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4298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8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山州西畴县二中2018-2019学年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份,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读“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完成以下两题。

1.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地理信息系统即GIS,是依靠计算机实现地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和应用的系统。

据此完成以下三题。

2.GIS区别于其他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

A.解决与分布、位置有关的问题

B.模式分析,揭示各种地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C.储存庞大的空间数据,不能随时制作电子地图

D.进行各种空间分析,以模拟区域内的空间规律和发展趋势

读“我国部分省(区)盐碱地统计图”,完成以下两题。

3.宁夏盐碱地形成的原因为(  )

①耕地总面积较大

②地势低洼

③降水量小,蒸发旺盛

④地下水埋藏浅,矿化度高

⑤引黄灌溉面积大,排水不畅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④⑤D.③④⑤

下图为山西省煤炭基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三题。

4.为了解决该省区在经济发展中某种资源短缺状况,采取下列哪些措施()

①西气东输 ②西电东送 ③南水北调 ④引黄入晋

A.②B.④C.③④D.②④

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更具战略意义。

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5.稀土金属的功能产品广泛应用于风力涡轮机等环保技术领域。

下列省份风力涡轮机市场潜力最大的是(  )

A.四川B.贵州C.江苏D.江西

读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回答以下两题。

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

乙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

6.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

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

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2008年黄河调水调沙,自6月19日开始,至7月3日结束,历时14天,为历次调水调沙流量最大的一次。

据此回答以下三题。

29.

7.黄河调水调沙是通过“人造洪峰”将泥沙带入大海,其利用的外力作用主要有()

①流水侵蚀作用②流水搬运作用③流水溶蚀作用④流水沉积作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我国知名的黑龙江省五常大米,绿色、质量好,价格节节攀升,最贵的已在市场上卖到199元/斤。

读“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8.珠三角地区20世纪80年代前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目前稻田已所剩无几,主要原因是(  )

①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地价上升

②农业结构调整,农业逐步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的生产为主

③水稻生产用水量大,灌溉水源不足

④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使珠三角地区气候变干不适合水稻的生长

⑤珠三角地区由于海水倒灌,导致土地盐渍化现象严重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读“我国四个地区各类耕地所占比例图”,完成下列各题。

9.据图可知(  )

A.25°以上坡耕地比重大的地区,灌溉设施少

B.西部坡耕地面积最广

C.东部地区有灌溉设施的耕地面积最大

D.耕地比重大的地区,25°以上坡耕地比重较小

2011年9月14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指出,我国贵州、广东等八省市都有石漠化现象,严重地区甚至寸草不生,其中以贵州最为严重。

结合下图,回答以下三题。

10.石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图示人为因素比例中,比例最大的是(  )

A.不合理耕作B.过度樵采

C.过度放牧D.无序工程建设

11.关于全球定位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球定位系统只能获得地面某点的经纬度,不能确定其高程

B.全球定位系统由3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即空间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设备部分

C.全球定位系统具有高精度和自动测量的特点,但是受地形、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

D.目前GPS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

12.鱼鳞坑是为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的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甲图中最宜植树的地点为(  )

A.①B.②C.③D.④

水稻生产重心指的是某个时期水稻产量分布在某个区域上的力矩达到平衡的点(地理重心),下图为1~32年中国水稻生产重心演变轨迹。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稻生产重心一直处于中国几何中心(103.50°E,36°N)的东南方向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北地区水稻生产的增长速度慢于其它地区

C.1978~1990年,我国水稻生产重心朝西南方向缓慢移动

D.2000~2009年,我国水稻生产重心一直向东北方向移动

2016年2月1日15时29分,我国成功发射第五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

结合“‘北斗’定位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4.利用该定位系统定位时,任何一点在任一时刻地面上空至少有(  )

A.一颗GPS卫星B.两颗GPS卫星

C.三颗GPS卫星D.四颗GPS卫星

15.有关GPS汽车导航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用GPS导航的出租车要安装导航仪 ②司机把目的地名称输入导航仪,屏幕上立刻呈现一幅彩色地图,标出最佳行车路线 ③在十字路口,GPS导航仪会根据预定行驶路线用语音提醒“向左转”或“向右转” ④到达目的地时,电子地图会以文字或语音提示到达目的地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①②④

陕西省安塞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科学工作者对这一地区水土流失的研究发现,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只占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要占到90.4%。

