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平论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1439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剑平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剑平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剑平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剑平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剑平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剑平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剑平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剑平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剑平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剑平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剑平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剑平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剑平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剑平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剑平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剑平论文.docx

《剑平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剑平论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剑平论文.docx

剑平论文

“共”出师生和谐,“导”出教育幸福

⏹瑞安市新纪元实验学校“家校共导”教育实践管窥

(瑞安市新纪元实验学校黄剑平)

【内容摘要】

为了解决在家校教育中的不同步、不同质的矛盾,尤其是为了避免出现“5+2<7”的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抵消学校教育,因而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性,根据寄宿制学校的特殊性,我们推出“家校共导”导师制,全校3000多名同学按兴趣、爱好、特长、地域、家庭背景、个性差异等因素自主、自愿与家长、教师组合成200多个师生小家庭,并以“家校共导”小组为平台展开一系列活动。

“导师”在孩子的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与孩子们同玩、同乐、同学、同忧、全程关注,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和社会资源,为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幸福指数的提升奠基。

【关键词】差异化教育家校共导师生和谐教育幸福

根据我校连续几年的学生问卷和家庭调查,我校学生的家长群体多数为私企营业者(约占95℅),文化素养较低(小学及以下学历约占64℅)父母长期在外,隔代抚养的现象非常普遍(约占62℅),加之我校根据家长的需求实施“全寄宿半月休”(即两个星期连着上课十天,休息四天),学生接触社会,接近社区的时间和机会大大减少。

即便学生休假在家也常常是独自一人,家长陪伴时间极少或者干脆由爷爷奶奶包办,于是学生在家也总是“三点一线”:

男孩子“吃饭睡觉打游戏”、女孩子“睡觉吃饭连续剧”,亲情的缺失、社区的远离、社会的隔断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如何通过有效的载体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我校孩子们亲情缺失的状态,创造不是家胜似家的氛围,创设不是父母胜似父母的亲情,从而自信地走出学校和家庭、走进社区和社会……

——这是摆在我校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同时,由于我校全寄宿的特点,加之家长群体的特殊性,使得班主任既当爹又当妈,既抓学习又管生活,工作时长量多,加之缺乏有效的全员德育机制,全员德育往往流于形式,“班主任怨声载道、课任教师下课就跑”的现象极其普遍,由此带来的恶性循环是:

课任教师誓死不当班主任,部分班主任工作简单粗暴,家校信息不畅,家校矛盾时有发生。

如何通过有效的载体和机制,来真正促成“全员德育”的真正落地,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这是摆在我校面前的一个“难”问题。

学校提出“尊重差异、关注全体、开发潜能、和谐发展”的育人理念,积极打造“差异化”的教育品牌,践行“师生共创教育幸福”的核心价值观,打造“守住宁静的心家,经营温馨的小家、融入和谐的大家、奉献伟大的国家”的校园“家文化”。

可以说,差异教育本质上是为了实现教育的公平,而教育公平又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国策的落实,它无疑会是当前课程改革关注的,教育过程和结果的公平必须由差异教育来实现,只有差异教育才能最大限度保证每一个孩子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如何通过有效的载体和机制,来让师生真正感受到“家”的和谐,真正提升师生的校园幸福指数,实现学校品牌化内涵式发展……

——这是摆在我校面前的一个“深”问题

尽管在很早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新课程改革纲要》等纲领性文件就对家校教育作了指导性的建议,一线教育工作者也有实施的认识和愿望,但事实上,家校合作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例如:

观念的落后导致认识的偏差,沟通的不畅导致矛盾的积聚、合作的无据导致活动的无序等等,家校“不能合作”“片面合作”“低效合作”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尤其是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由于家校合作方面既无教材,又没有统一的可供操作的体系,只有一些相关的指导性建议散落于各级领导讲话与文件中,因此,在家校合作的实际操作层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教育环境在变、教育对象在变、教育手段在变,家校合作教育的途径与手段能否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这是摆在我校面前的一个“新”问题。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开展“家校共导小组”,实施“家校共导”教育实践研究。

