一是因为他提出了一套独特的诗歌创作理论,二是因为他诗歌本身的成就,三是因为在他的影响下产生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江西诗派。

黄庭坚诗歌理论的独特之处在于:

它阐明了具体的写诗办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黄庭坚认为,“文章最忌随人后”(《赠谢敞王博喻》)、“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题乐毅论后》),主张创新。

创新的办法是“以故为新”。

“以故为新”的具体办法就是“夺胎换骨”,即“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冷斋夜话》卷一引)。

这就意味着创新是建立在对前人作品的加工改造上,一是不改变前人作品的意思,但用新的语言来表达;一是袭用前人的语言,但表达的是新的意思。

此外,他还对诗歌句眼的设置、句律的运用、章法的安排等发表了具体的意见。

这样的办法切实可行,而且立竿见影,对学诗者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黄庭坚的诗歌创作在宋代也是别具一格的。

从内容来说,黄庭坚的诗不像他以前的宋代诗人那样比较关注政治、社会问题,而更多的是写景、酬唱,抒发内心感受。

艺术上,黄庭坚的诗具有多方面的特点:

一是用典多;二是务新求奇,为人所不为;三是具有一种独特的幽默诙谐感。

9.苏轼诗歌在艺术上有何特色?

参考答案:

第一,将情、理、事、景融合在一起,理从事出,理从景出,并且理在情中。

第二,苏轼具有一种“触处生春”的本领,因而将诗写得生动异常,富有美感。

这种“触处生春”的特点一方面表现在他能从极平常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发掘出深刻的道理,另一方面表现在他能通过新鲜的比喻将难言之事、理、感受等非常形象地写出来。

另外,苏轼诗也写得诙谐幽默,妙趣横生。

10.元好问的诗歌创作有何特色?

参考答案:

元好问生长于金元易代之际,所以,其诗多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对金元之际的民族矛盾有较多的表现。

艺术上,元好问的诗既有南方诗人词藻华美的优点,又有北人风格刚劲的特色。

语言精炼准确,富有表现力。

虽有雕琢之功,但无斧凿之痕。

所以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

11.梅尧臣诗歌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梅尧臣的诗歌有三个方面的主要特点:

第一,他的很多诗表现了对于政治和民生疾苦的关心。

例如《田家》、《陶者》、《田家语》、《汝坟贫女》等。

第二,他在扩大诗的题材上作了新的尝试,将一些过去不入诗的事物、现象写入诗中。

第三,他的诗歌总的风格是平淡。

12.元杂剧在体制上有何特色?

参考答案:

元代的杂剧在体制上有自己的特点:

用北曲演唱,一般一本四折,有的还有楔子,用作交代人物、剧情或串联两折。

每折限用同一宫调,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剧中男主角称为末,女主角称为旦,根据主唱者角色的不同,分为旦本、末本。

一本戏只能由一人主唱,其他人一般只能说白。

角色除旦、末外,还有副末、冲末、外末、贴旦、老旦、外旦、净、丑等配角。

杂剧主要由歌曲与说白两部分构成。

歌曲主要用来抒情、渲染,往往写得较典雅;说白主要用来对话或独白,往往用白话来写。

13.姜夔词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怎样理解姜词“清空”的特点?

参考答案:

姜夔的词内容上大多为记游及咏物之作,所表现的情感也多为身世飘零和情场失意的感叹,虽然在内容上并无特别之处,但艺术上颇为精致。

他的词一个突出的特色是音节谐婉。

同时,也讲究用字,善于渲染气氛。

当然,最能代表姜夔词特色的是前人所说的“清空”。

所谓“清空”,指的是在情感上主要抒发高洁的士大夫情怀,艺术表现上避实就虚,侧重于空灵的境界,色彩上偏于素净。

14.李清照的词分几个时期?