据此回答以下三题。

16.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

A.史前以自然因素为主,现代以人为因素为主

B.史前及现代都以自然因素为主

C.史前及现代都以人为因素为主

D.史前以人为因素为主,现代以自然因素为主

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以下两题。

1—耕地 2—居民地 3—湖泊

17.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18.有关东北土地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大,但分布分散

B.宜农荒地多,但肥力不高

C.有大面积肥沃的红土地

D.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栏江调水工程,并规划建设金沙江调水工程,如图所示。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9.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滇池流域的主要影响有(  )

①改变滇池流域降水总量 

②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

③减少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 

④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以下三题。

材料一:

田纳西河流域在流域管理局的指导下,始终以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统一为基础,以工业、农业、城镇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建立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治理协调系统。

材料二:

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协调系统

20.田纳西河流域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渔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兴建了大量水库,为发展渔业打下了基础

B.平原多种玉米、棉花等

C.把林业发展作为整个流域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D.坡地发展温室蔬菜生产

21.下列各种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煤炭B.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制造的“煤变柴油

C.煤层中的煤层气D.海洋潮汐能

22.夏日的东北平原,如汐似潮的绿色铺向天际,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

二道河农场万亩大田里,齐刷刷的稻苗迎风摇曳,农用“银鹰”低飞在作物上空喷洒叶面肥……在中国的东北角,清晨最早把太阳迎进祖国的地方,农业现代化的曙光初现!

读“我国东北某区域图,完成下题。

新中国成立后,图示湿地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

A.土地退化B.物种骤减

C.酸雨加重D.沙尘暴增加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义务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3.很多国家将植树节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是因为植树造林是防止_______的最佳措施(  )

①水土流失 ②地面沉降 ③土地荒漠化 ④大气污染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4.图丙中a、b、c表示产品生产的设计、加工、营销环节。

皖承接的产业对应图中的阶段和环节分别是(  )

A.Ⅰ、aB.Ⅱ、bC.Ⅲ、cD.Ⅳ、b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地不同阶段的农业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25.图示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化体现出(  )

A.城郊农业的特点B.农业工厂化的特点

C.绿色农业的特点D.区域农业专业化的特点

东南亚的热带雨林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

下图为东南亚地区油棕产业链示意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26.油棕产业链中(  )

A.油棕种植业属小型自给自足农业

B.棕榈油榨取工业宜靠近原料产地

C.油棕生产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D.油棕产业链常形成综合性工业地域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经验对长江的综合开发有借鉴意义。

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27.长江三峡水能丰富的原因是()

①地处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 ②长江径流量大 ③地形平坦 ④河流落差大

A.①④  B.①②④C.②③  D.②④

读密西西比河流域水系图,完成以下两题。

28.下列关于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

B.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地势特点是由东、西、北向中部缓斜

C.河流注入大西洋

D.干流易出现凌汛现象

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km2,1月均温为-21~-18℃,7月均温为1~2℃。

下图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

读图回答以下三题。

29.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目前该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

A.劳动力短缺B.低温冷害更严重

C.人均耕地面积减小D.洪涝灾害更频繁

读“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完成以下两题。

30.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开垦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D.过度养殖

淡水和交通运输是限制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两大因素,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31.下列自然条件中,成为山西煤炭外运交通发展两大障碍的是(  )

①黄河 ②汾河 ③秦岭 ④太行山

A.①② B.③④C.②③D.①④

下图为新疆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关联图,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32.图中,甲表示(  )

A.土地盐渍化B.下游河流水位上升

C.下游河流流量减少D.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

下表是我国四条河流极值比范围与丰水期4个月径流量占全年比重统计表,其中极值比表示河流年径流量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

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33.下列关于表中河流流域开发和保护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海河下游建闸以防海水倒灌

②黄河中游防治地面沉降

③长江下游实行梯级开发

④塔里木河水资源统一调配使用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部农业区分布示意图”。

据图完成以下两题。

34.从农业地域类型看,图中展示的农业区属于(  )

A.水稻种植业B.商品谷物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D.混合农业

每年东非高原上几十万头角马、斑马等野生动物发生周期性的大迁徙。

下图为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新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35.近几十年来,东非高原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过牧过垦,土地退化加剧