所谓“家校共导小组”,就是在授课班级的基础上,根据尊重差异、双向选择等原则,把全班同学按家庭背景、兴趣爱好、个性差异等十二个指标分成若干个家校共导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教师导师”和若干“家长导师”,并以“家校共导小组”为单位有计划有目的的在校内外开展“家校共导”系列活动,把综合实践、探究学习、社区服务、亲情体验、体闲娱乐、沟通分享、反思共进等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让组内成员进行着一种既有感性,又有知性的丰富生命之旅。

“家校共导”教育实践的出发点在于关注学生的均衡发展,尊重学生的发展权,信任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潜能。

它有三条主线:

一是从导“学”走向导“育”,教师从学生的“学业导师”真正变为“人生成长导师”;二是从“导师制”走向“导生制”,导师不是包办学生的需求,不是受导学生的利益的保护者,而是通过指导和鼓励激发学生的自主发展需要,培养自我规划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三是从“教师导”走向“家长导”,走向“教师、家长、学生互导”,即通过教师、家长的“合导”促进学生的最终成长,而学生的成长又反过来促进教师、家长的成长。

在这个“家校共导”小组里,导师(无论是“教师导师”还是“家长导师”)往往扮演着多重角色,他(她)是师长,是父母,是伙伴,他(她)和组员们一起同学、同玩、同忧、同乐……

在这个“家校共导”小组里,每一个组员都不再是独生子女,父母也不会经常不在身边,因为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小家,在这里他们有了许多兄弟姐妹,每个人都有“老师爸、老师妈”、“临时爸、临时妈”,他们共同学习,一起生活,彼此关心,相互照顾……

在这个“家校共导”小组里,多彩的活动代替了枯燥的说教、丰富的体验代替了单一的授课、成长的历程代替了冰冷的分数……

(一)尊重差异,双向选择的小组组建

根据“尊重差异、双向选择”的导师小组组建原则,学校选做好前期的调查工作,建立学校-学部-年段-班级四级调查体系,研发各种调查量表,进行了大量的信息采集与分析工作,并以此作为导师小组组合的依据。

在此基础上,召开全校、分部、分段、分层的动员会、家长会,成立校、班两级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在年段长与班主任的具体协调下,把全校师生划分为288个导师小组,并作好“家长首席导师”、每月“家长常务导师”的推选工作,随后“导师小组”制定小组计划,为本小组取一个富有意义的名字,确定本小组的活动内涵,公布“导师”联系电话,拍好“全家福”,制作展板悬挂在学校醒目位置并发在校园网站和班级博客上予以公示,并按“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家长唱主角”的要求开展一系列活动。

此外,学校还成立了“家校共导教育实践”专项研究基金,并把“家校共导”活动列入课表,作为课程不断整合,做到有时间、有目标、有内容、有评价上的保障,并把“家校共导”活动考评情况纳入教师的年度绩效考核中,对外公布“家校共导”教育实践活动服务热线和邮箱,全面接受各方建议和监督。

(二)家校联动、主题突出的创新活动

1、“情感互动支票”——“爱的付出与收获”

第一个阶段教师学生要求学生支付的阶段,具体做法是,导生每半月的返家日,导师给导生两张情感互动支票,其中一张已经明确了情感支付的内容,就是导师要求导生在家三天应该做到的事情,家长对照支票进行评价反馈,完成最好的为五星,其余以此类推,导生返校后要把这张支票交给导师,导师根据导生在家的表现在导师小组内进行评价,并把这张支票贴在小组活动记录本中。

还有一张是空白支票,要求家长填写孩子在学校的十一天中要做到的具体要求,然后在返校日一并把这张支票交与学生到给导师,导师根据家长的要求和期望,再根据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给出评价,  导师会在下个返家日把信息反馈给家长,这样就把教师对孩子的在家的要求和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要经过相互监督,促其发展。

第二个阶段是导生要求家长、教师支付的阶段,当导生完成导师要求完成的三张支票后,导生可以要求导师支付一张情感支票,由导生来对教师的支付情况进行评价。

同样导生亦可以要求对家长进行评价。

激发导生与导师与家长三者的高度参与热情,导师对能完成支付的导生在小组内进行表扬,三次完成的可以向导师和家长提出一次支付要求,五次完成的可以评为诚信天使,一学期能完成支付的可以评为守信之王,对这些获得荣誉称号得导生,进行表彰,并展示他们完成的情况。