不同时期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李清照的词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早期的词主要表现她作为少女和少妇的生活与情怀。

在她的笔下,少女生活是充满欢乐的。

少妇之词的主旋律则是抒发离别相思的感受,与少女之作相比,明显多了一分沉重。

她后期的作品则主要表现她作为寡妇的身世之苦、故国之思以及孤寂无聊的心情,情调低沉,凄苦悲凉。

15.张元干、张孝祥的词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

张元干和张孝祥都是南宋前期著名词人,他们的词有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在表达爱国情感方面,二人更表现出相当的一致性。

他们的作品最为后人熟悉的即为此类。

例如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待制赴新州)与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两首词都将爱国之情与个人怀才不遇的苦闷交织在一起,感慨豪壮,掷地有声。

当然,他们也有不同之处,张元干前期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传统的婉约词,而张孝祥词中,这样的婉约词就比较少。

同时,张孝祥某些词风格比较接近苏轼,这又是张元干所缺少的,

16.周邦彦的词有何特色?

参考答案:

周邦彦的成就在于融合各家之长,力避各家之短,将词写得更为精致。

其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音乐上,周邦彦确定并创制了许多新调。

他利用在大晟府任职的机会,对前代和当时流行的八十多种词调进行了重新审定,确定了各调中每个字的平仄,使各种词调定型。

与此同时,他还制作了一些新调,例如《六丑》、《华胥引》、《花犯》等。

第二,在语言上,周邦彦非常讲究语言的锤炼、典故的运用以及对前人诗句的融化,因而形成了一种典雅工丽的语言风格。

第三,在结构上,周邦彦的词比柳永、苏轼等人的作品更复杂曲折。

17.秦观的词有何特色?

参考答案:

秦观与其他婉约词人的不同之处在于:

首先,秦观的词并不是单纯地表现男女爱情,而是“将身世之感并打入艳情”,即借爱情描写抒发身世之感。

其次,他后期的词多直接表现政治上遭受挫折时的痛苦绝望心情,这在其他婉约词人的作品中是很少见的。

第三,艺术上,秦观的词有两方面突出的特点:

一是善于描写迷离朦胧的意境。

二是善于通过比喻、写景等手法,将无形之情写得既形象又富有美感。

18.苏轼的词在宋词发展史上有何地位?

参考答案:

苏轼对词最大的创造,一言以蔽之,就是以诗为词。

具体表现在:

第一,内容上,打破了过去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的传统,举凡怀古、悼亡、山水、田园、仕途失意、报国雄心、人生奥秘等,无不可以入词。

第二,风格上,打破了以婉约为主的传统,既有婉约,又有豪放、清旷、幽美等。

第三,在词与音乐的关系上,打破了以词附属于音乐的传统,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工具。

第四,艺术手法上,变化多样。

传统词往往上阙写景,下阙抒情,情从景出,情景交融,苏词打破传统程式,既有借景抒情之作,更多的则是随机应变,变化莫测,无一定之规,真正做到了融叙事、抒情、写景、议论于一体。

第五,语言上,高度诗化。

总之,词发展到苏轼时,它的娱乐功能减弱了,而抒情的功能大大加强了,实际上已经成了诗的另一种形式。

19.晏几道的词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晏几道的词内容基本上还是传统的男女爱情题材。

但是,多带有浓厚的感伤色彩,多表现人生变化的梦幻感。

在艺术上往往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融情入景,并巧妙地融化前人的诗句,将情感表现得既真实动人,又耐人寻味。

20.柳永词在艺术上有何贡献?

参考答案:

一是大量使用长调慢词,改变了以小令为主的传统,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使铺叙手法进入词中;二是大量吸收俗语入词,使词更接近下层人民,从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三是采用了许多新曲调,使词与当时的流行音乐结合得更紧密。

21.《牡丹亭》的爱情描写与《西厢记》表现的爱情有何异同?