B.修路开矿,破坏地表植被

C.城市扩大,非农用地增加

D.动物迁徙,踩踏啃食草皮

读下图,回答以下两题。

3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所示区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新建的企业有钢铁工业和机械制造工业

B.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西电东送北线工程和西气东输工程都经过乙图所示区域

C.乙图①地和⑤地春季最主要的气象灾害有沙尘天气和寒潮等,④山地以南地区受其影响较小

D.乙图中,②和③两地的气候类型及地质构造相同

巴西东南部S州甘蔗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其甘蔗主要用来生产燃料乙醇。

该州集中了全国一半以上的燃料乙醇厂。

随着国内外对燃料乙醇需求的增加,该州和巴西中南部地区更多的土地被开发为甘蔗田。

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16.

37.燃料乙醇的大量使用会导致巴西()

①碳排放量增加②能源消费结构改变③热带草原面积减少④蔗糖消费量下降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38.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B.旅游业带来经济收入

C.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D.防治污染,提高田纳西河的水质

39.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

云南的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如图)是我国新增4处国际重要湿地。

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

当年勘察人员仅调查到残存的100余亩沼泽地、数十只黑颈鹤。

图中4℃等温线向北凸出,主要是(  )

A.受太阳辐射的影响B.受河流流向的影响

C.受地形地势的影响D.受热带季风的影响

2012年10月18日,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顺利通过阶段性蓄水安全鉴定,标志着工程建设取得了关键性突破。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40.关于溪洛渡水电站所在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主要为高山高原气候

B.该区域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C.该区域是我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区之一

D.该区域整治的重点是防治水患,整治江河湖泊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

41.读“东北地区简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东北地区可以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图中D区为耕作农业区,________为林业区,________为畜牧业区。

(填字母)

(2)A区有我国面积最大的________生态系统,加强该生态系统保护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简要说明D区农业发展的举措。

(4)简析图中B区应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4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工业为________密集型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________工业。

(2)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呈现了以________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特点,尤其以________工业部门最为突出。

(3)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GDP迅速增长,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随着农业生产区位条件的变化,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甲是1980年和2010年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图乙是1980年和2010年黑龙江省积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1)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的变化:

种植面积扩展最大的作物是________,种植面积缩小最多的作物是________;小麦、水稻和玉米作物种植的空间分布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其农业区位的优势条件。

(3)黑龙江省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

(4)请据材料二分析引起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格局改变的区位条件。

44.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图a)。

材料二 某大型农场生产用地随海拔分布示意图(图b)和该农场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图c)。

(1)分别归纳图a中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地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原因。

(2)简要评价该农场的生产经营优点。

答案

1.C2.D3.D4.B5.C6.D7.A8.A9.B10.B11.B12.C

13.A14.C15.C16.A17.A18.D19.B20.D21.D22.C23.C24.D25.D26.B

27.D28.D29.D30.A31.D32.C33.D34.B35.A36.C37.B38.C39.C40.C

41.【答案】 

(1)B C 

(2)湿地(沼泽地) 建立湿地保护区;已围垦湿地逐步退田还湿,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退化的湿地。

 (3)强化商品粮生产;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竞争力,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4)①坚持以营林为主;②合理采伐;③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④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⑤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⑥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加工业。

42.【答案】 

(1)劳动 轻纺

(2)技术 高新技术(电子电器)

(3)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均有上升,尤以第二产业最为明显

43.【答案】

(1)水稻 小麦 小麦从原有广泛分布到仅集中在北部地区;玉米逐步向北部迁移;水稻从原有与玉米混作到东部、南部大面积分布(由中部地区向东部、南部扩展)

(2)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地势平坦,连片分布,利于大型机械化;耕作土壤肥沃;水资源较丰富。

(3)热量

(4)积温明显增多,使一直制约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热量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

 

44.【答案】

(1)特点:

甲地形区分布在河谷地区;乙地形区分布在盆地四周山麓地带。

原因:

甲地形区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热量,河谷地区热量条件相对较好,故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地区。

乙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燥,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水分,山麓地带灌溉水源充足,故种植业沿盆地四周山麓地带分布。

(2)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发挥了自然资源的综合效益(或农林牧立体利用土地,发挥了各类土地的生产潜力);种植业、畜牧业与土地之间形成了良性农业生态系统(或利用海拔差异多层次发展农林牧,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冬季从事旅游经营,利用了劳动力的农闲时间;多种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及对市场的适应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