这样做不仅拓宽了家校联系的渠道,更促进了学生在学校家庭的双重监督,学校老师按照家长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监督,在家庭家长按照导师的要求进行监督,这样就使得导生与导师,家长与导师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密切了,真正实现了家校共育。

2、德育作业——“德育作业进家里”

由于我校学生返家休息日有三天,为此,我们在减少学生学科作业内容同时,增加了一项专门的德育作业,内容围绕感恩教育、责任意识、社会热点等进行设计,从目标到任务都分年龄段作出具体要求,指导学生如何在家长帮助下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德育作业按照学校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做统筹安排,同时又结合各种节日进行适当调整,做到计划性与灵活性的统一,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有事可为”、“有感可发”,切实有效。

镜头一:

这是2010学年第一学期(小学低段)德育作业主题(具体内容略)

年级

选修主题

必修

主题

一、二年级

生命探密——口袋里的鸡蛋、蛋壳里的生命、

蛋香喷喷、母鸡下蛋

学会感恩——帮妈妈做一件家务、给妈妈洗一次脚

三年级

饮食与健康

认识交通标记

四年级

亲近绿色食品

我爱我家

交通安全

五年级

广告中的错别字

话说健身

六年级

奥运.2008

我的未来不是梦

七年级

身边垃圾的学问

家乡的风景名胜

八年级

农村垃圾的处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考察家乡的古建筑、名人、地名的由来等

镜头二:

“妈妈,洗脚”。

这不是那句电视广告词,这是我们学生在完成第一次德育作业中用得最多的一句话。

“英语碰碰车”活动小组金海琼同学这样写到:

晚上,月亮已高高升起。

我端来一盆温的水,妈妈把脚伸进脸盆里,靠在沙发上,闭上眼睛,说:

“真舒服!

”我轻轻地抚摸妈妈那粗糙的双脚,心里惭愧地想:

如果老师没有布置这个作业,我会帮妈妈洗脚吗?

想着想着,不由得低下了头。

忽然,妈妈问我:

“你知道你小时候是怎样洗脚的吗?

”我摇了摇头。

妈妈慈祥的望着我,微笑着回忆起了似乎很幸福的往事,柔和地说:

“你小时候最爱洗脚了,每次洗脚,你总爱扑通扑通地溅我一身水。

于是,妈妈就假装生气,拍拍你的脚丫,你就呵呵呵呵地笑起来……”。

不知不觉,洗脚水已经凉透了,可我与妈妈却觉得很温暖。

镜头三:

第一学期第五次德育作业——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各地都在以各种形式纪念这次伟大的革命壮举。

“长征精神”是70年前红军长征给我们留下的巨大财富。

我们要将学习长征精神与学习、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让我们在日益多元的社会中找到作为中国人的独特的动力源泉。

这次德育作业分年段进行。

小学一至三年级:

了解一个长征故事,回校后首先在活动小组里进行交流,然后推荐优秀作品在班上和大家分享;小学四至六年级:

看一部长征题材的电影或电视剧,写200字左右的观后感;中学七至八年级:

读几篇表现长征精神的文章,了解一些纪念长征胜利的活动,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张手抄报。

(规格:

八开,图画纸)每个活动小组都积极参加,然后分班级推荐不少于10张;中学九年级:

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并与《历史与社会》的学习、语文的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写一篇随感文章。

3、“找亮点、写感言”——自信立在校园里

无论导师及组员每月、每学期都要为自己、为他人、为学校找至少两条亮点,每学期要写一条自己在导师小组活动中感受最深的感言,进行制作装裱,悬挂在校园,与名人名言同辉同采。

4、“家校共导”主题活动日——各显神通竞风流

学校把“导师小组”活动列入课程后,1—6年级导师小组活动定在每周日下午,7—9年级导师小组活动时间定在每周六下午。

各导师小组在学校“家校共导研究”总方案指导下,在学期初要制定出本小组的学期主题活动计划,在每周一要把本周详细的主题活动设计报学校科研发展部审批,包括了自选活动与必选活动,其中,必选活动为学校统一规定的活动:

师生谈心、家校沟通、社区活动、社会调查、个性辅导等。

自选活动可以是:

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等等。

活动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人员,有时为了整合资源,也可以几个导师小组或全班、全年段的导师小组联合活动。

两年来,在主题活动中,我们高兴的看到每位教师真正成为活动的主导者,而家长是活动的主角,学生是主体参与对象,家长群体、社会教育资源优势被充分挖掘和利用,生活技能类、学习技能类、兴趣爱好类、参观实践类、社会调查类各种类型的主题活动层出不穷,形式多样,导师小组成员在过程体验中收获了快乐幸福与各项能力的提升,教师和家长导师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收获进步,并形成学校自成一派的每周半天的“家校共导”主题活动体系。

镜头一:

七年(7)班家委会主任利用休息日带领“乐中学”导师小组5个孩子参观了瑞安市的垃圾和污水处理场,随后又参观了西山烈士公墓,其他的家长们有带孩子去玉海楼参观的,有沿塘河考察的,使孩子们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很多人看见她们带着学生都以为她们是老师,家长就向大家宣传学校的“家校共导”活动。

章靖洁同学呈给导师的实践报告中,详细记录了关于垃圾在处理中的一组数据,班主任把它作为班会课上号召大家节约水电,保护环境的有利说明,让人受益非浅。

镜头二:

《这也是课堂——“家校共导”教育日记》。

这是“教师导师”黄振林、朱懂儒所带领的两个导师活动小组在开展活动“参观、考察植物世界”后的感言。

其中写到:

“1点30分,我们集合完毕,宣布了任务,提出了要求,还给每个学生都发了一张记录单,参观考察活动正式开始。

之前我以为学生会表现出不愉快,因为在他们心目中,参观考察应该在比较大型的植物园,但他们的表现却一点没让我失望。

看,教学楼后面、操场周围、林荫道上、花池边,到处是三五成群的学生在细心记录、相互讨论、激烈争辩,老师成了他们的讲解员,跟着他们一起畅游在植物的世界……看得出,他们是有收获的,很多学生的记录单都不够用,密密麻麻的观察记录都写到纸的反面去了。

2个小时的参观考察,我们收到了学生54份记录单,在收集整理时,看着一张张真实的体验记录,让我觉得学生与知识的距离更近了,学生与自然的距离更近了,那一刻,我仿佛手中握着的不是记录单而是一粒粒成熟的种子!

5、“共导”式班会——家长也能开班会

在“家校共导”教育实践中,我们根据教育的需要和学生的思想特点,有选择的请家长导师走进班会课堂,把家长导师当做我们学校主题班会课的重要资源和力量,并逐步形成了本校特色的活动体系。

镜头一:

主题班会:

《从一张剪纸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一(5)班陈老师邀请林达夫同学的父亲主持班会,他的课题是《从一张剪纸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

林先生与同学们交流的话题“团结”以游戏的方式开始:

分小组用一分钟时间把一张A4纸裁成尽可能长的纸条,家长与自己的孩子分在同一组。

让大家在动手参与、集体讨论、决定方法、付诸实践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林先生让同学们思考:

①你是否想过在做出决定之前征求一下与你关系最密切的群体成员的意见?

②你是否在有了初步的想法后想过还可以怎样做?

③你是否想过如果可以先试验一下再做会更好?

④你是否因为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出决定而感到为难?

⑤你是否认为如果让你再做一次会做得更好?

结果,会场气氛出奇的热烈,父子在同场竞技中不仅交流了感情,同时,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明白了许多道理:

比如:

要做好一件小事有时也很不容易;没有什么事情是“只能这样做的”,所以应养成异向思维的习惯;思路和方法决定行动的结果;人是最大的资源;与人相处是一门学问等等。

这种座谈式、亲子活动的班会,使教师、家长、学生在平等、友善的交流中拉近了距离,欢快、无拘无束的沟通增进了师生、家长与学校的了解。

镜头二:

例如:

下图就是我校七年级上学期“家校共导”式班会主题系列安排(具体内容略)