《牡丹亭》在思想上与《西厢记》有类似之处,但是,《西厢记》是先情后欲,《牡丹亭》则是先欲后情;《西厢记》描述的是情感的自然发展,更多的是表达“愿天下有情人终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而《牡丹亭》则特别突出了情(欲)与理(礼)的冲突,强调了情的客观性与合理性。

这种不同,是时代的差异造成的。

《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

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

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

22.王安石诗歌前后期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以退居江宁为界,王安石的诗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的王安石主要是一位政治家,因此,这一时期的诗,往往与政治、社会有紧密关系,表现了他对现实政治的高度关注。

这一时期的诗歌不仅具有强烈的现实性,而且在艺术上不事修饰,多议论,少含蓄,锋芒毕露,以文为诗。

王安石这一时期的诗,可以称为政治家之诗。

退居江宁后,王安石的诗进入了后期。

他的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

形式上以绝句为主,很少长篇古体;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后人将王安石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

23.元代的包公戏有哪些?

其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元代的包公戏除了关汉卿的《鲁斋郎》、《蝴蝶梦》外,还有无名氏的《陈州粜米》、李潜夫的《灰阑记》等,这些作品除了揭示社会问题和歌颂清官外,还有一种传播智慧和智力游戏的意味。

24.明杂剧体制变化有何特点?

明杂剧体制变化的特点是传奇化。

(一)结构上不遵守四折一楔子,体制自由多样。

出现了很多短剧。

(二)音乐上可南可北,南北兼用。

(三)演唱形式灵活自由,可多人唱,也可连唱、轮唱。

25.《金瓶梅》在小说发展史上有何新的成就与贡献?

第一、《金瓶梅》是与过去的“世代累积型”不同的第一部“个人独创型”长篇小说。

第二,在取材上,变以前的历史题材为现实题材。

成为我国古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小说。

第三,在人物塑造方面,以社会上的普通人物为小说的主人公,不再象过去的小说那样,都是以写非凡人物(英雄、神)为主。

第四,《金瓶梅》则淡化了情节,以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在大量生活琐事中展示人物性格,将小说叙事的重心由情节转到了人物形象。

同时,变细节描写的夸张、粗略为细腻不避琐屑。

26.《西游记》在情节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在情节的设计上,《西游记》往往戏笔与幻笔相间,将事件写得波澜起伏,峰回路转,离奇而不悖情理,奇幻而自有逻辑,引人入胜(结合作品来论述)。

27.《西游记》在人物塑造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西游记》的几个主角如孙悟空、猪八戒等,都写得异常生动,惹人喜爱。

这些人物之所以刻画得很成功,是因为作者在塑造他们时,往往是将神性、人性、动物性三个方面结合起来,把他们当人来写,使之具有人的思想、行为的人性的特点,同时又有神的威力和动物的外貌等特点,既亲切又具有超现实的色彩。

28.《西游记》从情节上看,可划分为几个部分,这些部分在表达思想内容上有何区别?

又有何联系?

小说由两个文学母题及相应的故事构成:

一个是有关人性的自由本质与不得不接受约束的矛盾处境。

这主要表现在前十二回对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天宫的描写上。

在这一部分里,孙悟空象征着人的自由本性;玉皇大帝、生、死及一切清规戒律,象征着对人的自由本性的束缚。

把大闹天宫看成是通过神话形式、投影式地反映人民反封建正统、反皇权尊严的叛逆思想和叛逆情绪的一种折光,应当是恰当的。

一个是历险记式的,它一方面反映了人的冒险精神,另一方面也隐喻着人必须历经艰辛才能获得成功。

这主要表现在《西游记》的后半部孙悟空护送唐僧取经,克服八十一难,终成正果的故事上。

虽然前后两个部分描写的内容不同,但都是通过浪漫主义的艺术想象,生动地反映了人民驾驭自然、征服邪恶的愿望和人定胜天的乐观精神。

29.《水浒传》前半部分的结构有何特色?

这种结构与内容有何关系?