教学内容

课程

适应性内容

认识自我

我的秘密

稳定性

交往

1、做个受欢迎的人

2、我们在一起

社会交往

社会容让

自我控制

1、情绪气象台

2、做个快乐的人

社会容让

责任心

自我教育

1、学会找原因

2、成功者画像

责任心

社会容让

责任心

面对挑战

责任心

认识自我

我是谁

稳定性

交往

1、别人眼中的我

2、男孩与女孩

社会交往

社会容让

容让

心中的偶像

社会容让

自我教育

1、朋友与友谊

2、合格的倾听者

3、表达感谢的学问

社会容让

责任心

开放

步入初中生活

开放探索

通过班会课上这点点滴滴的影响和渗透,整合了德育的力量,使得家庭、学校教育的目标相一致,方法相融合,提高了教育的整体效果。

积极挖掘和开发学生家庭、学校德育资源,结合典型的社会德育资源,尤其要用家长、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诉真情、说真话,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每次开展此类活动,我们大量挖掘身边的榜样,用身边的事迹,让每一个学生,包括参与活动的老师、家长学会感动,学会自省,激发所有参与者的共鸣。

通过这极富感染力的教育氛围,提升广大学生和家长的道德素养,促进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实现德育工作的三维目标,并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家校共导”式班会主题系列。

  

6、“家校共导”“十大节”——孩子们期盼的舞台

在“家校共导”教育实践中,根据来自各方的“金点子”和各项活动的整合,我们建立了“桃李节、美食节、英语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军事节”等“家校共导”十大节活动体系。

这些活动和其他学校的传统大型活动,最主要区别在于突出全员参与、突出导师(家长、教师导师)参与、突出导师小组参与,每项活动都不能有不参与的同学,导师要积极参与指导,摒弃了以往学校搞活动只是个别有才艺同学的事、只是班主任的事,例如在体育节中,全校二百多个导师小组人人必须参与活动,于是出现教师、家长、同学交替竞技,既当运动员、又当教练员、裁判员的盛大景观;又如在美食节中,校长教师家长孩子同台做厨的笑声不绝于耳,导师小组成员为了本组营业额集体叫卖的声音此起彼伏;在艺术节中,导师们不但要为本小组的节目出谋划策,还要和小组成员们一起登台献艺……

——镜头一:

文化美食节成为学生心驰神往的“嘉年华”。

中国教育报以《一次精彩纷呈的美食节》为题报道了我校的这次盛会。

“尝尽大江南北风味,领略校园美食文化。

”每年的12月24日,我们以文化为背景,以体验为中心,以综合实践活动为手段,渗透知识形成过程,积极开展一年一度“文化美食节”。

“晨星家园”活动小组的串串烤店铺这样写道;“烧烧烧,烧出心灵好滋味;烤烤烤,烤出香村好味道。

”“游戏与数学”活动小组的火辣香村店如是说;“乐滋滋为您服务,笑盈盈欢迎光临。

”这是“童之梦”活动小组喜洋洋百货店的服务宗旨;“文化调频,美味百分百。

”此乃“小晶玻璃”活动小组的宣传标语;“吃出文化,玩出意义,喝出幸福,乐在其中。

让美食来一次革命吧!

吃喝玩乐,这就是所谓的生活。

”这就是“高乐高”活动小组师生的理念和创意……“天一角烧烤”、“一休茶食铺”、“香辣牛肉铺”、“灯盏糕”、“阿里山竹筒饭”、“乐乐美食”……一句句令人耳目一新的标语,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店名,一个个富有创意的招牌,无不让人呼吸到一种浓浓的文化气息,各活动小组在各自的摊点布置上尽展才华。

这一系列的宣传口号、宣传标语,这也正吻合了学校文化美食节的主题。

7、“轻松周末”——让孩子不再想家

针对我校学生有一个周末在校的实际,我们把在校周的周六晚上六点—九点时间开设为“轻松周末”活动课程,这个活动主要是以班级为场地,每周由一个导师小组为组织人,组织班级的其他导师小组展开各种休闲娱乐、学习分享、亲子教育等活动,让大家在笑声和温馨中感受导师小组“家”的温暖,“亲情”的涌动。