《水浒传》由相对独立完整的各个故事连接成一个整体。

前段分别写几个主要人物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实为一个个英雄传记,而这些小传又都围绕起义斗争这条主线,一方面反映了梁山起义队伍的逐步发展,另一方面又如同一条链上一个个紧紧相扣的环,既使主要人物不失其完整性和连续性,又使全书有机地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30.《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方面有什么特色?

《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上的成就十分突出。

作者笔下的战争写的丰富多彩、变化无穷。

充分表现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另外,在战争描写中,不仅写出了两军相斗勇者胜,而且,还写出了两勇相斗智者胜。

重点表现统帅人员的运筹帷幄、分析决策,给予读者许多启示。

31.如何看待《三国演义》的“拥刘反曹”倾向?

应从三个方面分析:

一是史学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就存在着孰为正统的不同看法;二是三国故事在民间流传中融入了人民希望出现明君仁政的愿望;三是小说创作中主题思想的需要。

(要求举出具体的材料事例加以论析)

32.简述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的变化及其原因?

参考答案:

曹植早期诗歌充满了昂扬奋发的精神,后期诗歌慷慨悲凉。

诗风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其政治地位的变化导致题材与艺术手法的变化。

曹植早期才华横溢,颇受宠爱,故诗歌多歌唱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也有感时伤乱、述写宴饮游乐的作品,洋溢着浪漫乐观的情调。

后期备受猜忌,故主要抒写自己遭谴被弃的悲愤与不平,或述写朋友和自己遭受迫害的愤懑,或借传统闺怨题材表明自己的心志,或自抒胸臆,或借游仙以排遣内心的苦闷。

大量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表现诗人反抗迫害的精神。

傲世谁堪千古秀,

清狂自比一秋心。

天罡籁以黄花瘦,

淡眼红尘冷到今。

33.《倩女离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

《倩女离魂》是郑光祖的代表作,它根据唐传奇《离魂记》改编而成,描写张倩女与王文举的爱情故事。

张、王分离,张因病卧床,月夜魂追王成亲。

后王得官回来,张魂魄与肉体复合为一。

剧中离魂代表妇女内在的欲望和情感,病中的倩女之身代表妇女不能自主的可悲事实。

情节离奇而内涵深刻,而且具有浓厚的抒情气息,对《牡丹亭》有直接的启发作用。

34.为什么鲁迅说“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

参考答案:

晚唐小品文是韩、柳杂说、寓言小品等类文体在新形势下的继续和发展,也是晚唐日趋尖锐的各种社会矛盾下的产物,取得了以下成就:

(1)它继承和发扬了古文运动批判现实,文以载道的传统,而在讽刺尖锐,见解深刻方面,较韩柳有过之。

⑵形式上发展了韩柳文中幽默的一面,打破了唐代古文过于一本正经的沉闷局面,使散文题材开拓到日常生活中的琐闻、杂感等各个方面,风格趋向于轻松活泼。

(3)对赋、铭、箴、赞等文体进行了由骈转散的革新,填补了中唐古文运动留下的空白,丰富了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

代表作家作品有皮日休《皮子文薮》、陆龟蒙《笠泽丛书》、罗隐《谗书》。

35.竟陵派的得失。

竟陵派是稍后于公安派的文学流派。

以钟惺、谭元春为首。

两人都是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故名。

他们提倡学古人的精神,积储文学底蕴,这与单纯在形式上蹈袭古风有很大区别,客观上对纠正拟古流弊有积极意义。

再者敏锐看到公安派末流俚俗肤浅的弊病,企图另辟蹊径,绝出流俗,具有一定的胆识。

但他们偏执地将“幽情单绪”、“孤行静寄”的境界当作文学的全部内蕴,将创作引上奇僻险怪、孤峭幽寒之路,缩小了文学表现的视野。

 

36.谈谈归有光的散文的特点。

归有光把生活琐事引进“载道”的“古文”中来,,使古文密切地和生活联系,因而写出一些面目清新的作品。

当然,他写得最成功的还是那些描写家庭琐事的作品,这类散文感情真挚,描写生动,在明代散文中别具一格,虽然归有光不能以重大题材来反映明代现实,但在复古派把持文坛的混浊气氛中,他却能以清新和富有真情实感的文字保持了散文健康的生命,因而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杰出的地位。

37.元代的“水浒戏”作家有哪些?