(三)高度整合、终身学习的家长资源

1、让“家长客座教师”成为一种制度

利用家校共导活动时间,聘请部分有实力有能力,懂教育,人生阅历丰富的家长做学校的“客座教师”,学校以此举行活动,如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地方文化的教育,创业史的宣讲,让学生明白成功的艰辛和创业的不易,这样就会使他们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就会懂得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通过试点试验,学校已经把这项活动上升为一项制度,那就是“家长客座教师”制,对此温州日报教育版还专门做了报道。

2、让“家长学校”成为一所真正的学习之所

我们成立了学校-学部-年段-班级四级的家长委员会,同时也成四级的家长学校,我们一改以往家长学校单一枯燥的说教形式,通过“专家讲座”“头脑风暴”“亲子活动”“家长论坛”“QQ聊吧”等家长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家长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起来,家长家校上课参与率每次都高达96℅以后,不少家委会自主成立了“QQ聊吧”,网上交流相关心得或上传教育资料。

3、让网络游戏成为一种合理资源

近年来,网络游戏迅猛发展,网络游戏本身是一个很好的知识载体,它能锻炼学习者的思维能力,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特别是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游戏和受暴力等不良内容侵害的问题日益突出。

许多家长则把网络游戏当作精神鸦片,不许孩子靠近网络,但网上的无限乐趣对青少年极具吸引力,网络游戏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所以我部导师们在研究中采取了“用教育和引导的方式取代封杀”。

向家长们推荐一些适合未成年人的网络游戏,如:

《五子棋》、《中国象棋》、《数码精灵》等。

同时教家长们如何通过电脑技术手段严格限制孩子游戏时间,避免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

4、让《家长读本》成为一种通俗实用的家教教材   

我校结集出版了《家长读本》,该读本由“班主任工作个案”、“理论文章”、“心理问答”等内容组成,其中有关家庭教育的方式占有大量的内容,为家长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提供了指导。

同时,还编制了《学习适应性专题辅导》,以问答的方式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如:

“怎样制定好计划”、“如何集中注意力?

”、“上课爱走神,学习成绩不稳定怎么办?

”、“怎样提高阅读效率?

”、“考试紧张,怕考不好怎么办?

”等等。

辅导读本中生动详实的案例,更是增加了读本的可读性与指导性,深受家长欢迎。

5、让“家长义工团”成为学校的一种重要管理资源

在我校各级班级家委会的号召下,各班都成立了班级“家长义工团”参与学校日常事务的监督与管理,例如“家长轮值教师”、“家长轮值校长”、“家长进校监考”“家长进寝室管理”等活动己成为学校的又一道靓丽风景,不少家长通过义工团组织对学校工作、教师工作有了最真观最细致的了解,也更加配合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6、让“家庭学习”成为一种最优秀的家庭习惯

为了让家长了解学习型家庭创建的意义和做法,我们积极让家长在家长开放日进入课堂听课了解与学习,更举办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如亲子共读一本书(自选或推荐读物《学习的家庭》和《学习型家庭系列丛书》等)、孩子教父母记单词说普通话活动、亲子读书征文活动、亲子演讲比赛、家庭网页设计、家教论文比赛、学习型家庭的评选与交流等,让家长和孩子广泛参与到一系列的学习型家庭创建的活动中来,同时也让学习型家庭的创建过程成为家庭成员共同成长和亲子关系和谐与改善的过程。

7、让“优秀家长”成为一种无尚的荣耀

我们根据家长在对孩子的关心程、在“家校共导”教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性等要素,每学年都要进行一次“优秀家长”“终身名誉家长”的评选,举行极其隆重的表彰大会,并把他们的名字刻进校史室永远留念,积极营造一种会做合格家长、争做优秀家长的良好氛围。

“家校共导”教育实践还促成“家庭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提高了家长的整体素质。

形式多样的培训、咨询、辅导、活动,,使广大家长懂得了科学教育子女的重要性及科学育人的方法,为创建家校的优育环境创造了条件,我们家长学校上课,听课率每次都在96%以上,作业完成率100%,提高了家长的素质,改进了家教的方法,有些家长戒烟酒戒赌,以身教来加强对子女的家教;不少家长对子女能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使子女能乐于接受;有些家长放弃晚上看电视的习惯,辅导孩子学习。

通过“家校共导”教育实践,不少家长扩大了对子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