他们的代表作是什么?

参考答案:

元代产生了大批的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今存目的就有30多种。

其中最著名的是康进之的《李逵负荆》。

就数量而言,水浒戏写得最多的是高文秀,见于著录的有9种,其中以李逵为主人公的就有8种,但现存的只有《双献功》。

38.马致远杂剧总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在众多的元杂剧中,马致远的创作最集中地表现了当时文人的内心矛盾和思想苦闷,与此相联系,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够鲜明突出,缺乏戏剧冲突的紧张感,而重在抒情,借以表现自我,因而容易引起旧文人的共鸣。

这既是马致远杂剧的特点,也是他的缺点。

39.马致远《汉宫秋》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是什么?

参考答案:

《汉宫秋》描写的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但与传统的昭君故事不同,在情节和人物上进行了新的创造。

它将汉元帝写成对王昭君有着深厚爱情的人物,同时突出了王昭君对汉朝的感情,让她以身报国,投水自杀。

作者将王昭君的不幸置于民族矛盾的背景下,因此,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民族情绪特别强烈。

艺术上善于抒情,极富感染力。

40.白朴《梧桐雨》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是什么?

参考答案:

《梧桐雨》主要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描写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

内容上虽是旧题材,但突出了纯真的爱情成分。

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能通过人物内心的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并且化用了大量古典诗词的意境、意象,语言极其华美。

41.王实甫《西厢记》对董解元《诸宫调西厢记》作了哪些发展?

参考答案:

王实甫《西厢记》直接取材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同时又对《西厢记诸宫调》作了新的发展:

第一,删减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使结构更完整,情节更集中。

例如,在《西厢记诸宫调》中,孙飞虎兵围普救寺一事占了相当长的篇幅,它实际上是游离于主线之外的,王实甫毅然将它压缩得很短,这样就使主线更为分明突出。

第二,使主要人物的立场更鲜明,从而加强了戏剧冲突。

在《西厢记》中,实际上存在着两个阵营,一以张生、崔莺莺、红娘为代表,一以老夫人为代表。

王实甫将这两个阵营的人写得泾渭分明,态度毫不含糊,并以此来展开矛盾冲突。

第三,在情节安排、艺术手法的运用上,更为精致完美,并增加了一些喜剧色彩。

例如,利用景物来表现情感是《西厢记诸宫调》的一大特点,王实甫在《西厢记》中也大量运用了这一手法,但比较一下两部作品的“长亭送别”就可以看出,王实甫写得更细腻,更优美。

42.关汉卿的杂剧从内容来分,可以分为哪几类?

各类的代表作是什么?

参考答案:

关汉卿的杂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公案剧。

以《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为代表。

二、婚姻爱情剧。

这又可分为两类:

一为表现弱者反抗恶势力,代表作有《救风尘》、《望江亭》;一为表现一般的婚姻爱情,代表作为《拜月亭》、《调风月》。

其特点是肯定女性对于婚姻的自主选择。

三、历史剧。

代表作为《单刀会》、《西蜀梦》。

这两部作品都是三国戏,塑造的是三国时蜀国关羽、张飞等人的形象。

这一类作品较多地反映了民间的英雄崇拜心理和价值观。

43.元杂剧的发展情况如何?

各阶段的代表作家有哪些?

参考答案:

元杂剧的发展以大德(1300年前后)为界大致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的创作中心在大都(今北京),后期的创作中心在杭州。

前期的主要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这是元杂剧创作的黄金时期;后期的主要作家有郑光祖、宫天挺、秦简夫等,这一时期的杂剧创作已走向衰落。

44.《琵琶记》有什么思想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